第一百八十五章
念高中和念初中相比, 又有一些变化。
高中的知识比初中要深奥多了, 作业也多了不少, 可是对于杨宁馨来说, 这都不是个事儿。
前世的她, 是从书山题海里摸爬滚打过来的, 相对于现在的高中, 那时候的作业不知道多了多少倍,这个年代的高中,杨宁馨觉得, 学习氛围还是很轻松宽和的。
教科书的难度深度都比不上前世,很多的理论知识现在看起来更是浅显易懂,杨宁馨重新学一遍高中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不断从已知的东西里吸取到新的内容,就好像在咀嚼白面馒头一样, 越嚼越香。
X县一中的老师对于杨宁馨和邱成才这两个名字并不陌生, 开学的第一天, 聂主任就找到了班主任办公室, 特地把她喊出来, 交代班主任曹老师:“这可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 你得好好的培育,三年以后咱们县的高考榜首说不定就是她呢。”
曹老师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他笑看了一眼杨宁馨:“哟, 杨宁馨你这么有名气啊, 就连聂主任都知道你啊。”
高中部和初中部的老师之间隔着一条鸿沟,两边都不带讨论成绩,特别是每年期末统考,堂堂的县一中竟然被一个乡中学给盖过去,初中部的老师们哪里还能到处去宣扬,都只是默默的盖住,不想让别人知晓。
曹老师万万没想到杨宁馨竟然不是一中的嫡系弟子,和蔼的问她:“你初中部是哪一个班的?”
聂老师有些尴尬:“咳咳,她是大塘中学的学生,不是咱们学校初中部的。”
“啥?”曹老师推了推眼镜,又重新打量了一眼杨宁馨:“你初中没在一中念书?”
杨宁馨笑着点头:“没有啊,老师。”
曹老师对她的兴趣马上没有那么大了——县一中的老师总觉得自己的学生才是最好的,至于乡中学来的,不过是凑巧发挥得好罢了。
“你回教室去吧,不耽误你了,要好好学习啊!”聂主任看到曹老师似乎兴趣缺缺,有些挂不住,把杨宁馨打发了回去,轻轻咳了一声:“曹老师,这女娃儿可真是了不得,初中三年,每一次统考,她都是全县第一,除了语文以为,其余科目差不多都是满分。”
“真的?”曹老师坐正了身子,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主任,你没开玩笑吧,咱们一中的初中部,竟然出不了一个能压住她的?”
“我没和你开玩笑!”聂主任一脸严肃:“今天来找你,就是想和你说说这个杨宁馨,她还要半年才十一岁,懂我意思了吗?”
曹老师大吃一惊:“这么小?看她个子也不矮啊!”
“真的只有这么小年纪呢。”聂主任点了点头:“咱们可要好好培养她,让她去考中科大的少年班。”
“对!”曹老师激动得满脸通红,要是他能培养出一个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那就会名声大噪。
“好好关照着,咱们学校也就她还有点希望了。”
自从聂主任特地交代以后,曹老师就对杨宁馨格外关心,每次排座位,杨宁馨都是教室里最好的那个位置,交代班上的同学要多关照她:“杨宁馨年纪小,你们都要好好爱护她。”
找了杨宁馨到办公室,每次都是夸赞她,督促她学习:“杨宁馨,可千万要保持第一的成绩啊,名次不能落。”
杨宁馨没有让曹老师失望,每一次考试,她都是年级第一名。
曹老师乐得合不拢嘴,自己真是捡了个宝贝!
然而,杨宁馨的重心却不只是落在学习上,她还有一个关注的重点,那就是做买卖。
卖书、卖中草药、卖冰棍、卖凉茶,这些都是她最基本的生意,高一完毕的暑假,她本来想趁早去广东转一转,做点批发生意,可家里人都不赞同她出远门:“小六,你才多大的人,就想着去那么远的地方,不行,绝对不行!”
杨宁馨看了看自己的小手小脚,好吧,其实她也知道自己还小得不能单独出门闯荡,就是带上几个哥哥都不会让家里人放心。
她也设想过让狗蛋去城里开个小烧烤摊位,可现在还没到机会——大家的日子还都过得紧巴巴的,哪有啥闲钱去吃烧烤,至少还得到二十一世纪初才行,现在的生活水平还支撑不起小零食摊位的盛行。
“小六,真没必要那么拼,咱们有饭吃有衣穿就很好了。”王月芽安慰着杨宁馨:“没事的,咱们家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比解放前连饭都吃不上好。”
“奶奶,咱们不能总是拿着苦日子比哇,咱们得展望未来!”杨宁馨有些气馁,家里的老人都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情,谁都没想过要挣很多的钱大富大贵。就挣钱这事情上头,杨宁馨觉得熊芬倒还是有进取心,只可惜她人笨,又要被束缚在生产队出工,所以没办法腾出空去做买卖。
王月芽哪里知道杨宁馨想了那么远呢,她乐呵呵的笑:“好好好,展望未来!”
“奶奶,我说的是真的!”杨宁馨看着王月芽一脸糊弄的笑就有些无语了:“奶奶,我跟您说,可能很快就要分田到户了哟!”
“分田到户?啥意思?”
王月芽坐直了身子:“你听谁说的?”
“我们政治老师说的呀!他说去年安徽一个叫小岗村的地方,有个生产队偷偷的弄了个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包干方法,这模式得到了上头的肯定,我们政治老师说啊,说不准以后咱们农村就是这样了呢,不再是生产队一起出工,是各家各户自己干自己的活儿,田地都分到各户去了。”
“有这样的好事?分田到户?”王月芽喃喃出声:“不可能吧?”
“奶奶,咱们就等着看吧,或者真的有这么一天呢。”
“行,咱们一起等!”王月芽的脸色露出了向往之色。
杨宁馨的话没有多久就真的实现了。
在她念高二的这年寒假,大塘公社召开了各大队以及下属生产队的大会。
杨宁馨不知道会议上说了些什么,她只知道杨林江回来的时候,走路跌跌撞撞,似乎没有力气,可再仔细一看,又好像是在朝前奔跑,不过踩在坑坑洼洼里边,有些走路不稳当。
广播里响起了杨林江嘶哑的声音:“今天在生产队保管室开会,各家派两个人过来,会议重要,不得缺席!”
杨国平因为腿有残疾,不能前去,杨家就派了王月芽和杨水生做代表,其余的人则在家里等着,一心想知道这重要的会议到底是说些什么。
会议开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月芽和杨水生才回到家。
“娘,到底咋一回事哩?”
一家人都围拢了过去,熊芬心里头着急,王月芽都还没落座,就赶着上去询问。
“好事、好事、大好的事情!”王月芽一脸的兴奋,眼睛里神采奕奕,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
“大好的事情?”杨家人都眼巴巴的望着她:“啥事情哩?”
“分田到户啦!”
王月芽简单的一句话,成功的让屋子里的人忽然爆发出一声欢呼。
“真的?”熊芬拽着杨水生的胳膊乱晃:“真的能分田地啦?”
“什么叫分田地?又不是一辈子都给你的!”杨水生把胳膊从熊芬的钳制里抽了出来:“是国家分给咱们种的,人不在了还得收回去,又不能子子孙孙传下去。”
“分给咱们种也行呀,毕竟有自己的田地了。”熊芬眉开眼笑:“能分多少?”
“这个说不清,每个生产队还得量一下地,再看看队里有多少号人,按着人头分的哪。”杨树生摆了摆手:“还早着哩,这些事情弄好估摸得两三个月。”
“我看应该用不了两个月,春耕之前就要弄好。”杨土生乐呵呵的笑:“春耕前不弄好,咋知道哪块地是谁家的?大家干活都不上心了。”
王月芽拢了拢花白的头发,点了点头:“我瞅着也就是一个来月就能弄好,一个生产队能有多少田地?几个人一组量下去,不过两三天就给弄完了,最要紧的是该怎么分,得有个法子出来,免得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吃亏了,少不得要过来吵闹。”
一丘田里肥力都有不同,更别说是一个生产队,哪块田靠近水源,哪块田又肥力足,谁家心里头没小九九,不惦记着?丈量田地是小事,分配才是大事哩。
湖泉村分田到户倒是弄得比较快,队里没有太多挑刺的头儿,杨林江分配上头也做得比较公正,先把队里的田地丈量好以后,按照队里的人头平分,每个人差不多有八分地,然后根据田地远近肥瘠进行搭配,户头里人数一样的,就用抓阄的法子来拈田地,这法子弄下来,生产队的人都没意见。
咋还会有意见呢?能够有自己的田地就已经很满意了,更何况队长并没有藏私,他自己都是抓阄抓回去的地——老天爷的意思,还能说三道四不成?
第一百八十六章
分田到户以后,农村的气象一新。
这项政策真是深得人心,队里的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到各户,每年只用缴纳少量的稻谷抵扣农业税,剩下来的部分归各家自己所有,如果粮食吃不完,还会有国家收购,卖粮食也是一笔收入来源。
最要紧的是,生产队不再集体出工,因为是给自家种地,大家积极性很高,平常需要用一天才能做完的活儿,现在半天就弄好了,耙田犁地,都不用催,做得利利索索。
干农活的时间缩短了,一些勤劳的乡下人就卷起铺盖进城找事情做,这时候改革开放伊始,到处都开始新建工厂,工地上要的是人,只要吃苦耐劳就能找到事情做。虽然不正式,可每天都及时结算了工资,到工地上做小工五毛钱一天,大工翻倍有一块钱,要是运气好老天爷不下雨,一个月里竟能干上二十来天,这收入就很可观了,刨去自己的个人花费,一个大工在工地上干一个月,回家能交给媳妇十多块钱。
进城的乡下人多了,城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居委会办的小饭馆显然不够用了,有人开始试探着去了工商部门办了营业执照,也开始摆小摊开小炒的店子,工地附近尤其多,都是民居里营业,全是口碑力荐,一传十十传百的过来吃饭。从外边看,根本不知道这里有饭馆,门口连招牌都没有一块,只有走进那房间,看到墙上挂着营业执照,才明白原来这是吃饭的地方。
除了饭店,私人招待所也迅速发展起来,有时候一条街都是做这个营生,主人家挤着睡在一两间房里,剩余的房间都租了出去,租屋子的乡下人睡的大通铺,又差不多都是在工地上做事情的,推开门进去,一屋子的汗臭。
杨水生和杨土生也加入了进城找事的大军之中。
X县不算是个发达的县市,没有太多的工地,所以机会少,想要找份事情做实在为难。这时候没有什么固定的建筑工程队,全是例如中建五局之类的国营单位承包。每天一早,管工地的项目经理就会派几个手下员工拿了牌子到那里一放,外头排队的乡下人就开始朝里边走,要是这天需要五十个做小工的,数到第五十个,牌子竖起来,后边的人就可以回去了。
“明天记得早点来哟。”
招工的小伙子善意的笑着:“我们这里是八点上班,可一般七点半就开始招工了。”
杨水生和杨土生两兄弟进城之前,杨宁馨就和他们俩说,做大工的人比较缺乏,好找事情干,工资也高,让他们去学一门手艺再找事情做:“与其每天起早去排队等着做五毛钱一天的小工,还不如做一块钱的大工,咱们不着急去找事,先把本事练好再说。”
杨国平和王月芽都觉得杨宁馨说的没错:“小六说得对,咱们不缺这几天挣钱的时间,先去学门手艺再去找事情做。”
熊芬在旁边听了憋得脸红:“做小工都不用学,也有五毛钱一天!我娘家哥哥就是出去做小工,上个月挣了十块钱,他留了五块钱回来哩!”
“你是想要进大钱还是进小钱?”王月芽对于这个媳妇的鼠目寸光已经见怪不怪:“家里出钱给水生去学手艺,你还有意见还是咋的?”
“我……”熊芬心里确实有意见,可是她又不敢反驳王月芽的话。
她反驳也没用,反正杨水生也只听他老娘的。
“什么你啊我啊的,这事儿就是这样定了,水生土生每人去学门手艺,不吃亏。”王月芽眯了眯眼睛,想起了一件事情:“工地上泥工要得最多,都去跟隔壁队上那个章师父学泥工,顺带还学门木工,让你爹教你们,技多不压身。”
王月芽特地去供销社买了两瓶好酒,带着杨水生杨土生兄弟俩去了章师父家,说明来意摆出了十块钱:“这是我们家给的拜师钱,师父你可别嫌弃。”
章师父看到杨家这么客气,乐呵呵的把钱给收下:“得,这事儿也不难学,你们兄弟俩跟着我呆一两个月工地自然就能摸明白里头的门道。”
杨水生和杨土生跟着章师父在工地上做了两个月,虽然是免费,工资都算在章师父身上,可却收获颇多,怎么和泥、怎么弄出水泥灰浆的配比、怎么砌砖,经过实际,弄得清清楚楚。
章师父是个厚道人,也不指望卡着学徒的钱给自己涨收入——学徒都是算的小工工钱,而且还并不一定能拿满,最开始那一个月,只有三毛钱一天,工地上嫌弃他们俩是零基础,能给点钱已经不错了——过了两个月,章师父满意的点头:“你们可以单独去找事干了,记着一点,做事不能贪图快,一个砖一个砖都要砌平整了,砌出来的墙要笔直的一面,跟镜子一样平整。要是只顾图快,手脚马虎,这墙少不得要出问题的,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你们要记在心里,晓得不?”
杨水生和杨土生都很感激章师父,千恩万谢的出了师。
出师以后就到工地上单干了,开始和章师父一个工地,人家只算八毛钱一天,两兄弟合计着总比做小工好,自己去找不一定就能找到,那些工地的人不熟悉,或许不会用你。再说两人底气还不足,毕竟没离开章师父单独做过大工,在这里练练手也行。
两个人在这工地上又做了两三个月,差不多做满了五十来天,每人挣了四十块钱,开心得说不出话来,每天发钱的时候,攥着那几张钞票心里头就激动得不行——他们也是能挣大钱的人了,家里的负担可要减轻许多啦。
以前不能出来做事,只能在生产队出工,看着小六带着几个哥哥去卖凉茶绿豆汤,心里都很愧疚,双抢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娃儿们推着板车在机耕道上一天天的走,一边走一边吆喝,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在地里看着,都觉得心酸。
现在可好了,他们能挣到钱了,娃儿们也不用这样辛苦了。
捡着个不用干活的时候,又正好是周末,杨水生和杨土生两兄弟回了一趟家。
这么久没回去过,自然是要回家看看,第一是把工钱送回去,第二是看看爹娘媳妇和娃儿,第三,怕家里的田荒得久了,得去刨刨地才成,要不这犁头也会生锈哩。
“爹,娘,我们回来了。”
王月芽陪着杨国平坐在堂屋里头说话,听着外边有动静,探头一看,就见着杨水生和杨土生兄弟俩从外边走了进来,两位老人乐呵得不行:“水生,土生,都该快一个月没回来过了哩,这一次咋隔了这么久?”
“娘,这老天爷赏饭,天气好,工地上连续好久没歇气哩,想着多挣点钱再回来,这一拖就空了二十多天。”杨土生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得挺开心:“等以后能正儿八经的做大工,有一块钱一天了,我和二哥凑着再去买辆自行车,也能天天骑着回家来,不用到外边工棚里挤着睡。”
再买辆自行车?杨国平与王月芽呆了呆,还不晓得两个媳妇怎么想哩。
说起杨家的自行车,那也是经历了曲折的。
最开始只是杨树生买了一辆,过了七八年以后,杨水生和杨土生也买了一辆自行车,家里有两辆车,走亲访友的就方便多了。更别说几个娃儿夏天骑了自行车去卖冰棍儿,每年得挣一笔小钱。
然而,杨树生的自行车最终报废了,卖到废品回收站,只卖了几块钱。
“大哥,你没车不方便回来,就骑我们的自行车吧。”杨水生和杨土生都不是个计较的,主动提出把自行车给了杨树生骑,尽管熊芬气得眼睛鼓鼓的,可这事儿轮不上她做主,她也没法子插话。
然而杨树生拒绝了:“哪能哩,说好这车是你们的,我咋能拿?不要紧的,我先攒攒钱,过两年再买一辆新的。”
“不行不行,大哥,你骑吧,你没自行车就不方便回来了。”
看着三兄弟互相谦让,杨宁馨瞅着都有些着急,索性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不如这样吧,我娘去城里和我爸爸住一块儿,就不用骑自行车了,这不就结了?”
她已经替廖小梅想了个挣钱的法子,住到木材公司的职工宿舍去,顺便到那些工地学校那边出个早点摊子啥的,每天总得有一两块钱收入。
“这咋成?家里总要有人照顾爹娘,怎么能全去城里呢?”熊芬有些着急,大嫂去开早点摊子,谁知道她每天能挣多少钱?要是她给自己昧下了,不交给爹娘,那他们不是吃亏了?
“我们要她照顾啥?小梅你只管去就行了。”
王月芽和杨国平没有反对,小六想出来的主意,肯定能挣钱!
第一百八十七章
廖小梅进了城,熊芬心里头很不平衡。
闭上眼睛就仿佛看到钞票一张张从天上落下来,她拿盆子去接,可钞票都飞着朝盆子外边跑,全落到旁边廖小梅的盆子里。
熊芬又心疼又生气,迈开步子就朝廖小梅那边跑,还没跑到她面前,脚下踩了个滑溜溜的东西,整个人就朝后边倒了过去。
就在她后脑勺快要着地的时候,从旁边冲出一个人,一把扯住了她:“娘!”
狗蛋的力气很大,扶住她慢慢站起来:“娘,你这是在干啥?”
“我抢钱哩……”熊芬梦游一般指了指旁边,狗蛋有些莫名其妙:“哪里有钱抢?”
熊芬清醒过来,刚刚她这是做了个白日梦?
看了看站在面前的牛蛋,她一拍大腿,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
不能让廖小梅把好处捞尽了,总得派个人去监督她!
“狗蛋,你不是想跟你大伯娘学做饭菜吗?现在她去城里开了个早点摊子,你去给她帮帮忙,打打下手哇!”熊芬越想越合适,派了狗蛋进城,既可以学门好手艺,又能防止廖小梅私吞钱财,再好也不过了。
“我去城里,家里的地咋办哩?”
狗蛋有些犹豫,他确实想学门做饭菜的好手艺,到时候开个饭馆啥的,可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主劳动力在,要是他也进城了,那地不是荒了?
“嗐,你也真是想不通,这不还有我和你三婶在吗?农忙的时候,你们就都回来,忙上几天把活干完了又可以进城去了。”
熊芬扯着狗蛋就去找王月芽和杨国平,把她的想法说了下:“爹,娘,你们看这样中不中?大嫂一个人摆摊也够辛苦的,让狗蛋去帮忙,推着车子出摊那就可轻松多了。”
“嗯……推着车子……这倒也是一个主意。”
王月芽点了点头,听说廖小梅出摊是一个人扛着活动小木桌走到工地那边去的,要是狗蛋把自行车骑了过去帮她搬东西,那就轻松多了。
“行,就让狗蛋也进城去吧。”
就这样,狗蛋骑了自行车进了城,住在杨树生那里,大房间用砖头砌了起来,一分为二,狗蛋睡一间,杨树生夫妻俩睡一间。
狗蛋把车骑走了,家里就没多余的自行车了,杨水生杨土生两兄弟商量着要再买一辆自行车,那倒也是实际情况决定的。
只不过,王月芽听着两个儿子说起睡工棚,有些发懵:“你们没去你大哥那边睡哩?干嘛睡工棚?”
“大哥那边太挤了,小六回来就和大嫂睡,大哥和狗蛋睡一间,那屋子隔开出来就一小条,翻个身都困难,我们还不如另外找个地方睡。”
“去招待所睡呗!”王月芽听着两兄弟这么说,叹了一口气:“挣到的钱总是要花的,别这么省着,钱不是省出来的!”
“娘,能省一点是一点哩。”杨水生憨憨的笑着。
谁也不希望挣到的钱就这么乱花了出去,杨水生和杨土生两兄弟很少去住招待所——这一点点钱哪里够天天招待所的住着,就是私人开的那种,一间屋子里睡十来个人的,他们也舍不得,得花一毛钱一晚上哩!
两兄弟瞅着工地的小棚子里要是得了空,没堆什么材料,就捡了烂席子铺着,盖床薄被对付着睡,好在现在这九月的天气还暖和,睡在外头倒也不觉得冷,要是到了十月份,只怕是得花钱去住那种私人招待所了。
“睡什么工棚!”王月芽想想儿子竟然每晚跟露宿一样,很心疼:“你们不去大哥那边,也得去住招待所啊,不是说只要一毛钱一晚上吗?不过是两毛钱的事情,干嘛要苦了自己?挣钱归挣钱,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不能省,懂不?你们睡工棚看着是节约了钱,可万一受个风寒感冒啥的,吃药不说,自己身子吃亏,落得不舒服哩!”
杨水生和杨土生笑了笑:“没事,娘,我们俩这年纪还撑得住。”
“年轻时候不爱惜身体,年老的时候落一身病,看你们跟谁说去!”王月芽的声音变得有些重,瞅着俩儿子摇了摇头:“节约钱可不是这样节约的!”
“知道了,娘,您就别说了。”两兄弟从衣兜里掏出一卷钞票来:“这个月挣了十七块多,吃饭花了七块多,剩了十块。”
王月芽接过那卷钞票攥在手里,一脸心疼:“快,去洗把脸,好好歇息歇息。”
两兄弟点了点头,转身朝厨房那边走,还没走到门边上,就见着熊芬和刘玲玲探头探脑的朝这边张望。
看着自家男人走了过来,刘玲玲有些兴奋,又带着一丝羞涩,不好意思上前喊杨土生,这边熊芬已经迈着肥得像柱子一样的腿跨过了厨房的门口,开心的大喊了一句:“汉子,你可回来了!”
都说久别胜新婚,夫妻俩差不多快一个月没见面了,这次瞧见自家男人回来,刘玲玲和熊芬都很开心。
刘玲玲赶紧拿了脸盆打水:“来洗个脸。”
毛巾也给拧好,递到了杨土生手里,一边上下打量着男人,心里头美滋滋的。
熊芬在那边拦着杨水生问了个不停,干嘛这次隔了二十多天才回来,挣了多少钱,交了多少钱给老娘,杨土生站在她身边,几乎成了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正在接受妈妈的教育一样,耷拉着脑袋,问一句回一句。
“嫂子,快让二哥进来洗个脸,歇歇气。”
刘玲玲出来倒水,见着杨水生灰头土脸的站在屋檐底下,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赶紧喊住熊芬:“有啥话,等会回屋子说去。”
熊芬这才把杨水生给放开:“快去洗把脸,回房再说。”
杨水生答应了一句,飞快的朝厨房里头走了过去。
熊芬瞅着杨水生的后背,开心的咧着嘴笑。
现在的日子可真是好过了,男人去城里找事情做,一个月能弄个七八块钱回家,狗蛋跟着廖小梅进了城出小摊儿,一心一意的攒媳妇本,牛蛋早两年初三毕业考了个中专出去,就不用家里管了,不用学费,国家还给补助,毕业以后国家包着分配工作,牛蛋就是城里人了,吃的是商品粮,公家饭,跟他大伯一样哩。
“媳妇,”杨水生跨步进来,脸上带着讨好笑容。
熊芬站起来,一步步挪到了他面前:“这次攒了钱下来没?”
杨水生点了点头,弯腰把脚上的解放鞋给脱了一只,把鞋垫抽出来,从下边拿出了两张一块钱的钞票:“这次给留了两块钱。”
熊芬的眼睛一亮,伸手接了过来,一只手搂住了杨水生的脖子,凑着脸过去,“吧唧”一声,亲了他一口:“汉子,你可真能挣钱。”
“要不是家里要人照顾,你也可以跟我去城里头找事情做哩,我做大工砌墙,你就做小工挑灰桶,咱们一起挣钱就攒得更多了。”
杨水生叹了一口气:“没办法,爹娘在家里,家里总得留人。”
熊芬的眼睛盯住那两张钞票,脸上也有些闷闷不乐的神色。
她有些想不通,为啥大哥大嫂都能在城里呆着,她和刘玲玲就一定得要在乡下窝着哩?公公婆婆也不是动弹不得一定要她们照顾,为啥就不放她们也进城去哩?
地里头的话,农忙的时候大家一起回来做,用不了几天就完了,菜园子浇水这事,婆婆还能做得动哩,再说不还有刘玲玲在吗,留她一个人在家里就行了。
“我明天得跟娘去说一嘴,看看能不能让我跟你一块儿进城去。”
熊芬想了想,自己还是最好去找王月芽商量一下,她觉得王月芽这几年越来越好说话了。
——或许人年纪大了,心慈了不少?
周末的杨家非常热闹,外边做事情的人回来了,念书的人也回来了,除了在省城念中专的三个娃儿,其余的人都在。大家围成一桌吃饭,杨国平和王月芽坐在最中间,旁边是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两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乐得合不拢嘴。
桌子上放了五个菜碗,有两个菜里能看到一块块的肉片,两个蔬菜一个骨头汤,放在以前,这可是过年才会吃到的东西。可是现在杨家经济状况比原来好多了,王月芽手里供开支的钱也多了,每次周末孩子们回家,她就必定要跑到大队合作社去称一块肉,一根大骨,保证菜里边能见到肉。
廖小梅的菜本来就做得好,现在有了足够的原材料,做的菜就更好吃了,坐在桌子旁边还没动筷子,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
“大嫂,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杨土生夹了一块肉放在嘴里嚼,一边赞扬着廖小梅:“工地那边几个卖早点的,就你生意最好。”
廖小梅笑了笑:“我一个人哪里能忙得过来,幸亏有狗蛋帮我。”
熊芬的耳朵竖了起来,生意好?那廖小梅到底交了多少钱在婆婆手里?
喜欢八零年代金满仓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八零年代金满仓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