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局势

  大周朝与历史上的明朝一样, 都是正值小冰河时期, 气候比后世冷得多。入冬之后, 北风呼啸, 虽然不是北方那种鹅毛大雪, 也接连下了好几场雪, 天色总是灰蒙蒙的, 湿气很重,冰冷透骨。

  今年夏季遭遇了洪水,秋冬又是大雪, 往年这个时节,衙门中最怕的就是冻死人的消息,今年陈知府却觉得甚是舒心。

  因救灾及时, 晚稻顺利播种, 境内总算没有闹饥荒。且秋收之后,指挥使叶琛将军领着人大修北江堤坝, 所征调的民夫都有钱粮补贴, 百姓又多了一份收入。

  韶州地处粤北山区, 大瑶山脉中住着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 冬天大雪封山, 这些山民的生活就很艰苦。

  而今年入秋之后, 越王就命人到瑶山收购山货。

  山路崎岖,少数民族住在大山之中,往常出来一趟很不容易, 如今有王府的人进山收购, 价钱还公道,自然都是兴高采烈,小小发了一笔财,可以安然过冬了。

  因此,这个冬天,韶州府上下都对越王感激不尽。

  而朝中也发下了对于越王治水患、建大坝的嘉奖。

  年轻的越王殿下励精图治,即使是偏安一隅,也能着眼当下,力求治下富足太平。

  而另一些就藩的亲王,或醉生梦死或玩物丧失或忿忿不平……

  相较之下,孰高孰低已经一目了然。朝中上下,对于就藩的诸位皇子,心中都有自己的评价。

  进了腊月,天气越发寒冷,就是在屋子里坐着,仍能听到窗户外呼啸吹过的北风声。

  衙门已经封衙,越王府的属官也放了假。

  在放假之前,越王殿下将节礼一一赐了下去,如仪卫司统领黄亭豪、右长史莫仲平这些籍贯广东的官员,都带着越王的赏赐,回了老家与家人团聚,也算是衣锦还乡。

  黄亭豪是广州府人,据说临行前越王还亲自召见了他,屏退身边的人,不知说了什么。

  顾桓得知后,笑了笑,黄家在广州也算大户人家。岭南重武,黄村更是武进士牌坊林立,在广州府驻军中有一定影响力。

  但这些事,暂且与他无关。

  越王赐下的年礼中,有从瑶山收购的山货,其中几块上好的红狐狸皮,顾桓命人做成了一件斗篷,和送进京的年礼一起,命人孝敬给闻姨娘。

  一件狐狸斗篷,在定国公府自然不算什么,但却是顾桓的一片心意,聊以慰藉闻姨娘的思子之情。

  今年的年礼,是上月月末便打发人送上京的,算算日子,也该到了。

  此时顾桓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风雪,灵感一动,挥毫写了一首七律,自己读了一遍,觉得颇为满意。

  林先生名士风流,这几个月来,顾桓和江淮常常结伴去丹霞书院请教,在他的指点下,顾桓作诗的水平也进步了不少。

  顾府外,顾行穿着藏青色的小毛衣裳,领着人压着一箱箱的年货,风尘仆仆地打广州回来。

  进府之后,先换过衣服,去后院给母亲请安,然后就要去见顾桓。

  他母亲金氏拉着他的手,说道:“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先,何必这样着急!”

  “正事要紧。”顾行笑嘻嘻地说着,离开了母亲的院子。

  金氏无奈地摇摇头,和一旁侍女说道:“你看他,日日在外头瞎忙,一会儿上湖南,一会儿下广州,也不知忙得什么!”

  虽然这么说,语气中却带着满意和骄傲。

  侍女笑着扶着金氏坐下,说道:“这府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务都是大爷在操持,自然忙碌些,太太应该高兴才是。”

  金氏一听,果然又高兴了起来。她是寡母带儿子,又只是国公府旁支,在京中的日子也是捉襟见肘,颇为不易。初初听儿子说要来韶州时,也是忐忑不安,但她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夫死从子,只能跟随儿子而来。

  没想到韶州的日子倒是颇为舒心,这间大宅子处处精致,顾桓未婚,女眷中就只有她一个主子。府里内外事务又是她的儿子当家,自然没有什么操心的。

  这边厢,顾桓坐在书房里,对着单子,一样样地听顾行介绍在广州采买的稀罕物件。除了几样好的,留着来年送进京做节礼或是留着自用,其他多是留着年后备礼用的。

  如今他也是有职司的人,自然少不了同僚间的人情往来。

  顾桓听顾行介绍完,放下单子,笑道:“阿行辛苦了,这些东西你安排好就是。今日天寒,叫厨房炖两只野鸭子,架个火锅,咱们吃酒赏雪!”

  顾行笑着吩咐下去,说道:“还是三叔你风雅!”

  不一时,下人送来了炖得酥烂的野鸭子,架了口火锅,一叠叠瑶山珍菌码得整整齐齐,各种肉片切得轻薄透亮,与绿油油的蔬菜摆在一起,令人食指大动。

  桌上摆满了各种酱料,有顾桓喜欢的芥末和辣椒酱,顾桓挥手让下人下去,笑道:“涮火锅这种事,还是自己动手才有趣。”

  顾行闻言,也亲自动手,夹着自己爱吃的雪花牛肉片放进锅中,一时间,花厅里香气四溢。

  一边吃着,顾行又漫不经心地说道:“是了,我险些忘了,二叔让我捎了个消息来,说是爪哇国海军大举入侵倭国,占了倭国的银矿,还掳走了不少人口。”

  顾桓一听,猛地站起来,问道:“此话当真?”

  顾行不明白只是海外之事,顾桓为何这样激动,却仍是点点头说:“既是二叔说的,想来不会有错。恐怕过不了多久,朝廷就有邸报送来了。”

  顾桓激动得来回踱步,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哈哈哈!自我朝开国以来,倭寇屡屡犯边、打了又跑,跑了又来!沿海百姓深受其扰,如今总算也被人打上家门口了!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哈哈哈!”

  顾行虽不能感同身受顾桓激动的心情,此时也受了感染,笑容满面。

  原来这就是镇南侯口中的“消息”,顾桓心中既激动又喜悦。

  算算时日,莫非中秋节前,冼夫人出海就是会同杨泽出兵日本?大表哥夫妻俩真英雄也!

  如果说从前对镇南侯府的“大业”还有什么顾虑的话,此时的顾桓却是一扫心中的阴霾和顾虑,心中踌躇满志、一往无前,恨不得立刻年长几岁,也加入到杨家的海军中,愿提十万虎狼旅, 跃马扬鞭踏东京!

  父亲说得不错,镇南侯府不是要造反,占爪哇、打东瀛,又怎么算是造反呢!

  过了不到两日,朝中果然有邸报送来。越王也立召顾桓入府。

  东阁里,此时已经燃起个火盆,是上好的银丝碳,不闻一丝烟气。窗边的元青花绘人物故事瓷瓶上,插着岭南独有的金丝梅,朵朵梅花如黄金打造的一般,在冬日的暖阳下泛着金光。

  越王坐在暖塌上,穿着一身亲王常服,额间的红宝石抹额流光溢彩。

  看到顾桓走进,他抬手免了顾桓行礼,将手中的邸报递给顾桓,说道:“你看看。”

  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顾桓恭敬地接过邸报,仔细看了一遍,有各省官员升迁之事,也有东北战事停歇之事,只在最后看到,爪哇国入侵倭国,倭国大使痛哭流涕,请求大周朝做主之事。

  倭国在唐宋之时,是我朝的藩属国。元朝时,蒙古大军曾东渡东瀛,最终无功而返,倭国顿时自认为有上天庇佑,认为上国也不过如此,自视甚高起来。倭人秉性,比他强的他敬畏,比他弱的他欺辱,因而我朝以来,就不再以藩属国自居了,甚至倭寇屡屡犯我边境,倭国天皇内阁也是默许纵容。

  如今被人打了,倒哭诉起来。顾桓心中冷笑。

  陈易凝视着顾桓,待他看完,才笑道:“倭国之事,你怎么看?”

  “大快人心!”顾桓直言不讳。

  陈易一愣,摇头失笑:“外邦之事,朝中上下都不重视。只因爪哇国曾是我朝属国,倭国问责而来,朝中有大臣便提议派出使臣去爪哇询问、调解一翻。”

  说白了就是和稀泥,并不当回事。顾桓点点头,也放下了心。

  陈易却是话头一转,说道:“我却是疑惑,前几年听闻爪哇国被西洋荷兰国占领,如何现在却能入侵倭国?这爪哇海军,莫非是荷兰海军不成?又或是……别的人?”

  顾桓神色不变,语气带着疑惑地说:“臣也不明白。”

  陈易转了转手中的扳指,笑道:“这终究不是什么大事……叫你来,不过是想着你是镇南侯府的外甥,或者听说过什么。既然你也不知道,那便罢了。”

  顾桓心头一跳,也笑着说:“海外之事,臣也是不甚了了。”然后又问起东北战况来。

  陈易也顺着话头转移话题,说道:“十一哥也是了不起,就藩之后亲自坐镇锦州,将女真人赶回了苦寒的黑龙江以北,如今东北局势大定,只可惜祖锋一直行踪不明,未能擒获。”

  “他一个人,已经翻不起大浪了。”顾桓摇头叹息。

  曾经的辽东总兵,如今也不过是丧家之犬。如今世道,到底是皇权至上!

  只是辽王和越王就藩不久,却先后被朝廷褒奖,不知道太子殿下心下如何?

   喜欢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