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
太子的身体痊愈, 登基典礼也如期进行,随后又有太后皇后以及宫妃们的册封典礼,这一年的大周朝廷注定在寂寥和热闹中回旋。
虽然有皇帝的警告在前,但太子对自己的三位弟弟倒是十分客气, 虽说没有给实权但也封了亲王,也大概是他们都没来得及给他添乱,这才能留下几分兄弟之情。
身为太子太傅的赵九福也摇身一变, 顺顺利利的去掉了太子的前缀, 成了正一品的太傅, 此后除非封爵,否则的话这已经是身为人臣的极致。
虽然又升了官,但赵九福却没有丝毫高兴的样子, 同样升官的吕家和萧家还算喜庆,赵家这边却还是空空落落的,上门来送礼的人都被拒之门外。
他说守孝, 是真正的在守孝, 但凡是宴请的地方绝对看不到赵九福的身影, 凡是热闹的地方也不见赵大人参加,这会儿要是上门来送礼,那就是马屁拍在马蹄上了。
每日除了上朝和办公,赵九福只是待在家中抄写经书,一段时间下来倒是觉得自己的心境都平和了不少, 顺带着阴阳五行拳居然有了小小的突破。
赵九福悠闲, 皇帝却开始忙得焦头烂额, 虽说以前他也有过监国的时候,但那时候其实大方向还把控在先帝的手中,如今先帝一走,全部的事情一下子压在了他头上,即使有三位辅政大臣的帮忙,皇帝也觉得辛苦不已。
前朝的事情倒也罢了,登基之后,后宫那边也变得不太平起来,曾经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后宫几位妃嫔倒是安安静静,如今成了皇帝,那几位便开始争奇斗艳。
曾经的太子妃现在的皇后姓李,李姓也是朝中大姓,这位李氏是当年皇帝亲自为他挑选的,确实是个能力出色贤良淑德之人,但正因为如此,李皇后与王太后的关系并不算和睦。
当初王家的人要进宫,李皇后才是最着急的那一个,也是她把这个消息捎给了先帝,王皇后虽然对王家的感情不算太深,但也见不得别人看不起王家。
太后和皇后有龃龉,其他的宫妃自然乐得从中作梗,最好弄得太后彻底的厌弃皇后,直接把皇后打入冷宫才好。
更要命的是,李皇后入宫之后膝下只有一女,而皇帝的两个儿子都不是皇后所出,这两位有皇子的宫妃,心中的念头自然也就更多了。
皇帝显然不是先帝,他耳根子软听不得别人的哭诉,对皇后喜欢,对其余的宫妃也喜欢,对太后更是孝顺,一时之间倒像是个夹心饼干似的痛苦万分。
有一日,皇帝甚至还拉着赵九福诉苦:“太傅,你说以前不是都好好的吗,现在怎么就不对付了呢,太后觉得皇后做事情太过严苛,皇后又说这是祖先定下来的律法,其余的那几个也整日的哭哭啼啼,弄得朕心烦意乱的。”
赵九福原先是不想掺和后宫之事的,但皇帝为之苦恼,甚至开始影响到上朝的状态,这就让他心中不悦了。
皇帝继续说道:“以前大家都好好的,难道就不能一直如此吗,哎……”
赵九福眼神微微一动,忽然说了一句:“陛下,您有没有发现,先帝那时候后宫就十分安宁,并没有那么多的事情?”
皇帝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说道:“可不是吗,父皇还在的时候,太后也温柔多了。”
可不是吗,那时候太子还没成为皇帝,太后即使是为了儿子的帝位,也不得不跟现在的皇后维持面子上的平静,现在却不同了,成了太后之后,她自然想要彻底掌控后宫。
要说如今的王太后也是可怜,她是皇后的时候,后宫大部分是吕太后控制,好不容易等吕后死了,皇帝对她也不大放心,好不容易皇帝也死了,李皇后却也不是善茬。
赵九福心中带着坏心眼,继续引导道:“那陛下何不回想一下,先帝是如何对待后宫妃嫔的呢,若是觉得苦恼,不如依样画葫芦就是。”
赵九福一说,皇帝的脸色微微一变,讷讷说道:“这,这不大好吧,父皇那时候对后宫多有冷落,就是太后也曾抱怨过。”
“虽然如此,但有效啊。”赵九福继续说道,“陛下是一国之君,哪能因为儿女情长的小事儿耽误时间,若是她们说的话陛下不爱听,那就别听,若是她们对您哭诉,那就别见,若是觉得心中不痛快,那就别入后宫,几次下来,想必娘娘们也会体谅陛下的苦心。”
皇帝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赵九福,也琢磨出这法子的好处和阴损来,他忍不住扑哧一笑,问道:“太傅这般有经验,莫非是在赵夫人那边用过这法子?”
赵九福难得也有些不好意思,却坦然说道:“微臣家中只有一妻,倒是用不了这些法子,不过世间女子多依靠男子生存,对她们而言,陛下的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赵九福其实也知道这办法不大好,但是皇帝明摆着就是耳根子软,让他有魄力的处理后宫实在是不可行,既然如此,那不如让他学一学装聋作哑。
赵九福又说道:“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祖皇帝定下了规矩,那这规矩必定是有道理的,既然如此,依法治国没错,依法治理后宫,也不会有大错。”
虽然撺掇着皇帝少去后宫,但赵九福私心里却是偏向于李皇后的,李皇后唯一的弱点是没有生下嫡子,但其他的无论人品相貌都是先帝过过眼亲自挑选的,先帝的看人功夫,想必肯定是比太后和皇帝高明一些。
“你说的确实是也有道理。”皇帝琢磨着也觉得不错,他何必为了后宫女人烦恼呢,太后不也说了,后宫妃嫔的存在是让自己高兴和开枝散叶的,既然如此,她们让自己不高兴了,那不去就是了,反正妃嫔那么多,他也不差那一两个啊。
若是赵九福知道了皇帝此时此刻的想法,估计会吐出一口鲜血来,他原本的意思是让皇帝少把心思放到后宫上,多花点心思在朝堂上。
谁能知道皇帝的思维不同凡人,一下子就朝着仲马的方向一起绝尘,若是知道自己临时出的一个主意,让皇帝的后宫妃嫔大大增加,赵九福估计会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只可惜此时的赵九福并不知晓,君臣两个对视一笑,都觉得自己解决了这事儿。
撇开皇帝的抱怨,赵九福又提出朝堂上的事情来,皇帝能处理掉的就处理,若是不能处理的,赵九福也不会贸贸然的帮他处理,而是采取将三公和负责的大臣传唤进来,一同商量的方式,虽说这般一来效率大大的降低,却十分适合。
一次次的“商量”下来,皇帝也能慢慢的梳理清楚大大小小的政事了,相比起在后宫问题上的糊涂,这位在朝廷上倒是还算清明,先帝花费的时间没有白费。
只是前段时间堆积的奏折不少,一点一点的批注也需要不少时间,这几日赵九福不得不推迟回去的时间,谁让吕靖年纪大了不能熬夜,萧甯又在这个关头病了,他不得不多看着。
且不提后宫嫔妃发现皇帝变了性子,谁要是抱怨就直接走人,谁要是诉苦就直接走人,谁要是哭哭啼啼就直接走人,转身就去了那些低位的嫔妃那儿,明摆着就是冷落她们,一个个急得不得了,只得将一腔委屈暂且藏了起来。
这边皇帝处理完大部分的奏折,倒是拿起一封厚厚的奏折看起来,这一看却发现笔迹十分熟悉,可不就是他的太傅亲笔写的。
皇帝来了兴致,仔仔细细的从头看到尾,看完之后先是心中叫好,随后却又拧起了眉头,抬头问赵九福:“太傅,此事朕心中有所不明。”
“-重修完善律法一事,是从父皇那时候就在做的,对此朕无可厚非,只要一直持续下去就行,但是这各地建立小学,又是什么意思?”皇帝开口问道。
赵九福拱手说道:“陛下,各地虽然有县学府学,但都是中了秀才或者中举之后才能入学,实际上并不针对老百姓。”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赵九福道,“老百姓们大多目不识丁,他们的心中没有礼义廉耻,只有吃饱肚子一事。”
“这些年来,大周风调雨顺,大部分百姓已经能吃饱了,这吃饱之后呢,难道就让百姓们日复一日懵懂无知的过下去,与其让乡民因为无学无礼而伤风化,不如在各地建立小学,让百姓们入读,不求能够通读诗书,但求能够识字一二。”
“小学不同于县学,它针对的学生不一定要走科举之路,若是才学过人的,自然也可以考取功名,若是算数出众的,学了之后能当一个账房,若是动手能力强的,学了之后也不定能成能工巧匠,若是其他都不成但善拳脚,也能学习一二,好歹能当一个看家护院的,小学一所,是给大周百姓除种地之外的一个出路。”
皇帝却皱了皱眉头,低声问道:“种地难道不好吗,虽说种地辛苦,但若是人人都去做轻松的事情,那大周岂不是无粮可用?”
赵九福却说道:“土地只有限的,陛下看过户部工部这些年的总结,便知道这些年大周人口飞速的在增加,这是因为各地增加了医所,粮食也算充足。”
“工部那边的器具能减少老百姓种地的时间,原本需要十个人种的土地,现在三个人就可以,那剩下的七个人除了开荒出更多的土地,还能做什么,难道只能闲在家中吗?”
“前些年大周的人口还不算多,但这几年孩子们慢慢长大了,那么空下来无事可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大周境内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供他们来种。”
“人不能太闲,一闲着便容易出事,既然如此,何必推进小学,让他们学更多的东西,谋求更多的出路呢?”
“到时候这些人能鼓起勇气离开家乡,或者去琼南开疆,或者去北边走商,甚至跟随海船去众国也不无不可,再不济,他们识字了,至少也能谋一个差不离的差事做做。”
皇帝听了这些话陷入了沉思,半晌才叹了口气,说道:“太傅言之有理,怪不得父皇曾经夸太傅是大周栋梁,太傅所看的,所想的,确实是比朕深远许多。”
“只是这一所所的小学建立起来,岂不是要花费大量的银钱,户部那边可有问题?”
赵九福提出这事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很快回答:“只要陛下支持,户部那边不成问题。”
皇帝点了点头,落笔在奏折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可字,赵九福心中也有些高兴,国家的发展是有瓶颈的,在工部户部,他能做的已经做了,而在民生之上,他能想到的就是提高百姓们的综合素质,百姓强大周才会强。
走出大殿,一直沉寂的万亨终于忍不住大喊起来:“阿福,你终于开始要积攒积分了吗,这法子不错,你来给钱,你来主导,小学遍布大周之后,咱们的积分岂不是日进万金。”
赵九福微微一笑,他想要的可不只是积分。
※※※※※※※※※※※※※※※※※※※※
推荐新文~修仙爽文杀死这个修真界
手机党可以点击作者栏,然后收藏这本书就可以啦
喜欢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农家考霸)请大家收藏:(321553.xyz)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农家考霸)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