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龙渊宝剑的事情发在一边先不去管它,我想了想,又删除了搜索栏上的龙渊,只留下了龙之九子四字,再敲回车一看,诶我去了,这回弹出来的搜索结果简直是眼花缭乱啊。
有的说龙之九子的由来是因为明孝宗朱祐樘心血来潮,问以博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说:“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然不能立即作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呈与明孝宗,上面分别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
不过再看别的,发现民间传说之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像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而我得到的那些记忆碎片里,却是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椒图这九子。
看来真如同半天河曾经所说,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了九个孩子,而是用九来表示极多,而切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再向下继续漫无目的的翻看着,忽然看到了一个典故,倒是吸引了我的注意了……
典故里如此说,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之际,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战火纷飞,饥荒遍地,民不聊生,。
玉帝不忍看万民疾苦,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一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予一把斩仙剑,可号令四海龙王。
可是身为龙王,事务繁多,无暇分身,因此便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既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椒图。
此龙之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在刘伯温身边征战多年,先是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而后又助燕王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以为功德圆满准备返回天庭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还想将它们永远的留在自己的身边,为其所用,不但可以安邦定国,更可以开疆扩土,雄霸天下。
于是明成祖朱棣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妄想可以号令九子,哪知九子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
但是明成祖朱棣心机过人,他见斩仙剑震慑不住九子,便定下一计,对龙之九子的老大赑屃说道:“朕知道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那圣德碑原来只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没放在眼中,毫不犹豫的驮在了身上,但是却发现自己就算用尽法力也是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是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公德乃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有镇压四方神鬼之能。
其他八子见大哥被压在圣德碑下,便不忍离去,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远不现真身,于是明成祖朱棣虽然用计留住了龙之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而已。
而后刘伯温得知此事,也愤然离朱棣而去,脱离肉身重回天庭,明成祖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故事,而传说故事大多经过弄墨渲染,太多地方都是添油加醋,与事实大相径庭,但是却总让我觉得这传说故事里的某些情节与我脑海中的某些影像碎片可以重合,或者说可以联系到一起去。
但是说实话,我这人一直对学习就不感兴趣,虽然上中学的时候历史一科还是学的不错,但是当时并不注重这种小科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得分而讲课,里面讲的东西也不仔细,而到了中专,压根就没有这门科目了,于是我也从对历史的兴趣上转入到了游戏和网络上,所以对这故事里提到的刘伯温和朱棣这两个人最多就是听过个名而已。
于是我只能继续搜索刘伯温,嚯,好家伙,又是一堆让我眼花缭乱的文献记载,上面介绍道: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故又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通历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然后下面就是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什么年少好学啊,仕途之路啊,蛰居隐退啊等等等等,太长了,我是真心的看不下去啊,而且这文献上的东西往往和事实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于是我最小化了刘伯温的网页窗口,重新点开一个网页继续搜索朱棣,上面又介绍道: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朱棣当时为燕王,便是其中之一。
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朱元璋皇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炆,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炆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战争持续四年,此时建文帝已无大将可用,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以北平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京城。1421年,迁都京城,称京城为京师,应天为留都。
看到这里,我就感觉有些违和感,于是我又打开了记载着刘伯温的那个网页,然后略作比较,就知道有些地方确实是不对劲了……
喜欢猎鬼档案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猎鬼档案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