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第12章

  艾草文学阅读网321553.xyz,最快更新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最新章节!

   第一篇第二章第4节 人体自身有大药,“口中醴泉”少不了

   什么是“口中醴泉”?李时珍说:“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两窍通肾气。心气流于舌下为灵液。道家语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

   可见,“口中醴泉”也就是俗称的口水、唾液。李时珍指出唾液是由人体精气上升而形成的,它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溢、聚、散、降。这就像自然界的风云际会一样,水由下而上,溢成气,聚成雾,散为云,降为雨露,滋润大地万物。唾液也像自然界的雨露一样,升降循环,滋润着人的五脏六腑。中医认为唾和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黄帝内经》中说:“脾为涎,肾为唾。”脾液为涎,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口水、哈喇子。肾液为唾,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而唾液就来源于人的这两个根本。

   《本草纲目》转录了其他医书对唾液的功能之说:“《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这就是古人的养生方法中的“咽津”一法,诸养生学家称其有“令人躯体光泽,津润力壮,有颜色”的作用,并有诗赞曰:“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嗽咽入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可见古时的养生学家对“咽津”十分推崇。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糖尿病在中医里叫“消渴症”。为什么叫消渴症呢?糖尿病是因为脾肾功能不好,不能产生足够的津液,脏腑得不到灌溉和滋润,虚火上升,患者就会经常感觉口干、口渴,所以又叫消渴症。唾液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你吐掉一口感觉不要紧,其实需要你买好几盒补品才能补回来。所以我们不要随地乱吐口水,这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还是养生之大忌。正确的做法是经常咽口水,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延年益寿。

   咽津的姿势可以采取站、坐、卧,平心静气,轻轻吐气三口,闭口咬牙,好像含着什么东西一样,用两腮和舌头做漱口动作,漱十几次。这个时候口内就会生唾液,等唾液满口时,分三次把唾液徐徐送下。初练时可能唾液不多,久练自增。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天3~4次更好。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养生法,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受益匪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