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第24章 激赏孩子应掌握分寸(3)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卢志丹 4387 2021-03-29 22:46

  艾草文学阅读网321553.xyz,最快更新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最新章节!

   7.鼓励孩子挑战挫折和失败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和挫折,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经历千百次的尝试和努力。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当他努力去做一件事情时,等待他的很可能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这时,父母就应当及时给予他鼓励,让他鼓起勇气,再试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直到成功。

   春节期间,明明从电视上看到欢庆春节的热闹场面总少不了踩高跷,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央求爸爸给他买高跷。

   爸爸心想让孩子学高跷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意志,于是就到市场上买了一副。

   爸爸让明明坐在椅子上,很认真地给他绑好了高跷:“好了,站起来吧!”

   明明兴奋地想站起来,可是刚一动身,却又坐在了椅子上。

   “怎么了?怎么不站起来?”爸爸问他。

   “我怕摔倒。”

   “没关系,站起来,往前走。”爸爸鼓励他。

   明明鼓起勇气,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可是刚迈了一步,就立足不稳,摔了一跤。明明的脸上顿时没有了刚开始时兴奋的表情,而是一脸恐惧。

   “摔跤没什么的,不管是谁,刚开始学的时候都要摔跤;不摔跤是学不会的。来,再试一次!”爸爸拍拍儿子的肩膀说,“不用怕,爸爸小时候也是这样学的,鼓起勇气,一会儿就学会了,继续!”

   明明虽然很害怕,但还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脚下要动起来,看着前方,别害怕!”

   就这样,在爸爸的一次次的鼓励之下,明明终于学会了踩高跷。

   当孩子为失败感到恐惧或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不能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孩子明白,失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次不行,下次再来;多试几次,总会取得成功。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把一条梭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只要梭鱼饿了,张张嘴,就可以把小鱼吞进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鱼就冲上去,企图吞食小鱼,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这时,科学家取走了罩住梭鱼的玻璃瓶,但这时候备受打击的梭鱼已经没有了斗志。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无数次的碰壁后,梭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最后彻底绝望了。孩子从小到大,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很多挫折。如果孩子在受挫后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甚至听到父母的贬低和嘲讽,就会渐渐失去自信,变得软弱和退缩,成为一条绝望的“梭鱼”。

   小锋八九岁的时候,看到小伙伴们都开始学自行车,于是也想学。小孩学自行车,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是跨上自行车。小锋学得很认真,但是为了能够跨上自行车,却吃了不少苦头,经常连车带人摔倒在地。

   在旁边扶着的父亲脾气很暴躁,一看小锋摔倒,就着急上火,大声地训斥小锋“笨蛋”、“没出息”。

   后来,小锋在父亲的骂声中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胆小,最后连跨上自行车的勇气都没有了。

   小锋最终也没有学会骑自行车。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始终对学自行车充满恐惧,虽然后来也尝试过几次,但心理的障碍让他每次都失败而返。

   失败和挫折是令人沮丧的,而别人的讽刺更让人难过。当孩子遭遇失败和挫折时,父母一句“笨蛋”可能会伤透孩子的心,孩子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结果就真的成了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而如果得到父母的鼓励和适当引导,则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出对失败的承受力和战胜失败的意志力。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心情低落时,父母应鼓励孩子不要气馁,并说:“没关系,再试一次,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当孩子做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一次次失败的时候,产生了恐惧心理,你应该鼓励他:“不要怕,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大胆地去做,你一定能战胜它!”

   8.物质奖励不能滥用

   “都是我把儿子惯坏了,现在他不仅旷课逃学,而且脾气越发暴躁,动不动就和家人顶嘴。”尽管家庭条件优越,但如何教育孩子却让张女士很头疼。

   “除了给钱,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了。”张女士的儿子就读于一所重点中学,每月都要从父母手上拿走近2000元的零花钱,然后花得一干二净。儿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让张女士感到很困惑。每当儿子缠着她要钱的时候,张女士和爱人只好一边给钱,一边教育儿子要好好学习,但收效甚微。

   现在,许多人“富起来”了,很多富裕家庭的家长也许由于忙,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没有耐心研究激励孩子的语言艺术,他们激励孩子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用钱来解决。这种教育方法导致孩子年纪越大越反叛,“反正他们(父母)给钱就行了。”“反正有什么问题他们会替我搞定。”这样的话,成为很多孩子的口头禅。

   给孩子赏钱,或购买物品以奖励孩子,属于物质奖励。物质奖励一开始还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的,但是时间一长,特别是长期采取单一的物质奖励方式,就难以达到激励的目的了,其弊端也逐渐体现出来。

   单一的物质奖励存在很多弊端:

   其一,物质激励会使孩子滋生贪欲。

   孩子不断成长,需求不断增加,于是物质奖励只能不断提高价值。当孩子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物质奖励时,他们想要的东西往往超过了一些家长的承受能力。即使家长能够承受,也容易使孩子沉迷于物质享受,甚至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贪婪的种子。

   其二,物质激励的实效性不长。

   动辄以大量的钞票作为奖赏,这对孩子是非常有害的。把学习成绩与金钱直接挂钩,在短期内可能会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时的亢奋,最终换来的是孩子精神上的疲软。

   物质奖励只能起一定时段的作用,孩子内心想要得到认可、想要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的愿望,并没有因为物质奖励而得到满足。

   其三,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

   激励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从内心自觉自愿地学习,以更大的努力去获得进步。而物质奖励不可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因为物质奖励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层的东西,兴趣才是孩子行动的内在动力。家长的精神鼓励,目的就是要激发和强化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内心感到愉悦和满足,这样的激励才能达到持久的目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快乐也有痛苦,孩子只是希望家长能够始终如一地支持他们,陪伴他们成长,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有家长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支持,他们会更安心、更满足。

   当然,一个人既有精神需求,也有物质需求。虽然精神需求属于更高的层次,但是物质需求也不能忽略。所以物质激励也不是一无是处。

   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偶尔给孩子一点物质奖励,特别是孩子渴望得到同时又是合理要求时,这样的物质奖励能够给予孩子很好的激励。但只能偶尔使用,而且要注意,奖品必须是有意义的,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

   要激发孩子对行为本身的兴趣和信心,精神奖励应放在首要位置。只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这样的激励方式才是合理有效的,才能使孩子产生强大的进步动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