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杨阜策略
蔡家、李家、王家、陈家是荆州实力最强的四大家族,因为蔡家掌控了襄阳的刺史府,所以蔡家算是四大家族之首。
但是这其余三大家族也都是几代人积攒下的基业,底蕴十分雄厚,而且在荆州中,亲信众多,甚至包括很多小郡县县令都是各大家族的拥泵,更不用是偶他们的财力,和训练的军队。
所以蔡家深知无法真正的将这三大家族的任何的一个家族的实力削弱或者是消灭,因为也只是与他们达成一种契约,保证大家平安无事,不会引起利益上冲突。
不过,杨阜来到的第二天,就召集了所有的世族中有地位的人前来会议,表达了自己此次来的目的,当然只是表面目的。
杨阜当日当着众人的面,向众世族承诺,只要他们愿意依附朝廷,将家中长子送至朝中为官(当然这个说法,各大家族也都明白是是去送人质),允许朝廷向这里驻兵,朝廷就向他们颁布特许政策,例如到许都经商,不用交官税,如有大灾,也会及时相助,并且维持他们现在在荆州的势力,还可以世袭。
当然他们也可以不答应,不过杨阜已经向他们挑明,他们不答应的话,现在南方局势不稳定,以后倘若荆州出现了战乱,朝廷出兵平乱,那时候可就不保证他们现在在荆州的地位了。
杨阜这样的话,让众人当时没有一人敢当场答应,于是便给了他们三日统一的答复时间,但是从当时现场的反应来看,那些小家族互相商讨着,倒是点头的不少。
而剩下这个四个大家族,蔡家虽然没有表明,但斩钉截铁不会归顺朝廷之外,其他三个世族的代表人的神情都难以琢磨,但这也就预示着他们很有可能答应杨阜所提出的方案。
当然,对于小家族来说,他们本身实力就不强,平时还一直受着这些大家族的压迫,只是为了维持世族之间的利益平衡,四大世家族才允许他们的存在,因为这些大世族都明白,一旦小的全部灭亡,他们四家肯定就会相互攻击。
而对于这些时时刻刻可能当炮灰的小世族来说,杨阜这样的提议,肯定是欣然同意。
但是,对于大家族就不一样了,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束缚,只要答应,就预示着以后在荆州所做的一切,都要受到朝廷的监视,本身就会失去自主权。
不过,杨阜口中所隐含的威胁,又让他们不敢不答应,想想看,什么叫‘倘若以后荆州会出现战乱’?
在这种不稳定的时代,随便一个由头都能引起来事端,这很明显的意思就是他们不答应,朝廷不排除用武力的方式解决,这万一真这样了,对于这些世族的打击可都是毁灭性的。
战争,连一个王朝都能覆灭,覆灭一个世族,那更是在正常不过了。
这样的策略,也正是曹操与郭嘉、杨阜一同商量的,进退维谷,让他们这些在荆州高傲自大的世族,好好掂量掂量自己。
而且只要他们答应,曹家大军一旦入驻,曹操就有信心,将这些世族等级全部同化,就像现在的兖州一样。
这天的世族大会结束之后,无论大世族还是小世族,夜晚都分别在开一场本世族内部会议,当然小世族觉得这是对于自己的一种机会,会议很快结束。
但大世族里,可就因为利益的分化讨论的热火朝天了。
此时,更苦的是蔡瑁,在蔡夫人的呵斥之下,现在他在城中不停的奔波。
“族长,蔡家家主在门外求一见!”
王家世族正激烈的争论之时,一仆人急匆匆进来向王家家主禀报。
不料,话刚落音,只听这王家家主直接怒道:“什么时候不来,这个时候来,让他回去,明天再来!”
“是,小的这就去回复!”
而门外焦急等待的蔡瑁来不及因为在王家这里吃了闭门羹更愤怒,又匆忙向下一个世族家中去。
“就说现在没空会客,让他改天再来!”
同样,在陈家门口等待的蔡瑁,也是得到对方管家这样的回话,吃了闭门羹。
紧接着,也和陈家、王家一样,李家也是同样的回复,让蔡瑁一晚上的奔波全都做了徒劳之功,指的悻悻而归,再次去面对他那脾气火爆的姐姐。
“可恶,这帮白眼狼,拿了我们这么多的好处,难道要食言不成?”蔡夫人听到蔡瑁沮丧的回复,神情激动的道,本来少妇特有的水嫩肌肤上,因为愤怒又多了几分绯红。
为了得到这些世族兵力上的相助,蔡家可是在他们身上花了不少的财力,没想到这样的联盟竟然在杨阜到来之下,变得如此的脆弱不堪,这让蔡夫人、蔡瑁除了郁闷就是愤怒。
“江东这都两天了,难道还没有消息吗?”稍微冷静了一下,蔡夫人再次变得心平气和起来,向蔡瑁问道。
在蔡夫人看来,这些世族在朝廷面前会如此的动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底气去自保,去和朝廷对抗。
所以现在与江东的联盟之事,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更加的迫在眉睫,只要江东那边同意,蔡夫人相信,此刻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那些世族就会再次合力起来,与蔡家一起与朝廷、与曹操对抗,彻底的将荆州变成自己的地界。
然而,蔡瑁的回答依旧让蔡夫人倍感失望,只用他回道:“不知为何,那孙伯符还是没有任何的回应,只怕是,,,,。”
“只怕什么只怕?还有三天的时间,也就这点时间让我们还可以扭转局面,你现在就备马出发,连夜赶往江东,亲自去吴郡面见那孙家小儿一趟,当面得到他的答复!”蔡夫人当即力断,道。
“姐姐,现在?”
“对,就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蔡夫人如此的决绝,让蔡瑁虽心中无意现在出发,但不敢忤逆,只好道:“是,德珪这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