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第20章 我去找你了

  艾草文学阅读网321553.xyz,最快更新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最新章节!

   1

   花婶疯了,在我认识她之前就疯了。

   花婶是我儿时在农村仅有的记忆。之所以叫她花婶,是因为她经常穿着一件上面绣着很多花的衣服,那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年她穿的衣服,名叫“旗袍”。

   她是那个小村庄里唯一被人所熟知的人,只因她是个疯子。其实她只是跟常人不同,她喜欢笑,经常独自坐在村口的桥头上笑。

   她从不打人,对小孩尤其好。

   每次都能看见一群孩子围着她,她总是嘿嘿地笑着,然后从兜里拿出不知藏了多久的糖,分给我们。我们都不怕她,因为没觉得她不正常,就是不说话,但总是笑着。

   她总是坐在村头的那座石桥上,偶尔会听见她哼着曲儿,很好听,但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总觉得花婶不像是疯子,她太安静了,安静得像一座石像。

   可她又确实疯了,见到穿中山装的男人就会手舞足蹈,把村子里的男人吓得再不敢穿了。

   花婶无儿无女,在我儿时她就已经快五十了。她身上虽然脏,但手和脸却一直干干净净。村里的人都说,花婶是个讲究的人,听不出是戏谑还是赞美。

   那时候人都淳朴善良。每到冬天,村里的人都会给花婶送去棉衣棉被。她只是对来的人笑着,不说话。很多人都说她是哑巴,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听过花婶唱歌,虽然没人会信。

   平时花婶是不出门的,只有每月的双日子才会出门,没人知道为什么,也没人关心。

   逢年过节,花婶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头上还会戴上一枚在那时候没见过的发卡。村里的长舌妇总会说,花婶是想男人了,想再找一个。

   每当这种话不小心被花婶听见的时候,她都会用一种令人恐惧的眼神盯着你。直到你被盯得发毛,心虚害怕,转身逃走。

   世上总是有许多正常人,自诩为好人,把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划为异类,本能地躲着。

   花婶心善,村里的小猫小狗,她都喜欢,会把平时吃不完的干粮分给它们吃。

   每次经过她家院子的时候,都会看见她安静地坐在院子中间,四周围着猫狗。看起来和任何一个农村的老太太没区别,但好像又有区别。年幼的我,自然无法分辨那是一种什么区别。

   后来才明白,花婶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区别于旁人的气质。

   有一年村里发洪水,我跟几个伙伴跑去河边捉鱼,河水突然猛涨。我来不及跑回去,就在水将要没腰的时候,花婶不知道从哪儿出来的,一把把我拽出来,拍着我的头笑眯眯地看着我,然后又捏捏我的脸,转身走了。

   事后家里人以及村里的老少,都去花婶家登门感谢,花婶受宠若惊,但也只是笑笑。

   第一次进花婶的家,丝毫看不出是一个疯子的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所有的物品都有顺序地摆放,就连平时穿的破鞋,都被整齐地放在墙边。

   花婶像是被遗忘在这个世间的人,孤独又绝望地活着。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议论花婶究竟是不是疯子。如果是,这没办法解释,如果不是,她又看起来是。所有人都不解,可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也就败兴而归了。

   2

   自从花婶在水边救了我一次,花婶在村里的地位,和别人对她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花婶在路边溜达的时候,走到谁家门口,正当饭点的时候,都会拉着花婶去他家吃饭。他们都说花婶心善,对这样的人好,会得福报的。我不知道那时候的他们是真的想对花婶好,还是仅仅为了无法证明的福报,但至少,那几年花婶过得不算差。

   直到后来,村里很多老人去世了,年轻的又都去外地打工,花婶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

   好在村里给上了劳保,勉强能度日。再后来,因为我去县里读书,全家搬离了村子,自此再没有了花婶的任何消息。突然记起花婶,也是因为跟家里人吃饭偶然聊到的。

   家里的长辈说,花婶的一辈子命太苦了,也活得太真了。

   我央求继续讲下去,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一个遥远却又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花婶本名叫杨婉仪,是个大户人家的姑娘,早些年家里是做山货的,方圆百里的大商户。后来不知怎么了,家道中落,没办法了,才举家搬到了村里。父母亲因为受不了这么大的变故,几年以后,便双双去世了。

   当时村里的校长看着可怜,便收留她,留在村里的学校教书。因为村里的孩子太多,花婶一个人忙不过来,校长又去镇里请来了一个男教师,名叫宋青然,大家都叫他宋先生。

   学校里就两位老师,花婶年少时据说也是貌美如花,毕竟是大户人家里的小姐,俩人日久生情,便私定终身了。婉仪唤宋青然为先生,宋青然唤婉仪为小姐,俩人找了村长做证婚人,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把婚给结了。

   结婚一年多后婉仪怀孕了,但因为劳累过度,孩子没保住。可能第一次的精神刺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宋先生在家陪着花婶,半年多的时间,她才从阴影里走出来。

   长辈说,记得当年花婶跟宋先生一直相敬如宾。村里大多数的夫妻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鸡飞狗跳的,但从没见花婶跟宋先生拌过嘴。后来村里的妇女每次吵架,都会说你看看人家宋先生,而男的都会说,你看看人家杨婉仪。

   不知觉中,花婶和宋先生成了那个年代里的模范夫妻。

   宋先生喜欢音乐,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吹吹笛子,或者哼几首民国时的老歌。

   花婶也喜欢,求着宋先生教她,那段日子整个村子都能听见俩人的对唱。村里人觉得,这两个人,真把日子过到天上去了。

   因为宋先生是个文化人,穿着打扮都与村里的人不一样,永远是笔直的裤子,板板正正的中山装,带着一个圆圆的眼镜,像极了民国时的书生。

   有天夜里,外面刮风下雨,宋先生担心学校的课桌被水冲走,打算去一趟。临走的时候,跟花婶说去去就回,可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宋先生是路过村里的石桥时,被水冲走的,三天后才在下游的村子找到宋先生的尸体。

   没人敢让花婶看,但花婶执意要看,推开拦着的人群趴在了宋先生的身上。

   没有哭声,没有喊声,只是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掉,滴在宋先生的身上。

   花婶边哭边把宋先生的衣服整理好,把领子、袖口、衣兜都整理平整。然后把宋先生的头发擦得干干净净,握着宋先生的手,静静地坐着。

   长辈说,后来大家都走了,宋先生也安葬了,可花婶还是会每天都去村口的桥头等着,像在等先生回来。

   不久后花婶大病一场,清醒之后就再没说过一句话,只是笑着。然后在街上看见有穿中山装的男子,就拦下来,仔细地端详,然后又手舞足蹈地笑着。

   大家都觉得花婶疯了,而只有花婶自己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3

   “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我只有这一辈子,你活着我陪你,你死了,我守你。”

   自从宋先生去世后,花婶就独自生活了,没有亲戚没有朋友。逢年过节都是花婶一个人,她守着宋先生的房子,以及家里的一切。

   她觉得宋先生没走,还会回来的,因为宋先生当年走的时候说过,去去就回。

   可就这四个字,花婶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风雨不断。本来村里是打算把桥拆了,重新修一座水泥桥,但是怕花婶难过,这事一拖再拖,终是没修成。而花婶依然每天等着宋先生,唱宋先生教她的曲子。

   花婶一辈子没有再婚,她守了宋先生一辈子。后来长辈说,当年宋先生走了之后,仍是有不少人来提亲的。花婶虽说是个柔弱的姑娘,但也是个刚烈的女子。只要那些提亲的人来,花婶就拿刀在自己胳膊上划一刀,来一个划一刀,来两个划两刀。

   后来提亲的人都被她弄怕了,谁也不敢为了提亲把人命搭上,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来提亲了。

   花婶像是被遗忘在这个世间的人,孤独又绝望地活着。

   后来花婶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穿着那件旗袍,漫无目的地游荡,像是在找什么。那件旗袍是她和宋先生结婚的时候穿的。虽然有些旧了,但仍能看出是一件上好的旗袍。

   那个年代,一个疯子穿着旗袍,会让人们从最初的同情变为最后的嘲笑和讥讽。好在村里还是有一些厚道人家,一直对花婶照顾有加。

   那时候的我们,经常会围着花婶问这问那。但花婶从来都不说话,只是笑着看我们,然后教我们写字,那个时候应该就是她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了。她情绪平稳的时候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长时间地望向远方。

   花婶有一次满村子地跑,边跑边哭,手里拿着黄纸。一开始村里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才明白,花婶是想给宋先生烧些纸钱。可花婶手里拿的哪儿是黄纸啊,都是人家烧过,没有完全燃尽的。

   在场的人都哭了,每人凑了些钱,给花婶买了黄纸,送她到宋先生的坟前。花婶好像突然清醒了一般,来到坟前时,像换了一个人,轻轻地走过去,整理好头发,慢慢地拿出纸,仔细地烧。脸上看不见悲伤,但仍能感觉到她的难过。

   花婶用袖子轻轻地擦着宋先生的墓碑,一点点拔掉杂草,然后坐在那里,对人群摆了一下手,告诉大家都散了吧,她想在这儿待一会儿。

   自从给宋先生上过坟后,花婶不像往常那样爱笑了,有时候长久地坐在某一个地方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终于有一天,大家发现,花婶失踪了。

   虽然平时在村子里,花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让人同情或者可怜。但花婶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出现在村里了,去她家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

   后来有人提出会不会花婶去了宋先生的坟地,大家好奇地去找,果然花婶倒在了宋先生的坟旁。

   她三天水米未进,奄奄一息地趴在那里。大家请了后村的赤脚医生,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花婶救活。

   花婶对于自己被救的事,显得出奇的愤怒,她只想跟宋先生走,可村民不能见死不救。

   对于这段记忆,长辈也记得不太清楚,后来搬家,也就失了音信。

   4

   可花婶还是死了,在一个秋天,飘着树叶的季节。

   我知道消息已是一年后了,因为多年未曾回去,故乡的消息总是来得迟些。

   多年没回老家,打算找时间回老家看看亲戚,毕竟这么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了。

   我是半个月后启程的,车驶进村庄时,发现村口竟然有两座桥。一座是当年的石桥,只能两人通过,就连汽车都无法行驶。

   而另一座是新桥,水泥的,宽敞气派。桥头写着名字“宋桥”――应该是为了纪念宋先生。

   我突然鼻子一酸,想来花婶泉下有知应该也会欣慰,毕竟那条宋先生回家的路,仍然在。

   晚饭的时候,跟亲戚聊天,才知道花婶的死因。

   去年的秋天,村里的菜园都过了最后的收获时间。花婶因为腿脚不好,已经很久不出来了。

   那天听说阳光特别好,多日不出门的花婶拄着拐杖,慢慢出门了。经过的人都跟花婶打着招呼,花婶也都是笑着经过。走到村口石桥的时候,花婶慢慢地坐在桥头,拿着拐杖轻轻地敲着石桥,嘴里哼着曲子。

   去镇上赶集回来的人很多,经过花婶身边的时候,都停了下来,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花婶出现在这里了。

   村里的一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每天出村都能看见花婶。人人都会跟花婶打招呼,问好。

   先生,婉仪不等你了,去找你了。

   花婶坐在桥头,看着桥的那边,哼着曲儿,敲击着石桥。

   突然花婶说了一句话,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听得真切。

   花婶说的是:“先生,婉仪不等你了,去找你了。”

   说完,花婶便靠在了桥边,人就走了……

   他们都说,花婶没哑巴,她只是在宋先生走后,就不再说话了。没人知道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几十年的时光,她就这样沉默着。

   后来,我似乎理解了花婶当初的选择。因为宋先生走了,那个值得说话的人没了,剩下的人,就都不值得说了,索性就一辈子不说了。

   村里给花婶举行了大葬,村里所有的人都为花婶送行。大家抬着棺材经过村口的时候,停留了片刻,似乎想最后感受一次花婶坐在这里的样子,也或许是想让花婶知道,他们会在这座宋先生走过的桥上,把花婶送到先生的身边。

   送葬的哀乐是村里的一位老人吹的,年轻时就是跟着葬礼吹哀乐的,一把喇叭吹散了多少陈年往事。老人已经很多年不干这个行当了,但因为是花婶的葬礼,他执意要送花婶最后一程。吹的曲子不是哀乐,而是宋先生教给花婶的那首歌。其实曲子是有词的,只是花婶不再唱了。老人会吹这首曲子,是因为曾经路过学校的时候,经常听见宋先生教这首曲子。后来也听花婶经常哼着,也就知道这首曲子对她的意义,虽然吹得可能不那么完美,但至少能让花婶走得安心些。

   5

   我一直想知道那究竟是首什么歌,为此,我特意拜访了老人。

   老人听明来意,也爽快地给我演奏了。我用手机录音,回家后反复地听,不停地在网络搜索,可是一无所获。

   我曾想放弃,因为这或许就是宋先生送给花婶的一首情歌罢了,或许是自己写的,本就没有什么出处。

   我把花婶和宋先生的故事写出来,是因为这是我见过的最纯粹的感情,它值得铭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路过一家音像店,突然听到了那首熟悉的曲子。

   我急切地跑进门问这首歌名叫什么,老板说也不知道。

   花了几十块钱,买了光盘回家,才知道这是一首民国时的歌。

   是民国的作词家伍真创作,由龚秋霞演唱的,歌的名字叫《梦中人》。

   儿时在花婶身边,她哼唱的就是这段歌词:

   月色那样模糊/大地笼上夜雾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

   远听海潮起伏/松风正在哀诉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

   没有蔷薇的春天/好像竖琴断了线

   活在没有爱的人间/过一日好像过一年

   夜莺林间痛哭/草上溅着泪珠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

   “先生,婉仪不等你了,去找你了。”

   生活里从来不缺少对手和敌人,有时候你必须做自己的英雄。

   时间总能让人忘了许多人许多事,但只要发生过的,就一定不朽。狗爷和狗的故事,村里的年轻人都知道了,不会再有人忘记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