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言情美文 我们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

第56章 3.针尖对麦芒:别把自己的后背给对手

  这个社会虽然还不算完美,但总有一种力量在温暖着人们日渐冰凉的内心,总有一种精神在唤醒我们昏昏欲睡的人性。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面对外部威胁,本能的反应是逃避,确认危险源以后,会想方设法除去危险源,以绝后患。斩草除根、除恶务尽,这是我们约定的思维方式,默认的行为习惯。但是,在它的对面,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反其道而行的,反而能够用四两拨千斤,将对手的力量化解于无形,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太极拳,武侠小说中的化骨绵掌。修炼成此功之人,得是大智慧、大善大爱之人,虽然洞悉了人性善恶,知晓了世事冷暖,却能泰然自若、处变不惊,还能冰释前嫌、以德报怨。

  我称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叫“温润爱悟”。它是用爱去温润对方,去改变对方,不管对方如何反应,都不会影响自己“温润爱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不会改变自己“爱及人性”的孜孜追求。

  人们如果听见类似的故事,大抵首先想到的这个人肯定是“心机婊”,是为了博取声名,或者故意示弱,寻找对手的破绽,然后出奇致胜,甚至一击毙命。不得不说,小说和影视剧看多了,其实是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判断的。所以我觉得,世态炎凉既有一件一件心寒事件作推手,更有宫斗和谍战类小说影视当帮凶。破窗效应真的很难收拾。

  如果每个人都放弃了初心,不愿意为人性坚守,我们看到的,的确只有尔虞我诈,物欲横流。毋庸置疑,这样的社会和人与生俱来的意义是背道而驰的。这绝不是人们所希望的社会,这甚至是人们反感和厌恶的社会。人人都不愿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却都害怕自己受到伤害,不得不变本加厉去损害别人以获取利益,保证自己的安全,那就只有无奈地生活在胆颤心惊和惴惴不安中。

  每个人心中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既来源于造物主种植在每个人内心的人性先天力量的生长,也固化于后天成长环境中榜样力量的灌输。在中国社会的上古时期,的确有这样一个榜样力量,他是与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逆向而行的,他塑造了华夏文明的灵魂,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舜帝。

  尽管我在前面作了大量铺垫,但用先贤的名字讲故事,仍然忐忑。各位看官且耐心看下去,权当对先贤的再一次敬拜!瞽叟

  舜的生母死后,他的父亲瞽叟续娶了妻子,生了弟弟象。象长大后,常与父亲密谋制造意外除掉舜。据《史记》记载:“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年少经历过多次生命危险,但都成功躲避了。一方面,舜小心谨慎、有备无患,巧妙地躲过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孝感天地、吉人天相,提前察觉了阴谋,无形中化解了危机。

  瞽叟和象之所以越来越想除掉舜,主要原因居然是因为舜太完美了。舜不光具有当时社会提倡的孝道,凡是顺从父母,从不违逆,忠诚谨慎,友爱继母所生弟弟,没有一点懈怠,可以说是挑不出一丁点儿毛病,还非常能干,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简直是样样在行,件件拿手。舜名声极好,好得甚至连尧帝都知道了。二十岁就声名在外了。

  这样的名声,和瞽叟的愚味僵化,象的桀骜顽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瞽叟和象觉得自忏形秽,心理憋屈,渐生恨意。怨恨的毒草随着尧帝对舜的考核试用和嘉许一天天疯长。

  更要命的是,舜不光是个人品格堪称完美,在社会治理方面也算是天才。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时,雷泽的人都要互相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时,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第二年就成为一个小镇,第三年就变为大集市了。尧帝对舜的能力和表现非常满意,不但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了他,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

  舜越优秀,瞽叟和象心里就越憋屈,就越觉得舜碍眼,欲除之而后快,霸占舜的妻子和财产。一次,瞽叟让舜爬到仓库顶上,用泥土修补顶棚,象就在仓库下面放火,妄图制造失火烧死舜的假像。舜急中生智,用覆盖仓顶的稻草,包裹着身体保护自己,毫不畏惧地从仓顶跳下来……软着陆,居然成功了!原来,仓顶上用来防雨的稻草厚厚的一层,跟斗笠一样的形状,舜用来逃生不仅软和,还像鸟的翅膀一样,增加了阻力,落地时起到了减小冲击力的作用。

  一计不成,瞽叟不象又生一计,让舜挖井,妄图用填井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舜。要说庸人自扰,愚人自歁确有其道理。智力不足的人,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计谋,在心无旁骛,通晓自然规律的人眼里,不过是小孩子儿玩过家家一般,兴趣所至,陪孩子玩玩而已。舜巧妙地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瞽叟和象却浑然不知,心中窃喜。瞽叟和象费力填井的样子,真的很丑陋。

  舜的完美,除了天赋、自身努力外,应该有其父和继母弟的“功劳”。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慈母多败儿就是这个道理。舜从小做错一点儿事情就要挨重罚,不得不凡事小心,不但养成了谨慎的习惯,还养成了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习惯,为了讨父母和继母弟弟的开心,无形中成就了忠诚孝顺的品德。

  诚然,一个人生长的环境只是外因,舜能够在逆境中正向生长,而且孝顺善良、宽厚仁慈、心灵手巧、精明果敢,和他自身的努力和内心的笃定是分不开的。我们常说,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一个人获得无穷的力量。换句话说,一个把心思都放在正道上,遵从自然规律,懂得通过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不投机取巧,侵害别人的利益,还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人的人,就是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人。这样的人,顺天意,尽人伦,脚踏实地,终有一天会水到渠成,恩泽万家。

  在很多人看来,向圣贤学习会一定是件很费力的事情。首先就是要放弃个人的一些东西,得先为别人着想。我想说,这种现象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引导不正确造成的。其实做个圣贤很简单的。真是这样,你耐心看一下,就会觉得自己离圣贤已经不远了。

  圣人、君子,并不是满足宣传需要而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而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圣人、君子、小人的界限是十分清晰的,所谓圣人,只不过是利己又利他;所谓君子,只不过是利己不损人,所谓小人,就是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

  适当解释一下,国家用宪法的形式保障每个人的权利,社会对每个人的权利是约定俗成的。个人权利应如阳光、空气和雨露,属于世间万物却不唯谁独有。我们本应该心安理得地享受属于自己的滋养,不应该从别人手里抢到更多的养分。在共同的发展中,我们本应该共担风雨,而有些人却自立于外,留下他人艰难前行……。

  如果一个人在获取物质或权利的时候,只要不损害他人、公共利益,就是君子。说起来容易,判断起来很难。乱扔垃圾,顺公家的物件好判断,集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尽力了没有?自己才知道。所以任何事情,标准在自己心里。如果以这个标准判断,君子和圣人的确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话题:针尖对麦芒:别把自己的后背给对手。利益和权利争斗中,针锋相对是基本的手段,以牙还牙是首要的原则。但是我想说,如果不是生死存亡之争,国家利益之争,“温润爱悟”是最适用、最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不说针锋相对需要耗费双方的精力甚至两败俱伤,也不说针锋相对既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也不能保证一劳永逸,仅就争斗成本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争斗不仅会耗费时间、精力、物力,更会带来心理不适,健康成本很高。你在出招的时候,对手也在观察、算计你,你攻击对手的同时,等于是把后背给了对手。相反,“温润爱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却只需要考虑避免受伤害这一面,不需要考虑伤害别人这一面,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将避害措施做得更细致,更有效。而且不伤害别人,无形中赢得了周围人的认同,有可能会得到周围人相助。“温润爱悟”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其实是以不变应万变,见招拆招、应付自如的万全之策。反而被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人认为是吃亏、懦弱的表现。这就是一个人格局的差距了。

  有的人认为人生来就是受苦的,没有不苦的事情。我却觉得,人与生俱来的意义,是寻找幸福,体验幸福。而且我更确信,人是能够找到幸福、体验幸福的。找到幸福的前提是“温润爱悟”,进而“爱及人性”,然后才能体验幸福。

   喜欢我们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我们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