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个开始

抗日之我为战神 风雪云中路 4824 2021-03-29 14:50

  

  

  

  尽管來的时候,杨震就已经做了准备,毕竟去年日军扫荡的损失,此时就在他的脑海之中,他也很清楚,原本就地瘠民贫的晋西北,恐怕无法全部负担此次作战的所需粮食,能够负担一半,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只是他却依旧沒有想到,自己即便要的数量不多却依旧筹措困难,他知道杀民养兵,是绝对万万不能做的,就算部队断粮,也不能将老百姓的粮食全部搜刮一空,來一个杀民养兵,军队是鱼,老百姓是水,沒有了水,即便是一时鱼能活下來,但也维持不了太长远。

  但粮食问題,现在已经成为晋北作战部队最大的困境,晋北地区本身就一向不是粮食主产区,平日里尚需从外地大量的调运粮食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偏关、左云、右玉,向來都不是山西的粮食产地,眼下集中了这么多的部队,更是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粮食。

  尽管从大同煤矿解救出來的矿工,已经全部撤回根据地,但仅仅供应作战部队,就已经无力支持,穆长秋自转入大同作战以來,本地能筹措的粮食全部加起來还不到一千石,而就这,抗联还与左云的地方武装发生了一定的矛盾。

  集宁缴获的粮食数量的确不少,但是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无限度的消耗,在王明贵所部,以及挺进军抽调出的兵力赶到晋北之后,粮食问題更是上升到了直接关系到此次大同作战成败的关键问題。

  虽说王明贵所部携带了不少的粮食,在短时间之内尚可满足自身的部分需要,而挺进军方向抽调出來的部队,在相对富裕一些的阳高和天镇也缴获了不少的粮食,并在阳高筹集了部分的粮食,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杨震也沒有指望被日军连续扫荡的晋西北,能长期提供大量的粮食,但杨震还是希望短期之内,能够筹集到一批粮食,以缓解一下抗联运输上的压力,毕竟随着日军援军的陆续抵达,所有的后勤运输要优先保障弹药。

  抗联的制式武器,除了部分山野炮弹之外,无论是轻武器还是重武器,缴获的战利品根本就用不了,整个世界也只有抗联才使用七点六二*三九的步枪弹药,也只有抗联才使用八二无后坐力炮、双二三毫米高炮。

  一零七火箭炮和一二二火箭炮,除了一零七毫米火箭炮苏联也在使用之外,一二二火箭弹也只有抗联独一份,这些独特口径的武器,威力的确惊人,超过了现在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轻武器和类似武器。

  但是这些弹药,全世界也只有抗联独一份使用,根本就沒有地方去缴获,缴获的弹药也无法通用,尤其是这些武器普遍射速快,火力密集度大,这弹药的消耗数量,也远远的超过手动步枪。

  这些只有抗联装备的弹药,包括其他的抗联部队所有的需要弹药消耗,都只能从大后方千里迢迢运输过來,尤其是在缺乏铁路线,近半的运输只能依靠公路的情况之下,这就必不可免的影响到了粮食的运输。

  现在最关键的问題,不单单是运输上的沉重压力,路况也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題,随着天气开始转暖,去年冬季的冻土大面积开化,本就路况不良的简易公路,已经陷入了一片泥泞之中。

  轮式车辆的行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仅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油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输能力和效率,泥泞的公路,让即便是性能优良,发动机马力大的美制卡车,也经常的陷进去。

  杨震的想法是,晋西北地区至少能为大同战场提供所需粮食半数,就已经足以让运输线已经不堪重负的抗联补给线减轻一些压力,但晋西北地区即便费尽苦心,加上杨继财从太原抢运出來的日军存粮,也只能拿出一万多石粮食,这与自己期待的数量实在太远了。

  至于老总说的旱灾,他记得只发生在河南地区,怎么晋东南和冀南、冀鲁豫地区,也同样陷入灾荒了,但以老总的为人,既然从他口中说出來,杨震相信这种情况肯定是已经发生的,绝对不是为了某些原因,而夸大其词。

  其实杨震并不知道一九四二年发生的这次旱灾与蝗灾,并非单单集中在河南一省,而是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河南只不过是几个受灾最重,饿死人数最多的重灾区之一罢了,当然了仅凭几十个县,却负担了几十万大军供应的河南,也是出现灾民最多的一个省。

  而在华北各个敌后根据地,冀南、冀鲁豫地区的灾情,都并不比河南轻到那里去、晋东南的太岳和太行两大区,也一样受灾相当的严重,只不过在苦心调配之下,形势沒有恶化到河南的那个地步。

  其中冀南与冀鲁豫地区,灾情尤为严重,并不比河南轻到哪儿去,而且从四一年底就已经显露出來的灾情,持续的时间还要远远的超过到四三年夏粮下來,便已经彻底缓解灾情的河南,到了四二年,形势只不过是更加恶化而已。

  冀南军区部队调往太行区参战,固然是解决眼下在应对一场空前大战的情况之下,太行军区原有兵力不足的部分原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去年的灾情,以及日军残酷的扫荡之下,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断粮的冀南区,已经无力供应这么多的部队。

  冀鲁豫去年秋粮大规模的欠收,因为一个冬天滴水未下,而冬小麦迟迟未能播种,今年开春,春旱的范围则持续在扩大,今年开春冀南军区在实在无力供养的情况之下,将唯一的一个骑兵团解散。

  而随着这个骑兵团的解散,整个关内部队除了活动在经济条件略好一些的豫东南、皖北地区作战的新四军五师,还有一个成建制的骑兵团之外,所有的根据地,再无成一个建制的骑兵。

  而杨震更不知道的是,整个华北根据地,今明两年要遇到的形势发展,要比自己原來所了解的恶化的多,这场席卷整个华北的旱灾在河南境内只持续了一年,在四三年夏粮收获之后,便得到了根本的缓解,但是在晋东南、冀南、冀鲁豫部分地区,则整整持续了三年。

  在四三年整个太行和冀南、冀鲁豫地区遭受的旱情和伴随着旱灾出现的蝗灾,还要超过四二年的旱灾,尤其是冀南和冀鲁豫两区,遭受的旱灾时间最长,也是损失最大的地区,甚至有的地区,旱灾一直持续的四四年。

  长期的天灾,以及四四年之前日军频繁的大扫荡,使得华北根据地自去年开始面积急剧缩小,部队的发展陷入停顿,尤其是被称之为华北乌克兰的冀中平原丢失之后,华北各个根据地日渐艰难。

  各地部队不仅缩编严重,而且大部分时间只能用來进行生产自救,缺枪少弹与缺吃少穿,严重的影响不良,已经成为各个部队的普通现象,八路军总部开会,参加会议的人员都是高级人员,却因为饥饿连坐都坐不住,只能躺着听报告。

  高级机关都如此,更何况下面的部队,摆在各个根据地面前的是,首先要解决部队的吃饭和生存的问題,然后才是作战,部队吃不上饭,就是站都站不起來,更别说打仗、作战了。

  这个时期也就是被后世某些所谓的粉,不断指责的时期,实际上在经历过这场持续三年的灾荒,华北的部队直到四四年秋才部分喘过气來,不提武器装备的事情,首先部队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去作战,可某些人就当做沒有看到。

  而此刻的杨震更不知道,在整个四二年下半年与四三年,华北的这场旱灾给东北带來的负担有多大,整个四二年冬季至四三年一年,东北经晋北调运进关的粮食数量,高达上百万吨,接收河南、冀南、冀鲁豫地区的灾民几百万,仅仅向关内调运作为营养品的大豆,就达到了五万吨。

  再加上进入东北轮训的关内各个根据地的部队,整个四三年东北根据地的负担超过了四二年之前的几年总和,可以说在四三年之中,东北和抗联负担了关内几乎除了新四军和山东军区之外,所有根据地党政军人员的粮食需要。

  好在这两年北满地区风调雨顺,再加上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基本上取消了低产的高粱和小米的种植,改为种植产量高得多的小麦和玉米,使得北满根据地粮食的整体产量,比之前以高粱为主的时候多出了几番。

  以及四二年生产建设兵团利用美国援助的大量拖拉机和收割机,开垦的大量荒地,新增收了近百万吨粮食,在四二年作战之中,又拿下了新京周边几个有名的产粮大县,使得粮食來源增加了不少的新渠道。

  再加上与美苏紧急谈判,用一万吨羊肉将原來计划之中转让给苏联的十五万吨加拿大面粉、一万吨白糖,两万吨美国肉罐头要了回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否则东北根据地的经济,非得崩溃不可。

  此时的杨震却根本就沒有想到,这场席卷了整个华北的天灾究竟会带來多大的影响,而眼下粮食的困境,才刚刚的开始,真正的困局,还在等着他和东北局,以及关内华北各大根据地。

  但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对于他來说,眼下解决所需的粮食才是最关键的,哪怕只有部分解决晋北战场所需的粮食,也总比全部都从大后方运來好的多,至少可以腾出一部分的运力,加大弹药的运输量。

  但这一万多石的粮食,合计不过一百二十万斤粮食,却只能满足晋北战场参战部队六天的需要,五万多部队按照一人一天四斤粮食计算,一天就需要二十万斤的粮食,再加上大量的战马和驮马所需,这点粮食实在有些不足。

  不过好在能满足一个星期总比沒有强,虽说数量与自己当初预料的相差太远,但总归还是部分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有了这一百二十万斤粮食,再加上集宁城内还剩余的二十多万斤的粮食,自己已经紧张到了极点的运输线可以缓上一口气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