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将血

将血 将血 第三卷失意自有心胸在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纷扰

将血 河边草 5355 2021-03-29 13:56

  

  

  

  (三更,月票,月票,继续求月票啊。\(23)(wx)。。。。。。)

  每一次祭天大典,定然都是一场盛事无疑。。。。。。。。。

  不过和献俘之礼时,举国同欢有着区别的是,祭天大典更着重于上层建筑,这样的祭典,和普通百姓的关系不大。

  这是大秦皇家在祭告天地祖宗,后代子孙没有辱没了他们,将大秦治理的蒸蒸日上之意。。。。。。。

  就像各个家族祭祀祖先一般,虽然盛大,但不相干的人等,是无法参与其中的。

  所以,祭天大典比之献俘要庄严肃穆的多,皇室,朝臣,在这次典礼当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一般没有什么开口的机会。

  主角还是大秦皇帝陛下,他是大秦的皇帝,更是大秦李氏皇族的当家之人,祭天大典上当仁不让的主人,全部光芒,皆在一身。

  冗长的祭天大典过去,繁琐的礼仪,有些枯燥的过程,让朝臣们都很疲惫,不过,这不能遮挡祭天大典的意思所在。

  大秦正走在一条高速扩张的道路之上,他的强盛,在祭天大典中,得到了直接的体现,这样的庆典,本就是为了彰显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所设。

  自从景兴皇帝登基,成为大秦的主人,这样的庆典已经有过两次了,一次是为了平灭蜀国,一次就是如今,在平灭西夏之后。

  也只有灭国之战,才配得上这样的典礼,可见。祭天大典之重要。当然。在祭天大典之上,还有着封禅之礼。

  那些千古明君们,都会封禅于泰山,以示天下安康,并彰显他们无人可及的功绩,但那是定鼎天下之后的事情了。

  祭天大典之后,成武皇帝陛下并未失信于群臣,随后便立下储君。正是皇次子李珀。

  好像这一次盛典耗费了朝臣和皇帝陛下太多的精力,二月间便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发生了。

  到了三月,南方早已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但大秦的大片疆域,还都在料峭的春风吹拂之下,冰雪初融,天气却还寒冷。

  随着春风到来的,还有东边传过来的阵阵杀气。

  枢密院和兵部已经暂时结束了争吵和纠缠,在这个时候,无论枢密院。还是兵部,甚至于其他六部人等。皆都意识到,今年的战事已经不可避免。

  大秦在平定西夏之后,好像根本不用喘一口气,歇上一歇,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今年发动一场更为恢弘壮阔的战争。

  东边的大军已然蠢蠢欲动,而朝臣们也有着太多的期盼,中原,永远都是汉家儿郎最向往的地方,只有占据了那些膏腴之地,大秦才能真正称之为一个王朝,也是继大唐王朝之后的另一个强盛的汉家王朝。

  后周,南唐便是这条道路上两块必须被搬开的巨石。

  三月初,大秦派出了使者,他们的目的地便是占据江南烟雨之地的南唐,并许之以荆襄之地,结为盟好,同攻后周。

  这是大秦必然的选择,至于南唐会不会听从大秦的建议,在后周背后捅上一刀,谁也不太清楚,也没有人太过在意,南唐向来软弱,信心膨胀的大秦上下,并未将他们看在眼中。。。。。。。

  后周即灭,下一个便是南唐,这个时候,没人相信,后周,南唐能阻挡住大秦越来越锋利的锋芒。

  晋国公赵石终于在三月初,被召入宫中,照例,和皇帝陛下谈了些什么,众臣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但随后,皇帝陛下便谨慎了许多,召集枢密院几位大人商议军国大事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好像,晋国公赵石给信心满满的皇帝陛下泼了一盆冷水,让皇帝陛下变得有些迟疑了。

  这个表现是如此的明显,再次让朝臣们意识到,大将军赵石对皇帝陛下的影响力。。。。。。。。。。

  但还是没有人会相信,只凭大将军的只言片语,就能阻挡一场已经如箭在弦的战争的到来。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之,许多人膨胀的信心开始发生了动摇,谈论即将到来的战事时,也谨慎了起来。

  也许,朝堂上有很多人不喜欢晋国公赵柱国,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这位大将军是大秦上将中最耀眼的那一位,在战事上的发言权,都无人可及。

  他已经用敌人淋漓的鲜血以及从河中,到草原,以及西北,蜀中各族人等的累累白骨,建立起了他不败的威名。

  他在战阵上的天赋和功勋,让最痛恨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很难被正面击败的大秦名将。

  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别的也许还可以当做耳旁风,但就战事而言,没有人会认为大将军赵石会胡言乱语。

  有那聪明人会想到,大将军赵石也许并不愿意东边的领兵将领们立下太多的功劳,以免动摇他的地位。

  但睿智的人都不会做如此想法,他们只会觉得,也许东边的战事要出什么波折?

  所以,之后枢密院和兵部更加繁忙了,户部也在调动粮草,在东边送过来的军职任免上,也越加的仔细,朝廷中不可抑制的出现了过度紧张的情形。

  很多人都是心事重重,也让下官们开始了担忧。

  而就在这个时候,关于大将军折汇的处置,朝廷终于有了定论。

  朝廷并没有给大将军折汇加上太多的罪名,说了很多,其实最确实的罪名只有一个,丧师辱国而已。

  关于他在平夏战事中的种种,都被隐匿了下来,算是稍稍全了折家的颜面。

  但只这一条,也已经足够了,能称之为丧师辱国,也就是说,他这一败,让大秦丢了颜面,必须得到严惩。

  这样的罪名,曾经扣在过吴宁大将军的头上,也曾加之于大将军王佩,吴宁贬为庶民,王佩能幸免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景兴皇帝需要留下这么一个人,来制约掌握京军的大将军赵石。

  但最终,王佩比吴宁的下场还要凄惨,不但自己以谋逆之罪掉了脑袋,而且祸及九族。。。。。。

  折汇定罪,并给予的处罚,和大将军吴宁差不多,这当然是在折家不停奔走呼告的情形之下,做出的处置,若是换了大将军吴宁,就算不至于牵连家族,自己人头也将不保,但折汇却可以活下来。

  大将军折汇贬为庶民,永不叙用,二十多年间,折家殁了一位大将军,两位大将军被贬为庶民,后起之秀折溪亡于河洛,这些对于折家这样的门阀来说,也是承受不起的重创。

  可以说,折家彻底走向没落的开端,就此开启,在大秦越发昌盛的如今,折氏这样的大族门阀,却慢慢走向衰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但在这天下动荡的十几年间,折氏并没有抓住任何机会,它的衰落,早已种因于前,不过是现在才开始开花结果罢了。。。。。。。。。

  对于折氏的处置一旦公之于众,那么对于西北镇军的改编也就即将开始了。

  就像赵石想的那样,失去了最精锐的那一部分镇军之后,来自西北各个将门的挣扎和抗拒,便已微不足道。

  数十年来,大秦军中最坚固的一块堡垒,就此分崩离析。

  在这个过程之中,无论是折种两家,还是西北张氏,这些在西北镇军当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的世家豪门,都默不作声。

  眼瞅着朝廷钦使往来于长安和西北之间,转眼中将西北镇军拆的七零八落,只剩下小猫两三只,还顽固的守候在西北镇军的残骸上,当起了押粮官儿。

  当然,这其实是必然的一个结果。

  随着大秦疆域的延展,以往守卫边塞的镇军士卒,已经渐渐成为扩张之路上的绊脚石,要么融入新的体系,在沙场上继续他们的辉煌,要么就像西北镇军一般,等待他们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彻底搬开。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殿前司禁军,朝臣们隐约感到了恐惧,景兴鼎革至今,殿前司禁军一直在膨胀,现在,他们的身影,已经遍布大秦各处。

  而掌握着殿前司禁军兵权的殿前司指挥使种燧,这个时候终于感觉到了难受。

  实际上,身为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的他,并没有多少调拨军队的权力,但身在京师之畔,名义上掌管着殿前司禁军的殿前司指挥使衙门,开始让许多人感到如芒在背。

  当然,殿前司禁军前途到底如何,种燧说的不算,朝臣们依旧说了不算,殿前司禁军的变革,必定也伴随着无数的妥协和碰撞。

  但在成武六年这一年,是否保留殿前司禁军指挥使这一职位的声音,已经开始屡屡在朝廷之上响起。

  不过,这些外间的纷纷扰扰,跟现在的晋国公赵石还都扯不上什么关系,入宫了一趟,跟皇帝陛下说了说自己对战事的见解。

  这位枢密副使大人,便抛开了军务,跑到了长安城外,因为国武监开监的日子快要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陆续有国武监生员回转,等待着国武监开监。

  (求月票,出现了很多老书友,阿草很欣慰,尤其是看到盟主还在,阿草非常高兴,阿草只能说,断更是阿草不对,希望大家原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