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如此,就是一连串毁坏的过程,从最初的完美状态开始一路崩坏,唯一无法确定的是,我们是会突然消亡,还是会逐渐衰亡”。
哈利・霍勒警探这么说。
第二天走进省公安厅的,果然如苏炀所料,是俩人。
“呦!许久未见,起色不错呀小神棍。”天童刚一走进办公室,苏炀就迎了上来,啪的一下子拍到了天童的后背上。
“嗯,苏副队也是,依旧这么力大如牛。”天童被拍的一晃,微笑着损了回去。
陆明舟在一旁憋笑,抬头却看到满办公室的人都趣味盎然地盯着他们看,这才赶紧清了清嗓子,掩盖住自己的笑意。
“行了,人到齐了,开会吧。”说着,陆明舟拉着天童就往会议室走,还没打好招呼的天童,一边走着,一边匆忙回头挨个跟那些也算是他半个同事的刑警们点头。
“哎,”肖绡用胳膊肘怼了怼江达,一脸掩盖不住的激动,“你说,头儿真跟天哥在一起啦。”
“这么看……”江达摸着下巴,一脸做作的讳莫如深,“是了。”
“你恶不恶心。”肖绡皱着脸楞了他一眼,拿上笔记本小步往会议室跑去。
他们的鬼见愁回来了,接下来是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说吧。”陆明舟坐在投影屏幕正对面,天童抱着臂膀安安静静地站在他身后靠着墙,整个人掩藏在阴影之中。
肖绡打开投影仪,开始一张一张过案发现场拍摄的取证照片。
“第一起爆炸案是在九月十二号,京北市,下午三点二十六分,京江医科大学十五栋宿舍楼前的花坛旁边,炸伤四人,愿意工人和三个学生,没有死亡。十五栋宿舍在教学区跟宿舍区的交界处,平时来往的人很多,现场破坏严重,没有指纹,没有监控画面,没有目击证人。”
投影屏幕上,一张一张照片切换过去,定格在一个人躺在地上,浑身焦黑,血肉模糊,身上插满了小刀、勺子、硬币、铁片一类的东西。
“这就是园艺工人周庆喜,当时他正在修剪草坪,发现了放着炸弹的纸壳箱子,掀开一看就给炸了。”
接下来是一系列特写的照片,有伤者的,也有现场散落的炸弹遗留残片。
天童往上走了两步,陆明舟没回头,就把手上的照片都递给了他。天童接过来,退回到阴影之中,细细看着照片上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是近距离爆炸,但好在这是在京北医科大学,学校里医疗措施和医疗人员比较全,急救及时,旁边就是医大附院,所以周庆喜保住了命。”
“生活用品。”肖绡正在一丝不苟地介绍着案件,天童突然在后面幽幽说道,瞬间吸引住了所有人的全部注意力,“所有的炸弹都是这些材料?”
“大同小异,确实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钢化玻璃,铁片,钢钉等等。”
“为什么。”天童轻声问道。
“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这些东西随处可见,无法追踪。”江达说道。
“不是追踪。”天童走出阴影,举着手里的照片,“而是为什么要用这些东西。”
江达等人一愣,面面相觑,对于这帮警察而言,查案子更多的是去追踪实实在在的物证、人证,能敲实的线索,而天童的角度,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察觉到,但更多的其实是在做罪犯的侧写。
也就是说,警察们的搜查办案手法,是从结果入手,从案发之后,发生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结果,留下哪些痕迹入手,而天童一直以来其实都是去追寻犯罪的源头,他,或者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些东西的杀伤力并不够,硝酸甘油,塑胶剂,并不是多么难获得的东西,威力却更大。但是勺子,弹簧,硬币,为什么要用这些东西做填充物?暂且不说这种爆炸的制作方法和爆炸伤害原理非常原始,这连地铁的安检都过不了。”
“可能……”张明咬着笔杆子,不断扶着他那总是往下滑的眼镜,“因为这些东西更好获得吧,去五金商店随便买,不好追溯。”
“为什么作案地点要选在医学院。”天童继续说道,他的思维很跳跃,与其说他是在跟警察们对话,不如说他是在问自己。
“杀不了人。”陆明舟突然接上,“他的工具威力并不是特别大,如果真的想要以此杀人的话,确实如天童所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选在医学院,救助措施绝对是所有可供选择地点里最快最全面的,这可以说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死亡的可能性。”
“可是第三起爆炸的时候就已经有伤亡了,一死六伤,是在北湖省昌汉市的一家私立医院……”肖绡说着,突然戛然而止。
陆明舟迅速翻阅手上的档案,苏炀说得对,四起案件三起发生在高校,一起发生在医院,而这三个高校里,两所是医学院,一所是综合大学,咱们京江省的人民大学,但这所学校的医学院的教学实力同样位列全国前列。
全部都发生在具备最高医疗条件的地方……
“我靠,炸人还炸出底线了?”江达把身体重重的砸到靠背上,压得转椅靠背弹了两弹。
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放置具备足够杀伤力的炸弹,但却又希望被炸伤的人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陆明舟缩紧眉头。
“不是说给了信件吗?”天童紧随着问道。
“对,在第一起爆炸案发生后,京江省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中心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一句话,‘人类对机器的依赖,使人类失去了自治的能力,剥夺了人类的自由’。”
“什么?”陆明舟不明就里地皱了皱眉头。
“Unabomber(大学航空炸弹怪客)。”天童突然又自言自语道。
“对。”江达看到天童竟然能秒懂,有点儿小激动的往前探起了身子,“收到这么句话的时候,谁都当成是恶作剧,就随便扔在了他们办公室,幸好他们办公室卫生条件堪忧,半个月前的空饮料瓶子都没人丢,所以这封信一直躺在那里无人问津。然后非常凑巧的,电视台那边有一个实习生,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了被扔在桌子上的这张纸,那几天她正好在看一部美国电视剧,讲得就是美国一个天才炸弹客希尔多・卡辛斯基的事儿,所以她对这句话很有印象。”
“什,什么意思?”陆明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这个叫希尔多・卡辛斯基的美国人智商高达170,十六岁就进入哈佛读书,从1978年开始,在美国做了多起炸弹袭击事件,爆炸地点主要集中在大学和航空。而他进行炸弹袭击的理由,就是工业科技控制了人类,以交通作比喻,当我们拥有了发达的交通,就拥有了自由,哪儿都能去,可是很快,就发现如果没有发达的交通,其实我们哪儿都去不了,这是他的理念,工业文明限制人类自由。”江达介绍着自己收集起来的资料。
“一个反科技人士。”
“没错。”江达对着天童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那个实习生看到这句话,觉得不对劲儿,但是并没有人放在心上,她自己也不确定会不会是只是自己想多了,不过,这小姑娘一直很喜欢悬疑故事,所以她权当自己玩儿,就把这封信拿回了家,发现信封上有一块凹凸,像是用这封信垫着写了什么东西,笔触用力太大透了过来,当她用铅笔涂黑后……”
说着,江达从投影上调出了那封信的取证照片,“出现了这个署名,‘IFT’。”
“我们当时给记者的通稿中曾经提过,在炸弹中的一枚硬币上有这样一个标识,但最终因为怕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干扰,记者会上把这个细节撤掉了。”
“也就是说大众都不知道这个署名。”
“没错。”苏炀把电视台实习生的资料递给陆明舟,“但是电视台里的人都知道,小姑娘看到之后有些害怕了,就私自直接找了过来,我们最开始也不确定,但是也从这条线索上查了一下,猜想他会不会是因为崇拜这个人才发起的这一系列袭击。可是由于这封信上的所有痕迹都被破坏了,没有丝毫线索,就被搁置了。我们也在想会不会是小姑娘看电视剧看小说看太多,自己想多了。”
“可是?”陆明舟从文件上抬起头。
“第二次爆炸之后,也就是京江人民大学的爆炸案发生后,电视台收到了直接邮寄给这位实习生的一封匿名信,上面又是只有一句话。”
说着,苏炀调出了第二封信的照片,上面同样只有一句用电脑打字的话:“几乎所有荒谬的行为,均源自于模仿那些我们不可能雷同的人”。
“赛缪尔・约翰森。”一直背着手站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听着刑警们作报告的天童,突然开口,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