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20章 大人物(第二更,求支持)

大明铁骨 无语的命运 4641 2021-11-15 06:59

  

  

  

  当牛顿等人对未来满怀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在那里期待着未来的生活的时候。十余辆满载的马车却沿着满是积雪的道路将货物运进了的中都,这些货物都是从欧洲带回来的,其中不少都是所谓的新鲜玩意。

  其实,对于兴乾五年的大明来说,现在早就过了最初对西洋的那些新鲜玩意的喜好了,在过去的几年间,随着一批西方工匠或者技术人员被引进大明,现在大明可以制造从天文望远镜到显微镜,不但可以制造,而且性能更为优良,毕竟,大明拥有这个时代世界上唯一的光学玻璃生产技术。

  至于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绘画、雕塑以及工艺品,这些东西在大明士绅的眼中同样也算不上什么新鲜玩意,甚至在清河书院都有洋师教授西洋绘画,总之,兴乾五年的大明是开放的,主动的向西洋学习着他们的长处,取长补短而没有丝毫的顾忌。

  不过即便是如此,当这满载的二十三辆马车驶入皇宫之后,仍然让那些见多识广的官员们为之称奇,不仅仅是因为大量的相对新鲜的科学仪器,当然也不是那些让人眼花缭乱欧洲特产。

  而是一个朱明忠特意叮嘱过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时,在皇宫的御书房内,足足摆放几十个箱子,而打的箱子里,无一例外的摆放着大量的书籍。对于这种场面,众人无不是暗之略微有些吃惊,但是想到在过去的四年间,大明海关特殊的入关条件——各国船只进入必须上缴几本本国的书籍,正是利益于此,大明的皇家图书馆中,才会拥有数万册来自各国的书籍,而其中不少书籍都被同文馆翻译成了汉文,少则印制万册,多而数万册,除了于书坊出售之外,还会送至各地图书馆,供百姓借阅。

  正是随着那些西学著作于大明的流通,使得原本在满清奴役下趋于消亡的西学再一次于大明流行,与朝廷对实学的重视相辅相成,使得不但偏于实学的西学日益受到读书人和书院的重视,甚至就连同西方的哲学也在影响着大明。开拓了人们视野的同时,又为儒家哲学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这些皆是下官奉陛下之命特意从欧洲收集来的书籍。其中六成的书籍购自于法国、英国等国图书馆,四成购于私人书商或者学者,而这些书籍的内容涉及西洋政治、哲学、法律、艺术、建筑、经济、物理、化学、植物学、地理学等等诸多方面,共计十三万六千余册。请陛下过目。”

  陈志坚手持笏拱手行礼道,他的神情显得颇为得意在,不过三十几岁的他,此次出访欧洲的目的就是为了购书,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些书获取的极为顺利——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任何所需要的书。

  “这……这些书,都是西洋图馆的藏书?”

  朱大咸微微一楞道,目中尽是不可置信的模样,毕竟,大明的图书馆是不可能随意售出藏书的。

  “确实,次辅,当时下官初抵欧洲时,还曾以为西洋人或许不愿售书于我,可谁曾想,不过只是稍加试探,西洋人便立即同意售出,当然,只要我们能够提供足够的银子,于西洋人看来,只要有钱,便绝无不会出售的道理。”

  陈志坚的回答,让朱明忠笑着说道。

  “嗯,不错。西洋人性格如此,其贪财好利,绝不会不愿出售这些书籍的。”

  看着这些书,朱明忠满意的点头道。

  “这些并不是全部吧,毕竟有十几万册!”

  足够开设一个图书馆了!

  当然,现在中都同样也有一座大明皇家图书馆,其规模极为庞大——藏书不下百万册,没有经过满清禁毁的中国书籍之多,远远超过朱明忠的想象,而且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许多私人藏书者,纷纷献出了他们的藏书,当然,除非是他们表示捐出,否则书籍会在翻印后还给其主人。

  而私人藏书者之所以愿意献书,正是因为其所献的书籍被翻印后,会在书页上印下“**省**府**县**义献此书”。因为这些书会被发放到全国各地的皇家图书馆,如此一来,献书者自然也就可以名扬天下了。

  这种几乎不费一文一钱,就可得到名声的好事,自然会让天下人趋之若鹜,让他们纷纷拿出家中藏书,当然也让朱明忠见识到了民间藏书的丰富,和华夏文明数千年的积蓄有何等之惊人。

  不过,相比于那些藏书,这些来自欧洲的书籍,无疑更显珍贵,毕竟,这些书籍中所贮藏着的是来自西方的科学知识以及与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西方哲学,对于华夏文明而言,是一个更为有力的补充。

  “陛下,我天朝文化虽是博大精深,可却不曾想到,西洋亦是如此,使团往欧洲不过只是匆匆数月,便带来回了十几万册书籍,若是待到使团归来时,只恐怕这皇家图书馆内,将会存入不下数十万册书籍,如此来看,我等过去确实夜郎自大之嫌!”

  这些年没有少接触西洋学问的顾炎武道出的这句话时,语气中全是发自肺腑的赞叹。

  数千年来的优越感,让华夏的士大夫们一直认为天朝就是万夷来朝的天朝上国,是世界的中心。即便是士大夫、学者们对于西洋的学术传入兴趣十足,没有丝毫的抵触,可是难免在他们心中,仍然有“天朝上国”之外皆是藩邦蛮夷的想法,既便是其实学擅长,但也不过只是左道罢了,可谁曾想,现在不过只是短短数月,便从欧洲带来各种书籍不十余万册,这如何不让人惊讶。

  这才是真正的汉人士大夫!

  看着那些为西方文明而赞叹的大臣,朱明忠自然想到了晚清的那些“士大夫”,窃据中国的满清选择了更有利于其统治的理学,而本就已经式微的理学在他们的推崇下再次发扬光大,而在异族的文字狱下,士人只能选择考据学,不敢再问其它,最终造成了一个极端保守的士人氛围,这种保守甚至排斥变化,变革。而更何笑的是,后世的人们,居然认为这种保守、排斥外来文明的就是儒家,就是古代士大夫的形象,他们完全无视了明末长达百年的“西学东渐”,完全无视了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西学著作在大明的流行,无视了士大夫以谈论西洋学问为乐的事实。

  “我汉人为何能够居于世间数千年而文明傲立于世?”

  朱明忠微微扬起下巴,神色傲然的看着众人说道。

  “正是因为,自先秦起,我汉人便不断的向外人学习,取长而补短,如此方才有汉人文明领先诸夷的现实。自大,夜郎自大……从不是我汉人之弊!唯有学习,方才能令我华夏文明,能够傲立于世!古时如此,今时亦然!”

  “陛下英明,有道是学海无涯。春秋尚有“胡服骑射”,纵是藩邦蛮夷,也有其可取之处,更何况是同是文明几不逊于我华夏的欧洲呢。”

  有了皇帝定下基调,又有阁辅于一旁赞同,而周围其他的大臣无不是跟着点头起来。他们当然并不是唯唯诺诺地点头称是,而是打心底认同这一点,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大明能够有今天的中兴,离不开实学,离不开西方的学问,而且西方学问确实也有其可取之处。

  这几年,大明的士大夫同样也在学习着西方,甚至就连最骄傲的治国之术上,同样也不介意借鉴欧洲,当然他们绝不会承认,在这方面西方领先于大明,顶多只是有限的学习。

  当然,这确实也是事实,毕竟,至少在满清用“三跪九叩头礼”取代了汉人“九拜礼”,把奴役化华夏,把华夏推入黑暗的深渊之前,欧洲在很多方面远远落后于华夏。

  众人的赞同,让朱明忠当即将话锋一转说道。

  “但是正所谓南桔北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所谓之学习,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此次带来的书籍当中就有欧洲各国的民法,我大明可以加借鉴填补于在民商法等方面的缺失,毕竟,这几年咱们在商法上确实碰到一些问题。”

  即便是不愿意承认,与推崇重商主义的欧洲相比,大明的商法不过只是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和吸取欧洲的商法,促进本国商法发展,规范商法,就成了一个捷径。

  陛下的吩咐,让在场的文武大臣听着也觉得有道理,他们对大明在商法,甚至于民法上的缺失更是感触颇深。于是顾炎武当即便出列持笏拱手道。

  “陛下圣明,法部会尽快组织人员与同文馆翻译研究西方的律法。”

  “嗯,除此之外,这次我们还从欧洲请来了不少的人才,其中也有法律方面的的人才,朕相信有他们亦会对我大明完善商法也会有一定帮助。”

  在提及那些人才的时候,朱明忠自然想到了其中的的一个人——牛顿,在数百年后,伽利略、牛顿以及爱因斯坦被犯视为以来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现在他已经来到了大明,在未来他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伟业呢?

  想到这,朱明忠甚至暗自期待着他的到来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