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发行纸币这个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因为有大明宝钞的先例。一开始,纸面价值一贯的大明宝钞,就是可以换一贯的商品。可是,朱元璋农民出身,不懂这个,没钱就发大明宝钞,没钱就印大明宝钞,结果以他开国皇帝之尊,还是挡不住大明宝钞的快速贬值!
这个事情,并不是行政命令能解决的。
用纸币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从朱元璋之后的好多皇帝,还有他们的能臣,都想过挽救大明宝钞。然而,不懂经济的他们,最终是无奈地放弃了。等到了大明中后期,这大明宝钞基本上就已经是废了。
大明朝有过这么一个事情,大明百姓对于纸币自然是非常警惕的。
不过好在崇祯皇帝是用迂回的路线,一开始只是银票而已。这个银票,是当前百姓都能接受的。等他们自发地把银票当货币来买卖东西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具备了纸币的功能。
经过这么多年的信誉培养,至少朝廷发行的这个银票,已经被大明百姓认可。
不过如今崇祯皇帝的这份旨意一出,引起的震动还是非常大的。一时之间,街头巷尾,全都在说这个事情。
“老王,我准备去把银票换回来,还是银子来得踏实啊!”
“为什么,银子太不方便了吧!之前的时候,别人用一两银票都能买你一两一钱银子的东西,你都乐意,你还担心这银票会变得不值钱?”
“你不知道啊,我祖上就是被大明宝钞给坑苦了,要不然,我那还用到处做买卖,就直接是个有钱公子爷了!”
“那倒也是,被大明宝钞坑了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不过如今可不一样,难道你还信不过皇上?”
“啊,不是这个意思,皇上英明神武,又爱民如子,我怎么可能信不过,但是……但是……”
“别但是啊,你看,皇上在圣旨中都说了,这多印的银票是必须要印的,要不然,银票变得太值钱,就是什么通货紧缩,那样会害了很多老百姓的!再者说了,那多印的银票,是以来年国库收入为抵押,难道你害怕皇上赖账不成?”
“不不不,皇上怎么可能会赖账。不是……不是这个意思,皇上是肯定不会赖账的!”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去换银子?要不这样好了,你也别去银行换了,我这里有,正愁银行那边换银票排队,我们换得了!”
“呵呵,老王,回头再说,回头再说,我先回家再和娘子商量下。”
“……”
类似这样的对话,就在京师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身上发生。
如果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前颁布这种旨意,压根就没人会鸟,谁信!
就算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后,比如崇祯十二年,或者是十三年吧,崇祯皇帝已经取得了一些战事胜利,提高了他的威望。可还是不足以会有这样的对话。
如今的崇祯皇帝,那是光复了整个辽东,把祸害大明多年的建虏给剿灭了。国内流贼就更不用说,还有南涝北旱的防治救灾,一心为民的施政,全都深深地改变了百姓对皇帝的看法。
加上朝廷一年比一年有钱,百姓也不担心,朝廷国库会发不出钱来。在圣旨出来之前,又刚好是还粮的事情,对于崇祯皇帝的信誉,加上了浓浓的一笔。
如此情况之下,在崇祯皇帝的基本盘,也就是京师之内,就算有人担心,想要用银票去换回银子,也会被人说得改变主意。
因此,在旨意一出的三天内,第一天,用银票换回银子的人是有一些;可是,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拿银子去换银票的人反而更多了。
第三天的时候,局势明朗,银票这个事情,以前怎么样,现在就还是怎么样,全然没有被皇上所说的,会多印一百万两银票的事情给影响到。
这一天开始,京师的街头巷尾,已经开始转移话题,纷纷都在聊着,皇上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竟然连这钱贵钱贱对民生的影响都说得头头是道,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到的。最终,就只能归结为天纵圣明,别人没法比的那种!
在京师之外的其他地方,有一个规律,离京师越远,崇祯皇帝这道圣旨的影响就越大。特别是大明西南一代,不怎么见识过皇帝手段的地方,影响就更大。比如贵州、云南等省,银行的银子甚至都出现了挤兑完的情况。没办法之下,只能从邻近省份,或者以赋税为抵押,等到银子到了再兑换。
出现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是有预料的,没关系,时间能证明,那些人都是白担心的。
当然了,此时的崇祯皇帝,还不知道远方的情况。
在有关银票的圣旨颁布之后,崇祯皇帝便又开始考虑百姓看病这个事情。刚好东厂提督王承恩把东厂监察民间的奏章送了过来,有喜事,自然是会加以说明,讨皇帝开心。
只见王承恩双手呈上奏章,而后笑着恭维奏道:“受陛下感召,如今京师很多医师都那么做了!”
崇祯皇帝冷不丁地听到这话,有点搞不明白,一边顺手接过奏章,一边顺口就问道:“做什么?”
“多行善事,是为持身之道也!”王承恩的脸上都是笑容,说这话的时候,甚至还摇头晃脑了一下,“如今京师的医馆大部分都有半天义诊,不收百姓诊金,为他们自己积福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自然也是高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展开那份奏章,快速看了一遍。果然在里面有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个情况。
看到这,崇祯皇帝心中忽然一动,对于怎么设立公立医院的事情,顿时就有了主意。
想了一个思路出来之后,他便又召集司礼监和内阁,以及户部尚书一起商议这个事情。
“什么?陛下的意思是要设立安济坊?”首辅薛国观有点惊讶地确认道。
崇祯皇帝听了,摇摇头说道:“不是安济坊,而是一种综合的诊所,以百姓能接受的看病成本为百姓看病,不至于普通百姓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而耽搁了病情!”
所谓安济坊,其实是为控制疫情而专门设立的救护所,同时也是隔离点。这个,中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汉武帝、汉平帝时期,都是在《汉书》上明确记载的。
之后的朝代也都有类似的机构,不过都是控制传染病,也就是疫病为主。而崇祯皇帝这个,其实和以前的这些是有本质的区别。
只听崇祯皇帝给这几个臣子解释道:“朕之前微服私访时遇到的一个看病的事情,想必你们都已经听说过了。就是这个事情,让朕觉得,必须给朕之子民做点事情。而如今刚好京师各医馆都有半天义诊之举。因此,朕想着,设立大明国立综合医院。”
看到他们在仔细地听,崇祯皇帝便继续说道:“这个大明国立综合医院,由朕派太医院的御医坐镇,而京师各医馆的医师,经过御医考核通过的,可在大明国立综合医院坐诊半日。他们的诊金,由国库支付,百姓不用出钱,或者出很少一点钱。而所用的药,也以成本价给病人。如此一来,朕的子民中,那些不富裕的,便也有个能看得起病的地方!诸卿,以为如何?”
“这……”户部尚书听了,明显就犹豫了。
崇祯皇帝一见,便笑着对他说道:“当然,这个钱也可以由朕出,那这个就要改名为大明皇家综合医院。卿等以为如何?”
一听这话,户部尚书立刻便有点尴尬地奏道:“陛下,还是叫大明国立综合医院为好!”
设立这种医院,那是真正的惠民之举,以后可以大吹特吹的。如果传出去,说他当户部尚书的,舍不得出这个钱,那么他的名声必然会臭。
看他这个反应,崇祯皇帝笑了,殿内其他人也跟着笑了,甚至连他自己都笑了。很明显,文华殿内的气氛还是可以的,毕竟这国库有钱,就有底气不是。要不然,各部都能为来年预算吵翻天,又哪来的钱去设立什么大明国立综合医院。
在轻松地气氛之后,首辅薛国观还是出列奏对,指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这个医院本意是为了那些没什么钱看病的。可是有御医坐镇,其他坐诊医师也都是受到御医认可的,那京师有钱人家不也都挤到这里来看病了?还有,百姓要是都到这里来看病,那京师的那些医馆怎么办?那些医馆,必然是会受到影响的!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承认,肯定是有影响的,薛国观所提的问题中,哪怕到了后世,都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公立医院,人满为患。
但是,这做事情,还是要看是否是大部分百姓受益。如果是,那就值得去做了。如果能达到当初设立的目的,那也是值得去做的。
朝廷收来赋税的目的,不是说为了帝王将相的享受,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看病是个大事,当然也是用之于民了。
在崇祯皇帝的坚持之下,经过一天时间的讨论之后,设立大明国立综合医院的圣旨,便公告天下了。
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