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春闺记事

第547节尾声(3)

春闺记事 15端木景晨 21044 2021-03-29 04:03

  艾草文学阅读网321553.xyz,最快更新春闺记事最新章节!

   简王妃娘家也是世族大家。可简王乃是堂堂亲王,简王妃的继妹做了偏妃,也不辱没家族,于是,简王妃的家族就同意了

   只有简王妃不同意。

   三妹怀了孕,简王妃让人瞒着简王,自己派人,说去接三妹到府上,却偷偷将她弄走。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

   而后,那三妹就死了,还生了个女儿。

   那个女儿,就是含卉。简王妃叫人拿去弄死,只当神不知鬼不觉。

   这些,简王原本不知道的。简王那时候还在到处找那个小姨子。

   但是,简王妃家里其他人知道这隐情。

   他们总不能因为那个三姑娘犯了错,就和简王妃闹翻,所以也藏着没说。

   而简王妃的其他姊妹们,知道她这个人狠辣,从此就断了和她来往。

   简王妃心里有了这个隐情,憋了十几年。后来年纪大了,又因为女儿婚姻不幸触动心事,引起了精神病。

   害死了人,总是怕有鬼灵来索命。这些话,她无法跟任何一个人倾诉,日复一日,就得了病。

   简王一开始并不知情。

   而后,简王妃的病情越来越重,最终不知不觉把这段往事告诉了简王。

   简王思念曾经的情人,更想找到那个丢失的女儿。

   他心想,那孩子多半是死了吧?

   顾瑾之无意间发现了含卉。她当时,只是天马行空的想,含卉会不会和简王府有点关系?毕竟含卉眉宇间很像简王妃。

   然后,她就派人私下里去找了含卉的养母。

   含卉的养母把含卉身份告诉了顾瑾之:含卉是一位在大户人家做下人的同乡抱出来的,说要弄死。那位同乡很可怜含卉,就把含卉交给了她的养母。

   含卉的养父母,成亲四年无子。他们夫妻善良,那位同乡又给了点银子,他们就收下了含卉。含卉到了家里,没过半年,含卉的养母就怀孕了。

   含卉养父母都觉得含卉是他们的福星,从此就真的待她像亲生女儿般。

   当初他们收养含卉,含卉襁褓里是有个玉佩的。

   不管日子多难,含卉的养母都舍不得卖了那玉佩来换口粮,宁愿饿死。

   那位善良的老妇人,总是盼着将来有一天,含卉的家人会来找她。这样,含卉也能过上好日子,她知道含卉出身不简单。

   顾瑾之派人去要那块玉佩,那位老妇人知道庐阳王府乃是含卉的主子家,就给了。

   那块玉佩,乃是当年简王给自己小姨子定情信物。

   顾瑾之一直留着,直到简王府的人找到庐州,来讨要当年朱仲钧偷了他们的铁矿。

   直到两个月前,朱仲钧的大军到了河南,他才把含卉和玉佩交给简王。

   简王想要这个女儿,他一直对含卉母女有愧,不管朱仲钧开出什么条件,简王都需要接回含卉的;而简王世子没有反对,因为他不想含卉流落在外,这样对他逝去的母亲和简王府的声誉皆有损。

   所以,简王府和朱仲钧结盟了。

   结盟了两个月,他们就快要打到了京城。

   京里却突然加强了抵抗。

   不仅仅如此,不少的文臣都被判了流放。

   朱仲钧和他的谋士一开始还以为,这些文臣都是主张放弃抵抗,才被判流放的。

   后来,燕山说:“爹爹,为什么要流放他们?直接关起来,岂不是更好?现在流放,难道不怕咱们收拢人才吗?”

   朱仲钧心里也早有这个疑惑了。

   但是他没有说。

   因为这个当口,他不能容忍任何变故。他怕有什么不好的事,影响大家的士气。

   燕山当面提出来,众人就都看着朱仲钧。

   朱仲钧只得道:“那叫京里的探子,查查这些流放大臣的底细”

   流放的大臣,大都是三品和四品的文臣。

   一查才知道,他们根本没有主张放弃抵抗。

   所以,他们被流放,更叫人摸不着头脑。

   “听说弘德帝病倒了,如今乃是皇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大皇子。”没过两天,又有探子回禀说。

   朱仲钧父子三人同时有点怔愣。

   他们都知道,顾瑾之就在皇太后身边。

   难不成和顾瑾之有关?

   京城最近人心惶惶。

   不少人举家北迁逃命。

   而皇帝病倒之后,皇太后垂帘听政,辅佐长皇子,突然之间流放了十几位文臣,叫人摸不着头脑。

   袁裕业也是糊里糊涂的。

   皇太后下令流放的大臣,既不是武将,也不是袁裕业派系内的,更不是什么才干大臣。

   等这些文臣被流放,朝中彻底被武将掌控。

   袁裕业渐渐明白了皇太后的意思,这是想靠武将来撑起朝廷。

   结果,到了三月,京城还是被叛军包围。

   坚持了半个月,就破城了。

   破城之际,弘德帝发病而亡。

   袁裕业被抓。

   朱仲钧父子进城后,立马冲到了宫里,到处找顾瑾之。

   却没有顾瑾之的身影。

   朱仲钧急得眼睛都红了。

   “爹,娘是不是跟着皇后和太后等人逃了?”燕山道,“您别急。”

   破城之后,京里的锦衣卫,护送皇后和太后等人,逃离了京城,朱仲钧的人已经去追了,迟早能追到的。

   不管怎样,朱仲钧都需要把皇子们等人抓回来。

   他需要有人禅位给他。

   他起事打的名头,是清君侧,而不是谋逆。

   如今袁裕业已经抓了,皇帝也死了,朱仲钧总不能自己把自己抬上皇位。他需要先辅佐一位皇子,然后再让那皇子禅位给他。

   这样,他才名正言顺。

   “燕山,你留下来处理事务,我带人去追皇后他们。”朱仲钧把宫里翻了个遍,最后没有找到顾瑾之,料想顾瑾之可能真的是被皇后和太后挟持而去了。

   燕山错愕。

   “爹,如今百废待兴,您不能走!”燕山道,“我和二弟去追”

   朱仲钧摇摇头。

   “我和你母亲心有灵犀,我这次一定能找到她。”朱仲钧说,“你去找,万一错过了,她又要吃苦。”

   父子俩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最后,却又侍卫跑过来说,找到王妃了。

   顾瑾之藏在冷宫的地窖里。

   城破那天,她就和傲雪藏了起来。她们对冷宫很熟悉。

   冷宫旁人有个地窖,之前是储藏菜蔬的,而后就废弃了。一般人都不知道。顾瑾之曾经住在冷宫,她就把冷宫内外摸了个遍。

   城破前一天,顾瑾之就有那种预感。

   所以,她叫了傲雪,两人先藏起来。

   她们在地窖里躲了三天。

   直到顾瑾之隐约听到了脚步声。那种脚步声,沉重又快速,不似宫里的侍卫。宫里的侍卫,哪怕是再快速奔走,脚步也很轻,这是规矩。

   这种脚步声,应该是庐州的人。

   顾瑾之这才和傲雪,从地窖里爬出来。

   傲雪还担心。

   结果,她们出来一看,果然是庐州的。庐州的人,正到处找顾瑾之。

   “人在哪里!”朱仲钧的声音有点颤。

   他带着燕山和彦颖,往冷宫的方向赶去。他几乎是飞奔着,只想赶紧见妻子一面。想到这里,他眼眶里噙满了泪。

   半路上,他们遇到了顾瑾之。

   看到他们父子,顾瑾之先停住了脚步。她脸色苍白,衣衫脏乱,狼狈不堪。她很不想这样见他们父子,让他们难过。

   可她的丈夫和儿子们,也并不比她好。

   他们刚刚进城,都是一身脏乱。

   燕山和彦颖都变得高大结实。从战火里滚过的两个儿子,目光坚毅,身躯挺拔,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儿了。

   而朱仲钧,白了半头青丝。

   顾瑾之的眼睛陡然就湿了。

   她站着没动,朱仲钧似阵疾风,快速奔向了她,紧紧搂住了她。

   她几乎被他搂得透不过气来。

   她能闻到他身上的味道。有点血腥味,仍是无法掩盖那股子熟悉。

   顾瑾之泪如雨下,她反手搂住了朱仲钧的脖子,声音哽咽道:“朱仲钧”

   “老婆!”朱仲钧声音嘶哑,湿湿的。

   他们夫妻抱头痛哭。

   四周的杏花全部开了,此刻纷纷扬扬落下来,落在他们的脸上、肩头、身上。那旖旎的清香,萦绕鼻端,为这重逢添了几抹艳丽。

   四年了!

   “你还活着!”朱仲钧哭着说。

   四年了,他们都是踩着刀尖讨生活。可最终,他们都还活着。

   天意成全,他还能再活着见到她。

   顾瑾之的热泪滚将下来。

   夫妻俩相拥而泣,哭了半天,朱仲钧才松开她。

   燕山和彦颖上前,跪下给母亲行礼。

   顾瑾之视线里,孩子们的脸庞都模糊了。

   她在模糊中,看到了他们的眼眶也泛红,泪水打湿了脸颊。

   顾瑾之搀扶起燕山,再搀扶起彦颖。

   燕山敏锐看到了顾瑾之行动不便,问:“娘,您的腿”

   朱仲钧和彦颖的目光,一时间都落在顾瑾之的腿上。

   “有点跛足。”顾瑾之尽量轻描淡写。

   可是她仍感觉气氛一窒。

   “彤彤呢,彦绍呢?”顾瑾之最关心的,还是当年彤彤和彦绍,有没有被朱仲钧救回去。看到燕山和彦颖,不见彤彤和彦绍,顾瑾之心里凉了半截。

   “他们还在寿城!”燕山忙解释,“娘,彦绍和彤彤太小,咱们行军不能带着他们。”

   这四年来,燕山已经蜕变得分外成熟老练,俨然是朱仲钧的左膀右臂。

   最终,顾瑾之一家人,先住在了平就殿。

   当年顾瑾之和朱仲钧成亲,就是住在这里。

   这里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

   大军刚刚进城,一大堆事要处理。

   朱仲钧找到了顾瑾之,心里重担放下,就先去处理大事了,顾瑾之一个人留在平就殿。等处理完事,他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平就殿。

   他做得最多的,就是躺在顾瑾之怀里。

   他多次对顾瑾之道:“这一路上,我经常做梦。梦到你,我就会想起之前去你们大学看你的模样。天气很暖和,草地软软的,我枕着你的腿打盹。你在看书,阳光照在你的侧脸上,你脸上都有金光”

   顾瑾之记得这件事。

   他曾经说过的。

   他说,他暗恋顾瑾之的时候,偷偷去她的大学看她。结果,在学校草坪上,看到顾瑾之和前男友相依看书。

   那场景印象深刻,他早已代入了他自己。

   破城第四天,朱仲钧把弘德帝的四儿子找了回来。

   四皇子今年三岁整,正是能抬上皇位,又不可能做皇帝的年纪,是朱仲钧最需要的人。

   而其他人,包括谭太后和李皇后等,全都没有回来。

   到底为什么没有回来,谁都清楚,却没有人去点破。这些人回来,反而是麻烦,还不如不回来,朝廷更加安稳。

   一路跟随朱仲钧的晋王,在破城之后,找到了他的母妃德太妃。晋王并没有其他想法,他如今想的,仅仅是再见他母亲一面。

   他还有个小妹妹,他也想找到她。

   然后,他想带着母亲和妹妹,去晋王自己的封地,过些简单日子。他母亲十四岁进宫,从此就再也没有出宫过。

   顾瑾之也是这四年来,第一次见到德太妃。

   德妃苍老了不少。

   她由晋王搀扶着,到平就殿来看顾瑾之。

   顾瑾之起身迎接她。

   看到顾瑾之一跛一瘸的,德妃失声哭了起来。

   德妃自己,也苍白了头发。她虚弱得厉害。四年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光阴,却是她们生命最大的坎儿,几乎摧毁了她们曾经的容颜。

   顾瑾之也哭了。

   她和德妃坐下之后,晋王就在外殿等候,只留了顾瑾之和德妃说话。

   “先皇去世之后,我便想,这辈子大约就是这样了。每次练字、绣花、吃饭睡觉,逗逗雀儿。不成想,后半生,居然过得这么惊心动魄,没有一刻安心的。”德妃眼泪收不住。

   这四年,她也吃了很多苦头,和顾瑾之相似。

   她被限制自由,关在宫里。宫里那些势利眼,对她并不好,吃住皆苛待她。

   “如今,总算到了头”德妃道,“晋王对我说,他要向王爷辞行,回封地去。我想跟着他去。当年,就该跟了他去的。”

   当年并不是德妃不想走,而是弘德帝不让。

   那时候,弘德帝很防备晋王,自然要把他母亲留在京里,将来若是晋王有什么不良居心,他母亲就是人质。

   德妃却是一直想走的。

   “六姐,你保重!”顾瑾之道。

   物是人非,到了今天除却一声保重,再无别话。

   “你也”德太妃顿了下,最终还是道,“你也保重!先恭喜你!”

   顾瑾之眼角泛起了泪光。

   第二天,晋王和德妃就离京了。

   顾瑾之去门口送他们。

   半年后,朱仲钧将一位王氏世家女,嫁给了晋王为正妃。晋王妃端庄娴静,和德太妃很投缘,婆媳感情很不错。

   一年后,晋王妃就生了个女儿。而后,又添了几个孩子。晋王除了正妃,也有两房偏妃,儿女成群,萦绕膝下。

   德太妃真正过起了安享晚年的日子。

   直到十年后,德太妃才寿终正寝。

   那十年里,晋王每次进京,都会把德太妃的消息,告诉顾瑾之。德太妃甚至会给顾瑾之送些小礼物。

   顾瑾之也会托晋王带礼物给德太妃。

   只是,顾瑾之一生,再也没有见过她。

   弘德十一年的六月,朱仲钧登基为帝。

   之前,他辅佐了弘德帝的四子为皇帝。

   五天后,新皇帝禅位于朱仲钧,连个年号都没有取。这种掩耳盗铃,也没人多说什么。

   次年,改年号景治。

   顾瑾之被封为皇后。

   燕山立为太子,彦颖封为雍王,彦绍封楚王。

   雍王和楚王都授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只是,不再赐护卫军。他们可以选择留在京里,也可以选择去封地。

   彤彤封为静乐公主。按照之前的惯例,公主应该授予金册,岁禄两千石。可是朱仲钧疼爱彤彤,封彤彤为静乐公主之后,岁禄九千石,几乎和她哥哥们齐平。

   顾瑾之的父亲、叔伯和兄弟、堂兄弟,全部封了侯。

   顾瑾之的母亲宋盼儿,也封了秦国夫人。

   朱仲钧对顾瑾之家人的封赏,几乎到了过分的地步。

   不少朝臣建议他,不要如此厚赏顾家。

   朱仲钧没有听。

   顾瑾之也劝他:“要是将来顾氏恃宠而骄,你也难做,我也难做,何必这样重赏?”

   “你受了这么多的苦,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补偿你。”朱仲钧轻轻吻了她的面颊,道,“只要我能想到的,我能做到,我都要给你。”

   顾瑾之心里软软的。

   她无奈叹了口气。

   看到他半花的头发,她轻轻拂过他鬓角,搂住他,低声道:“你还在我身边,就是给了我最好的!”

   饶是如此,朱仲钧还是极尽所能,封赏顾家。

   顾家众人都进宫谢恩。

   当然,也有点不满。

   顾瑾之的母亲宋盼儿,对朱仲钧封赏顾瑾之的庶弟顾琇之很不满意。

   宋盼儿也知道,抱怨的话,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所以她非常隐晦的提及:“琇哥儿也太年轻了些。这样封赏他,只怕他会不知轻重了,反而辜负了陛下和娘娘的疼爱。”

   顾瑾之的十弟和十一弟也各自封侯,食俸禄,宋盼儿也没觉得小十和小十一年纪小。

   既然要封赏,自然就没有丢下八弟顾琇之的道理。

   顾瑾之知道母亲所想,道:“娘,连堂兄都封侯了,何况是亲兄弟?琇哥儿和煊哥儿他们,到底是一脉血亲,将来也能相互帮衬。您放心吧,若是琇哥儿不知好歹,还给他生母洪莲讨封号,我就不依了。”

   宋盼儿心里的小九九被女儿道出,有点不好意思。

   她转移话题,问顾瑾之的腿:“如今灵活几分了吗?”提到顾瑾之的腿,宋盼儿心里就发酸,眼泪忍不住,“你这苦命的孩子娘将你捧在掌心,长到这么大,居然吃了这些苦。”

   顾瑾之这腿,已经不可能再好了。

   但是朱仲钧不肯死心,仍让林翊给顾瑾之医治,这些日子,顾瑾之都在针灸和吃药。她是既无奈又心酸。

   “灵活了几分”顾瑾之道。

   这是标准答案。

   只有这样回答,关心她的人心里才会好受些。

   其实呢,并无起色。

   “那就好!”宋盼儿听到这话,脸色明亮起来,欣慰舒了口气。

   提到顾瑾之那条跛足,自然会想到她之前吃得苦,宋盼儿眼泪压抑不住,“可怜你,那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守得云开见月明嘛。”顾瑾之笑道,“娘,最要紧的,是我熬过来了,咱们母女还能一处说话!您别伤心。往事似风散,都过去了。”

   宋盼儿抹了抹泪,心里仍是有几分怅然。

   从宫里出来,宋盼儿直接回了家。

   她的儿子们都封了侯爷,皇帝也重新给他们赐了宅子。

   孩子们都成了家,各自搬了出去。

   只有顾煊之一家人跟着宋盼儿和顾延臻。

   这次他们回京,顾琇之求宋盼儿,要带着洪姨娘回来。宋盼儿当时是不同意的。当时想到,洪姨娘到底是顾琇之的生母,不准他尽孝道,将来会不会给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不好的印象,觉得宋盼儿这个母亲太薄情?

   考虑到自己的声誉,宋盼儿同意了。

   年轻的时候,活得很恣意,到了老年,宋盼儿反而处处顾念身份。

   她回到家,正好顾琇之也过来请安了。

   明日是他的长子周岁,他请宋盼儿和顾延臻过去主持抓周礼。

   “请母亲和爹爹过去热闹热闹。”顾琇之道。

   “好啊”宋盼儿淡淡说。

   顾琇之成亲已经六年了,生了三个女儿,去年才生了个儿子,正是高兴的时候,宋盼儿也不想扫兴。

   顾琇之长子的抓周,顾瑾之也派人送了礼。

   宋盼儿去了。

   作为皇后娘娘的母亲、秦国夫人,自然所有的目光都在宋盼儿身上。

   人人都奉承宋盼儿。

   洪姨娘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

   抓周过了之后,客人散去,顾琇之自己一家人吃晚膳,洪姨娘说不舒服,没有来。

   顾琇之的媳妇对那个小妾出身的婆婆,并不看重,只是表面上敬着洪姨娘,心里还是偏向宋盼儿,只说宋盼儿是她婆婆。

   听说洪姨娘不舒服,顾琇之媳妇说:“只怕是今日累了,让姨娘歇了吧。”

   洪姨娘今日没有露面,怎么会累了?

   顾琇之没有说什么,晚膳后却去看洪姨娘。

   洪姨娘眼眶红红的。

   “姨娘,您这是怎么了?”顾琇之问。

   洪姨娘抹去的眼泪,顿时又涌了上来:“看到你如今这般争气,娘高兴呢。”

   顾琇之私下里,仍不肯叫声娘,一直都是姨娘、姨娘这样称呼洪莲。

   但是洪莲都是自称娘。

   “那是圣上和皇后娘娘的恩典。”顾琇之道。

   “唉”洪姨娘叹气哭道,“你如今出息了,娘不知道多高兴!若不是皇后娘娘,哪有你的今天?只是,你虽然出息了,心里也该有娘”

   “姨娘,我何曾不将您放在眼里?”顾琇之笑道。他能猜测到洪姨娘接下来要说什么的。

   他不想洪姨娘真的说出来。

   毕竟,洪姨娘生养了他一场。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阻拦,洪姨娘已经说出口了,“你如今也是贵为侯爷,你母亲这般低贱,你哪里有脸?你也该求求皇后娘娘”

   洪姨娘也想要个诰命。

   夫人她是不太敢想的。

   但是依着顾琇之如今的地位,给她请封一个淑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姨娘!”顾琇之豁然站起了身子,正色看着洪姨娘,“这话,您别再提了!若是您觉得京里住得不舒心,不如回延陵府去吧?”

   洪姨娘愣住,脸色大变,伏案痛哭。

   “你这般不孝!”洪姨娘哭诉道。

   “姨娘,您这样说话,叫我如何尽孝?母亲什么脾气,您最是知道的。皇后娘娘为什么这般看重我?只因我和九弟要好。

   九弟和皇后娘娘当我是亲兄弟,我却明知母亲忌讳,反而去惹母亲生气?我若真是去替姨娘求了诰命,置母亲于何地,又置九弟和皇后娘娘于何地?生恩重,还是养恩重?姨娘要至我于不仁不孝的地步,反而怪我不孝吗?”顾琇之一字一顿,狠狠说道。

   说罢,他转身出去了。

   留下洪姨娘一个人,怔愣在那里,连哭都忘了

   朱仲钧登基半个月,把该封赏的将领、亲戚封赏了一圈之后,就将朝事拉上了正轨。

   弘德朝的武将,大多入了大牢,判了刑,不是死就是流放。靠造反起家的朱仲钧,不需要武将。反而,他需要文臣来治理国家。

   顾瑾之就给跟他说:“我记得你曾经多次提及京里能力卓越的大臣们。上次,太皇后垂帘听政时,我把我记得的能臣们,都撺掇谭太后流放岭南了。你现在,把他们再召回来,委以重任,他们就不会抵抗你,反而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朱仲钧紧紧搂住了她。

   在那个时候,她没有想着流放武将,因为她知道,朱仲钧能打进来,只是时间问题。

   她需要做的,就是替朱仲钧留住治理江山的人才。

   人文有气节。

   钱未必能拉拢那些文官。

   但是前朝将他们流放,他们满腹委屈,朱仲钧再将他们接回来,这是厚恩,他们是无以为报的。

   顾瑾之当初就能想得那么远,朱仲钧非常感动。

   流放的那些大臣,朱仲钧并没有一下子全部接回来。

   他先接了两个比较温和的大臣,给他们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让满朝都知道新皇帝惜才。而其他在流放的文臣们,心里就添了几分盼望。

   哪怕再顽固,也能慢慢融化。

   朱仲钧花了半年时间,才把这些大臣都召回来。

   他们没有骂朱仲钧乱臣贼子,反而全心全意辅佐朱仲钧,替朱仲钧歌功颂德。这是后话了。

   朱仲钧登基的一个月后,就是处理袁裕业的事。

   朝臣和百姓,都把弘德朝灭亡的过错,推到了袁裕业身上。袁裕业阖府被抄家,十岁以上的男丁全部被处以斩首,女眷充作官ji,十岁以下的男丁流放广西。

   袁裕业行刑的日子,定在了七月初一。

   就在七月初一之前,顾瑾之的四姐顾珊之突然回京了。

   她的长子,已经十三岁了。

   她和袁裕业和离,也整整十五年。

   她如今再回来,大家都以为,她要替袁裕业求情。

   顾家大夫人对她说:“你可别再糊涂了!你若是替他求情,岂不是冷了姑爷的心?再说,你可知道他曾经多次要至你顾家于死地?有次害你大哥,还差点得手!皇后娘娘四年前被掳了京里,路上落胎,而且至今有点腿不便,都是袁裕业助纣为虐。

   你若是开口求情,别说皇后娘娘不高兴,咱们顾家也不认你!”

   顾珊之淡淡叹了口气,道:“大伯母,你太轻看了我我并非想回来求情。我只是,想回来看他行刑”

   大夫人愣了下。

   果然,到了七月初一,袁家众人被拉到菜市口砍头时,顾珊之带着长子去看了。

   她站在比较靠前的地方,能看清袁裕业的脸。

   她攥住了长子的手,有点紧。

   袁裕业神色傲然,一脸不屑,对赴死毫不在意。

   而袁家其他人,或悲痛、或悲愤、或恐惧,只有袁裕业神色淡定。他高傲昂着头,冷然看着这个世间。

   他也轻蔑扫视了眼人群。

   然后,他就看到了顾珊之。

   他轻蔑神态尽收,表情怔愣住。

   他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微微阖眼,再盯着顾珊之看。

   确定是顾珊之,袁裕业脸上瞬间被各种情绪充满:震惊、愤懑、悲痛、憎恶。这些表情一一闪过,最后,只剩下一缕哀痛。

   他冲顾珊之笑了笑。

   顾珊之面无表情,腿却软了。

   她的长子搀扶着她。

   她这一辈子,就是解不开对袁裕业的心结,她心里一直恨。她曾经是爱极了袁裕业和袁家的倾其所有对他们好,最后,袁家却辜负了她。

   哪怕是和离,始终意不平。

   她想,看到袁裕业落了这般下场,她的心结才能解开,所以她回京了。

   但是此刻,她情绪涌动,自己也辨不明。

   袁裕业冲顾珊之笑了笑,见顾珊之脸色刹那白了,袁裕业就知道,她心里还有他的。

   眼睛顿时就湿了。

   袁家被抄家、女眷充官ji的时候,袁裕业的母亲和妻子自尽,那时候他都没有哭出来,他觉得很好,她们走了,守住清白,少受点苦,反而不错。

   他并不悲伤。

   整个过程中,落得这样下场,他也不后悔。

   直到他看到人群里的顾珊之,涩意止不住,他的眼眶噙满了泪,顾珊之的面目变得模糊。他眨了眨眼睛,似乎想把她看得更加清楚些。

   他这么直勾勾盯着看,让顾珊之心里起了渗意。

   顾珊之后退了两步。

   最后,行刑时辰快到了,袁裕业突然泪如雨下。

   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

   他嘴唇喃喃开启,说了句什么,没人听懂。

   只有顾珊之知道,他在说:珊之

   为什么要叫她?

   顾珊之只是看热闹的。她需要知道他不得好死,需要知道他有了报应,这样她才能放下她心里的不甘,继续前行。

   可是这一刻,她这辈子只怕更加放不下了。

   袁裕业,他是故意的吧?

   他知道她的性格,所以他吃准了她?

   那血淋漓的脑袋滚下来,顾珊之仍能看到他眼角的泪痕。

   胸口的一口气,使劲翻滚着,顾珊之倒了下去。

   “娘!”她的长子接住了她,带着她挤出来人群。

   人群只当顾珊之是怕了,才晕厥的。

   顾珊之从刑场回来,茶饭不思。

   大夫人既气她不争气,又担心她。她千里迢迢从江宁赶到京城,就是为了看袁裕业被砍头,这意味着她是下了狠心的。

   如今又这幅忧愁模样,自然是发生了点什么。

   顾瑾之却听母亲宋盼儿听,顾珊之回京了。

   她也很想见见四姐,就把顾珊之请到了宫里。

   见顾珊之一副无精打采模样,顾瑾之问她:“四姐是哪里不舒服?”

   顾珊之在顾瑾之面前,有了几分怯意,不自然,却也把那天刑场发生的事,告诉了顾瑾之:“臣妾不知道他为什么哭。只是臣妾现如今,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他哭的样子。曾经做夫妻的时候,他都没有为臣妾哭过的”

   说到这里,顾珊之的声音也哽咽住了。

   她连忙抹去眼角的泪光,整了整心情,继续道,“皇后娘娘,臣妾失态了。”

   “本宫听闻,袁家抄家的时候,袁老太太和他自己的太太自尽,他都不曾落泪。”顾瑾之慢慢道,“他心里,只怕是对四姐有愧”

   这话一说出口,顾珊之就感觉自己的心头,万针齐攒般的疼。

   但是那股子猛烈的疼过后,压抑在她心头多日的阴霾,渐渐散去。

   她好似松了口气。

   十几年难以平息的一口气,终于慢慢透了出来。

   原来,他也有过情。

   顾珊之只需要知道这点,就足够了,总算弥补了之前近十年对他的付出

   她似乎甘心了,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回江宁了。

   她这次北上,为的就是这个。rs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