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官职三闾大夫屈原,站出来,向苏秦质问燕国的吞并他国的不义行为,讽刺燕国对楚同样不安好心。
苏秦扫了一眼这位壮年俊彦,面如冠玉,鼻若胆悬,目光熠烁,英俊清瞿,散发着一身书卷之气,饱读诗书才有的气质。
“这位想必是楚国近几年来,闻名遐迩的楚才子屈原公子吧”
屈原点头,并不接受他的恭维,仍然质问道:“不知苏大夫对屈某的问话,可有辩词如果不能让人信服,楚国断然不会信你燕国的话”
苏秦微微一笑,侃侃而谈道:“燕王雄才大略,念天下百姓受战乱之苦,不能平息,愿意以武止干戈,实现天下大统,不分地域之民,统统爱之,黄河以北,尽数归燕,现在齐民、赵民,被编册入户,分封土地,割除旧氏族、贵族垄断土地,轻徭薄赋,这是民之大幸,百姓拥戴,何罪之有”
屈原哼道:“这是强词夺理,燕、赵、魏、齐等,皆分封于周天子,实现大同,也是周室的大同燕国违背周室礼制,篡改国号,诸侯举国祭祀,当以祭拜社稷,山川河流之神,而祭天大典,是周室特权,燕国明显大逆不道,其心可恶”
苏秦冷冷一笑,盯着屈原道:“数百年来,周室衰微,大国吞小国,这数十年七国纷争,战死多少壮丁,百姓受了多少苦难,难道屈大夫看不到吗”
屈原还击道:“我只看到,诸侯野心勃勃,不念旧礼,才会致使礼乐分崩,不再遵从周制,方有今日大争之世,若各方诸侯皆能像孔大儒提的,各执其责,天下共主周室,就不会有动乱了,燕国现在就是逆天行事,倒行逆施”
一些信奉儒学的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觉得打有道理,今不如古,世风日下,就是因为君不君,臣不臣,诸侯越了礼制,变得肆无忌惮,才会有这样的大争乱世。
“周室才是正统,诸侯不应该相互吞并”
“燕国应该顺应天命,重新尊奉周天子,恢复赵国和齐国,诸侯听命于周室,这样才符合礼制,天下才会安宁下来。”
“没有错,燕国不该擅自形势,吞灭诸侯,违反天命”
一些楚国大臣趁机反驳,一阵喧嚣。
苏秦何等人物,纵横大家,岂能会被这群腐儒大夫压制住
他哈哈大笑,扫视一番,目光过处,王殿的楚臣们,都诧异地闭口安静下来。
毕竟苏秦声名远播,纵横捭阖,口若悬河,雄辩大家,被他目光一扫,众人不自觉地有些心虚。
苏秦朗声道:“诸位可曾记得周公辅佐武王伐纣之时,曾说过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上天与任何人都没有亲缘关系,天子虽是选为代表,但若无能无德,天下分崩,天命就会消失,被有德有能者取而代之
“正可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下已乱,百姓诉求安宁,燕王以武止戈,正是顺应天道,须知天命糜常,革天之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商取夏,周取商也”
他的一番言辞,让在场的楚国臣子们都难以反驳,毕竟连周公和武王都曾这样说过,周王朝的夺权,也是作为诸侯,后来推翻了殷商。
这时楚上官大夫靳尚站出来,面带微笑道:“苏大夫,难道燕王真有与我楚国结盟的诚意吗”
苏秦笑着点头,他来到寿春之前,就曾派人给上官大夫靳尚、上柱国景痤、子兰、郑袖贵妃等,送了许多珍宝和燕国新产品,进行了外交收买,以促成这次游说盟约。
靳尚早就嫉妒屈原的才学,一直在楚怀王面前诋毁他,却还没有机会让楚王疏远他,此刻见屈原等人的质问,被苏秦雄辩之口堵住,暗暗得意,站出来接话,一唱一和。
苏秦道:“燕王当然有诚意了,如果燕楚结盟,燕国愿意把齐国以南一些宋、鲁六百多里土地,划给楚国”
“当真”楚怀王眼神一亮,脸色骤然大喜。
苏秦卓然而立,谈笑风生,点头道:“回君上,自然是真的,燕国久居北方,只希望统一济水、黄河以北的地方,对淮水之南,并不热衷,疆域太大,燕军也驻守不过来,愿意与楚结盟,把南方的一些土地,划给楚国”
楚怀王当即乐开了花,还有这等好事不过想到燕国的确久居渤海之地,听说那里天寒地冻,百姓都住土热炕,气候干燥,不像南方楚国这边冬天湿冷,夏季多雨,这个解释是行得通的
屈原看楚王意动,心中总觉得不妥,急忙站出来又质问道:“燕国会如此好心,不会裹挟我楚国,配合燕军一起攻打魏韩秦吧”
苏秦摇头道:“当然不会,楚国不然出兵,就可得此六百里土地”
这次连屈原也有点发蒙了,更别说那些楚臣了,这等便宜,谁能禁得住不动心
九卿之一的杜赫提出疑问道:“不知燕国要如何结盟”
苏秦道:“需要君上带人到黄河之边,到那里与燕王汇合,双方缔结盟约。”
屈原总觉得燕国有统一天下的企图,绝不会那么好心,所以疑心重重道:“燕王难道不能南下吗”
苏秦哈哈笑道:“这可不行,燕国正与魏、韩开战,又有西秦虎视眈眈,燕王不能离开燕地太远,穿过旧赵地,抵达黄河岸边,已经是最长距离了。”
楚怀王觉得燕国太讲究了,出手阔绰,原本就没有太多谋略的楚怀王,此时戒备之心完全被这种巨大诱惑蒙蔽了,再也听不进其它声音,生怕其它大臣节外生枝,多生是非,让燕楚同盟泡汤。
“苏先生,关于燕楚联盟之事,请随寡人移居后宫殿,进一步探讨”楚怀王紧着又钦点名了几个大臣,有靳尚、景痤、子兰等,却没有宣召屈原,担心他再提出一些反对意见,破坏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