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以退引敌,设计伏杀了楚军五六万人,其余残兵,溃败逃回了边塞雄关。
楚将唐昧,也在这一战中身亡,是五国盟军伐齐以来,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了,还输给了已经亡国动乱的衰齐,让楚国在六雄中的地位,下降不少。
消息传回了楚国,楚怀王大怒,无奈唐昧已经阵亡了,也无法追究主帅的责任,在上柱国景痤,九卿大夫屈原等人劝慰下,决定委任大将昭阳为统帅,再次组织了五万大军,到齐楚边关整合残兵,继续讨伐齐国。
笑话,这次五国伐齐,已经取得巨大战果,眼看着齐灭,就要瓜分地盘了,以楚怀王贪便宜的性子,才不肯落人后呢。
这次出征,就没有遇到齐军顽强抵抗,因为匡章带着七八万人马,已经赶往薛城一带,去与孟尝君等人汇合了。
孟尝君田文带着门下近千食客,还有数万亲军,赶往薛城,田单则带领最后几万人,在宋境断后,会陆续跟上来。
薛城在夏商时期称薛国,夏时的奚仲被封于薛,后来被齐国兼并,田文长大之后,因为不是嫡长子,没有资格成为太子,所以被册封为候,名为孟尝君。
因孟尝君才能,在齐国广纳食客,养士三千,被齐国人爱戴敬仰,投效者络绎不绝,在他初被封薛之后,曾在薛城住过一段时间,大规模筑城,使之成为周长二十八里仅次于齐都临淄、曲阜的齐国大城。
薛城西部,毗邻微山湖,湖光荡漾,百里湖水如镜面,附近以捕鱼为生,毕竟富裕一些。
孟尝君等大军来到微山湖,看着纵横湖泊,心中颓废之气,被清扫一空,想到当年燕国也一样差点被灭,仅存下两个皇室子嗣,后来姬职还不是登基为王,击杀了太子,以庶王子的身份,夺取皇位。
自己和燕王姬职身份相当,他能做到,自己为何就做不到
孟尝君站在湖水畔,忍不住一声长啸,发泄心中的苦闷,还有亡国的哀思,决定从今日起,励精图治,要学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待反戈一击,三千越甲可吞吴
湖风吹来,战甲披风猎猎作响,孟尝君田文这一刻,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眉宇间带着几分枭雄之气。
“速速渡过微山湖,进入薛城地段,固守一方,与盟军周旋”
“得令”一名副将转身去传令了。
很快,租借的渔船和木舰把数万齐军载渡过了微山湖,在对岸登陆,缩减了好几日的行程,否则绕过微山湖,至少全军要多走四五天的路程,那样一来,四五天,数日大军的粮草消耗就是一个大问题,还浪费时间。
齐军登岸之后,继续向薛城进发,不过距离薛城还有数里的时候,发现薛城方向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斥候,快去查探前方薛城情况”
十多名斥候策马奔出,还没跑出多远,对面就有一些齐卒慌张跑过来。
“殿下何在”
“在这”孟尝君田文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惊乱,似乎感觉有事要发生,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启禀殿下,薛城内的粮仓,在同一时间突然攻击,城内存在敌军的奸细和暴民,一下子把城内粮草和军械库都给点着了,现在城内的粮草不足不足十分之一了。”
“噗”田文听到这个消息,如雷轰炸过脑海,顿时怒气攻心,气得喷血不止,眼前一黑,身子摇坠不已,摔下马背。
“殿下”
周围客卿和将领们都惊慌地下马扶起了孟尝君,按住人中穴,有精通医术者,同时给孟尝君扎下银针,过了顷刻,田文醒来,满脸热泪,嚎啕大哭。
“时不待我,时不待我啊”
田文挣脱起身,看着薛城方向的浓烟和大火,还有难民们慌忙逃出城,整座城池,大多木质结构,在有些人故意四处纵火之下,已经无法扑灭了。
“这是天要亡我大齐啊”
顿时哭声一片,所有客卿和将士们都脸如死灰,悲痛万分,心中仅存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
四五万中军,加上先前撤回来的辎重队伍数万,还有断后的田单人马,足足八九万人,没有了粮草和最后的屏障,军心涣散,没有饭吃,弄不好要引发哗变动乱了。
冯暖走过来叹道:“人算不如天算,殿下,切勿哀伤啊,当下之际,是如何善后,寻找安身之所,数万大军,还没有着落呢”
“军中携带的存粮,还能支撑多久”
“回殿下,还有几万石,只够五万大军,十天的供给”一位掌管粮草的功曹官回答。
“十天,呵呵,十天,如果城内的士卒,还有断后的将士上来,加起来有八万人,如何供养”孟尝君眼睛发红,怒气问道。
周围将领、谋士和客卿们,无人答话,事实上,他们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了。
就在这时,忽然又有斥候传来情报:“不好了,北面三十里,发现了燕赵大军袭来。”
田文狠狠道:“好啊,这燕赵两国,是根本不打算让齐有任何复国能力了,那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跟他们拼了”
“拼了”不少武将都热血沸腾,但是谋士和食客们都脸色大变,硬拼起来,他们手无寸铁之力,不是挨屠的下场吗
冯暖赶紧劝道:“使不得,殿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可以往东南方向撤退,现在楚军还在北上,没有形成合围之势,正好退到沿海一带,海上有岛屿无数,随便一藏身,就能躲过诸侯的追杀”
“是啊,殿下,当为皇室保存最后一丝血脉,才能让诸侯有所顾忌”
“殿下,咱们撤退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智也”
孟尝君无奈之下,只好留下几员武将,带来三万将士在此迎敌,他则统领其余两万人,仓皇逃往大海岸,要躲在一些不知名的海岛上,苟延残喘,为复国积攒力量。
但是许多人心里清楚,复国是不可能了,暂时保住性命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