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伐清

第五节 放弃(下)

伐清 灰熊猫 6055 2021-03-29 00:58

  闽军从金、厦撤退三天后,清军才登上了厦门的土地。因为黄梧倡议禁海,清廷下令把自己的造船厂和船只都烧了,作为重灾区的福建现在连绿营水师的训练用船都不够了,更别说战舰了。

  在邓名的前世,由于郑瓒绪和陈蟒等人直接投降黄梧,所以清军才有了威胁厦门的资本,而现在黄梧手里只有那些零星叛逃过去的闽军散兵游勇,连舢板都是才缴获的,所以直到郑经已经撤退得空无一人,泉州这边才察觉到有些不对头。在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关于闽军到底是逃走了还是企图诱敌的争论后,黄梧和施琅冒险派出了第一艘舢板,然后是第二艘

  直到郑经撤离厦门十天后,禁海令的倡议者黄梧和施琅才并肩踏上了厦门港的土地。拜黄梧所赐,这二人的座舰是一艘隆庆年出品的老古董其后制造的新锐战舰都编入了满清的水师,而厦门海大败后,清廷发疯一般地把自己的水师斩尽杀绝,这艘老爷爷级的船机缘巧合才得以幸免。

  禁海令虽然给郑成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不过就邓名所知,至少在郑成功去世以前,闽军距离揭不开锅还差得很远。而且为了反制禁海令,郑成功开始收买清廷的地方官府、胥吏协助走私,虽然收入有所下降,但仅靠禁海令能把闽军饿死么邓名对此非常怀疑。

  明初也颁布过禁海令,为了打击方国珍余部,明廷对海外岛屿的人口搬迁工作同样严厉,充满了百姓的血泪。其中的功罪邓名不好和周围一帮大明的文武深究,但明廷从来没有忽视过水师建设,而且禁海也只是针对难以控制的少量岛屿,而不是绵延整个海岸线;发展到后来明廷的片板不许下海政策也更像是类似盐铁专卖的国家行为,而不是为军事服务。

  而清廷前无古人的自毁水师,禁止渔业、盐业,甚至连山东都在禁绝范围内,这种举措给清廷水面力量带来的损害难以评估,除了沿海地区生灵涂炭外,清廷本身也因为这一举动而遭受严重损失光禁海地区的赋税损失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郑逆逃走时把东西都毁了。”施琅在厦门转悠了一圈,这次由于没有郑瓒绪带走的大队降军的威胁,郑经撤退得比较从容,对厦门的造船厂、仓库、港口进行了彻底的破坏。施琅检查完厦门的设施后就断定,几十年内清廷休想威胁澎湖了在邓名的前世,施琅攻击澎湖用的是倒戈闽军的降军、降船,此外还有很多耿继茂的船只,其中不少就是通过厦门的未遭到破坏的造船厂生产的。

  对于黄梧的禁海令,施琅最初也没有太多的不满,虽然这可能会给清廷造成严重的破坏,但清廷没有了水师和造船的能力,朝廷也不会逼着他们两个去攻打郑成功了上次听说郑成功在南京遭遇惨败,施琅和黄梧鼓起勇气想去占点便宜。没想到虽然刚刚失败,军心士气都处于最低谷的郑成功还是那么厉害,施琅和黄梧没捞到便宜反倒又被郑成功打败回来后黄梧和施琅一商议,有达素这个鳌拜的密友在前面顶着,朝廷不会穷追战败的责任,但下次就未必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谁想到郑成功这么早就死了啊。”现在提起禁海,黄梧也颇有些后悔。厦门海大捷后,黄梧和施琅都估计再有两三年,朝廷可能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痛,逼他们再次去攻打厦门。就算朝廷的注意力被邓名吸引走了,过上几年估计郑成功也会再次去攻打南京或是广州,导致朝廷震惊,然后注意到福建绿营养了很久该用一用了。

  如果朝廷因为震惊或是自信,逼着他们去打郑成功的话,施琅和黄梧估计就算不死在战场上,也得被朝廷杀头,所以啥都别说了,咱们先把朝廷的水师都毁了再说吧。未雨绸缪的黄梧和施琅不但把船只毁了,连造船厂都烧了,渔业也荒废了,这样将来就算朝廷想重建水师,都没办法造船、没地方招募水手。若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军费花费巨大,估计北京肯定会争论不休,没有几十年吵不出个结果来。

  至于封疆禁海,施琅和黄梧可不是北京那帮没见识的满洲人,这个招数肯定困不死国姓爷,不过让郑家收入大大减少还是做得到的,这样闽军的恢复速度就会慢很多。熬个几十年,黄梧、施琅哥俩都含笑老死在了病床上,那海疆的事情爱找谁就找谁去吧。

  没想到他们两个还没长几岁,年富力强的国性爷倒先走了,黄梧虽然没信心对付郑成功,但和初出茅庐的郑经比划两下的胆子还是有的。

  “若是没有把五省的水师都烧了,若是郑瓒绪他们都来投奔我们,这澎湖好像能打了啊。”黄梧越想越是心痛。虽然郑经现在还年轻,但台湾是有渔民、有海运的,过上十年、八年,新一代的水师人才就会成长起来;而大陆这边禁海令一下,就是再过百八十年,海军也休想凭空冒出来。

  “还把船厂都烧了。”施琅也是一脸的丧气,当初黄梧提出禁海令的时候,施琅也帮着摇旗呐喊,说这是困死郑成功的良策。现在禁海令在全国施行了,靠着血腥屠杀还把沿海地区的百姓都镇压了下去,现在总不能一看郑成功死了就一切推翻重来吧,总不能对朝廷说:当初我主张烧船是怕你们让我出海去打国姓爷,现在国姓爷死了,我有信心出海去打他那个年纪轻轻的儿子,所以咱们重修船厂,造点船给我立功去吧。

  “不管怎么样,我们这还是大功。”黄梧和施琅收起去欺负年轻人的念头,决定回去和李率泰一起向朝廷表功,不管怎么样,他们算是把金门、厦门都收复了,证明朝廷没有白白招安他们。

  撤退的郑经自然不会有心情把这件事及时通报给舟山,而且现在郑经和张煌言的关系也很微妙;但李率泰和耿继茂就完全不同了。

  刚刚得知郑成功死讯后,耿继茂、李率泰、黄梧、施琅他们立刻联名写奏章:耿继茂才移镇福建两年郑成功就去世了,这当然说明他威名远播,在耿继茂看来郑成功就是惊惧而死的;李率泰的说法则是他治军有方,让郑成功无隙可乘;而黄梧的说法就是他禁海令阴险毒辣,让郑成功一夜白头,最后郁郁而终。甚至连广东的吴六奇都要掺乎一下,说他禁海得力,恪尽职守地把广东的禁海区域扩展到了几十里,更认真地摧毁了全粤的船只,连广东水师自己的舢板都不放过,导致广东乱民就是想抱着木桶去投奔郑成功也做不到,让郑成功彻底无法来广东募兵打粮,给他抑郁的心情施以决定性的一击。

  等到收复金、厦后,李率泰、耿继茂、黄梧和施琅又一次给清廷上书,忙不迭地报喜,称沿海明军已经远遁海外的不毛之地,清廷可以集中力量对付长江流域的邓名了。

  这些喜报都是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北京,而且还是公开的捷报而不是秘奏,途径南京的时候,两江总督衙门就抄写了多份,发往江南、江西的下属府县,很快其中的一份就摆上了位于镇江城外的邓名案头。

  报告送到时,邓名正在招待张煌言极力推荐的名士张岱吃饭,大明兵部尚书也在场作陪。匆匆看完这份公开的捷报后,邓名就把它递给了张煌言,见张岱脸上有好奇之色,邓名不假思索地告诉了张岱捷报的内容邓名觉得这种消息完全没有保密的必要,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江南。

  “这些鼠辈,在给北京的奏本里拼命吹嘘自己的功绩,”邓名冷笑连连,郑成功去世后,黄梧、施琅、吴六奇的嘴脸实在是丑陋:“等拿到这几个贼后,连口供都省了,直接把他们自己写的奏章甩到他们脸上,然后宰了祭奠国姓爷。”

  “提督说得好”几个川军的高级将领也都在场,穆谭首先大声叫好。

  “可是,万一他们也掏银子买了战争债券怎么办”任堂慢条斯理地问道,本来邓名想把他留在四川,但他声称自己和两江士人的关系很好,最后说服了邓名带他一起来。

  张岱闻言微微一愣。他刚进军营,对邓名和他的手下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从张煌言那里听说了战争公债的事。

  “这是讽刺挖苦吗”张岱心中生出一个疑问,不过在他看来这不太可能,虽然江南士人对这位国公的印象不佳,但即使如此,也不会有人在面前这样出言不逊。张岱迅速在心里给任堂的发言定了性:“应该只是一句无心之语,年轻人啊,还是不懂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那延平世子呢这次金、厦失守,其实对清廷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延平世子吧”周开荒嘴里塞满了食物,刚才邓名、任堂、张煌言和张岱有说有笑,赵天霸和穆谭也礼貌性地微笑,而周开荒一直在忙着低头挑拣好菜。现在讨论到了军事,周开荒总算找到了他感兴趣的话题。他现在心里满是对赵天霸和穆谭的鄙视,因为他知道这两个人其实听不懂张岱讲述的那些儒学话题,当然,不懂装懂的还有一个,周开荒想到这里又瞄了保国公一眼虽然咱不懂张老先生讲的东西,但谁和咱一样听不懂,咱还是看得出来的。

  “延平世子还是太年轻了啊,将来他明白过来会后悔的。”邓名虽然赞同周开荒的看法,但郑经毕竟和黄梧、施琅、吴六奇不同,根本区别就是一边是自己人而另一边不是,就好比蒋国柱再能干,在邓名心目中的价值也不可能与他这些年轻的同伴相比一样:“延平郡王的在天之灵,等看到延平世子有出息后,也就会消气了。”

  “谭诣、谭弘叛变的时候,提督也就是延平世子这么大吧”穆谭说了一句。

  “呵呵,情况不同。”邓名连忙谦虚,不过心里顿时笑开了花。

  张岱察言观色,对邓名的好感上了一个台阶。显然这个年轻人城府不深,虽说部下当面恭维得有些过分,不过哪个官员的属下不公然阿谀上司呢而且这么一句恭维就能让邓名露出明显的喜色,说明他还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人,普通官员对这种程度的拍马早就不在乎了。

  “谁说的”任堂马上反驳道:“邓提督当时二十岁了,延平世子督师金、厦的时候才十九岁,明明比人家大了一岁而且带着两千个残兵败将逃命,能和统帅十万大军相比吗让邓提督去试试看,说不定还不如延平世子呢;换延平世子来对付谭诣,未必比邓提督差多少。”

  “嗯,嗯。”邓名的好心情被任堂散去了一半,不过也不好意思争辩:“任兄说得对。”

  “不对,”周开荒知道任堂喜好抬杠,来到四川后因为邓名没什么规矩,这性子更是得到了自由发展,但周开荒作为亲历者,还是忍不住替邓名分辨道:“提督亲自去诱敌,这胆色还是很了不起的。”

  “咦,明明是赵天霸射箭断后的嘛”见到居然有人开始和自己抬杠,任堂大喜之下立刻忘记了这是张岱的招待会:“我记得很清楚,你说过好几次了,提督当时跑了不到两里路,就累得要昏过去了,赵天霸一边射箭退敌,还要一边拽着提督跑,差点就没跑回来。”

  “我没说差点跑不回来。”周开荒脸涨得通红,其实他说过的,当时为了形容情况的惊险,周开荒还好一通添油加醋,不过那时虽然说得过瘾,现在被任堂当着邓名的面提起,就有些不舒服了。

  “你说了”任堂把筷子放在桌子上,比出一个手指缝来,高举着给大伙儿看:“你说后面的追兵距离提督就还有这么一点,提督当时累得已经趴在地上动不了,多亏赵天霸神勇过人,射完一箭就伸手拖一把提督。当时把你看得急坏了,只是军令在身,虽然焦急可是也没办法跑过去帮赵天霸一臂之力。不过正是因为你临危不乱,最后才能痛歼谭弘的大军”

  “我当时确实不够强壮,可是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邓名有些生气地说道,他确信这些话是周开荒说的,很多评语一样的段子具有周开荒特有的风格特色:“再说你当时明明呆在几里地外,怎么看得见李星汉那边的事你这不都是后来听来的吗”

  “原来你没看见啊”穆谭目光炯炯地盯着周开荒,这个故事是周开荒给他和任堂一起讲的:“那你怎么对我们两个说的真像那么回事。”

  “提督这话可是欺心了啊。”周开荒感到当着大家丢了面子,大声地反驳道:“提督你怎么知道我没亲眼看见,我眼力好着哪,隔着几里算什么我那时候在山上。”

  “是在山上的林子里。”刚才周开荒形容自己的武勇时,赵天霸笑呵呵的听得十分开心,现在他觉得有必要出来帮邓名说句公道话了。

  “那也是山上”虽然赵天霸的口气很婉转,但周开荒看见穆谭和任堂眼中的怀疑之色更重了,他不得不奋起保卫自己的尊严和名誉,嗓门也愈发地洪亮起来:“江边一览无余”

  “胡说”邓名无法容忍这种对自己肆无忌惮的污蔑:“你要是能看得见路,还至于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摔了好几个跟头对了,我差点忘了,那是晚上天都黑了,你能看见啥骗鬼哦。”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