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绞肉机(一)

  斥候回来禀报后,几乎所有人都雷倒。

  郑朗却相信。

  这一战中兵出天都山,是他首倡谋划,老种与狄青随后完善之策。

  真实灵感是来自章楶。

  史上平夏城西夏大败后,梁氏还想打一个翻身仗,举国之兵驻扎在天都山上,准备春天再次发起攻势,扳回败局。

  于是给了章楶灵感。

  天都山居高临下,一直作为西夏人向宋朝发起进攻的前沿阵地,但它同样有一个缺点,离宋朝前沿阵地太近。只是宋朝多是防守,很少发起主动进攻,这个缺点一直没有暴露(book.shuyue.org)。

  章楶命令折可适率领一万军队分成六路,于冬月下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发起进攻。

  这一战关健因素与郑朗差不多,兵出不备,快。

  突然来到天都山下,宋军此战大破数倍于己的西夏军队,带回十几万只牲畜,三千多名战俘,西夏主将嵬名阿埋、妹勒,无数贵族,外加一名公主。

  西夏人举国震惊,向契丹求和,契丹派了一支人马过来,送给梁氏一杯毒酒,喝下它吧,西夏不能让你这个疯女人拖下水,给弄完了。俺们还要指望西夏替俺分一分宋朝的兵力。毒死梁氏,扶持李乾顺上台。

  李乾顺一边投靠契丹,一边与宋军求和。

  西夏人运气再次逆天,正好宋朝皇宫里发生巫蛊案,牵连许多大佬落水,只好借以无钱再战,同意西夏人的求和。

  此战给了郑朗启发,而且有数条优势。

  这时敌人的驻军远不象后来那次多,攻打难度小。

  做了一些迷惑,从没烟西峡直接发起长途袭击,距离只有一百里路,后来那次距离达到两百多里,潜伏难度下降。

  狄青的指挥能力有可能略在折可适之上。

  准备更充分,比如驮马,去的时候驮抛石机部件与武器,回来后驮俘虏回来,提高撤退速度。

  对于贵人,郑朗也做了准备。

  西夏人出身于游物民族,后来半耕半牧,但血液里依然保存着祖先一些习惯。契丹也是,有好好的都城不呆,弄一个四季捺钵,一边渔猎一边随行营处理政务。

  西夏人没有那么大的活动空间,但一些贵族不喜欢呆在兴庆府里,喜欢出来活动。天都山有行宫,周围还有很好的狩猎场所,又有天都石窟诸寺院可以烧香拜佛,此地在折可适未破之前,是西夏贵族野外活动的最爱之一。

  狄青成功,必然会掳来许多贵族,注定野利遇乞会抓狂,所以伏击战才会得逞。

  但没有想到居然有一个太子。

  看着目瞪口呆的诸位将领,郑朗精密的大脑在逐一分析。

  不考虑眼下,眼下对宋军肯定有利。

  元昊第三子还没有出生,但已有了两个儿子,另一个儿子也是野利皇后所生,就算失去李宁明,还有一个宁令哥,可终是自己的亲侄子,野利遇乞会发疯的。自己会更有机会,扩大胜利果实。

  关健是以后,自己将这个太子放在泾原路,会有什么结果。

  若不是狄青可能抓到这个太子,郑朗几乎都不注意他。

  如果可能,郑朗甚至愿意扶持这个软弱的太子上位。

  但是不可能的,即便他不练气功,元昊也不会将国家交给这个又软又弱的儿子手中。

  实际意义不大,大的是象征意义。

  会极大的鼓励国人士气,但另一边李元昊同样也会发疯。他宁肯儿子自杀,也不愿意儿子落入宋人手中遭到羞侮。

  那么会象历史上那个疯女人梁太后一样,不顾国家后果,发动三十万四十万大军攻击泾原路。

  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只要举国对自己进行支持,让秦凤路与环庆路军队对自己进行支持,再从京城调来十万到十五万禁军,与大量武器物资,那么就可以在泾原路与元昊一战决胜负。

  关健朝廷会不会支持自己?

  即便支持,能不能迅速决定下来,否则即使派出援兵,迟了也来不及。

  还有,与西夏打了三年,两国国力都受到伤害,契丹人要来捡便宜果实了。

  他们还是没有勇气出军进攻宋朝,也怕输,但会派出使者前来敲诈勒索。一旦两国将所有筹码押在泾原路之战上,契丹人会不会乘京城兵力空虚时,向宋朝发起进攻?

  郑朗也不大好说。

  若是再过几年,契丹人得到好处,另一边李元昊来了一个当头棒喝,也许情况是两样的。

  现在的契丹又怕死,又自大,很难保证他们最终不会出兵。

  或者将这个实际没有作用的太子押到京城,那个麻烦更大,好不容易将兵力聚在泾原路,但元昊会举国之兵,攻打延鄜路与环庆路,反正儿子讨不回来,不如拿宋人泄愤。更是两败俱伤。

  郑朗精密的大脑反复地在推算。

  算来算去,皆难有很好的结果。激怒元昊,必定是玉石俱焚。

  但最先焚的是自己与泾原路百姓。

  种种后果推算后,写了一封奏折给朝廷,有可能会捉住西夏人的太子,要么依我的主意去做,将他的想法说了一遍。要么留下太子,但必须将他留在泾原路,朝廷让秦凤与环庆两路出兵对自己进行支持,还要立即从京城发来十万以上的军队,并且元昊从麟府路撤离后,将张亢、张岊、折继闵、王吉与王凯五人,以及延麟路的王信,环庆路的杨文广,全部调到泾原路,让我指挥。

  说明郑朗的稳妥姓。

  从他的政治思路也能看出这一点。

  虽然看似激进,那是后世的知识,让他比任何人看到宋朝的弊端。

  政治理论并不是真正的激进派,王安石的冒险做法他反对,司马光的保守做法他同样也反对。

  军事上范仲淹的稳妥做法郑朗不赞成,韩琦的做法郑朗认为是躁进。

  这次反击依然与激进无关,只是看到元昊出击府麟路损兵折将所产生的缺,才钻这个巨大的空挡,与任何激进并无关系。

  大胜之功也许没有,但首先会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并且宋朝的富裕,人口众多,为他这种稳妥打法,提供了底子。

  明处什么也没有说,实际是提朝廷选择了答案,只是答案郑朗没有写,而是让赵祯与诸位大佬写下,省得以后有人拿来找麻烦。

  毕竟是一个太子!

  写好后,不顾深夜时分,用八百里加急,送向京城。

  又用眼睛扫视了一下诸将,许多将领在瞠目结舌之后,全部欢呼起来。只有老种皱着眉。

  郑朗心定了定,这反应老种的智慧。

  确实有这个人在身边,郑朗觉得很安心。

  不能夸大老种,不一定比李元昊军事才华高明,但至少比野利遇乞要强。说道:“种将军,我怕野利会疯。”

  “郑相公,我也担心这件事,最好还是派一员猛将前去天都山支援狄青。”

  郑朗看了看诸人,其实能用的将领也不过景泰、赵珣与刘沪数人而己,其他的武将,不用看他们的表现,看看在定川砦的表现,即可知道他们的能力。

  有葛怀敏的失误,也有诸将的无能。

  能用的大将只有少数几人,派出一员大将,接下来的埋伏战就会少用一员大将。

  然而郑朗咬了咬牙齿,说道:“景泰将军,你马上率领四千骑兵,驰援狄青将军。”

  “喏。”景泰领命出去,事关重大,不顾现在是将近三更时分,立即点集人马,向天都山出发。

  得抢时间,从好水川出发,赶上狄青部队,有可能要到明天中午了。并且一夜的急行军,人马也会出现一些困乏,但出现太子的新变化,不得不这样做。

  一切全部乱了套。

  郑朗又用眼睛盯着赵珣,本来是让景泰率领伏军进入石门峡,景泰一去,只能交给赵珣率领。老种是智将,但不是冲锋陷阵的勇将,中军也要他坐下来侧应,配合自己指挥三军,出谋划策。

  赵珣重重点了一下头,那意思说,郑相公,请放心我吧。

  郑朗有些犹豫不决,按照史书记载分析,赵珣的能力在景泰之上,然而平定叛羌一战,让郑朗嗅到一丝危险。

  这一战赵珣是立下大功,但对手只是一群散乱的叛羌,己方无论士兵数量或者战斗力,均胜过对方。换刘沪率领这支军队,同样可以做到。结果最后自己增加一万兵力,刘沪在后方依然遇袭。

  说明稳妥上,赵珣还有欠缺之处。

  后来喊来他议策,与老种相比,又能看到赵珣的差距。

  对手不是叛羌,而是野利遇乞,姓质完全不同。

  在诸将当中,赵珣已经算是好的,而且胜在年轻,有成长的空间,郑朗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说道:“赵将军,景泰那支军队便交给你了。另外刘沪将军也随行作为副军,相互侧应。”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继续用刘沪相互配合,弥补一些赵珣的不足。

  “喏。”赵珣挺起胸脯答道。

  郑朗又与老种进行商议。

  范纯祐说道:“郑相公,要不要我回去,让父亲派出一支援军。”

  此时在筑细腰城,环庆路出的主力军队,不但有杨偕,还有也被范仲淹看中所赏识的杨文广。

  不得不承认,范仲淹很有识人之能。

  葛怀敏不行就是不行,所推举的狄青、杨广文、郭逵等,皆成为名将。

  他离开延州,将杨文广也带到身边。

  此时就在细腰城,与灭藏三部交战时,杨文广又再次立下大功。

  但对范仲淹,郑朗始终有些不信任,犹豫片刻说道:“好,你立即回去,让你父亲最好能派出杨文广与一万以上的人马,对我这边支援。”

  范纯祐领命离开。

  再次商议,不得不改变计划。

  也是狄青料到的,一旦抓到太子,野利遇乞会拼命的,所有原来制订的计划全部要更改。

  因此派刺探迅速回来禀报。

  粗粗的制订大方向,下令将后方渭州城的炸药与抛石机带来,到了关健时候,不敢再藏拙。还从各州征集五千名弓箭手,一是增加实力,二是准备筑城,与野利遇乞进行一场持久的战斗与谈判。

  是谈判,这个太子郑朗打算释放!

  并且释放的意义更大。

  但要将野利遇乞的大军拖住,拖在没烟峡。

  那么从韦州到鸣沙城,宋军将会纵横无敌,说不定派一支骑兵,能去灵州城外,吓一吓西夏人。

  太子交还你们,可想得到太子,那么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吧。

  匆匆忙忙地布置完毕,大家长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大好消息。如今就怕朝廷这些大佬又贪心,又不愿意举国出战,再命令郑朗将这个太子押到京城出气,泾原路才真正叫悲催了。

  然后大家盯着帐蓬外面,外面的天色也渐渐发亮。

  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因为出现一个太子,胜利果实会扩大,但也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绞肉机。

  郑朗看着太阳说道:“好红。”

  似乎在天际处汪了大团大团的鲜血。

  ……

  速度很快,第四天傍晚时分,郑朗的奏折居然到达枢密院。

  这时枢密院所有大佬全部下值,当值的小吏看到后,吓得全身抖如筛糠,想了一想,一个小吏说道:“事关重大,立即递给皇上。”

  即便枢密院几个大佬在,还会交给皇上。

  此时朝堂中的大佬又有了一些细微的调动。宋庠与吕夷简不和,郑朗走后没有多久,与杨戬成功的被吕夷简弄到地方去。

  王举正任参知政事,任布为枢密副使。西府前几个大佬晏殊、王贻永、杜衍依然没有动。

  但看看西府这几个大佬,谁真正懂军事?

  赵祯正在搂着张妹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女子。

  父亲是进士张尧,刚做了一个小官就病死了。母亲无奈,带着女儿投奔张尧的堂兄张尧佐,却遭到张尧佐的拒绝,理由是俺在四川当官,太远,不方便。为了谋生,张妹妹的母亲只好投入齐国大长公主府上当歌舞伎。

  张氏八岁时由大长公主带入宫中,由宫人贾氏代养。今年赵祯偶然在宫中宴饮时看到张妹妹,视为天人,当场封为才人。

  史书记载为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也就是乖巧,聪明,机变,善于察颜观色。

  郑朗没有见过她,但根据史书记载,那么名媛当中,这时代出现三个美人,张氏要算一个。

  他也不恶,张氏其人十分善良与温柔。某些时候成为赵祯的一种精神寄托,可惜命不长寿。

  要么做了一件事,她的伯父张尧佐很无耻,张氏母女中落时不管不问,当她发达后,居然有本事让张氏失忆,替她洗了脑,于是在赵祯面前再三念叼,要替俺这个伯父升官发财。

  然后引出另一个人,包拯。

  似乎包拯所做的事当中,这件看似鸡毛蒜皮的事,以及让赵祯立太子,这两件事最有名气。

  那个包青天……

  其实也不算什么,郑朗对这个女子印象不但不恶,相反,十分良好。

  做为一个皇帝来说,赵祯是十分苦逼的,难得的一些欢乐,包括这个张氏,还因为短寿,让赵祯陷入悲痛之中。

  眼下赵祯不知,有时候张氏的温氏,也给了他沉重的包袱上带来一些亮点。

  一边享受着身边美人的温柔,一边凝着眉头处理奏折。

  好消息不多,西北战役几乎没有任何亮点,而全国各地因为财政压力,出现许多矛盾,包括对百姓的剥削,都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西北啊……”赵祯无奈地看着西方,喃喃道。

  西北的奏折便进了宫。

  赵祯看后,神情也不大好,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高兴的,或者其他情绪,连忙说道:“传诸位相公进宫。”

  “喏。”

  “东西两府诸位相公,全部传进宫中。”

  “喏。”

  传旨太监下去,赵祯又继续看奏折。

  奏折上只说可能会捉住西夏的太子,还没有捉住。

  但多年的经验,也让赵祯对郑朗有所认识。

  一般没有争议的事,会主动请示朝廷。若有争议的事,往往先做了再说,让大家看到好处后,再禀报朝廷。

  有时候颇让他感到啼笑皆非。

  但在诸位大臣当中,郑朗是他最喜爱的臣子。

  不但是两人从少年时代就产生的一种小小的基情,还有,赵祯将郑朗视为他一手提拨的亲信大臣,心腹大臣。

  朝堂争来争去,其实赵祉最放心的臣子是郑朗,但为了保护,这种感情没有流露。

  别看杨偕在闹,也不是他一人在闹,以前也有一些大臣反对过郑朗一些举措,皆让赵祯挡了下去。郑朗也没有让他失望,虽做了一些有争议的事,多产生良好的效果,又十分注意一个度。因此,赵祯不会因为变相的庇护郑朗,导致自己在臣子面前下不了台。

  唯独的缺陷,郑朗的岁数成了他的制约。

  郑朗说可能,郑重地分析捉来西夏太子产生的后果,大约八九不离十了。

  但……就这样放走?

  最好将他关在囚车里,从陕西游行到京城,以泄自己的愤怒!

  赵祯真的很生气。

  并没有张亢想的那么不堪,比如设置四路什么经略安抚征讨使,加上前面一大堆名号,这个权利已不亚于唐朝的节度使,权利大到什么地步,若是郑朗将葛怀敏的明显罪证抓住,即便将葛怀敏在泾原斩杀,都不算逾制。

  当然,这是一种理论,若郑朗真这样做了,会有很多麻烦的,但一门心思让朝廷将葛怀敏调走,难度却不高。

  再比如他前段时间怒愤之下,下的那份诏书,不管什么人,只要有边功,那怕是武将,可以门前立戟,自封家庙,也是变相的提高武将权利荣誉。

  这都是与祖宗法制相违背的举措。

  后来还让狄青担任枢密使,不过因为祖宗法制,已经绞成一张文人的天网,最终连赵祯也败在这个法制下面。

  然后又看。

  折继闵是知道的,王凯也是知道的,为什么不写高继宣。

  郑朗想过,但高继宣因为岁数高,麟州城外一战吃了一些苦头,进入麟州后一直身体不大好,后于府麟路围解,受命筑宁远砦后,不久病逝。

  虽是名将,可是折腾不起。

  杨文广与王信赵祯也知道,王信延州一战,十分让人扬眉吐气。杨文广虽未立下大功,也屡次立下一些小功劳。

  张亢赵祯也是知道的,几个月前还对此人批评过。也知道他到了府州,但不知道张亢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来到府州的。至于张亢的神奇,如今没有展现,所以赵祯同样纳闷,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将领么?

  还有呢,张岊与王吉是什么人?

  赵祯十分茫然。

  汉武帝对卫青说,郭解能出自你嘴中,不是豪强也是豪强。

  这是郑朗的奏折,能出现在郑朗奏折上,郑重讨要的将领,会是差的吗?

  为什么自己不知道。

  府麟路功绩确实被各个士大夫或多或少隐杀。

  后来赵祯也知道一些,不过赵祯的考虑郑朗不知道。

  不管怎么说,府麟路立功的主体是折家军,是羌人,而正统的大臣在西北相比之下黯然失色。

  如果一昧宣传府麟路的战功,未必有利于朝堂的安定。

  这是君王的平衡之术。

  然后这次大捷又经过各方面的瞒杀,差一点被历史疏忽。有人想翻找出来,只能从继继续续的史书慢慢寻找真相。

  但现在不知,于是各位宰相进来,赵祯第一句便问:“张岊与王吉是谁?”

  晏殊答道:“张岊是府州的一名指挥使,王吉似乎一名小兵,陛下,为什么要问他们?”

  “你们看看,”赵祯将郑朗奏折递到诸位宰相手中。

  全部差不多,象喝了鸡血一样,在打摆子。

  郑朗前面奏折是用普通奏函向京城递送的,也就是那个君子,君王是子也还没有送到京城。

  这份奏折没有到京城,这些人便无法知道郑朗这一战的来龙去脉,一个个茫然,怎么打起来,没有一人听到半点风声?

  然后全部苦笑,果然还是原来的郑行知,先斩后奏!

  赵祯问道:“诸卿,你们怎么看?”

  奏折上两条选择,要么依郑朗之策,最终将这个太子送回去。

  不用说,为了得到这个太子,会死很多人。

  要么准备血拼。

  这些大佬们也不是傻子,若真的将元昊这个儿子往京城押,为了面子与在国内的威信,元昊不是发疯,而是狂化。

  郑朗说的契丹,也让大臣有顾忌。

  尽管郑朗再三说契丹与西夏人不可能同穿一条裤子。然而一旦这两个国家决定同穿一条裤子,想到这里,这些文臣们全部打冷起冷颤。

  郑朗已经给了他们选择,可是谁好意思说出来?

  赵祯在诸人脸上巡来巡去,最后章得象硬着头皮说道:“还是等确切消息传来吧。”

  吕夷简也默契地说:“臣也同意章相公之言。”

  “散吧。”赵祯无奈地说。

  但这一夜,知道内情的数位大佬与赵祯几乎都没有睡着觉。

  第二天正好是早朝,消息没有来,几位大佬也不敢商议,可是神情很古怪,不停地瞅着殿外。

  还有其他大臣进奏,可是赵祯同样心不在焉。

  下面一群大臣一个个傻眼睛,这在做什么?

  进奏的臣子草草奏完,依照往曰,要散朝了,赵祯却没有宣布。

  富弼说道:“陛下,请宣布散朝。”

  你有话请说,有屁请放,俺们还有公务在身呢,傻站在这里做什么?

  章得象叹了一口气,说道:“再等等吧。”

  等西北消息,这么大事情,几个宰相不敢做主,弄不好就会背骂名。

  赵祯回过魂来,说道:“殿宴吧。”

  让大臣到宫中赴宴,站在朝殿里不是事,一边宴席一边等。

  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欧阳修忍不住问前面的章得象:“章相公,究竟是什么事?”

  怎么全部象失了魂似的。

  “西夏太子。”

  “西夏太子怎么啦?”

  “西夏太子在天都山。”

  “又怎么啦?”

  章得象被他问得心烦,说道:“郑朗派人捉西夏太子去啦。”

  声音不大,但立时间桌席上传出一片片碎响,诸大臣手中的杯盏掉了好几个。

  没有一个大臣表现正常,甚至有的大臣差一点嘴出白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