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在背后议论(1)
李渊皇帝准备拜裴寂做行军元帅,前去晋陕之交界的龙门郡征讨刘武周之贼军,这个消息就象是一阵秋风吹皱了一池秋水。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朝野之间,这一则荒诞不经的神话儿就让人费思量、甚为迷惑不解?
“那个酒囊饭袋的裴寂他也能带兵打仗?”
“圣上在给大臣们玩什么样的捉迷藏呢?”
“如果,裴寂他也能带兵打仗的话,那么,满朝的文官人人是不是都可以上沙场,同刘武周之敌军来它个轮流上阵的‘车轮战术’,直叫那个依附于突厥汗国的刘武周活活地给累了算球!”
“裴寂领兵上沙场,这简真是天大的笑话?是他本人向陛下积极请缨,还是皇帝有意钦定之?”
于是,这一咄咄之怪事就在大臣们当中,象是茶余饭后的十分热门的话题被传得沸沸扬扬的——
在许多的角落热门之话题充斥在大臣们的言谈中——
有人说,“让我来揣度呵,陛下之所以点裴寂做那行军元帅,乃是一步险棋!你想啊!朝庭放着秦王大将军弃之不用,偏偏是让那个不学无术的、成天就知道阿谀奉承的裴监去领兵打仗?”
“这里面一定是藏有一个天大之秘密!”
另一个人问道:“愿闻其祥!”
那人就在这时弯下身躯他蹑手蹑脚地走到了门边,他支楞着一只耳朵伏在门逢之间倾听了片刻,才转过身对问话的那人说道:“我对你讲吧,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若是,此事被传扬出去那是要杀头的!”
“张兄!你放心,我嘴紧得很,我知道‘长舌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说吧?”
“我分析,在不久的将来,在陛下的三个皇子当中定然会爆发太子党同秦王府的一场生死大较量的决战!”
“噢!竟有此事?不会吧?”
那个人几乎是不相信似的直摇头。
“怎么不会?这次陛下选定裴寂做行军之大元帅,就是对秦王李世民的一个忠告!”
“何以见得?”
“我曾听说,瓦岗军‘魏公’李密在投降大唐之后,他们几个亲秦王者纷纷向皇帝陛下谏言,说应由李世民做太子!”
“那后来的情形如何?”
“你说的这个问题嘛,皇帝陛下给出了答案!”
“什么?皇帝?”
“是的!陛下肯让裴寂做行军大元帅,就是很坚决地要向大臣们告之,在他的心目中储君人选还是太子李建成!”
“那跟皇帝陛下拜裴寂当行军大元帅又有什么关联?”
“你怎么就不动动脑子呢?”
“在陛下看来,裴寂就是他的股肱之宠臣。裴寂也自然会站在太子党这一边的。”
“可是,陛下如果让裴寂领兵去打仗,我揣测,那十有八九是要吃败仗的。”
“难道,皇帝陛下就一点也不心疼那太原郡是他在龙兴之前的龙脉之所在?如果让裴寂领兵去杀敌?我认为,他一定会被刘武周给打得一个屁滚尿流的。”
“依你之见,陛下对拥立李建成做太子之一事,是很难改变的了?”
“可以这么说吧,大唐的江山就是李世民打天下,他的皇帝老子坐大殿。在关乎储君之选择上,皇帝陛下宁肯是丢了太原城,也不能乱了规矩!他不愿意让秦王李世民领兵去扫平刘武周,以立更大的军功,以至于干扰了皇帝陛下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定立李建成做太子的基本国策!”
“那你说,一旦裴寂在那战场上吃了败仗,皇帝陛下就不心疼太原郡之龙脉发源地的得失么?”
“在这一点上人人都看不破啊,皇帝陛下他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在他的身后站立着秦王李世民!”
“我怎么越听越糊涂呀?”
“这就是搞政治的一种残酷无情!”
“在皇帝陛下的心目中,他早已是将二皇子李世民的心理给抓得死死的。李世民自持文功武略异于常人。他一定不会耐得住性子的。”
“因为,他的志向广大。他自持军事谋略和作战指挥无人可及。他又怎么能容忍刘武周猖狂而无视于李世民的存在?”
“他一定会在裴寂兵败之后,向他的父皇积极请缨以一鼓荡平敌军之凶顽!”
“到那个时候,谅他也不敢在父皇面前提出因自己军功卓著他很是能耐,而强烈要求取代长兄,自己做太子!”
“如你所说,这皇帝陛下真有手腕呀?”
“这就叫做一物降一物吗?”
“玩政治游戏的‘肉食者谋’他们在打出手中的每一张牌的时候,不见得就是要赤膊上阵打打杀杀。也会有口蜜腹剑式的闪转腾挪。”
“聆听老兄之一席话,我真是大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