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媳妇回娘家
猪仔买来了,悠悠按照智脑制定的最佳养猪方案,偷着喂养,给两个猪仔防疫、加料。
每次姥姥喂猪,悠悠都跟着。等姥姥转身走了,悠悠就将在网上订购的仔猪专用饲料加到猪食里。两个小猪秧都吃的肚子圆滚滚的,让姥姥倍有成就感。
正月十二下午,二爷套了辆牛车,让宝景去接他二姐。这里的风俗是新媳妇必须回娘家过十五,“十五不看婆家的灯,看了妨她老公公,十六不空婆家的床,空了妨她婆母娘”。
回来时后面跟了十几个看热闹的人,都吵吵着要看桂花婆家的大花糕。二奶奶怕屋里窄站不下这么多人,在车上就把个大包袱解开了。
花糕上下三层,下面用二指厚的圆白面饼当底托,直径有两尺多。上面摆着一圈用白面盘成的花糕鼻子,每个花糕鼻子的中间都点缀着一颗红枣。三层的花糕鼻子三个样,下面的像金鱼尾巴,中间的像展翅的蝴蝶,上面的像盛开的花朵,漂亮极了。
“二奶奶,您这闺女养的值,掂(拿)的花糕在咱村是头一份。”
“几个村里也得是头一份。”
“桂花姑,你婆家咋蒸的,这得有十几斤吧?”
桂花高兴的回答:“二十斤还高高的,俺婆婆找队里的大锅蒸的,怕不熟蒸了多半响。”
正月十五前地里没活计可干,公社里这两年虽然依然提倡过革命化春节,却不安排春节大会战了。
缺乏娱乐项目的村民白天聚在大街上,聊天打屁侃大山,把村里的新老稀罕事都翻出来拉呱。
悠悠带着弟弟跑东跑西地到处串,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听消息(信息),慢慢地摸清了村里的状况。
韩屯村位于洪城县的最东北角,属于张集公社,东面就是平城县水坑公社的梅庄村了。西面两华里是两千多人的大村石庙村,南面的周楼村和韩屯隔着黄河大堤。
村子距张集10华里,距洪城县城50华里。距水坑集7华里,离平城县城更远,有80多华里。
村里一共有52多户人家,316口人。只有一条东西大街,村周围是半里多(大约250米)的护村林,栽种的大多是耐涝的柳树。
村里就一个生产队,和周围的十三个村庄都归属向阳大队。舅姥爷原来是村支书,现在就是生产队队长了,所以村里人叫他支书和队长的都有。
生产队里还有会计韩道伟,保管韩玉臣,民兵队长韩爱国,也就是悠悠的大舅。记工员韩桂金,她还兼着队里的妇女队长,又称“花木兰”队长。
韩桂金就是韩德才唯一的女儿,她家里的生活条件好,父亲又是荣誉伤残军人,高中毕业后回村劳动,也是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妇女。
全村一千多亩耕地,人均三亩多。北面的黄河,离村子大约二里半地(2.5华里)。黄河在村子的东面向北转了个弯,给韩桥村留下了大片的荒地,且每年都增加一些。村里人农闲时就去河滩开荒,因此村里的耕地每年也三五十亩地增加着。
种植的庄稼以小麦、高粱和大豆为主,滩区的耕地大多数比较肥沃,产量相对较高。小麦亩产二百多斤,大豆三百斤,高粱四百斤。
这里的庄稼两年三茬,通常是五百亩地种小麦,三百亩春地种高粱,一百亩春地种棉花,剩下的一百多亩春地种谷子、黍子、绿豆、红小豆等小杂粮,再种些春地瓜和二三十亩地的瓜园。小麦收了种豆子和地瓜,收了豆子地瓜留春地,来年种高粱和春作物。各种春庄稼收了种小麦,两年三收。
交上公粮后,按人口和工分两种办法分粮食,各占一半。每人一年大约能分四五百斤粮食,其中小麦150斤左右。
大多数人家能吃饱,在公社里是出了名的红旗村。特别是麦子,好多堤里非滩区的生产队,人均还分不到十斤麦子。
大豆面积大产量高,队里每年给社员分两次豆油,年前一次每人2斤,八月十五一次每人1斤,每人一月不足3两油。
年底春节前进行决算,该留的留足了,该分的分完了,最后是分钱了。钱是按工分分配(五保户例外,有基本保障)。队上会计留足来年的生产资金之后,剩余的钱折算出每个工值合多少钱,然后按每家每户的工分数计算,就得出了各家可分得的钱数。
十个公分是一个公值,一个青壮男劳力干一天活记10个公分。妇女劳力是7个公分,半大孩子和老人大多是6个公分。
韩屯村一般一个工值三毛多,好的年景高达五毛,高了一个工八分钱的村子的好几倍。因此,每家一年多的可分二、三百元。
各家还有每人一分的自留地,被大家精心侍弄成了上等田。是国家为了鼓励社员养猪,分的猪饲料田。不过这个时候,人都吃不饱,种的粮食只好先顾人的肚子。奈何面积太小,产量再高也收不了多少斤粮食。
随黄河转弯的还有黄河大堤,韩屯村的东面和南面都被黄河大堤围着,离村子大约二里地(一公里)。大堤高约10米,上面宽约4米。
黄河大堤由临近的村庄守护,相隔500米建一座两间的砖瓦房,是防汛屋,又叫堰屋子,提供给看堤人员居住,韩屯村负责看护的黄河大堤长两公里。
黄河大堤临黄河的这边底部20米栽着成排的柳树,高达粗壮的柳树,有效的防止河水对大堤的冲刷。
大堤两边的斜坡上栽满了葛八根,是一种根系特别发达的野草,耐旱,生命力极强,一尺多高的青草厚厚的铺在大堤的斜坡上,能减缓水的冲力起防护作用。
黄河大堤上严禁放羊,但初冬青草干枯后,分到各户收割。冬天,韩屯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垛高高的干草。
护村林、护堤林大量的柳树,黄堤上的干草,为村民养羊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韩屯村家家户户都养着十几只羊。
这个年代虽然贫困,但社会风气良好,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里家家养羊,户户喂鸡,村外的护村林里到处跑着散养的鸡和羊,只有走丢的没听说过被偷走的。
人们对坑蒙拐骗、欺压良善的行为深恶痛绝,偶尔出现一个,最轻的处罚是批斗游街,头戴高帽子上写着所犯罪行,脖子上挂着与罪行相符合的实物,在全公社挨个村的游斗一遍,最少十来天的时间,一人犯错,几辈人都抬不起头来。
喜欢电商穿越七零年代请大家收藏:()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