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其资本十分雄厚,声称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
大盛魁的创办人并不是什么富户大商,而是三个小贩。原来康熙时,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中,由于军队深入漠北,“其地不毛,间或无水,至瀚海等砂碛地方,运粮尤苦”,遂准商人随军贸易。在随军贸易的商人中,有三个肩挑小贩,即山西太谷县的王相卿和祁县的史大学、张杰。他们三人虽然资本少,业务不大,但买卖公道,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清兵击溃噶尔丹军后,主力部队移驻大青山,部队供应由山西右玉杀虎口往过运送,他三人便在杀虎口开了个商号,称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这就是大盛魁商号的创始经过。
大盛魁的总号最初设在乌里雅苏台,后迁驻归化城(呼和浩特),其经营的基本地区是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乌、科两地柜上的店员,在柜上住过三年,学会蒙语以后,就组成若干小组到草原各帐蓬售货。基本上是一个店员,再雇一个蒙民,两个人骑两只骆驼,另用两只骆驼驮货,贩运的商品有砖茶、生烟、洋布、斜纹布及针线之类,走串蒙古包送货上门。夏天卖了货,换成羊马;冬天卖了货,换成皮张。同治时,大盛魁看到茶、烟销路好,为了适应蒙民的口味和运输上的便利,与茶商、烟商一起制出名牌“三九砖茶”和“祥生烟”。而且越做越精细,越做越定型,颇受蒙民欢迎。大盛魁从全国各地贩运商品到蒙古销售,其货物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随时在归化城市场上采办;二、向外地来归化城销货客商订购,或向归化城到外地经商者订购;三、派人到产地采购。
大盛魁对购货、订货有一套办法。凡买大宗货,合价300银两以下的,现银交易,不驳价,表示厚待“相与”。但如果价高货次,则永不再与共事。大盛魁的这种做法名声在外,也就无人敢来骗它。对于手工业品订货,凡选中的手工业户,世代相传,也不随便更换加工户。当手工业户资金短缺、周转困难时,便借垫银两,予以扶持。这样,大盛魁就取得对这些加工户的手工业产品的优先购买权。大盛魁对“相与”商号每逢帐期予以宴请,表示厚待“相与”商号。但宴请时有厚有薄:凡共事年久或大量供货的商号,则请该号全体人员,并请经理到最好的馆子吃酒席;一般的“相与”,只请一位客人在较次的馆子吃普通酒席。吃好酒席的,觉着与大盛魁交情厚,引以为荣。而大盛魁则通过这一做法,扩大自身的影响。大盛魁购销的商品种类很多,自称是“集二十二省之奇货”。例如:
砖茶:主要产地在湖南,大盛魁装砖茶的箱子大小是固定的,有一箱装36块的,名三六茶,专销张家口旅蒙商。有一箱装24块的,名二四菜,专销归化、包头等地,乌里雅苏台、科市多等地蒙民最喜喝。另一种是每箱装39块的三九砖茶,大盛魁每年运往蒙古、乌、科等地的三九砖茶约4000余箱,每箱值银十二、三两,总值达五万银两左右。
生烟:主要产地在山西曲沃县。生烟有一定的包装,每囤180包,每包10两重。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生烟1000余囤,每囤生烟价值二十三、四银两,总值近二万三、四千银两。
绸缎: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绸缎4000匹,洋布和斜纹布共6000匹。绸缎中以曲绸为大宗,曲绸以河南曲绸质最优,布匹中斜纹布约占五分之四,因斜纹布耐用,很受蒙民欢迎。
糖: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糖一万余斤,以冰糖为主。红糖产于广东,白糖、冰糖产于福建。
铁器: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铁器很多,铁锅来自山西之晋东南和孟县,铁锹来自山西榆次,铁条来自山西长治。铁锅每口银1两8钱,铁锹每把银五、六钱。
蒙古靴子:大盛魁每年运销蒙靴一万多双,都是香牛皮制做,品种有全云(花纹)靴,每双银12两;纳闷靴,每双银8两;四忘靴,每双银3两。
木碗: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价值银一万余两的木碗,木碗产自山西五台山和岚县。蒙民喜欢木制餐具,因为便于携带,且喝热奶、喝热茶不烫嘴。
药材:大盛魁销售到蒙古的药材有二种:一种供喇嘛治病用,按照72味、48味、24味药分别装成药包,用蒙、汉、藏三种文字注明药名和效用。另一种药是灌牲畜用的。
牲畜:大盛魁从蒙古贩运到内地的牲畜主要是羊和马,据说每年贩运羊最少十万只,最多可达二十万只,每年贩运马最少有五千匹,最多两万匹。象大盛魁这样长期长途贩运羊马的商号,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冻羊肉:大盛魁因冬季沿路草少,赶运活羊往内地比较困难,便贩运冻羊肉到北京等地。其运销冻羊肉的办法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去头蹄五脏,仅剩两张肉板,剔去骨头,卷成肉卷,夜间把肉放在席子上,一夜冻好后,将肉放在“冰房”里。所谓“冰房”就是四周和顶子用木板搭起,房内的地上泼上冷水,放上冰块。运销时将肉从“冰房”取出包好,不让透风,以保持肉的鲜美。然后用车辆、骆驼等运往销售地。
皮毛:蒙古乌里雅苏台所属唐努乌梁海盛产兽皮,大盛魁用赊货、放贷等办法与猎户进行交换,兽皮一般以貂皮为单位进行折算,如一张猞猁皮、水獭皮或豹皮等于三张貂皮;一张狐皮或狼皮等于一张貂皮的二分之一;一张灰鼠皮等于一张貂皮的四十分之一。大盛魁还结交清政府官吏,在官员每年挑选贡皮时,大盛魁也派人参与其事,并借此获得上等兽皮,因此大盛魁在经营兽皮方面颇有优势,利润也高。兽皮多运往大同加工,制成珍贵皮货运销内地。羊皮大部分走顺德府和交城县,羊毛多销往山西左云、右玉、浑源等地,牛皮多运销张家口。
大盛魁商号极盛时,几乎垄断了蒙古牧区市场,蒙古的王公贵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债务人。该商号三年分红一次,盛时每股分红可达一万余银两。大盛魁商号是股分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银股、身股外,还专门另设财神股和狗股。据说,财神股的来历是:该商号在初创时,营业很不顺利。在过大年的时候,王相卿、史大学、张杰三个人已经揭不开锅,只能喝些米汤过年。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身穿蒙古袍、背着一个包裹的壮汉,要吃饭充饥。他三人见是过路人,便热情接待,把自己仅有的米汤让给壮汉喝。这个一壮汉喝完米汤后说是出去办点事,便留下包裹走了。此后,这个壮汉再未返回。于是他三人打开包裹一看,原来是一包白银。以后,多次查访壮汉,亦无下落。他三人商量后,决定暂时挪用壮汉留下的银子作为商号资本,扩大经营。此后,商号生意十分顺利,赚了不少银两。他三人觉得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是财神变化成壮汉给他们送来了资本。便把原来那位壮汉包裹里的银数留过,作为财神股,把此股所分红利记入“万金帐”,作为护本。同时,为了纪念他们创业时过大年喝米汤的日子,规定每年正月初一商号要喝一顿米汤。关于狗股,也有一个故事:据说一次库伦发生灾情,粮价腾涨,库伦分号为了把这一情报报告总号,便让一只狗带信到归化(今呼和浩特),当总号收到狗带来的信后,立即大购粮食,囤积居奇,获得了巨额利润。为了纪念这次生意的成功,特别给狗也顶了股份。还有一说是:一次,大盛魁商号某经理在过草原的途中病倒,便让一只狗返回总号报信,结果救了这位经理的性命,所以给狗也顶了股分。
清末,由于沙俄在我国蒙古、新疆和东北地区的侵略活动不断扩大,使大盛魁的营业受到影响,日见萧条。后来,俄国革命成功,外**立,大盛魁又丧失了在这两个地方的商业资本和商业市场。加之大盛魁商号后期用人不当,一些掌柜挥霍浪费惊人,侵吞号款事件屡有发生。1929年,雄踞塞北二百余年的大盛魁商号终于宣告倒闭,结束了它的历史。
这段资料,记载的是大盛魁的发家历史。
在1892年这个时空的时候。大盛魁已经由一个晋商商号,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口外贸易集团。
经营的产业涵盖了绝大多数行业,甚至包括炼铁厂。其他粮食点,酒坊大烧锅,骡马店,贩马。口外货向南,京广南货向北,就更不用说了。
大盛魁在十九世纪末期到最后到底,掌柜的是一位韩姓老人,据说有财雄天下之势。
而且和晋商很不对付。当时在北方,大盛魁是唯一能够对抗晋商集团的经济势力。在包头曾经发掘出当年大盛魁窖藏的一块大银。是几十万两的银子浇铸成一整块,防止盗贼偷窃。当时发掘出来的有四块,表面都已经完全霉变了。
大盛魁最厉害的不是他的财力,还是它几乎就掌控了内外蒙的上层。一个商号,起着汉民族宣抚藩地的中央机关作用。在历史上,大概可以和东印度公司之流媲美了。
大盛魁有自己的军队,顶峰的时候有两千多人。骑步混合,是弹压口内外的重要力量。而且他的掌柜管事都捐了上至道台,下到同知的官衔。在清末两都统一将军的边疆体制弱化的时候,起着保障内外蒙内向的重要力量!
这是何等样的一个商业机构。更不用说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末代掌柜韩某,清代末年笔记上曾经有记载,他是当年长毛(太平天国)乱时逃出来的一个小王,最后逃到口外。成为了一代财神。其他的多语焉不详,算是一个相当神秘的人物。
本书开头,也就是从遇见大盛魁开始。
算是纪念这个曾经维护祖国统一的商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