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本心为佛
白庸问题一出,在场诸僧又陷入思索当中,不少人都已经是大汗淋漓,不停用手擦去额头渗出的汗水,甚至还有人头上都冒出了白烟。
玄伽罗传递劲力敲响寺内的铜钟,使之发出洪亮的声音,以此指代“本心”的存在。这一手的巧妙之处在于,避开了正面回答本心所指代的意义,同样以双关接双关。
他口中言“这就是本心”,话语中的“这”既可以指代铜钟本体,又可以指代铜钟发出的钟鸣声。铜钟对应自我的个体,钟鸣声对应自我探寻的本心,自我只有一个,可发出的钟鸣声却能透入许多人的耳中,这便恰当好处的解释了本心的双重含义。
这是一种玄妙到难以直接用言语解释的意境,可以从中衍生出许多含义。比如自我是存在的看得见的,但本心是看不见的但能感受得到,就好比铜钟是存在的看得见的,但钟鸣声是看不见的但能感受得到;又比如我们通过感受一个人的本心,来认识这个人的存在,区别他与其他人的不同,好比我们通过听到钟鸣声,来判断铜钟的存在;再比如钟鸣声源自铜钟,没有铜钟就没有钟鸣声,本心也是源自自我,没有自我就没有本心……
总之可以从中明悟许多道理,每个人听到后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无法将其全面表达出来。在外行人听来,这完全是天方夜谭,不可理解,根本就是糊弄人把戏。但在真正行家眼中,这确实是玄妙非凡,好比一列数字在常人眼中就是普普通通的数字,可到了数学家眼中,就成为了揭开某一法则规律的关键钥匙。
在场的都是内行人,倒也不会犯下这等自以为是的低级错误。可也正因为是内行,才能了解到白庸回答的妙中之妙。用术法形成气流壁,将声音反弹回来,这点手段倒没什么难度的,困难的是及时应变,想出这等恰到好处的应答方式。
他借用玄伽罗发出的钟鸣声,用回音应答,正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他反问的“这个”同样可以指代两物,如果指代是本心,所问的便是“若方才的钟鸣声是本心,那现在的回音是什么”,如果指代是自我,所问的便是“若方才的自我是产生钟鸣的铜钟,那现在的自我是什么,回音的本体究竟是铜钟,还是遮挡的障碍物”。
此外还有诸多玄妙,存乎一心,不一而足。
玄伽罗与云何不思议正是因为明白了其中的寓意,才觉得非常棘手,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他们刚发出一记绝招,没想到被对方用绝招反弹回来,这要是在真正的战斗中,就是致命一击,绝招被反弹回来,你想再反弹回去几乎是办不到的事情。
光明殿一下子变得寂静,针落可闻,个个喇嘛苦思冥想,不发一言,偶有几个想到了什么,往往也是欲言又止,却是到了嘴边又觉得这种回答并不十分妥当,有所疏漏,远远比不上白庸方才回答的巧妙。
这份安静也不知过了多久,过程中只有汗水轻轻滴落地面发出了声响。白庸也不催促,稳如泰山的坐在那里,没有想借此机会痛打落水狗的打算,似乎输赢并不在他眼中,又似乎稳操胜券,宛如一尊大佛般平静的坐在那儿,波澜未起,不骄不躁。
轻轻传来一声叹息,在这安静得大殿中分外清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正中央,便见法尊萨迦班禅缓缓睁开眼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道:“这是佛。”
如果说钟鸣声是本心,那么回音便是佛,对于其他的象征意也有同样对应的意思。
据传,宋州有西坡居士与禅师佛印坐道论禅,居士忽问禅师:看我像啥?禅师笑而对曰:一尊佛矣。居士喜气洋洋,飘飘欲仙。禅师反问曰:视我何如?居士讥笑曰:一堆狗屎矣。禅师坦然一笑,神态愈自若矣。
居士回家后得意扬扬告小妹“杰作”:自己何以为佛,禅师何以为狗屎。小妹长叹一声:吾今日方知禅师何以为禅师,凡夫何以为凡夫。
居士连忙询问原因,小妹回答:禅师心中有佛,故看一切皆是佛,兄长心中有狗屎。故视一切无不是狗屎也。居士闻小妹之言,黯然伤神,无地自容矣。
当然这仅仅是传说,传说无从考证,但其中所要表达的佛理却是真实的。法尊的回答中,钟鸣与回音同出本源,一者是自我,一者是佛,其实也是暗合了上面典故的佛理——当你心中有佛时,你即是佛。
至于法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动作,却是来自佛祖出生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这一典故。
在场喇嘛们精通佛学,自然都明白法尊回答的意义,虽非完美,可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答案。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回答了白庸的提问而感到高兴,因为在一开始,他们可是将白庸当做鱼腩来对待的,还立下谁赢就听谁的赌约,一点没有将白庸放在眼里,结果呢?
被人家好好上了一课,要不是法尊开口,密宗这次的脸就丢大了。
而且如玄伽罗、云何不思议等思维敏捷的上师,也想起了一开始白庸提出的问题,即是“问佛”。结果绕了一大圈,答案还是回到了起点,这其中是否有他故意为之的可能呢?
众僧不去想,也不敢去想,只是额头沁出的冷汗变得更多了,长年来的禅定功夫在这一刻显然有些薄弱。
这时法尊环看四周众僧,有的颓丧,有的后悔,有的气愤,大失佛心,于是用如同暮鼓晨钟敲响的声音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四谛如闻狮子吼,云雷一响法音传。众僧均觉灵台一清,各种烦恼杂念消除,沉静下心来,双手合十口中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这时白庸道:“有一物正好物归原主。”
然后在众人目光下,他拿出了《梵天诸佛印》的原本经文,并解说了一番关于当年毘迦天与禅音寺的恩怨。但隐藏了自己修炼了上面的功法,并悟出五莲圣功的事情,毕竟这种事说出来,对自己的立场反而不利。他现在体内的是万屠元功,一身道家真气浓厚沛然,倒也没人产生怀疑。
玄伽罗与云何不思议对视一眼,均是明白,此回算是彻底输了,对方一手大棒槌一手胡萝卜用得巧妙,先是在己方最擅长的领域提出问题,虽然最后没有赢,可白庸是以一人对上一群人,传出去天下人赞扬的也是他,而不是密宗。然后又将密宗流失多年的镇道经文残篇带回来,施以恩惠,这么一来基本上是达成目的了,除非密宗不要脸。
两位殿主心中皆有不快,玄伽罗不用说,云何不思议纵然是站在不出兵的一方,可下意识中也是想借此机会敲诈正道盟一番,以施恩者的身份进行对话,如今则失去了那份优势。白庸以实际行动表明,正道盟人才辈出,完全不怕密宗,哪怕只是表面上。因为天下人所注重的,恰恰是这表面上的名声。
心想接下来便是要谈判联盟事宜,在佛辩上输了一筹的玄伽罗有意刁难,于是道:“多谢施主完成了本门前辈的遗愿,不过感谢归感谢,公私必须分明。”
他想将归还《梵天诸佛印》一事当做对毘迦天的恩情,而非密宗,这样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就能占到一丝便宜。可惜还没等他正式引出话题,就听白庸道:“此番前来,尚有一茶问,还请大师看在完璧归赵的份上,不吝指点迷津。”
他收敛笑容,正襟危坐,身上散出严肃对待的气息。
来了!众僧心中跃出同一个想法,知道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问题,刚刚不过是抛砖引玉,刚刚安定下的心灵再度绷紧,个个打起精神,严正以待。
云何不思议看到师兄弟们一改先前自信满满的表情,反而拿出小心提防的态度,心中另有想法。从对方的立场来讲,应该一开始就提出正题,如此还能利用己方小觑的心理,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对方偏偏反其道而行,先以下马威引起我等重视,再提出正题。由此可见,对方对接下来的佛问非常有自信,能从正面问倒我等。
白庸不但要赢,还要赢得无可非议,刚刚的平局显然还不能满足他的预想。
如果是一开始,云何不思议会觉得对方狂妄自大,可现在只会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谨慎。否则一旦失手,密宗就真要名誉扫地。
在众僧无比重视的目光下,白庸拿出一壶早已准备好的茶,以及四个杯子,问:“不知哪位大师亲自前来品茶?”
这时,云何不思议下方的一名喇嘛摩柯识出来道:“小僧对中原茶道略知一二,便由小僧一品施主香茶吧。”
玄伽罗也点点头,他知道在场弟子中,摩柯识是真正称得上茶道宗师,至于他若回答准确会给云何不思议那边带来话语权,已经不在考虑之中。比起内部的争权非议,相比之下,显然还是对付外敌更为重要。
白庸的步步进逼,令密宗对立的两派放下所有成见,共同联手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