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章 有本事就当面和我说
“小叶,你在忙什么啊?”赖东华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带着一抹有些牵强的笑脸问叶子明。
“赖书记,我在做报表呢!这个月底县里要对镇里的统计报表进行年度考核,我这些天都忙这个事情。”叶子明细声回答着。
“好好干!今年的统计考核一定要拿到奖来!”赖东华起身,往统计站门外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又折身,面对叶子明,交待了一声:
“你去小黑板那里出个通知,明天上午9点,全体镇干部到四楼会议室开会。”
说完,赖东华就离开了统计站。
过了会儿,叶子明去到隔壁的党政办,让赵振去小黑板上出通知,并打电话告诉班子成员,明天上午开会。
镇长郑心民问赵振开的是什么会,赵振无法正面回答,只好说这是书记让通知的,具体内容他也不知道,请镇长问书记去。
第二天上午9点,镇里的干部三三两两前后去4楼会议室。
赖东华铁着一张脸,坐在主席台上,他的面前,放着那几封告状信。坐在他旁边的郑心民,脸上也没有一丝笑容。这让镇里来开会的干部职工们很是纳闷:这一把手和二把手今天怎么了,两人都板着个脸。
“难道镇里有什么大事发生?”不少镇干部见到书记和镇长这样的表情,都这样想着,但谁也没有说出来。
会议开始后,郑心民先是强调了一下,还有个把月就过年了,希望大家在年前不要放松工作,特别是对于上面各级部门的检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汇报材料还是相关的数据数字,都要认认真真地准备好。
另外,临近过年,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到广朋过年,各部门特别是计生办,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做好查环查孕工作,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现在是寒冬季节,广朋素有烤火取暖的习惯,林业站和各驻村干部,要严防以待防火灾,尽量做到零事故。
……
就这样,郑心民在台上信马由缰地讲着镇里的一些常规工作,按惯例,这些常规工作一般是在每周一的周前例会讲的。镇里今天突然开会,讲这些内容,个个人都感觉莫名其妙。
像懒婆娘的裹脚布一样,郑心民又长又臭的讲话在半个多小时后终于结束。
台上的赖东华见郑心民停止了讲话,他用眼睛扫了几遍会场,似乎要在谁的脸上找出什么东西来。
足足过了有半分钟,赖东华才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用警告的语气说道:
“大家都看到了,我桌前摆着几封信。这是什么信?是告我们镇里一位班子成员的告状信。信的署名是广朋镇一名党员干部。”
“大家都知道,我很快就要调走。本来,我也想在走之前,和大家搞好一些关系,对大家客气一些,友好一些,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甚至想到,我要多向县领导推荐我们广朋镇的党员干部,让有条件的同志都提到领导班子的岗位上来。但我们镇里竟然发现自己人告自己人的事情,真是太过分了!太令我失望了!”
说着,说着,赖东华加重了说话的语气:“现在,广朋镇全体班子成员在这里,全体镇干部也都在这里,我要问问这个写信的所谓党员干部,你敢不敢站起来,向大家坦白,说说你想告谁,为什么告他?”
“大家都知道,基层的工作难做,计生工作就更难做了。去年,我们广朋镇的计生工作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如果不是计生办收了这么多超生费,大家还想领奖金补助,做梦去吧!”
赖东华这话一出,大家都把目光望李明涛身上聚焦。因为,班子成员中,只有李明涛是主管计生工作的,赖东华说的告状的事,应该就是告李明涛的。
赖东华见大家都看着李明涛,他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李镇长的工作能力强,政治觉悟高,也许他在工作中有些不注意方式方法。但作为同事,大家可以直接说出来。不方便和李镇长说,可以和郑镇长说,可以和我说,我们可以在内部解决这些问题。现在,你把问题捅到上面去,上面还不是把告状信转到我这里来处理!”
赖东华慷慨激昂地说着,他有意撒了一个小小的谎,没有说那些信是退回来的,而是说那些信是上面转过来的。这就给大家传达了一个信息:告吧!高吧!你们去告吧,最后,这些告状信都传到了我这里。
大家听着赖东华的话,有的感到惊愕,有的感到幸灾乐祸,有的面无表情,装着什么都没听到。
只有李明涛,低着头,大家很难看到他的表情。
“希望大家以后都花心思在工作上,多花时间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面,而不要用这种阴暗的心理,去嫉妒人家,去诽谤人家……”
像演讲一样,赖东华讲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停止说话,宣布散会。
镇里的干部职工纷纷涌出会场,虽然此时大家什么话都没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家闲聊的话题,都将是关于这些告状信的内容。
告状信里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这件事,目前,除了写信的人外,只有赖东华、郑心民两位主要领导和当事人李明涛知道。
告状的人在信中指出,李明涛在主管镇里的计生工作以来,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在大肆收取各种计生罚款的同时,不按国家“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利用私开收据的方法,收取大量的违规罚款,没有上交县里。
李明涛收取这些费用后,用于拍须溜马,向各级领导大肆送礼。同时,他自己也存在大花大用的现象,不但在乡下吃野味,还经常在城里出入各种高档消费场所。
告状者甚至在信中明确指出,在2008年底,李明涛为了送礼,动用10万多公款,买了一批麂子、野猪、竹鼠,并在乡村杀了2头牛、5只猪,这些肉全部做成了腊肉,送给了县里的相关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