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武又不是刚刚出社会的愤青,有些事情不过是复刻罢了,他没有资格去说青叶集团的贪婪,也没有资格鄙视洪沙瓦底普通人的短视。
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说。
生存需求永远都是第一位的需求。
没有物质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罢了。
快餐店里面客流量非常多。
很多都是青叶集团的员工,他们一边吃,一边笑容满面的讨论着工资、房子、女人之类的话题。
“听说了吗?”
“什么?”
“总公司打算将整个掸邦发展成为特色农业区。”
“什么叫特色农业区?”
“就是一个镇只种几种农产品,听说孟利镇就被安排为水稻、柠檬和柚子种植区,以后就种这三种农作物。”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隔壁村的朋友就在农业公司工作。”
“那咱们掸东大区那边?”
“那边好像都规划成为甘蔗、油棕、大豆、水稻和烟草了。”
一众建筑工人热火朝天的谈论着青叶集团的一些动作。
方新武则在一旁默默地记下这些事情。
发展特色农业的方案,就是青叶集团强势控局的一种表现,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内部恶性竞争。
毕竟很多农户都是盲目的,一看到市场上哪种农产品价格高、快销,他们就很容易盲从。
而这其中往往伴随着风险。
市场周期性波动,对于农户而言,有时候是非常致命的。
例如华国的沙糖桔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各地盲目扩充种植面积,最后导致供大于求,只能进入残酷的内卷。
同时,农村的渠道是非常单一的,农户很难对抗渠道商。
而青叶集团在洪沙瓦底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了,做事情自然不需要顾虑重重,直接给各个镇分配好产业和生产规模,要求只能种植规定的农产品。
从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全部由青叶集团的青叶农业公司掌控,确保了市场价格的稳定。
青叶农业公司为了分析国内和全球的农产品生产量和价格波动,甚至成立了一个秘密的全球农产品分析办公室,专门配备了一个计算力达到100万兆每秒的超算。
在洪沙瓦底生活过好多年的方新武,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种改天换地一般的突变。
他可以看出这种突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时洪沙瓦底的物价正在逐步下降。
无论是洪沙瓦底本土就有生产的大米、白糖、水果、海鲜,还是进口的棕榈油、家用电器、生活用品和摩托车,价格都在逐步下降。
这要得利于金元的币值稳定,以及青叶集团的优势产品,换回了大量的物资。
比如棕榈油,为了保证获得足够的金元,大马和爪哇不得不低价出售一批棕榈油给青叶集团。
加上掸东大区今年收获的大豆,获得了大量的食用油和豆粕,让洪沙瓦底内部有了自己的食用油产业。
洪沙瓦底的农业潜力确实巨大。
方新武第一次认识到这里的农业潜力,在一个强有力的系统中,会被发展到这种程度。
这里的农业先天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只要这里以后不出现内部混乱,那洪沙瓦底成为亚洲粮仓,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第一百二十七章 致命一击
细雨蒙蒙,乌云密布。
班顿岛的北部一个小山坡上。
去年修建的一个无名墓碑前,李青叶将一束白菊放在石台上,又给三个酒杯满上青梅酒。
滴答滴答的雨声,是此刻唯一的声音。
站在李青叶身后的菲力,尽责的举着雨伞。
今天是20年4月4日,农历清明节。
站在墓碑前,沉默了十几分钟的李青叶,收起了眼神中的悲伤,他转过身:“回去吧!”
与此同时。
东华集团在彭城的一处工厂里面,所有员工正在卖力的加班加点。
被武和光委以重任的孔兆麟,此时正在工厂的办公室中开会。
“李工,现在设备的情况如何?”
干瘦的中年人揉了揉太阳穴:“已经差不多了,合成氨生产线的转化系统、合成系统、二转系统、控制系统都到位了,今天做好最后的检查,明天或者后天就可以进行出厂测试。”
“太好了,不容易呀!”孔兆麟松了一口气。
别看距离交货期还有近两个月时间,可一整套合成氨生产线在零件生产和定制、部件组装、整机组装、整机试机之后,还有拆卸分装、运输、入厂组装。
虽然凯乐公司的要求,是今年六月份将设备运输到吕宋工厂,之后还会给东华集团三个月的安装调试时间。
可这个时间仍然太紧了。
作为总工程师的李信义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就是被这个工期给逼的。
同时他也心里面也非常不满孔兆麟和武和光,为了抢合同,将期限定得这么紧凑。
孔兆麟也看出了李信义的疲惫和不满,赶紧安抚道:“李工辛苦了,回头我让公司给大家举办庆功宴,奖金绝对少不了。”
“呵呵,那真的谢谢孔副总了。”李信义多少还懂一些人情世故。
俩人聊完了工作,便一起前往测试场视察。
这种设备本来应该在工厂安装,然后通过调试和试运行,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交付给工厂,如果有问题,设备制造商就需要解决问题。
只是凯乐公司在吕宋,如果采用前面的方案,那整个项目的建设时间,至少要翻倍。
因此东华集团只能选择先整体制造,在自己的场地中测试一遍,然后拆卸运输到吕宋的工厂,重新组装和调试。
孔兆麟和李信义俩人视察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了。
“李工,那就明天试运行一次吧!”
李信义点了点头:“可以,毕竟很多问题不经过实际测试,是看不出来的。”
这也是孔兆麟急匆匆准备测试的原因,因为时间不等人,从彭城铁路到海州港,再从海州港走货船到马尼拉,全程需要20~25天左右,这就差不多去掉了一个月。
现在是4月4日,留给他们的时间,满打满算就一个月。
这一个月内,他们必须完成试运行、调试,以及解决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拆卸打包,时间显然非常紧。
担心出问题的孔兆麟,甚至安排了保安二十四小时驻守。
当天晚上。
灯火通明的测试场中。
十几只蟑螂陆陆续续从角落里、缝隙中,进入了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中。
这些小东西的目标非常明确,直接盯着一段转化炉的辐射段,在辐射段里面有几百根转化炉管。
转化炉管内部填充着特殊的催化剂,管道内部主要是用有烃类和水蒸气的反应环节。
而管道外部这是加热炉,通常运行温度会达到900~950摄氏度,管道内部的压力大概在4Mpa,运行条件相对苛刻。
蟑螂钻进加热炉后,开始依附在转化管表面,释放出一股粘液,粘液里面是一种特殊的酸,可以通过吸收合金钢里面的碳素,从而破坏合金晶格结构。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腐蚀,转化管出现十几个直径一厘米左右的薄弱点。
完成任务的蟑螂们,迅速原路返回。
第二天,上午。
李信义和孔兆麟都来到了测试场的远程控制室内。
“开始吧!”
“是,李工。”
工人们迅速将原材料注入,然后开始通电、通气。
测试场里面的人已经撤离了,毕竟这种测试存在风险,哪怕是信心满满的李信义都不敢呆在测试场里面。
反正现在自动化技术和检测技术,可以使用远程控制,所以没有人愿意留在测试场中。
“压力1.5……”
“压力2……”
“开始注入……”
随着水蒸气和烃类的注入,外面的加热炉中天然气熊熊燃烧着,让转化管里面的温度和气压迅速攀升。
刚开始还是没有任何异常。
直到第13分钟,在高温和高压的摧残下,转化管管壁上的其中四个薄弱点,出现了崩裂。
噗嗤……
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和烃类混合气体,迅速被加热炉的火焰点燃。
轰……
恐怖的爆炸,直接撕裂了整个加热炉和转化炉,并波及到不远处的合成炉外壳。
更加要命的事情,是加热炉的天然气管道断裂了。
“该死!快关闭天然气!”李信义脸色苍白的大吼起来。
如梦初醒的员工,手忙脚乱的关闭气阀、加料阀、煤粉喷入阀。
同时还启动了应急系统,开始扑灭火焰。
只是在这种危急关头,李信义和孔兆麟却面无血色的瘫坐着,根本没有心情去关心救火的事情。
“完蛋了!我们完蛋了!”孔兆麟喃喃自语着。
李信义同样是一脸垂头丧气。
如果是其他小问题,那还可以补就,问题是现在整个一段转化系统都报废了,其他系统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大问题,根本不是一两个星期内可以解决的。
不说重新制造了,单单是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就够他们忙了。
半个小时后,火焰被扑灭,而损失也初步可以估算出来了。
看着眼前被炸得七零八落的转化炉和加热炉,李信义颤抖着嘴唇说道:“孔副总,这一套合成氨生产线废掉了。”
“我……我……”孔兆麟差点心跳骤停:“呼呼……怎么办?”
“孔副总,还是尽快通知董事长吧!”另一个高管提醒道。
六神无主的孔兆麟,拿出手机却迟迟没有拨通电话。
显然他现在也不知道如何汇报,武和光将这个重任交给他,就是为了培养他作为接班人,现在他将事情搞砸了,这让孔兆麟没有勇气向武和光说这件事。
而其他人也不敢自作主张,毕竟这件事自然要由现场职务最高的来顶。
孔兆麟深呼吸了一口气,最后还是拨通了武和光的电话。
“喂……兆麟?有什么事?”
“姑父!……”
电话对面的武和光听到这个称呼,顿时就觉得不对劲了,平常孔兆麟很少在电话或者正式场合叫他姑父。
“出什么事了?”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连环马
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