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800章

  “楼上我也深有同感,我爸妈老是嫌弃他们这个嫌弃他们那个,经常毫不客气地说他们,所以我经常也会对爸妈这样!”

  “我先前还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呢,怎么老是控制不住,现在看来,我们是在潜意识里,就把爸妈当成了第一任老师!”

  “是啊,我们跟着他们耳濡目染,看到他们对长辈孝顺,我们也会跟着孝顺,看着他们可以随意凶长辈,我们也会跟着对他们凶,以后我们的孩子没准还会学我们,这简直是恶性循环啊。”

  许多孩子和青年们突然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屏幕前,无数家长陷入沉思!

  “我……我好像就是这样!”

  “我之前一直觉得是孩子不懂事,不懂得体谅我们的苦心,现在想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对挚亲的态度不好,导致孩子也学了过去?”

  “唉,可是有些挚亲他们就是不好啊,他们分明很没用,做错了很多事情,难道我们非得把火憋肚子里吗?”

  “没用还好,毕竟有些人确实是没办法,你像有很多人的父母不识字,实在没办法也不能怪他们,可是有些人分明能做好,但就是不做啊。”

  直播间里,父与母、儿与女,四种不同身份的人激烈地交流起来。

  江逸只手一挥,时空之镜上,出现了现代社会十分常见的画面。

  一座新农村里,一个女人正对着公公破口大骂:

  “你怎么回事啊,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没读过书就是麻烦!”

  “都过年了,连给自己孙子一个红包都做不到吗?”

  “今年赶紧多种点地和菜吧,家里不能白养你了,每天白养了一张嘴!”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年过六旬的公公坐在竹椅子上耷拉着头,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痛苦和无奈。

  他是上个年代,因为没有读过书的人。

  从他懂事开始,每天就得跟着父亲学着怎么种地。

  七八岁开始,他经常就得独立下田,成为大山里的孩子。

  读书?

  且不说那个时候大多条件艰苦,单就兄弟姐妹就有一大堆。

  真正能够让父母送去读书的能有几人?

  把他的名字放在他眼皮底子不念出来,他都认不出个所以然。

  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当了矿工,经常骑着一辆破旧二八自行车,每天太阳还没升起时就往矿山里去,等太阳落了才能灰头土脸地回到村落。

  从此,他的生活不是种田就是挖煤。

  等到三四十岁时,种田不足以养家糊口了,从乡亲口中知道外省有事做。

  就这样,斗大的字不识得一个的他,跟着乡村坐上了前往外省的大车。

  在那里,他继续日复一日地挖煤,白天不见天日,晚上回到十几个工人挤在一块的宿舍,不管别的工友呼噜打得再响,他都能很快睡着。

  他同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力气了,哪还什么心思计较这个那个呢?

  更何况大家都是为了活着,他们不相互包容,谁还能包容他们?

  到五十多岁,他再没力气去煤山了,时代也在变化,他不得不回归农村,继续扎根土地。

  这时候,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但他再也没有赚钱的能力,每年只能种上些菜和田,后来,孩子也回来了。

  他年过六十多,身体因为早年挖煤也太不好,落下了肺病,就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

  如今,面对儿媳妇的指责,他大气不敢出一个,只能像个孩子似的低着头,恨不得一刀了结了自己。

  第1285章 只是近黄昏

  唉,我活这一辈子真是没用,就没有为儿女做过什么!

  我这一辈子都窝窝囊囊的,到老了还在拖儿女的后腿!

  “甜甜,去给妈妈倒杯水。”

  女人冲自己六七岁路过的女儿说道。

  “不去!”女儿十分厌恶地说。

  “妈妈这么费心地培养你,你连水都不给妈妈倒一下吗?”

  “不去!”

  时空之镜出现快闪,女人不管让自己的女儿干嘛。

  女儿都十分不耐烦,哪怕只是举手之劳,她要么干脆不帮,要么就敷衍地帮,经常还会像妈妈冲爷爷发火一样,冲妈妈也发起大火。

  女人无奈,感慨自己这一生命怎么这么苦,包括她的儿子对她也是这样,她压根想不出来原因,只觉得两个孩子不懂事。

  观众们作为局外人,十分明了地看出,事情的起因就在于孩子的耳濡目染,和她身边的戾气。

  可是,当观众们静下心来,却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资格去说女人。

  换了大部分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真正能够做好,能够对老人家一点火也不发的能有几人呢?

  各有各的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这些经历决定了他们很多时候都会无能为力。

  控制情绪?这个事情,饱读诗书的人尚且做不到,更何况是一个在苦难中不断内耗的人呢?

  可是我们也没有办法去说这位老人家没用。

  他的确已经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不是他不想读书,不是他不想识字,不想能够为儿孙们多做一点,是他实在已经没有其他能做的了。

  唉,苦啊……

  许多观众看着看着,分明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眼泪却不自禁地流了下来。m.

  “呜呜呜,我想爷爷了……”

  屏幕前一个小女孩不自禁地哭了出来,想起了自己去世的爷爷,她眼泪汪汪地看着旁边的妈妈说:

  “妈妈,妈妈,以后不要凶爷爷了好不好……”

  “爷爷他,爷爷他不是不想对丫丫好,他只能老了累了……”

  “丫丫相信……丫丫相信爷爷要是还能再年轻几岁的话,他一定会愿意去做事情,一定会愿意拿出所有的钱来对丫丫好的……”

  “丫丫……丫丫不要爷爷的压岁钱,丫丫只要爷爷健康快乐,丫丫只要爷爷好好的,呜呜呜……”

  丫丫扑在妈妈怀里泣不成声,妈妈跟着流泪,拍着丫丫的背,哽咽着说:“好……好,丫丫,妈妈以后不说爷爷了。”

  “妈妈知道,爷爷一定是想对丫丫好的,要是哪辆车敢撞你,爷爷一定也会是愿意为你拼尽全力来保护你的那个人。”

  女孩妈妈痛苦不已,她想起自己公公其实并不坏,只是偶尔迂腐了一些,只是自己经常会觉得他没钱,没有家庭做过些什么。

  可她现在想想,这一切又怎么能怪公公呢,他不是不想,不是有能力不帮,也不是整天游手好闲,也没有在外给家里生过是非。

  他只是一个实在没有能力,只能用一双眼睛看着子孙们幸福的老人啊。

  她哭泣着,从茶几上拿出手机,给老公打去了电话:“老公啊,把咱爸,接到城里来住吧,或者以后我们每个月都回去看一看他。”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女人几乎是吼了出来,她浑身颤抖着,想起了自己的爸爸。

  如果自己的爸爸晚年经常被儿媳妇凶的话,她一定会心痛死的。

  另一头,接到电话的男人同样流下了眼泪,他重重地点头,一向自负坚强的他,在加班的办公室里忍不住哽咽出声:“好,好……”

  “但是咱爸,他可能在乡下待惯了,那里处处都是咱妈的影子,别的地方他不习惯,我们以后每个月都回去看看他,也每个月都回去看看你的爸妈。”

  “他们,都是我们家的宝啊!”

  男人等待老婆挂断电话,趴在桌子上呜呜痛哭。

  这些年来,他被夹在爸爸和老婆中间,经常恨不得把拿把刀把自己给砍了,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冰释前嫌了,终于可以了!

  “爷爷,爷爷,看丫丫给你带了什么?”

  “爷爷,爷爷,爸爸说你会编草蚱蜢耶,给丫丫编一个好不好呀?”

  几天后,他们回到了乡下。

  丫丫缠在爷爷膝下活蹦乱跳,跟着爷爷一起去到山上拔了些草,和爷爷一起坐在山头,看着从远处天边垂下的夕阳,靠在爷爷怀里说:

  “爷爷,太阳为什么老是从西边落呀?”

  “爸,爸!”

  远处的田埂间,传来了儿媳妇喊他的声音。

  老人颤巍巍地起身,过程中始终紧抓着孙女,看着远处的儿媳应道:

  “哎!在这呢!”

  “爸,快回来吃饭啦!”

  “丫丫,让妈妈看下你长大了没,能不能把爷爷从身上带下来!”

  女人欢喜地大喊着。

  丫丫扯着她的小嗓子说:“妈妈,丫丫长大啦,丫丫会保护好爷爷的!”

  “爷爷,您小些一点,不要踩进沟里哦。”

  丫丫紧紧地抓住了爷爷的手,另一只小手指着前面的坑焦急说。

  “好,好……”

  老人笑着点头,跟着孙女,顺着夕阳落下的方向,步履阑珊。

  “老一辈的人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咯……”

  “什么近黄昏呀爷爷,太阳明天就升起来啦~”

  “哎呦喂……”

  小丫头一个踉跄差点摔下去,爷爷赶忙把她抱了住。

  这些,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后话了。

  随着典藏华夏的热播,一颗真正懂得尊重老人的心,在无数观众心底生根发芽……

  江逸和范仲淹依然站在直播间里,看着刚才的那一幕。

  范仲淹说道:“诸如此类,许多都是这样的原因。”

  “因此,老夫这一生最重的孝道,就是希望,能够警醒范家后人,亦能让范家后人明白,百善孝为先啊……”

  “先祖已经做到了,您在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要回苏州老家接母亲来广德,因为积蓄不多,下属给您筹集了路费,但您始终不肯收下,而是选择了卖马筹集。”

  “这就是后世典籍中‘卖马接娘’的由来。”

  第1286章 当来痛饮

  “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

  江逸按照曾看典籍中的记录,朝着范仲淹诵道。

  范仲淹回忆道:“此乃老夫当年教育子孙时用。”

  “他们身为老夫的子女,若是不知节俭,必会被人有机可乘,因此亦当养成节俭之风,如此,既可他们平安富贵,亦可让他们知晓,一茶一饭来之不易。”m.

  “先祖不会觉得,如此寒碜了自己儿女么?”

  江逸问道:“在大多数华夏人的思想中,宁愿苦了自己,也绝不会苦了自己,奉献精神一直流于整个华夏民族的血脉和传承之中,晚辈想,您此举是否也有深意?”

  “嗯,你所料不错。”

  范仲淹看向江逸,严肃地说:“老夫和大多数臣子不同,为臣不求富贵,不怕得罪人,若我的子女铺张浪费,走上歧路,或被有心之人利用私受贿赂,那朝中之敌便会以此诟病范家。”

  “因而,一旦选择了做清明公正之臣,老夫要做的,就不仅仅是独修其身,更要严厉齐家,只是苦了老夫之子女。”

  想起这些,范仲淹长叹息着,整个人仿佛苍老了许多。

  “当年,老夫的次子范纯仁结婚时,老夫听说儿媳想要用锦罗帷幔作为饰品,立马训斥了次子一通,告诫他,吾家素来清俭,定不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

  “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必将当众焚之于庭!”

  单是从范仲淹现在的神情,观众们便不难想象到,当年的他到底严厉到了什么程度。

  “唉,说实话,当正臣的子女太难了,结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铺张也没什么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