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629章

  白发皇帝转过身来,崇祯皇帝拳头刚要打到,可就在仅剩一掌距离时骤然停下。

  倒是王承恩冲得极快,一副要搏命的架势,也顾不得看那人是谁,径直拿头顶了过去,却发现这人好像并不存在,他居然穿过他往前冲去!

  一个力没收住,头“轰”的一声撞在歪脖子树上,一个大包瞬间在额头上搭起了帐篷。

  王承恩顾不上揉脑袋,只觉得这人太过危险,绝不能让他伤到陛下,不要命地又朝崇祯皇帝扑去:“陛下快跑!”

  “陛下!”

  王承恩瞪大眸子,竟见那崇祯皇帝一动不动,整个人好像木头似的!

  “承恩,你痛不痛?”

  崇祯皇帝难以置信地盯着面前这人,像是发生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

  王承恩哪里会说自己痛,他正打算为崇祯拼命呢,于是果断摇头,毅然决然道:

  “老奴不痛!”

  “不痛啊……”

  崇祯皇帝面色难看地抽了抽嘴角,露出苦笑。

  是啊,怎么可能呢,他怎么可能见到老祖宗啊,他有什么资格!

  原来,这是在做梦啊!

  那就难怪了!

  “不会真的不痛吧?”

  观众们憋着笑道:“哈哈哈,怎么可能,你看王承恩那个大包,我光是看着就痛好吧!”

  “那王承恩怎么说不痛啊,搞得朱由检还以为在做梦吧?”

  朱元璋淡漠地盯着崇祯皇帝,厉色道:“还需要咱做个自我介绍么?”

  崇祯皇帝当然见过朱元璋的画像,可这会他只当自己是在做梦呢,不知道该跪还是不该跪。

  这不会是老祖宗托梦吧?

  呵呵,就算是托梦,自己怕是也不够资格!

  “承恩,你快来看看,这是不是太祖爷?”

  “太祖爷?这怎么可……可……”

  王承恩走过来,一看到朱元璋脸色大变,双腿止不住地颤抖起来,整个人都好像是被雷劈了一样,立即弯膝跪下,俯首拜地道:

  “老奴王承恩,拜见太祖爷!!!”

  “承恩,这是做梦,太祖爷怎么可能会来见朕呢……”

  崇祯皇帝拉了拉王承恩,却感觉王承恩浑身颤栗,好像每一寸肌肉都在颤抖。

  “你刚才撞得那么狠都不痛,这不过是一个梦罢了。”

  “陛下……老奴……老奴……”

  王承恩激动得都快要说不出话来,好不容易缓过神来之后,咬紧牙关道:

  “老奴,痛啊!!!”

  第974章 委屈的崇祯

  “陛下,这不是梦,这很可能是太祖爷显灵啊!”

  王承恩极力平缓着心中情绪,着急解释道:“老奴刚才之所以不痛,只是想随时为陛下效死命,还以为陛下您只是随口问一问老奴!”

  话罢,他赶紧冲朱元璋叩首谢罪:

  “老奴有罪,不该冒犯太祖爷,还请太祖爷责罚!”

  若只是最初见到,他必然会怀疑这是不是谁假扮的,可他刚才明明撞过去了,眼前这人毫发无伤,除去显灵还能有何解释?

  朱元璋满意地看了王承恩一眼,一般人犯了这样的错,喊的必定是太祖爷恕罪,但这太监却是与众不同,他不觉得自己的罪过应该得到饶恕,反而是惩罚。

  难怪,群臣都不再管朱由检之时,还有这么一个王承恩在!

  咱这后生,这一生最没用错、信错的人,怕只有这么一个太监了。

  “单凭你这份忠心,咱饶你不死。”朱元璋懒得处理他。

  朱由检闻言神色慌张,屈膝果断跪下,大声喊道:

  “后世晚辈朱由检,拜见……拜见太祖爷!”

  他喊着喊着,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像是藏着无尽的委屈,又像是孩子见了最亲切的长辈,有无数的苦要诉。

  可自己,哪有什么资格诉苦啊。

  大明要在他的手里,亡了啊!

  “平身。”

  朱元璋淡淡道,想着,你要是敢起来,咱就一脚踹过去!

  朱由检依然跪着,额头重重地扣在地面:“太祖爷,晚辈无颜起身!”

  “你倒是说说,为何无颜?”

  朱元璋负手而立,语气森然。

  “诸臣误我,使得我有亡国之祸!”

  朱由检向来自谓“朕非亡国之君”,将亡国归咎于“诸臣误朕”。

  直至今日,他心底依然这样认为。

  “是诸臣误你么?”

  朱元璋反问道,来到现代之后,他除去关注朱棣那段历史之外,最最关注的就是明末这段历史,对明末之乱,他早已做到心中有数。

  朱由检不假思索地点头:

  “松锦之战,陈新甲盲目听信辽东监军张若麒之言,不断以粮草难以维系劝朕督促洪承畴(chóu)出战,致使我大明十万之众,覆没殆尽!”

  这事江逸倒是记得,他品了一口茶,不让朱由检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只给观众做旁白道:

  “松锦之战,是一场标榜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完全崩溃的战役,致使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至此之后,明朝在山海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关宁锦三道防线彻底被摧毁,大明几乎失去了能和满清扳手腕的能力。”

  “听朱由检这话,想必是认为,这一切都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不知兵的监军张若麒、还有盲目出击的洪承畴的罪过。”

  他能想到的,朱元璋自然想到了,他强忍着心中怒意,对朱由检说:“继续。”

  “还有孙传庭,此人打仗分明十分骁勇,不仅曾生擒闯王高迎祥,还把李自成打得就剩十八骑兵仓皇逃跑!”

  “可在潼关和李自成的决战中,他的表现令晚辈失望至极!”

  “不止群臣误我,文臣更是各个可杀!”

  崇祯皇帝越说越气:“要是没有他们,晚辈何至于救不了大明!”

  朱元璋神色肉眼可见地阴沉下来,一脚踹向崇祯,怒道:“一派胡言!”

  “朱由检,你当真以为自己没有过错么?”

  “你当真以为,满朝无良臣,独你为智者么?!”

  他这一脚蕴含着无尽的怒火和力道,崇祯皇帝胸口传来剧痛,身体不自禁地往后倒,所幸及时以手撑地,这才没有撞到头。

  他早就在典籍中看到,说崇祯临死都不觉得自己有错,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朱由检脸色一变,神情慌张,眸子止不住地转了转,心想莫非老祖知道了什么?

  “陈新甲和张若麒固然可恨,但你作为皇帝,竟也盲目督战,咱可是看到,在洪承畴作战初期,打得清军那是节节败退,几至溃败!”

  “洪承畴本想发挥当时明军步战之强的优势,且战且守的攻略,又是你听信谗言,硬逼着他出击,没有你的命令,他早就稳扎稳打了!”

  朱元璋越想越气,到崇祯那个时期,大明骑兵已经比不过满清了,但要论步兵,中原自古以来就没怕过谁,可崇祯这不肖子非要让步兵还没休整过来就去和骑兵打,这岂不是逼着明军送死?

  崇祯哭诉道:“太祖爷,晚辈所言句句属实!”

  “若是没有陈新甲三番五次建言让我督促洪承畴,若是没有那张若麒胡说一通,若是那洪承畴能秉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觉悟,松锦之战绝不会是那般局面!”

  “若是那孙传庭在潼关再胜李自成,大明绝不至于如此!”

  “晚辈固然有错,可那么多臣子都在我的耳边吹风,我是个皇帝啊,我总不能事事都要亲自去彻查吧?”

  “若是我知道前线的具体情况,定不会听信他们的话,更不会盲目督促,这都是那些小人蒙蔽了圣听,而我朱由检,是有心要治理好这个国家的!”

  “无论战局如何惨淡,我从来都没有想着要用和约解决问题,而是宁死也要和敌人一战,倾我大明举国之兵,从未向敌人低半个头!”

  “太祖爷,我真的已经做到了最好的,真的是毫无办法啊,他们都是无能无才的奸臣,我总不能以一人之力,把属于他们的事全给做了吧?”

  崇祯皇帝觉得十分委屈,他也是受害者啊!

  “晚辈十七岁就因为前任君王的死,迫不得已只能成为大明皇帝,大明在我接手的时候就已经从上烂到了下,晚辈根本来不及调换那么多文武官员!”

  “不仅如此,晚辈碰上了几百年不遇的旱灾蝗灾和鼠疫等等!”

  “尤其是那场旱灾,只在初期就让黄河流域就发生了人畜饥谨的现象,之后更是庄稼绝收,禾苗枯尽,但凡能吃的,什么树皮草木兽皮蚊蝇全都被吃光了,道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尸体,更是有百姓易子而食……”

  “旱灾、蝗灾、鼠疫、战乱……这些问题无时不刻萦绕在晚辈的脑子里,晚辈为此是一日不敢懈怠,生怕辜负了百姓!”

  “可是晚辈,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崇祯皇帝咬着牙,在老祖宗面前止不住地掉眼泪,他的这些苦谁知道,又能跟谁说?

  第975章 木头皇帝

  “你真没想过自己的问题么?”

  朱元璋虎目一眯,崇祯皇帝目光闪烁地瞄了他一眼,不敢直视。

  江逸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头顿时了然。

  看来,崇祯说文臣全可杀的原因并非那么简单……

  “晚辈想过,可若非那些臣子堵塞圣听,晚辈也不至于做出错误的决定……”

  “陈新甲乃是当时的兵部尚书,晚辈以为他可以处理好这些事情,这才选择支持。”

  “作为皇帝,又是有关征战之事,晚辈若不信兵部尚书,还能信谁呢?”

  崇祯皇帝跪在歪脖子树下,四月天的斜阳铺洒过来,往他的脸上抹了一层淡淡的金黄,照得他的身形越发苍凉。

  抬头望着那夕阳余晖,神情不由凝滞,怅然想着,自己,也不过如此吧……

  愁绪挂满脸庞,映在古今观众的眸子里,越来越多的观众忍不住叹了口气,纷纷打着弹幕道:

  “唉,崇祯皇帝确实苦啊,这种局面换哪个皇帝都很难办啊,就算是始皇帝穿越过去也得费尽苦心,崇祯皇帝更是和他没法比,哪里能处理好呀?”

  “就算是现代人面对那些灾祸也十分棘手,更何况还是在大明时期呢?”

  “没错,在这方面我们的确不应该苛责崇祯皇帝,他本就是仓促登基,一上位就是那样的烂牌,没有出错的本钱!”

  “试问,谁突然间当了皇帝能保证自己刚开始就不会犯错?”

  “崇祯固然犯下大错,可他也是临危受命,在还分不清谁忠谁奸的情况下,他能怎么办?”

  观众们越交流,越发现崇祯皇帝实在是活的很痛苦。

  到他那个阶段,再也不可能像兄长朱由校那样误打误撞的无为而治了。

  众所周知,天启帝朱由校是出了名的“木头皇帝”,他是光宗朱常洛的长子,按道理肯定得作为储君来培养。

  暂且不说安邦治国之道吧,再怎么样也得让他读读书对吧?

  奈何万历皇帝朱翊钧又不喜欢当时也是长子的朱常洛,反而要立一个贵妃的儿子为太子!

  要不是大臣们重压,朱翊钧怕是真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但即便如此,朱翊钧居然还不让身为太子的朱常洛出阁读书,硬生生让一个皇长子变成半个文盲,就更导致朱常洛无暇顾及自己的长子朱由校!

  于是,万历开始,皇长子为半文盲,皇长孙几乎为全文盲……

  再加上你万历又把江山作来作去的,明朝能好到哪去?

  老天爷,一个能不让太子读书的皇帝啊,这事连狗赵构都做不出来,谁能知道万历在这方面究竟昏到了啥地步?

  要知道,万历他自己是5岁就开始读书的,结果朱常洛一直到13岁,才被他允许接受教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