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320章

  “我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圣人能够誉满千古了!”

  “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如果儒家真的愚民的话,早在战国时期就成书的论语,难道就没有有骨气和能力的百姓和士子读嘛,难道两千多年都出不了一群能推翻儒家或者反抗论语的狠人?”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疯涨,这个理论让支持第二、三点的学者们心头更加大定,认为这就是最靠谱的观点!

  存在即合理,两千多年都没有人去推翻,难道是那个时期的百姓都傻得离谱?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句话并没有大的问题,甚至极有可能符合人心所向!

  支持二、三观点的学者更加确信,自己对这句话理解的大方向绝对没错!

  而第一种观点的人则沉默不语,开始思考,真的像典藏华夏说的这样么?

  难道,真的不是华夏台在洗白孔圣么?

  想起孔圣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再联想起江逸所说,只看寥寥几语,就认为一个一生致力于有教无类的圣人在愚民,这难道不是抹黑,这难道不是对古人的偏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自己。

  当然,依然也有些人是持否定态度的,毕竟这是古人,每个人对他们的理解,可大同,但全同几乎不可能实现。

  “突然有些激动了是怎么回事,听江神这么一解释,我竟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是啊,可能我们真的冤枉孔圣了!”

  “可是二三个观点的人都符合孔圣的主张哎,为什么江神选择三,到底哪个更具备可信度?”

  “不要着急,江神肯定会给我们答案的!”

  观众们对江逸又来了信心……

  第483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

  直播间画面之中!

  江逸的分析仍然在继续,他和孔子已经走到那棵大树下。

  “但从春秋时期的断句习惯来看,第二个观点的断句手法的确与这时候人们的习惯相悖。”

  “既然打算记载流传,想必那些您亲自教导出来的弟子在此方面会倍加严谨,最起码在当时那个时代必然是十分规范的,所以晚辈推断,第三个观点,才是最符合夫子想法的。”

  江逸看着孔圣人说道。

  此时,孔圣人正在注视着那落入污水中的树叶触景生情。

  他何尝,不像是这样一片叶子呢?

  见江逸没有继续说下去,孔圣人很认真的看着他说道:“后生所言大致无差,那的确才是我的本意。”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虽非完美无缺之人,但自认还算是君子,我若一边教化民众,一边又想着愚民,又谈何言必信、行必果?”

  “各国贵族才是礼崩乐坏之主要根源,愚弄平民百姓更是与我的志向相悖,更何况吾少也贱,岂能不知平民大众之苦?”

  “我若愚民,又何必言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何必在马棚着火时,不问马,而问看马人是否安然?”

  孔圣人看着辽阔的天地说道:“昔日子贡曾问我: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我的回答是: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我这一生,对统治者所倡导之主张,有安民、重民、惠民、信民、爱民!”

  “在我心中无不重视百姓对国家的重要性,又岂会主张愚弄他们?!”

  这一刻,饶是圣人都不由有些激动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后世还会有这样的说法。

  即便曾经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犬,他都愿意接受。

  可他不允许,有人说他愚民!

  这是在玷污他的志向和人生!

  在极力缓和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孔圣人又很快释然了。

  罢了,孔丘……你早该习惯了,不是么?

  后世有不理解处,你得多教教他们啊,这么好的机会,若是能让后世多学得一些真正的智慧,能够让自己在这场对话中也有所启发,那即便身死又如何?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圣人十分慈祥的对着江逸,亲切道:“后生,你们可还有何疑惑之处,且趁着我还说得动话,不妨都与我说说!”

  “敢问夫子,您所提到的诗、礼、乐,作何解?”

  江逸问道,他曾看过此三字的一些解释,但他知道并不代表观众知道。

  主持人就是要将大部分观众都不知道的事情,在节目中自然而然的给他们答案。

  要是觉得自己明白就完事了,那叫自嗨。

  而且,眼前这可是真圣人,有什么比他亲口说的更真实?

  观众们也都好奇起来。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字面意思他们都能懂,可这是什么逻辑啊?

  难不成读点诗,学会礼节,在乐器上有成就,就能算是成功了嘛?

  这完全和成功不搭架好吧!

  他们疑惑的看向孔圣人。

  孔圣人耐心教诲道:“后生,你可读过诗?”

  “我读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哈哈!楼上你要笑死我,好红掌拨清波嘛?”

  “这节目还好不是你去主持啊,不然我都怕孔圣演员笑场,他说的诗,应该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诗经》!”

  不知是哪位卧龙,直接把直播间里的大部分观众全给都逗笑了。

  许多屏幕前的大人小孩还真就忍不住了‘鹅鹅鹅’的大笑声,实在是憋不住……

  “晚辈读过,从诗经中,我看到过‘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绝世美人,还看到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夫妻美满和顺之景,看到他们锦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栽明鸳谱……”

  “还听到他们对着彼此说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如果问江逸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他的回答是看诗经。

  他在树下驻足,享受着春风拂面,草香扑鼻。

  他向左远远望去,仿佛看到一个身姿窈窕之女,有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正提着竹篮,在那不远处的细流河边,弯着腰,小心翼翼的擦拭着不小心弄脏的衣裙,时不时还回头冲他,俏笑倩兮……

  向右看去,又仿佛见到一对郎才女貌,青年男女,在备三书六礼,立志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男的担当尽责,女的温良贤淑,双方皆容不下其他的花花草草,一牵手,便是一生。

  再往中间看,孔圣人正在注视着他……

  圣人笑问道:“你看到了什么?”

  “诗中的世界。”

  江逸满是神往的说道,在春秋感受着诗带来的心灵震撼,真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好像心中的杂质正在烟消云散。

  观众们虽然没有江逸受到的震撼大,可直播间给他们的画质享受,让他们的身心也得到了些许陶冶!

  此时此刻,他们就好似一个安祥美好的世外桃源之中,和俊郎君或俏美人终日厮守……

  一桃源、两人、三餐、四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那世界如何?”

  “美好、丰富多彩、治愈心灵。”

  江逸神往道。

  “没错,这便是诗的力量,也就是我所说之诗。”

  孔圣人教导道:“诗本性情,其中所言的东西都通俗易懂,可就在那吟咏之间,往往会抑扬反复,让人有所感、有所悟,会引人入胜,陶冶性情。”

  “也正因此,百姓若有困苦而不能解决的杂事,都能从诗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无论是孩童还是老者,吟咏之间都能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是故,要想初开民智,诗为必读之物。”

  “那,何又为立于礼?”

  江逸继续问道。

  第484章 岳爷和陈老的以德服人?

  “不学礼,何以立!”

  “无论是人还是国,皆要有礼!”

  “这个礼,包括了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又分君臣之礼、父子之礼、朋友之礼、为人之礼、祭祀之礼等。”

  孔圣人果断回道:“一个有礼之国方能保长久,一个有礼之人方可顶天立地,坦荡无愧!”

  “以仁义礼智信为剑,可保个人远怨,可保家国远离战火,对内安稳祥和,对外立于无愧,乃至于不败之地。”

  “后生,我且问你,我华夏有此五者时,可曾被外族败过?”

  孔圣人话音落下,无论是江逸还是现代观众都忍不住被震撼了住!

  现代观众们瞪大了眼睛,眉宇间流露出极为罕见的震惊。

  “卧槽,不会吧,我感觉好像真没有!”

  “楼上自信点,真的没有!”

  “喂喂喂,晚清不就败了嘛,你们别被忽悠了啊!”

  “就是,难道清朝没有这五者?”

  “而且就算是近代,打败外人的也是我们先辈的真刀真枪,可不是凭着这五个字虚无缥缈的字好吧!”

  “呵呵,你没看过康熙那期嘛,对百姓哪来的信?把什么都藏在宫里愚民,这能叫信嘛!”

  “从清朝开始,很多方面就已经在出问题了,到慈禧时更是对百姓和军人五者全无,导致我们明明能赢,却白白牺牲了那么多先人!”

  观众们在直播间激烈的争吵着,一部分认为这是在盲目神化孔子,一部分认为孔子的眼界实在独到,以他在历史上显露出来的才能和远见来看,能够想到这点也不足为奇。

  江逸则是知道,孔夫子所言真的大致无差,近代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那些先辈们,可不就是凭借着义以舍命,礼以为国、仁以爱民、智以邦交、信以对内,才得以让我们华夏欣欣向荣嘛!

  他们什么都是最差的,武器装备,甚至连衣服都比别人差了一大截,凭得可不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愿意杀身成仁的仁义之心嘛……

  凭借新手级的装备,用血肉之躯,淌过一个又一个地狱级的副本,放眼全世界,除我华夏,还能有谁?

  坚船利炮我们曾经落后过,但刀枪剑戟、文明底蕴、保家卫国,我们弱过谁?

  兔子会受伤、会极为痛苦,甚至还会来不及感受到痛苦,就已经牺牲……

  但从他们从不会消亡!

  因为哪怕蹦了门牙,他们也会一个接一个的为了后世硬啃钢板!

  因为前辈不在了,还有我们和我们的父辈,还会有千千万万的兔子蜂拥而上!

  鹰会飞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趁它降低的时候,一点点扯断它的羽毛,让它敢来就成走地鸡!

  泱泱华夏,怕过谁?

  看着仿佛看透了千年时局的孔圣人,江逸严肃的回道:“未曾会败!”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江逸仿佛看到了那面旗帜,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冉冉升起,仿佛看到了一群兔子,早就已经在扛着大刀,守护着这片土地……

  若是他们都还在,都能去到现代看一看我们就好了!

  旗帜之下,先辈到来,后世张开双手奔赴,和他们紧紧相拥……

  江逸多希望,有一天,他可以实现这些。

  哪怕实现之后,他换一个时空,永远也不再回现代,就去到秦汉、或唐明,没事就去厕州发发飙,无聊就去糙米州度度假……

  若有一日华夏腾飞世界时,定能做到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