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540章

  这事大概发生在他晚年的时候,而墨子救宋发生在他在位第29年左右,在他64年的掌国生涯里不到一半。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墨子虽然救了宋,但宋国君臣可能还真未必领情。

  江逸不由一想,这就跟墨子利用楚惠王还没有说服他为由,让公输班一开始就闭嘴的事情,异曲同工了。

  也许,宋国君臣最开始还真的很怕楚国的云梯,为此也显露出了一定的恐惧。

  但当他们知道墨子已经劝成楚国罢兵的时候,就可能又嘚瑟起来了。

  他们没准会想,我们满朝文武先前都怕得要死,为此都准备和楚国鱼死网破了,结果你墨子仅凭一张嘴就让强敌不打我们!

  这岂不是丢尽我们整个朝廷的脸?

  我们分明没有请你,你却主动为宋国出使,难道我们宋国没有人吗?

  百姓们会不会这么想,啊,原来墨子比我们宋国整个朝廷还要厉害!

  当初朝廷怎么只是让他做个大夫,还让他明珠蒙尘呢?

  为此,江逸推测,墨子当时很可能遭到了整个宋国文武的嫉妒。

  再加上宋后昭公还处于容易受蒙蔽和飘飘然的时期,很容易就听信了满朝文武的话。

  这就导致,宋国守卫刻意刁难了墨子。

  毕竟墨子又不打算进城,就算是个寻常人,经过一番短暂的盘查,也不至于连在城门和里门下面避个雨都不行。

  还有一个疑点就是,墨子是派了墨家弟子来宋国帮忙的。

  可从避雨事件来看,当时并没有墨家弟子在帮忙守城,或者是接应。

  这么一想,那墨家弟子要么就是没来,要么就是已经走了。

  如果原因是前者,那就是说墨子在楚宫里完全是在诈唬楚王。

  可向来会帮弱者守城的墨子,根本无法确定在自己赶赴楚国的十天十夜里,楚军会不会已经出兵。

  为此,他怎会不做两手准备,不派弟子前往?

  江逸不断梳理着脑海里的知识,以推测下一步应该怎么问墨子。

  脑海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疯狂涌动,井然有序地由史通古。

  未看时空之镜,却仿佛已经置身在了当时的处境之中。

  那可能性就只有后面这两种。

  在墨子到达宋国之前,墨家弟子要么已经得到墨子派人传达的消息撤退了,要么就是楚国的探子已经将墨子止楚攻宋的事情,告诉给了朝廷!

  无论是哪种可能性,都意味着宋国君臣必定知道墨子成功的事情!

  墨子本就做过宋大夫,再加上当时墨家弟子也在,和守城士兵必定会有些交流,可能也会知道墨子的一些基本特征。

  他们得知自己不用拼命了,怕是欢迎墨子都来不及,为什么连避个雨都不让?

  唯一的可能就是……得到了朝廷的命令!

  至于百姓……那也许是真的还被蒙在鼓里。

  等风头过去,转移下功劳,或者说楚国不知什么原因不想打就好了。

  那时事情肯定已经过去很久,就算百姓得知真相,也不一定能再见到墨子。

  历史就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江逸不由如此想道,他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太阴谋论?

  或许,这真的只是单纯的没认出来?

  第830章 以嘴服人

  可是仔细剖析的话,似乎这一切都很符合人性和当时宋廷的国情。

  从逻辑上来说,宋国不知道墨子成功的概率,太低太低了。

  运用神机,默默处事的人,众人往往不知道他的功劳。

  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倘若墨子像后者一样高调点,宋国就是想把他拦外面,怕是百姓也不答应。

  那今天的后世,也就不用对此有这么多难以断定的猜测了。

  观众们听到这些想法也都忍不住跟着好奇。

  “我觉得江神想得很有道理啊,拥有国家力量的探子难道跑不过一个墨子?”

  “更何况这还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这么一想,会不会是宋国真的在装傻?”

  “我想墨翟先祖肯定也是知道他们想法的,只是他并没有记录下来,或者是记录了的典籍已经失传了!”

  就在江逸和众人疑惑的时候。

  墨子忽然说道:“后生不用猜测,他们的确是如此做的。”

  他笑着看向江逸,笑道:“后世都如你这般学典籍的么?”

  江逸回过神来,回道:“后世因为许多典籍失传,所以只能通过一些残存的东西,来辩证思考历史的可能性。”

  “很多事情虽然典籍上未曾说明,但若是细细推敲,我们却也能揣摩出些新奇的想法。”

  “我们推测出来的东西,也许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依然开拓了我们对先人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墨子细细咀嚼这几个字,不一会儿,笑着说道:“好词。”

  江逸这会没有心思和先祖介绍这个词汇,而是充满好奇的问道:“先祖,您既然知道,为什么您的弟子没有在公输篇记载下来呢?”

  “后世在看到‘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之后,只有: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我还以为,您真的没有像晚辈一样想过。”

  江逸不止一次这样怀疑过,这也是他不确定的原因,因为就连《公输》也没有提到。

  但现在想想,先祖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他可是华夏古代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墨子笑道:“当我没看到墨家弟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们知道了。”

  “既然宋国知道了,还是不让我躲个雨,那我再多说些什么,又有何用呢?”

  “只要宋国百姓得以安生,其他人是感恩还是记恨,都不重要。”

  “至于最后那一句话,你是从何处看到的?公输?”

  墨子不由想起已经故去的公输班,这个自己生前不知一次对论过的名匠。

  江逸回道:“先祖逝去后,墨家弟子根据您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是您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您言行的记录。”

  “这话,便是出自《墨子·公输》。”

  “原来如此。”墨子点头道,“看来,他们当时也在为我抱不平啊。”

  “只是记录这点的弟子们没去想更深一层,一个国家都为之忌惮的大战,怎能因为一个被自己弃而不用的人解决呢?”

  “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装作不知,他们也知道我能知道,但他们还是选择继续装。”

  墨子带着江逸,往竹林深处踱步。

  越发清晰的空气扑面而来,顺着竹林里的清风钻入鼻尖,沁人心鼻。

  江逸感觉自己全身上下的筋脉都仿佛得到了治愈,好像有阵阵清泉涌动,洗尽尘垢。

  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怕是不想长寿都难啊。

  江逸如此想着,悄悄地多呼吸了几口。

  “要想实现自己的目的,有时候不得不装傻,该展现能力时要果断展现,该谦卑时,也当谦卑。”

  墨子教导江逸道:“墨辩的精髓就在于,让别人分别吃了亏,还觉得你有道理。”

  “当你说服了别人,甚至还损伤了他的某种利益,却还是让他想谢谢你的时候,那你就可以算作是一个墨辩小成者了。”

  这还只是小成?

  江逸不由问道:“那,何为大成?”

  观众们这会也好奇起来,这不就相当把别人说到被卖了,还在帮自己数钱吗?

  这在现代怎么也得算是个大师了,在先祖那只能算是小成?

  就在大家以为先祖会说大成的时候,先祖忽然纠正道:

  “还有中成。”

  “???”

  江逸投去一个疑问的眼神。

  墨子说道:“能辩到一个人心甘情愿为一个群体、或是为你而死,就是中成。”

  “……”江逸。

  现代观众不由瞪大了眼睛,好有道理!

  “那……何为大成?”

  “辨到一个,乃至一群人,只为你而死。”

  无形中带有肃杀的声音响起,刹那之间全场寂静,就连弹幕都少了许多。

  一阵狂风呼啸,“沙沙沙”的声音伴随着竹叶的激荡摇摆,墨子的衣袖随风轰然飘起,整个竹林都弥漫出一股超然的霸气。

  观众们看到墨子拄着拐杖的背影,瞬间觉得这位先祖变得无比高大,瞠目结舌呆了一小会之后,立即激动地敲起了键盘!

  “先祖牛逼!”

  “6啊6啊,我本以为墨翟先祖会是个儒雅的人呢,现在看来是我肤浅了啊,竟以普通人的目光揣测圣人!”

  “我已经说不出来的崇拜了,怪不得能成为圣人,这和孔圣的以德服人简直异曲同工!”

  墨子继续道:“我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你做到这点。”

  “是。”江逸表面点头,心底想着,这对他来说可能不太现实。

  毕竟他和霍去病、项羽一样,喜欢以德服人。

  但这会在先祖面前,肯定不能丢了咱后世的脸面,反正先答应着就对了。

  “等你哪天做到了,记得用刚才那种能力给我看看。”

  “……”

  我的脚,忽然有点痛是怎么回事?

  江逸哑巴吃黄连,只得点头。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墨辩能够和古阿三的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了……

  这逻辑,谁敢不服?

  第831章 跟先祖辩一下?

  “先祖可想知道,后人敬您为何圣?”江逸问道。

  墨子微微思忖,刚才说了些墨辩的事情,这会后生突然这么问,那这个圣应当与辩有关。

  他心头一定,回道:“辩圣?”

  江逸摇头:“虽然墨辩名传千古,但让后世最崇拜的,还是您那远超于时代的科学思想和技术,后世敬您为‘科圣’!”

  “科圣?”

  墨子摇头,摆了摆手:“我何德何能,竟能当得了此等圣人?”

  “先祖谦虚了,您和弟子们所著作的《墨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

  江逸心念一动,二人面前,浮现出一道时空之镜汇聚的墨经竹简。

  “您还是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诸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