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380章

  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每年大约有1万名学生到华夏学习中医……

  当我们还在以中医正统自居,却又嫌弃中医廉价缺乏效益时,觉得它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时候……

  那些曾经来向我们学习的学生,却早已回到本土将学去的东西发扬光大,甚至出现了后来居上的趋势!”

  帝辛脸色再次阴沉,下意识握紧了青铜剑。

  可是,他不知道要砍谁……

  “中医并非不好和不能发展创新,而是许多人被某些西方意识洗脑了,或者是跪久了,觉得外面的一定是比我们好的。”

  “过分的肯定别人,再加上过度的看不起自己的文化,造就了如今中医难以立于华夏的局面。

  中西医各有所长,这是客观事实。

  但最大的盲区就在于,很多人认为中医不行,乃至于出现了畸形发展和一昧排斥的情况。

  就拿糙米的西医来说,够发达的吧?

  但人家每个州都有中医馆,据不完全统计,在前几年他们那就达到了八千多所,平均工资都在6-10万米元以上,和那边的传统西医不相上下。

  这还只是打工族,还没把开私人诊所的算进去,可见糙米国民对中医的认可度。

  若中医真没有实用性,人家西医都那么发达了,还大力发展中医,是吃饱饭没事干吗?

  别人都承认中医的好,反观我们自己人,却喜欢争来争去,总有些人非得让自己不如人家才舒服。”

  “别人在学习,在取长补短,互相递进,而我们有些人却总是在争高低,大有不把国粹干趴不罢休的气势……”

  “这种气势要是用在对敌,或者应对那些贬低我们华夏的品牌身上,该有多好?”

  “呵呵,可笑!”

  帝辛实在是忍不住了:“可惜了伊尹等先祖为你们留下的瑰宝,竟是给外域人做了嫁衣!”

  “后世如此不争,真叫孤等先人不齿!”

  “没错,我也看不下去了!”

  “唉,亏中间还出过那么多名医,你们后世就是如此发展的?”

  “为什么会失去开拓的力量,为什么会对自己的民族没有信心?!”

  帝辛身边的士兵们也都忍不住问道。

  帝辛再次问道:“后生,你不是说华夏已有五千年历史嘛!”

  “中医能够让一个民族传承五千年,在各种不断出现的疾病中生存壮大,为何到了你们后世的口中,就分文不值?”

  这一刻,不少华夏观众,都沉默无声。

  是啊,当我们还在争的时候,外域正在努力学。

  我们自家人吵来吵去,好东西都被别人学走发展了。

  祖宗明明为我们打下了坚定扎实,可以不断发展创新的基础,而我们看到点好的,就把那些给否定了,何等悲哀?

  帝辛怒道:“孤甚至已经看到,再过十几二十年后,我华夏的子孙要用中医治病,得跑到外域去的画面了!”

  “你们难道就不怕,子孙憎恨你们这一辈么?!”

  “你们难道就不怕,他们怀疑中医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国粹么?”

  帝辛的问题直击在每一个华夏观众的心底!

  荧幕前,许多人都无言以对。

  “不会!”

  “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出现,我也不会让它出现!”

  中医国宝封学林的代入感极强,已经激动的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中医要兴!”

  “中医一定要兴!!!”

  封学林通过自己的关系,把电话打到了沈万荣手机。

  “沈总台,给我江逸的地址!”

  “不行,我等不了了,有些事情,我一定要今晚就去找他商量!”

  封学林浑身颤抖着,咬牙说道:

  “中医,不能没落啊!”

  第579章 过山车都不敢这么开

  “是的,复兴中医,晚辈会在现代想办法。”

  掐算着时间不多了,江逸把对话主题拉回到了商王朝:

  “可惜的是,商王朝虽然有太甲改过自新,重新振作,可在未来一百年中,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四大君王皆不勤国政,并没有什么大的能耐还只图享乐,靠着垄断地位过日子。”

  帝辛回道:“太宗先祖之后,的确是商王朝振兴的大好时机,可是硬生生错过了百年。”

  “所幸商王朝,也有许多力挽狂澜的君主!”

  江逸正色道:“如第九任君主商中宗太戊,他在位期间勤修德政,治国抚民,使得诸侯纷纷归顺,即便在商王朝颓废百年之后,依然让它得以中兴!”

  “但是,他的继任者商孝成王仲丁却只在位十一年,就因病而死,他的弟弟们为了争夺王位,而出现了九世之乱,后世如何看?”

  帝辛见江逸提起商朝的先祖们,这下也来劲了,生出了想要考校的想法。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都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这是他们在学校历史书上学不到,也很少有老师会花大量时间去讲的事情。

  强烈的求知欲,充斥在了大部分国内外观众的心中。

  他们渐渐觉得:认为商王朝的历史不璀璨,没有可看性,是最大的误区!

  “因病去世无法避免,权力的争斗也是士族之间无法避开的事情。”

  江逸回道:“在华夏各大时代的皇位之争中,大部分亲兄弟都是会反目成仇的,能独善其身者寥寥无几,所以商朝会有这样的事情,也实属正常。”

  “只是商王朝因此再度失去了可以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商思王外壬继位十五年后就去世了……

  一波三折,用这个词来形容商王朝的历史再合适不过。”

  帝辛面色微露凝重,这样的机会是每一个君王都想要有的,可他的祖先们,的确是错过了太多。

  “接下来,商王朝又出了一位君主!”

  江逸的话音刚刚落下,现场观众们激烈的讨论道:

  “来了来了,这波肯定又是明君!”

  “没错,按照商王朝这规律,我盲猜一手,这必定又是一位中兴之主!”

  “这么看,商王朝似乎也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借鉴啊?”

  可只有极少部分注意到,帝辛的脸色其实并没有变得有多好看。

  “下一任君主是商前平王河亶甲,他在位时,商王朝再度衰落,只得北上迁都于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除去前面积攒下来的矛盾之外,他曾经还出兵征讨了东南方的夷族和班方,在一些方国的帮助下,使叛乱的诸侯终于重新安定下来。”

  “虽说他在位时将王朝打得越来越穷,但对商王朝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虽算不上是中兴之主,却也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君王。”

  在江逸看来,该打还是得打的。

  打穷了是另一回事,不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些观众虽然觉得自己被打脸了,觉得河亶甲算不上是中兴之主,却并没有出现嘲讽的声音。

  “虽说这位君主只在位九年,但为下一任君主打下了复兴的基础!”

  “来了来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兴之主!”

  “好家伙,正主在这呢!”

  果然,帝辛的脸色也稍微好了些。

  真的,商朝的历史,要是让商汤来听的话,他能听得提心吊胆。

  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会中兴一会没落的,哪个开国之君不得又气又松口气?

  “他就是被后世的孟子列入“贤圣之君”的商穆王----祖乙!”

  江逸掷地有声:

  “他在位期间,先是将都城从相迁耿,次年又迁都于邢,最后又迁都于庇,曾多次出兵,彻底打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朝的威胁!”

  “在他的治理下,商王朝再度走上了中兴之路!”

  接下来应该好了点吧?

  一些观众们如此想着,毕竟你总不能刚中兴完就又掉下去吧?

  然而,当江逸的声音再次响起时,许多人的脸又禁不住黑了下来!

  “可惜在祖乙死后的一百年里,4任商君并没有什么作为,日子过的一个比一个糟糕……”

  江逸叹了口气。

  观众们更是抓狂!

  “好家伙,过山车都不敢这么开好吧!”

  “咱就是说,商朝难道就不能连续出几个明君嘛,这运气也太差了!”

  “唉,好几次我都以为商朝要开始强大了,结果次次被打脸!”

  “等到了商悼王阳甲的死后,商王朝更是内乱不止,诸侯不朝,贵族之间自相残杀的局面屡禁不止,使得王朝统治力不断下降。”

  “……”观众。

  “所幸,又一位中兴之主出现了!”

  此时此刻,观众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些啥了。

  但凡这几个中兴之主连在一块,商王朝怕是能把世界都给打服吧?

  结果就是没有这样的局面,还没出一个中兴之主,就要出几个败家子孙!

  这特么谁受得了?

  代入感很强,很多观众已经想要砸东西了!

  江逸并不知道观众们内心那极其复杂的情绪,他继续说道:“他就是商世祖----盘庚!”

  “他在位期间迁都于殷,减轻剥削,整顿政治,发展经济,使得衰落的商朝再次中兴!”

  “好了好了,接下来肯定又是不懂事的君主!”

  “这次我希望自己猜错了,求求了,来几个连着的明君吧!”

  一些对商朝历史并不清楚的观众们努力的打着弹幕。

  “然而----”

  “好了,不要然而了!”

  观众们内心猛然‘咯噔’一声,弹幕此时竟出奇一致!

  “然而!”

  很遗憾,江逸并不知道观众们的心声,而是继续说道:

  “盘庚之后的后两位君主又开始贪图享乐,使得国运再次衰落!”

  这一波下来,最糟心的,还是广大观众。

  如果说,之前他们对连出七世明君没什么概念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内心则对大秦佩服的五体投地!

  “唉,思来想去,我只能再次说句:大秦牛逼!”

  “是啊,看了商朝,我才知道那七世之君能够励精图治有多难了!”

  “他们连出两任明君都跟做梦样的,一旦有中兴之主出现,后面几代基本都要作!”

  “反观大秦自孝公开始,那一代又一代简直就是接力棒,此处排除胡狗!”

  屏幕前,一个被气得感觉肺都要炸的青年,愤怒的敲击着弹幕,写道:

  “商朝这些君王就像是一家三代:老爹辛苦做饭,儿子吃完饭、砸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