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634章

  他忽然发现让老祖宗对话自己的后代有个好处,那就是后世不方便说的,老祖宗方便说,看来得抽时间给赵构安排个老祖宗。

  最后,卢象升的下场也从朱元璋之口说出。

  兵马仅两万,巡抚巡抚张其平不发饷,总兵王朴借机离开卢象升逃走,害得卢象升只剩下杨国柱和虎大威两总兵……

  提前派人找高起潜要援助,被置之不理……

  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从早上七点,杀到下午三点,不见一点援军……

  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

  第983章 夕阳下的进士

  “大帅,你快撤吧,这里有我们掩护!”

  时空之镜轰然浮现,卢象升率军被围困的画面映射在古今观众面前!

  “我们已经被包围了,虎大威守左翼,杨国柱护右翼!”

  卢象升立于中军阵中,率领亲兵架设炮弩,誓与清军决一死战!

  炮弹很快穷尽,炮兵们有些惊慌,卢象升忽然不惧,上马提剑高喝道:“炮没了还有马,马没了还有脚!”

  “拿起你们的武器,随我杀!!!”

  卢象升一马当先,清军将领率领着一批精骑猛攻而来,论骑兵,这时候的明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再加上人数本就极端弱势,除去卢象升之外,清军所到之处几乎势如破竹。

  卢象升挥舞着利剑,穿梭在精骑之中奋勇厮杀,所向披靡,见到这一幕,任谁也无法联想到,他在最开始,居然会只是一个进士。

  几个清军大将杀来,几把大刀朝着他的头颅砍下,卢象升抬剑挡过一击,可身后又有几把大刀砍来,他奋力侧身,背上终究挨了一刀!

  “噗嗤!”

  一剑插向身前清将的腹部,感受到背上的鲜血涌出,卢象升丝毫不惧,反而越战越勇!

  其余大将纷纷冲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卢象升包围,卢象升不顾其他三面,只一个劲地朝一个方向突围,手里的剑就像是索命的毒蛇,一个接一个地将来犯之敌斩落马下,杀得酣畅肆意!

  “驾!”

  “嗤!”

  正要骑马冲出,忽然跨下战马发出悲痛的长鸣,马脚一软摊在了地上!

  哼!

  卢象升冷哼一声,如何不知这是战马中箭,但那又如何!

  正如他所说的那般,没了马,他还有脚!

  他趁势往前翻滚几圈,身形定住之时执剑横扫四方,顷刻间斩断数匹战马的马腿,十几个骑兵应声落马!

  卢象升左手拔出匕首,右手舞剑,穿梭于敌军战阵之中肆虐狂杀!

  敌人的弓箭兵不敢大肆放箭,却有十几个神射手对准了他!

  “嗤!”

  一剑正要挥出,忽然手臂传来一阵刺痛,骨头都像是被射穿一般,卢象升忍痛挥出了这一剑,虽然杀死了敌人,可手却剧痛无比!

  右手剑换做左手剑,力量却比用右手少了许多,但卢象升仍在厮杀!

  这会,他早已不抱突围的心思,只想着能多杀一人就是赚!

  额头上冒出冷汗,手臂上的鲜血不断流淌,清军骑兵刀刀冲着他的右臂砍来,几个下马的骑兵提刀来战!

  所幸卢象升力大无穷,一剑劈下任敌人如何抵挡,都会被他划破要害!

  “砰!”

  又是一箭射来,这次卢象升巧妙地夺过,可刚躲开,一个马上骑兵一刀落下,再次砍在他的身上!

  “嗯哼”

  冷哼一声,强撑着不让自己发出痛嚎,卢象升以剑为支点,强撑着自己弓腰站起!

  忽然又是一箭,径直射穿了他的左腿!

  “啊!!!”

  卢象升再也忍不住了,他在战场上发出撕心离肺的咆哮,声音听得人不由肝肠寸断,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一股剧痛!

  可他,依然在坚持!

  额头上的青筋暴起,仿佛再鼓上一毫就会爆裂,喉咙上的血管清晰可见,卢象升强撑着只用一条腿,勉强站着。

  “杀死卢象升者有重赏!”

  “哈哈哈,卢象升,没想到吧,你也有今天!”

  “你不是很能耐嘛,再上马,再与我们大军一战啊!”

  几个清军大将隔着老远哂笑道,要不是卢象升他们早就有好几次机会攻破大明京师了,此时看到他可不是分外眼红!

  卢象升咬紧牙关,想要向前追击,却没迈出几步就险些摔倒。

  数十个骑兵疯狂冲来,刀刀冲着他的要害,就要劈下!

  就在此时,一批明军杀来而来,虎大威一马当先,率军把来犯之骑斩落马下!

  “大帅,末将掩护,您快撤吧!”

  虎大威看到身受重伤的卢象升,眼眶“唰”的一下血红,此时他自己也身中数刀,可依然在强撑着作战!

  他们,可是大明的军队!!!

  他冲着卢象升狂吼道:“末将誓死也要杀出一道口子!”

  话罢,下马赶紧冲到卢象升边上,正要拿下他的剑背起他!

  忽地,一只手牢牢地按住了他拿剑的手!

  卢象升双眼血红,意识模糊却不容置疑地说道:

  “将军死绥,有进无却!”

  虎大威怔了住,脑海中回荡着卢象升这句话,果断地,把剑还给了他!

  扶着卢象升起来,虎大威一跃上马,一手将卢象升拽上马来。

  卢象升无力地靠在虎大威背上,手却紧紧握着杀敌之剑。

  “元帅,您跟在我身后,我们一起杀出去!”

  虎大威身后,一把明剑高高扬起,一阵虚弱,却不容置疑的呐喊声响彻全军:“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正在厮杀,身陷绝望之中的明军跟着卢象升一同嘶吼道,他们厮杀的劲头更足了,也再不怕就要死在这里!

  大明儿郎……无孬种!!!

  虎大威提起长枪,纵马长驱,身后卢象升挥舞利剑,一人一枪贯穿清军阵中,忽地一把利箭射穿了虎大威的头颅!

  虎大威来不及有任何反应掉落下马,卢象升目色决绝,来不及有任何伤心之意,只趴在马上,继续厮杀!

  下午三点多的太阳,已是在渐渐西下。

  远处的孤山之上,那阳光照耀在上面的红,好像是鲜血一样啊。

  不,那不是血,那是大明的江山!

  “大明子民在后,我大明男儿,死战不退!!!”

  卢象升拼尽最后最后一丝力气,在又杀死一个清兵,再无杀敌之力后,果断地直起了腰杆,冲着全军宣誓道!

  “噗嗤!!!”

  最后一支箭,射穿了他的胸膛。

  剑,“砰”地一声落下,在地上弹了几下之后,再无动静。

  身形往边上一侧,轰然倒地,血眸至死,都未能闭上……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临死前微抬起的手,落在那把剑上。

  可那位在残阳下拼命厮杀的进士,再也提不起来了……

  第984章 最大的过错

  “朱由检,你可看到?”

  朱元璋冷然问道:“这本该是你最大的倚仗。”

  朱由检点了点头,心头百感交集。

  “卢象升死后,杨嗣昌等人又在试图给他营造逃亡之名,这就是你明朝的文武百官,他们固然有错,但你作为君主,摇摆不定,自然会让臣子妄加猜忌。”

  “你也算是皇权在手的皇帝,可惜,你从未坚定到底地贯彻过一件事,君王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臣子的判断,也怪自万历始,大明就未留下好底子。”

  “你接手的朝廷两派林立,你又没有根基,更无一心一意为国的良臣辅佐,难免剑走偏锋或是失策,换了任何一人,在你的位置上皆不会好受。”

  朱元璋神色略微缓和地看向朱由检,看到朱由检身上的补丁,他的气终究是消了一些。

  这位后世是真没有能力,可他的父兄留给他的又是怎样一个天下?

  但凡他们有一番正常的作为,摊子又何至于如此之烂?

  比起前面几位,朱由检到底是心怀大明,到底是一步一步地为匡扶大明江山做了各种努力,哪怕这个方向是错的,可那又怎么办呢?

  谁让他老朱家明末这几代就没出个有本事点的,朱由检受命于危难之际,只可惜无济世之才罢了。

  但话说回来,明末年间,除非再来一个始皇帝,这种在政治举措上可谓举世无双的千古一帝,能有无可置疑的能力肃清这副烂摊子之外,换谁来都得头疼。

  见朱元璋神色好了些,朱由检心头的愧疚越发增多,他多想老祖宗能一剑砍了他,他多想自己能优秀一些,能够复兴大明!

  可惜,他从始至终,都只是朱由检。

  他曾经对自己的兄长说过,自己不能坐这天下,可是兄长驾崩,大明江山后继无人,他不上,还有谁能上呢?

  在对待自己上,朱由检真正做到了勤俭勤奋,多少人当了皇帝之后就安于享乐,巴不得天天醉生梦死,最起码也会让自己锦衣玉食。

  但他,皇袍之内穿的是补丁衣服,早上五点多就开始学习、上朝、批阅奏折,甚至到了深夜都无法入眠,很少睡够4小时以上,导致二十岁的时候就有了白发。

  可想而知,他接手的到底是怎样一个天下。

  可以认定的是,朱由检虽然没有政治经验,但不会比正常人笨。

  若局面真的是正常人想想就能解决的,他没有理由解决不好,可坐在那个位置上,面对的就是一整个国家大局,他有很多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在军事和对外方面,摇摆不定、杀将、诬将等等,都是他造成的悲剧。

  只是,这个悲剧的根源的确有极大一部分源自臣子,别的不说,单就拿贞观那些文臣出来,异族入侵边关,且看他们是主战还是主和?

  再把始皇帝放到这来,且看他会不会有议和的心思?

  君不坚定,文不坚定,武将在战场上杀得再狠,又有何用呢?

  毕竟,在朝堂上可以说话的,论勾心斗角最拿手的,还得是文臣。

  再就是大明朝的官员问题了,面对各地的天灾,朱由检的反应是迅速而果断的,他会第一时间调拨粮食和赈灾物资去灾区,并且多次调拨过,并未吝啬。

  只可惜父兄给他留下的官员底子实在是太烂了,他们一层一层地克扣,真正到百姓手里的时候就只剩下了米粥。

  古代这等灾情,从解救到恢复最起码也得一年起步,可百姓们如何凭米粥撑一年,朱由检以为给的不少了,可百姓们依然痛苦,这,又怎么不算是臣子的原因呢?

  江逸感受到海风袭来,看着崇祯这幅模样,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现在想想,崇祯皇帝的话确实没有错,大明的官员,可真是害苦了他和百姓。

  没有坚定、大公的治世能臣,再加上腐烂且欺上瞒上的大明官僚体系,导致崇祯皇帝很难知道地方上一些真正的苦难。

  这样一来,很多举措即便正确,执行下去也就变了味,可当汇报到朝廷的时候,却又是一副执行到位,却又意外频发的说辞,崇祯能怎么办?

  他无法一个接一个地去看,归根结底,他也只是一个承受了亡国之祸的君王而已,要说亡国之过,根源还得看前几朝。

  作为末代君主,他能做到和百姓同甘共苦,能竭尽全力地尝试,不摆烂,不苦百姓以利自己,单就这点就值得尊敬。

  至于他在政治上的那些举措,或许,真就是身处在那个时代,不得不为的事情吧。

  到了那副局面,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