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诸天从洪拳开始

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450章

诸天从洪拳开始 九窍八方 4892 2024-03-23 01:38

  “青羊,你我已经参透‘食气者神明而寿’的至理,长生久视,何须在意这些繁文缛节~!”

  众人对洪康的计划早有预料,各自思索其中可行性,但多数人目光都落在了诸葛卧龙身上,洪康也是望着他。

  毕竟,诸葛卧龙总管军、政,对于军队战力、兵马粮草、装备医药……等最清楚不过。

  “君上,此战可以打!”

  诸葛卧龙顿声道。

  “从攻克扬州来看,应国的守军早已经兵马疏松、荒于训练,以我【太平军】之强横战力,正面战场无可阻挡!”

  “而且那种一年两熟的种子都已经种植下去,若是一年后出战,期间可以收获三次粮食,军需足够。”

  “至于兵器甲胄,亦会让工部抽调组建人手制作……”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沿途上的妖魔鬼怪,这点的话,就需要妖部、鬼部、军部共同携手了。”

  “就是攻下南方六州之地后,这么庞大的土地疆域,以及暴增的人口数目,会不会让我们的后勤跟不上……?”

  洪康看向场中一位大胡子。

  “燕卿,我记得你对于西南之地应该熟悉些吧?”

  燕赤霞当年的“辣手判官”之名号传遍大江南北,但他最初的声名,的确是从西南开始的。

  然后,燕赤霞稍微介绍了情况。

  众人才得知相对于江南之地的富庶,西南多崇山峻岭,道路艰难,因此人口密度远远不比扬州。

  像是交州一带,燕赤霞虽然没去过,可是那儿的险恶环境可是早有耳闻,是个有着“瘴疠之乡”、“人畜不蕃”的地方。

  诸葛卧龙暗暗的和自己了解的情报相对照,两两结合,顿时完善了些。

  但具体的战略,还需要和军部的几位军帅细细相商。

  会议渐行。

  洪康提出针对目前的制度,稍稍统筹一番。

  把具体的事物要划分到个人头上,不能出现外行人指点内行人的错误方式。

  “原先的工部,既要负责普通的民生设施,比如修路造桥,还有负责军队的武器装备打造,职能虽然相似,可太过笼统,并不恰当。”

  “像是户部、吏部等都是同此理。”

  洪康拿出一叠纸张,随手一挥,众人前方的桌子上,刚好每个位置落了一张,不多不少。

  “这是我初步设想拟定的,诸卿可以看看,是否能够应用于现在的扬州,甚至是未来的南方六州之地?!”

  “不要藏着掖着,我也并非万事通,对一些具体的事务,肯定没有你们经手的明白其中细节。”

  诸葛卧龙饶有兴趣的看着。

  实际上,他早就察觉到这个问题了,就算洪康不说,他也是会找机会提出来的。

  以前,仅仅是郭北六县之地,范围不大,自己还可以统管;现在是扬州全境,平日里要管理的事物一下子暴增,目前已经有些手忙脚乱的了!~

  若是拿下南方六州之地后……

  普通的朝廷六部制度,根本无法适应【太平道】……嗯,现在是大玄国。

  君上提出的许多新的政策权能,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手,自己虽然号称“通天博学士”,可又怎么可能真的事事清楚呢?!

  其他人也看这发到手里的白纸,虽然字都认识,可是有的人对此就有点头大了。

  在传统的六部中,不仅删减了大量在洪康看来无关紧要的机构,还把兵部、吏部、户部、刑部等下属机构,拆分出来成了一个个独立部门。

  礼部只负责外交、祭祀之事,另外拆分出教育部、文化部;《新民文摘》就归于文化部下。

  工部执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但是只负责城乡建设,至于军备兵器会有军部的专人负责。

  另外拆分出水利部、科学技术部。

  科学技术部的重要性,洪康一直强调着。

  众人也都知晓【太平军】手里的精钢武器、铠甲,各种新型的材料比如水泥粉等都出自于科学技术部的人才研发。

  甚至里面有人在尝试,能不能开发一些新型的针对妖鬼之流的武器……

  而刑部呢,拆分成监察部、司法部和公安部门,而原来的【除魔司】也要归于公安部,当然,领导者依然是燕赤霞。

  户部则拆分成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等,同时,又新增农业部、商务部和医学部。

  传统的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权力极大,被洪康极大的压缩了权力。

  兵部本来就没有,【太平道】下一直都是称呼军部的,但是,对于军部,洪康依然按照条目拆分出参谋部、装备部、后勤部等几个小部门。

  一时间,除了寥寥几人外,众人对这张白纸上的内容感觉云里雾里的。

  有人在对比自己目前职位所对应的部门;有的感觉君上是在分权,避免那种一个人大权独握的未来……

  “诸卿不用急着答复,可以带回去后好好讨论一番,我们三日后再谈论。”

  “这些部门大都还是我目前的设想,说到底,还是缺乏足够多的人才,目前还真的不一定有专门的人选吗,只能够辛苦诸卿暂时身兼多职了!~”

  有人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琢磨,这算什么辛苦嘛~!

  求之不得啊!~

  而后,有人偷偷打量诸葛卧龙的神情,因为按照白纸上划分的话,这位诸葛令君的权能可是大大的被分散了。

  洪康继续说道:“至于原先的军机处,更名为尚书阁,诸葛先生依然为令君,总管军政,同时,各部部长可作为阁臣参与……”

  会议末尾。

  诸葛卧龙说道:“君上,如今既已立国,那么是否可以安排开科取士了?!”

  ……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厚农桑,修武备,宽赋税,覃恩信,重命令。

  《太平宝卷・改制》

  第542章 开科取士,悲喜不一

  “开科取士?!”

  “玄国真的放出消息了?”

  在一座茶肆里,几个身着学子服的书生模样者,正凑在一起讨论。

  “不单单是放出消息,是由吏部和文化部正式发布通告。”

  “李兄在哪儿看到的?在下怎么没见到?!还有……这个文化部又是什么衙门?”

  “文化??”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莫非是类似钦天监的衙门?!”

  “……什么和什么呀!它是由《新民文摘》改名重组的~!”

  “咳咳咳……哦,原来如此……这样一来,就到了我等一展抱负的时候了,这一年多被那些丘八管着,在下心中着实不忿……!”

  其他书生眼神互相示意,心中暗暗有数。

  他们知道,这人不忿的原因不是因为军事管制,而是他家的大部分田地都被【太平军】收了过去分发给百姓了。

  谁叫他们家以前仗着权势,抢了大量的肥田沃土,这【太平军】一来,人家直接大刀长枪上阵,根本不在意其贿赂手段。

  在其他学子看来,这已经是很讲道理、纪律严明的表现了,不然,按照史书里记载的兵匪之祸,此人现在焉能在这儿埋天怨地?!

  “但是,《新民文摘》上说了,这次不是单单考察诗词歌赋、文章经典,而是具体事务对策,也就是说,这大玄国要的是真正的经世之才!~~”

  “……经国济世嘛……”

  人群里也不乏脑子清明,对于局势有自己认知的书生。

  “也对啊,现在这种时局,只会清谈之辈,可是于国无用啊!~”

  那个消息灵通一点的书生继续爆料道: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考卷可不是每个都一样哟……”

  众人见他卖关子,纷纷“大怒”。

  “啪!~”

  猛地一拍桌子。

  叫道:“小二,上茶,上好茶!~”

  ……

  聂府。

  聂明成、聂小倩和宁采臣三人相对而坐。

  宁采臣已经和聂小倩订了亲了,是由他老母出面和聂明成商谈的,所以,聂明成现在算是宁采臣的准泰山了。

  对于这个年轻人,聂明成印象不错,要一想到自己女儿就这么订了亲,他心中总是不大痛快,可是聂小倩自小便有主见,这几年来,思维见识更是让聂明成暗地里感叹,若是其为男儿身该多好!~

  两人经过一次生死患难后,便对上了眼,聂明成也只好捏着鼻子同意了,要不然,若是出现私定终身、与郎夜奔的事情,聂明成估计死的心都有了……

  这可不是他杞人忧天,以前听说过一些权贵家宅的内院轶事,当时,可是读书闲暇之际同窗间谈论的风闻。

  “你确定要参加这次的科举?”

  聂明成盯着宁采臣。

  “你有把握吗?要知道这次的考题,每一个衙门的都不尽相同,尤其注重经世济国之才能……”

  “你现在是书院的教习,算是在……教育部的麾下,而且作为一位教书育人的先生,受人尊重,要是去了其他衙门,可没那么清闲了。”

  宁采臣也知晓这次科举内容,和以往大不相同。

  因为文化部的《新民文摘》已经刊登说明,各个部门都要考察具体的办事能力。

  比如:

  司法部需要考生对于玄国的法令条例背的滚瓜烂熟,为此,玄国还刊印了大量的《大玄律》书册,可问题是那本书厚有三寸,然而,两月后就要考试了;

  同理,农业部出版了《农学要术》,里面是总结了【太平道】这十年来的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

  科学技术部、工商部、水利部等等都刊印了各自的考试标准和择取要求,当然,比较重要的技术并没有外传,像是钢铁冶炼、锻造精钢等军用技术,自然不可能刊印出来……

  饶是如此,也让大多数考生叫苦不迭。

  他们学的文章经典在此刻真的帮不上什么大忙,反而是先前被他们排斥的那些钻研杂书的人,机会要大得多。

  这些书生自然不满,想要弄些事情出来,可扬州的百姓早就不是那种可以被他们随意愚弄的了。

  宁采臣在知道了这些情况,还想着从现在的书院里跳出来,所以才有这次聂明成找他谈话。

  毕竟两家订了亲,可以算是一家人了,他这做长辈的,自然要帮年轻人好好参谋参谋,别因一时冲动做事。

  “叔父,我是觉得是对财会审计更感兴趣,而且,对账目进出数额,我从小就比较敏锐,所以……”

  宁采臣当初选择进书院教授蒙童,是因为家中拮据,急需他补贴家用,他总不能一直看着老母为别人做针线活儿,就算他母亲愿意,他也不忍心。

  后来,经过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靠着书院的薪俸,终于缓解了下家中窘迫,宁母也不用在为别人洗衣做针脚了,他甚至请了几个人把屋子给修葺了下。

  这次开科取士是个机会。

  相对于教授蒙童识字,宁采臣发现自己更喜欢经济治国之术,这可以让他清晰的知晓,各地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

  “叔父,其实,若不是小倩年纪未到,她也是可以参加的。”

  是的,洪康这次开科取士不仅不限户籍,而且不限男女,这也是对传统科举的一次大改。

  更是让许多人议论纷纷,有人背后批判的同时还嘲讽道,区区女子,能有多少真才实学!~

  聂小倩给两个男人斟上茶水。

  浅笑道:“反正再过一年我就满十六岁了,到那时我便可以报名了……”

  聂明成把茶杯重重一放。

  喝道:“不行!你一个女子出去抛头露面算怎么回事?!还要登堂入室~!这就是牝鸡司晨,乾坤颠倒……”

  后面的话卡住了,因为聂母施施然的走了出来。

  聂明成起身搀扶:“夫人,你身子弱,现在天逐渐凉了,就不要到处乱走了。”

  “娘。”(“叔母。”)

  聂母温婉的看着女儿和准女婿,只感觉两人郎才女貌,站在一起,真是如一对璧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