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诸天从洪拳开始

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442章

诸天从洪拳开始 九窍八方 4591 2024-03-23 01:38

  “若是全靠麾下百姓死后担任,所需时间不短,毕竟,担任阴神之人,德行、能力都需上佳……”

  “而且,不是每个阴魂都有资质修炼成神道,若是想把普通的阴魂升格成阴神,我还需要有类似点化生灵的权柄,这涉及到造化之妙……”

  洪康心头默念。

  他现在的参悟重心放在了空间和雷霆二道上,于造化之道上,没有多少研究,或者说,他和张三丰等四人就没有研究造化之道的。

  张三丰走的是“金丹大道”,钻研阴阳二气的变化;庞青羊一身本事都在剑道上,虚实交映,斩形斩质;

  东方不败已经解决了神魂相性的不协调,如今可是化身真正的仙凤法身,只是,他的凤血到底只是来自于凤雏之彤鹤,真血稀薄,他接下来就是不断纯化血脉,朝着真正的凤凰进化。

  “点化,点化……!”

  洪康喃喃低语。

  蓦地,眼中精光一闪。

  他想起了前些日子诸葛卧龙跟自己谈起找到了合适的妖部首座人选,一个叫陶醉的竹妖,虽是竹妖,其实是妖躯人魂。

  “陶醉?!花姑子,安幼舆,马良神笔、神笔……”

  洪康记得,安幼舆的那支所谓神笔,可以化虚为实、化假成真,只是似乎无法持久,而且,基本都是用来画些俗物,画出来的“纸片人”一沾液体就无法维持人形。

  以前就当故事听的,而现在想来,这神笔分明蕴含着造化之力,或者干脆是有一丝造化权柄的至宝。

  “不知道这神笔是否存在?”

  “若是真有此物,其能力的上限又是到何种地步?!”

  “其消耗的力量又来自何处~?”

  “崂山么?让青羊跑一趟吧……!”

  ……

  时光逐渐流逝。

  扬州的一切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扬州全境的百姓们、异类们都看在眼里,甚至很多都是他们亲自参与的。

  遇山开山,无论是崎岖山路,还是原先的官路,都被【太平道】的工部人员按照标准的规格修建,于是乎,这道路是越来越宽,足以让十马共行!

  人们发现,这叫水泥的粉末可真是宝物,干透之后,坚硬如铁,不惧雨林,斧头砍在上面,也只是蹦出火星点点,浅痕一道。

  遇河搭桥,有水中妖怪相助,建桥这事儿比想象中简单。

  城池翻新扩建,各种老旧危房全都被推倒重建,按照工部给定的修建方案,使得各种新房子看上去井然有序,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有扬州百姓亲身参与,他们是亲眼看着自己居住的环境在一日日的变好。

  街面上各种污秽脏物全都被统一投放处理,各地的医馆、学堂被【太平军】强制收编到一处,形成大规模的医院、学校,面向适龄子弟招生……

  最关键的是,学校招生的束脩极低,还管一顿饭。

  随着【太平军】达达的马蹄踏遍荒山野岭,扬州的百姓越发感到安宁稳定,有人感叹这,不愧是冠以“太平”二字的天军啊!~

  同时,因为洪康并不刻意隐瞒妖鬼的存在,加上【太平军】剿灭的妖怪后都是明晃晃的扛着妖怪尸身班师,沿途,看到的人众多。

  如今,对于妖鬼之流,大家也没那么谈之色变了,人们知晓,只需要本事大了,自然无惧,因此,对于【太平道】推行到市面上的武术,也都跟着吭哧吭哧的练起来。

  甚至,洪康拜托书中仙,在每期的《新民文摘》里,加几篇介绍各种妖鬼的文章,来历,诞生原因,性情温顺或者暴虐等等。

  数月过去。

  早些时候种下的粮食已经到了收割时期。

  今年,百姓们都很高兴,不仅因为收成好,而且只需要交一成的税粮,其余的都归自己家里,他们何曾见过如此高产的粮种啊!

  他们都不记得家里的米缸有多少年没有装满了……!

  老百姓是淳朴的,他们并不在乎谁当皇帝谁主事,说的再天花乱坠,以往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可是现在日子完全不一样了!~

  有了多余的粮食后,广大的老百姓顿时发挥出了创作的热情,各种新奇美味的点心被制作出来,拿到街上售卖,还有的选择酿酒……如此一来,又促进了小商贸的流通。

  “听说这种粮种可以一年两熟哩……”

  “是啊!我原先还不信,但现在不到半年就割了一茬,看来是真的啊!~”

  “老天开眼呐,多亏了太平神仙啊!~”

  “什么太平神仙,那是玄尊。”

  “我不管什么尊,能叫人吃饱穿暖那就是好人……”

  “别愣着了,赶紧去播种啊,不然下一次的粮食,你以为从天上掉下来啊!~”

  “对,对,对……!”

  “赶紧去,赶紧去。”

  听着乡人的欢声笑语,看着他们的满面希冀,聂明成心情复杂,似欣喜,又似烦躁。

  这大半年的时间,没有人来找他的麻烦,当然,更没有人来向他献殷勤,他曾经的通判身份好像如云烟一般。

  他希望朝廷的大军前来镇压叛贼,可是迟迟没有消息,他想写信询问一二,但他觉得,这扬州已经全面落入叛军手里,不可轻举妄动。

  而在观察记录这扬州变化时,聂明成的心情越来越复杂难言。

  无疑,现在的百姓生活远比先前要好,人人遵纪守法,有不法者也不会直接打杀,而是经由审判定罪,行贿之事不是没有,可是当场被擒拿者众多,听说,那些负责审判的官吏,出自【太平军】。

  武夫治国,贻笑大方——这是聂明成的第一反应。

  甚至于,他还写了文章。发在《新民文摘》上,予以抨击。

  让他吃惊的是,他这篇文章还真的被刊登了出来,当他收到那百两稿酬时,他不知该如何描述当时的心理……

  他本以为这次还有人和其辩论。

  但是,在下一期的《新民文摘》里,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一切让事实说话。

  聂小倩带着面纱跟在父亲身旁。

  时隔半年多,她却感觉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城市。

  街面上出现了好多的新花样。

  忽然,她望向一处,拉住了聂明成。

  “爹,那边有人在卖梨呢!”

  “我记得书里说过,梨可以润肺、降火、生津,娘这两天不是有些干咳发热嘛,我们买些回去吧!”

  “行,不过,你在哪儿看到的啊?”

  “《新民文摘》啊!”

  聂小倩理所当然道,里面有些医学知识,她都有誊抄呢!

  聂明成:“……”

  对于《新民文摘》,他的态度是又喜又恨。

  做不成通判,没了俸禄,他又坚决不肯去【太平道】麾下的部门效力,要不是来自《新民文摘》的稿酬,一家人的吃喝可能都成问题。

  虽然他也知道《新民文摘》实际上也是【太平道】的口舌,但他在心底努力说服自己——至少自己并没有为其张目,反而是大肆批判抨击。

  这个乡人的鸭梨似乎很受欢迎,不一会儿,就有大量人围着想买。

  聂明成瞧了,果实大而美,旁边还有切成小块的梨子放在木盘里。

  乡人吆喝着:“每人一小块,先尝后买啊!货真价实哩!~”

  聂明成正要拿一块尝尝,忽然,一双手迅速伸出来把盘子里的梨块一扫而空。

  三两下吃完,还吧唧嘴道:

  “好吃好吃,清香多汁,味甜微酸,沁人心脾,居士,能否再送贫道一个梨啊?”

  ……

  通判聂氏,今为庶民,无出仕之心。曰,只愿争锋笔墨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金华府志》

  第534章 种梨,妖道

  大家伙儿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个道士,衣着有些发旧破烂,长得嘛,一言难尽。

  尤其是那一双三角眼,倒吊着给人一种不怀好意的感觉。

  乡人看着光溜溜的盘子,急了。

  “哎,我说你这人怎么直接上手抢呢?!”

  道人嘿嘿笑着:“居士放这儿不就是给人吃的嘛!怎么能说贫道是抢呢?”

  乡人叫道:“话虽这么说,可我也说了,是每人可免费尝一块,可你这道士却一下子把我这儿吃光了,刚刚这位老爷还准备品尝呢~!”

  乡人说着指了指聂明成那儿。

  道人一摊手道:“许是居士你的声音太小了,贫道先前没有听到吧!”

  乡人指着道人,“你、你、你”的半天,最后一挥手。

  无奈道:“算了,就当我倒霉,你走吧,不要挡着我卖梨了。”

  然后,又拿出一只大鸭梨,切成小块放在木盘上,眼睛朝着道人瞅了瞅,又从车底拉出一块木板来,从怀里掏出一块石灰石,“唰唰唰”的写下几个字。

  “每人一块,先尝后买,货真价实。”

  写完后,眼睛直瞪着这道人。

  聂明成眼睛一眯。

  区区一个乡野挑夫竟然会写字?!虽然没有丝毫美感可言。

  谁料,那道人完全不在意乡人的驱赶眼神,反而继续舔着脸伸手。

  “居士,贫道囊中羞涩,但你这梨子当真香甜,就再施送一个给贫道吧!”

  乡人果断拒绝。

  不停挥手驱赶,可是道人死活赖着不走。

  乡人怒了,斥道:“你这道士也是手脚俱全之人,为何要行这摇唇乞讨之事?!现在随便干点什么,养活不了自己~?”

  聂明成听了深以为然。

  没想到这区区小贩也懂如此道理。

  谁知,道人却说:“你这一车梨子少说也有几百个,贫道不过是求一个梨子,对居士也没什么大的损失,何必发这么大火呢?”

  眼见这道人死缠着让自己做不了买卖,乡人气的面色涨红。

  集市上的其他旁观者围着看热闹,人数还有逐渐增多,有的人劝乡人随便拿一个品相差一点的梨子给道士算了,乡人却坚持不肯。

  “给我这种子的官老爷告诉过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自己种的梨子,连官府都是拿钱买,凭什么你这道士一张嘴我就得送给你?!”

  道人仍然纠缠不休,场面愈发聒噪。

  聂明成看不下去了,拿钱买了个梨子送给道士,打发他走。

  道人古怪的看了一眼聂明成,那一双倒吊的三角眼挤在一起,看得人十分不适。

  他拜谢一番后,环顾一圈,又看了一眼乡人。

  那眼神,不怀好意,可乡人毫不示弱的瞪了回去。

  道士对围观众人作揖,笑道:“贫道是出家人,并不吝啬身外之物。我现在有好的梨子,愿意拿出来请大家吃梨。”

  旁观者有人问了:“既然有梨了,怎么不自己吃?”

  道人怪异一笑,摇头晃脑说:“岂不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

  “不过,想请大家吃梨的哈,贫道需要这只梨的核做种子。”

  说着,两手捧着梨子大嚼,三两下吃完之后,把梨核放在手上,解下肩上的小铲子,在路边泥地“蹭蹭蹭”的挖个几尺深的坑,把梨核放进坑里,再用土盖上。向街上的人索要热水浇灌泥土。

  道人的这一系列举止引得围观者议论纷纷。

  “热水浇灌,岂不是要把其浇死?!”

  “重点难道不该是埋了作甚?难道说,现在埋下去,这梨树能够马上长大吗?~”

  “嘘~~说不定呢?也许,这道人真的有神通呢?!”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