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第171章

大人,得加钱 傲骨铁心 4605 2024-03-23 01:38

  “曹大人的心意,收下吧。”

  贾六哈哈一笑,从曹国科手中接过那张银票塞在新郎官手中,然后问道:“几时开席,本官这肚子可是有点饿了。”

  “啊?这就开席,这就开席!”

  酒席很快开始了,贾六让曹国科陪自己坐一桌,一边吃菜一边随口问些工作上的事情。

  也算相谈甚欢,这让曹国科一颗悬着的心松了下来。

  来的路上,生怕这提督大人是来找自己麻烦的,现在看来,这位提督大人多半是来打秋风的。

  明儿按常规孝敬一千两便是。

  新郎官过来敬酒的时候,贾六才晓得自己为啥一直不得劲。

  原来是前世习惯性的意识作祟。

  从一品提督大人一点架子也没有,到一个普通大头兵家随礼吃席,起码得七八个笔杆子跟着吧?

  可额驸身边,一个笔杆子都没有事。

  这像什么话?

  寻思等稳定四川绿营后,是不是办份《八旗军报》啥的,用以宣传八旗将士平定金川的英勇事迹,顺便突出一下他贾佳世凯于这个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意义。

  乾隆都能养个娼优纪晓岚,他贾六养一帮笔杆子肯定不犯法。

  见吃的差不多,夏家的亲朋好友们因为提督大人在,放不开手脚,贾六便笑着起身同夏家人告辞。

  出来后曹国科赶紧请提督大人到他的官衙歇息。

  贾六第一次来这山城,提出走走看看,顺便缓缓酒劲。

  曹国科自是不敢不应。

  走了一会,提督大人突然止步,回头问跟在后面的曹国科:“你是内务府出来的?”

  曹国科忙道:“回大人话,末将是正黄旗满洲包衣公领出身,祖父曾随大将军图海平过吴贼三桂作乱!”

  神色间,对这个出身隐有自豪。

  贾六“噢”了一声,摆了摆手道:“这个我就不跟你废话了,你这些年贪了多少银子?”

  曹国科愣在那里,半响,赶紧辩解:“大人冤枉末将了,末将为官一直清廉……”

  话还没说完,就被提督大人粗鲁打断,“我就听不得这种话,一个个都说自己为官清廉,怎么,大清就我这一个贪官不成?”

  言罢,给曹副将两条路。

  “第一条路,你把这些年贪的钱全给我,然后我再杀了你;第二条路,是我把你杀了,再把你这些年贪的钱拿走。你自己选吧,哪条路?”

  提督大人就是仁义,不说全要,而是给人选择。

  第258章 本官来迟了!

  “砰砰!”

  大清早的,住在左营街的崔三家就有人敲门了。

  崔三是营兵,大前年在攻打金川番贼时一条腿叫枪子打着了,没法治给生生锯了。

  所以崔三这条命真是打阎王爷那里抢回来的。

  按理说,没了条腿那是头等伤,朝廷应当给崔三30两头等伤残费,另外还要再给其三年米粮钱,此外汤药费多少也要给一些,也就是崔三因伤残退伍可以一次性领取75两左右。

  这笔钱省着点用,也够小门小户撑个几年。

  头脑活一点,拿这钱做些小买卖,或买些地,日子艰难些也可以养活一家老小,可是崔三出营时拢共上头就给了他25两银子。

  钱少了三分之二,崔三肯定不服,便架着拐棍向上面问他的伤残银哪去了,可没人答理他。

  问得烦了,直接就被架了出来。

  再问,一顿毒打是少不了的。

  还是哨官万林偷偷告诉他,本该他的钱叫上面的曹大人给克扣了,让崔三也别找谁了,告上天也没用,因为人家曹大人是内务府出来的,四川地界就是巡抚大人都得让着他。

  你闹的狠了,曹大人不高兴起来,派人弄死你都没人知道。

  最后万林将手下弟兄凑的七八两银子塞给崔三,让他在左营街口支了个补锅摊子,给人家修补铁锅、茶壶什么的把日子过起来。

  崔三媳妇是万县的农家女,早些年家里把她嫁给崔三,图的就是能跟着崔三吃皇粮。

  哪曾想最后丈夫落得这局面。

  两口子育有三儿两女,上面还有个瞎眼的老婆婆,总共八张嘴光靠崔三补锅摊子哪里养得活?

  所以崔三媳妇经人介绍给城里花满楼的姑娘们清洗衣裳,一个月下来多少能有一两几钱进项。

  姑娘们也心善,知道崔大姐男人出了事,家里穷,孩子又多,平日里你给几文,或者我给件旧衣裳,给些点心什么的帮衬着。

  那花满楼是个青楼,崔三媳妇尽管是干着辛苦活,领着辛苦钱,但难免遭人白眼。

  附近有些心眼坏的婆娘背地里说人家在楼子里卖,风言风语传到崔三耳朵里,汉子也气,也要面子,收摊回家就把媳妇打了一顿。

  尔后却是两口子抱着哭,要不是那五张嘴哇哇叫着爹娘,两口子估摸能绑一起爬进嘉陵江。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崔三也习惯了独腿的日子。

  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时,崔三两口子还没起床,五个孩子也都在睡梦中,住在隔壁的瞎眼老娘上了年纪不怎么爱睡觉,一天睡两个时辰就差不多了,这会早起了正在摸索着切鱼。

  今儿腊月二十九了,明儿就是年三十晚上,家里日子再紧张,大过年的总要给孩子们弄点鱼肉是不是。

  鱼是昨天托邻居跟江里打鱼的渔民买的,两条青鱼,合起来有七八斤重。

  老太太舍不得都叫吃了,寻思切一条明天晚上吃,还有一条用盐腌了晒干,慢慢吃。

  听见敲门声,老太太摸索着要去开门。

  那边儿子喊了:“哪个啊?摊子没出呢,要急的话放门口,下午过来拿。”

  崔三以为是来找自己补锅的,门外却传来过去哨官万林的声音:“老崔,是我啊,快把门开开撒!”

  “万头?快去开门。”

  崔三推了推媳妇,老万这人不错,平日对他不少照顾。

  听人说,为了让崔三的补锅摊子能有生意,老万特地挨家挨户通知,要人家东西坏了尽可能的照顾下崔三。

  “是万爷啊,”

  崔三媳妇赶紧下床穿衣去把门开了。

  结果叫门外的人群吓了一跳。

  哪是万林一个人啊,足足好几十号人,都是穿着官服的。其中有她见过的绿营官,也有没见过的。

  万林旁边站着的年轻人穿的更吓人,戴着的是插着两根野鸡毛的红宝石顶戴,身上穿的是九蟒五爪的大蟒袍,脖颈挂着一串朝珠,一看就是个大官。

  但让崔三媳妇惊讶的不是这年轻人是个多大的官,而是这个年轻人肩膀上扛着半瓢大肥猪。

  “是崔三媳妇?”

  贾佳额驸不太确定,问边上的绿营哨官万林。

  “大人,她就是崔三的婆娘,”

  万林一边侧身示意提督大人里面请,一边朝里喊道:“崔三,快起来,提督大人来看你了!”

  提督大人?

  还在床上穿衣服的崔三吓了一跳,他那站在门口发愣的媳妇也是吓了一跳,隔壁屋的瞎眼老妈也是骇了一跳。

  “大嫂子,明天年三十了,我代表朝廷来看你们了。”

  贾六呵呵笑着将肩膀上的半瓢肥猪扛进屋中,卸在桌上。

  这半瓢肥猪可重了,七八十斤呢,累的他贾大人上气不接下气。

  转身吩咐随从把东西都拿进来。

  两袋五十斤重的大米,一桶菜籽油,一坛盐,十斤红糖,两条十斤重的大草鱼,另外就是乱七八糟的果子点心。

  都是昨天夜里重庆镇绿营紧急采购的,为此,折腾了整整一夜。

  没法子,谁让这是提督大人的紧急军令呢。

  “万头,这是?”

  从里屋出来的崔三望着摆满他家八仙桌的东西,再看一年轻大官正满面笑容的看着他,顿时呆住。

  万林一脸喜色:“崔三,这位是咱们的提督大人,特意过来看你来了!”

  “提,提督大人?!”

  崔三一惊,下意识扔下拐棍就要给提督大人磕头,但拐棍刚落地,人还没艰难下蹲,提督大人已然上前一把扶住他,深情说道:“不要多礼,你们是国家的勇士,本官不受勇士之礼!”

  说完扭头喝了一声:“拿来!”

  立时有随员将一袋银子递到提督大人手中。

  “崔三,这是朝廷该你的银子,连本带利,本提督给你凑了个整,一百两,收好,以后好生过日子,有什么难事就来找我。”

  贾六是紧握着崔三手说的这话。

  说话间,视线落在崔三空荡荡的右裤腿上,神情显得十分难过,又环顾家徒四壁的崔家,内心更是难受,猛的扭头看向门口那众重庆镇的绿营军官们,怒气冲冲:“你们就是这样对待为朝廷卖命的将士?你们这帮王八蛋就是这样替朝廷办的事!”

  “大人,我等知罪!”

  众绿营军官“扑通”跪在地上,把头埋的低低,谁也不敢说话。

  因为,昨天夜里副将曹国科畏罪自杀。

  “崔三,本官来迟了,来迟了啊!”

  贾佳额驸无比痛心,红通的眼眶尽是对绿营将士的关怀之情。

  一品朝服上满是猪油。

  第259章 本官是不收钱的

  “以后安心过日子,要是有人欺负你们,不要害怕,报我的号,只要我贾佳世凯当一天四川提督,你们就是我的人!谁欺负你们,就是跟我这个提督大人过不去,就是跟咱大清朝过不去!”

  从崔家出来时,提督大人一手握着崔三的手,一手拉着他家的小大子崔虎。

  崔三没文化,给三儿子分别取名虎、豹、熊。

  老大崔虎12岁,老二崔豹10岁,最小的崔熊才5岁,两个丫头是双胞胎,7岁。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的缘故,崔家这五个孩子看着比同龄人瘦弱许多,脸上也是菜色,把个提督大人看的好不心疼。

  友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临走时,提督大人摸了摸崔虎的脑袋,对泪水和在眶中的崔三两口子道:“娃大了,男孩子嘛,要么读书要么学本事,两样都不成就舞刀弄枪,替朝廷出把子力嘛。”

  随行的提督府中军官李安全不失时机的提醒大人,如崔三这种为国伤残的军人,提督府是不是应该给予特别照顾,比如给他们后人入营当差吃皇粮的机会。

  “这个提议不错!”

  提督大人对自己来时路上的决定特别满意,当场拍板。

  过完年就在提督府临时驻地小寨开设四川绿营子弟武备学堂,凡满12岁以上的绿营子弟都可以报名入堂,除教授经典外,还教授武备,学好本事后好同父祖一样为国效力,为国争光,挣个封妻荫子嘛。

  “我看这第一批学员名额就给这些年来为国捐躯、伤残的营兵子弟,凡入学堂子弟都享正兵待遇,你们有什么意见没有?”

  贾六冷冷看着一众重庆镇绿营军官。

  “大人英明!”

  众随行绿营军官集体称颂提督大人的英明决策。

  不敢不称颂,曹副将的尸骨未寒呢。

  “大人!”

  崔三撑着拐棍连蹦几下,激动问道:“我家老大是不是也能进这个特别学堂?”

  “可以,当然可以,我说了,这第一批名额就给你们这些勇士的孩子。”

  提督大人看向12岁的崔虎,笑着问道:“娃娃,你愿意到我开的学堂读书么?”

  12岁的娃娃晓得什么,但见爹娘不断朝自己点头,赶紧大声道:“我愿意!”

  “好,好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