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第619章

大人,得加钱 傲骨铁心 4487 2024-03-23 01:38

  时间好像停顿了一般,空气也似凝固了一般,静得让人心慌,慢的让人难耐。

  甚感不错的贾六心满意足的系好裤腰带,环顾一众在外伺候的所谓奴才们,微微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有着不同灵魂的皇帝,他不喜欢封建,所以维新朝今后是否仍沿用封建时代的太监制度,是需要认真考虑一下的。

  “皇上!”

  鄂罗里算了三个呼吸时间后,捧着个小本子上前小心翼翼上前恭声道:“二位太妃是否要留喜?”

  “嗯?”

  贾六一愣。

  继而脑海中浮现一部香港电影的画面,就是那兰贵人被咸丰临幸却因不合咸丰心意,结果被无情的剥夺留种机会。

  画面极其震骇。

  衣衫不整的兰贵人被两个宫中壮妇架起,一老太监走到其后面用一根削得圆圆的桃木棍,对着兰贵人腰腹毫不留情的猛然一击。

  那兰贵人顿时如触电般闷哼一声,继而额头渗出冷汗,脸色因为疼痛而发白,身子则像蛇一般扭曲。

  思绪回到现实。

  贾六知道所谓留喜是清宫特有规矩,但凡皇帝临幸嫔妃,都有当值太监记于起居注,并询问圣意,要不要留喜。

  皇帝说留,那就好生伺候着,如果说不留,那刚刚被临幸的嫔妃可要吃一遭罪了。

  说白了就是嫔妃有没有资格怀上龙子。

  这种做法有没有科学性,贾六不知道,反正觉得挺不人道的。

  他这人又主张以仁治国。

  所以当然不允许两位太妃受那活罪,毕竟人两位太妃伺候的他身心很愉悦,可不能提上裤子就不认人了。

  而且也不认为两位太妃就这么一次会喜中六合彩,中了也不打紧,权当他维新皇帝为满汉团结做的小小贡献。

  当下说留。

  阁内,听到外面的男人说留,循贵妃悬着的一颗心瞬间落了下去,满脸幸福同时忍不住眼眶一红,落了两滴清泪。

  这回,不是装的了。

  颖太妃则是撇了撇嘴,有些妒忌的扫了眼安安的肚皮,心道苦活累活都叫她受了,最后倒便宜了伊尔根觉罗家的,真是亏的很。

  早知道一开始就不那么主动,让安安先来就好了。

  贾六这边盘算会长他们那边差不多弄好了,该进宫开会的王公大臣也应该来的差不多了,便命摆驾乾清宫。

  “秋高气爽,京师的九月洋溢着胜利喜悦……朕大概讲那么几点,首先,其次……”

  一边走,贾六一边开始进入角色状态,但总觉这种常规化讲话不符合皇帝特征,就是淡了的感觉。想了想,两手腰上一叉,右手朝半空那么一划拉,这回气势倒是有了,但想小胡子那悲惨的命运有点不祥,自己最好不要模仿的好。

  正思索以何种姿态面对王公大臣效果最好时,金简的大脑袋不知从哪冒了出来吓了贾六一跳。

  “皇上不愧是皇上,厉害,厉害!”

  压根没走远的内务大臣看到皇帝后,“叭”的合上怀表的同时一脸恐怖如斯的模样。

  “有半个小时吧?”

  贾六一脸得意同时瞄了瞄金简手中的怀表,挺稀罕的。

  “回皇上,准确说皇上用了一小时零八分钟,”

  金简报时同时乖巧的将那块西洋教士进献给乾隆的怀表送给了六皇帝,谈不上借花献佛,因为这块怀表本就是他从宫中顺出来的。

  “朕都这么厉害了么?”

  贾六也觉不可思议,科学上讲用时五分钟都属强人了,他这一个小时零八分岂不是超人了?

  可能是皇帝光环加成吧。

  “吧嗒”一声打开怀表,却发现上面的字压根没动,不由狐疑看向金简。

  “臣一直盯着看,电耗光了。”

  金简熟练的拿过怀表开始拧发条。

  几下一拧,那表顿时又走字了。

  “噢。”

  贾六点了点头,是滴,这年头的钟表都是要上发条的。

  金简一直盯着表看,那表的力道能不耗光么。

  “走,跟朕开会去。”

  习惯性的右手摆在腰前,左手负在腰后,龙形虎步,甚是英武。

  金简同个跟屁虫的亦步亦趋,就在皇帝陛下马上就要进入乾清宫大门时,突然扯着嗓子向着宫中喊道:“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驾临他最忠实的乾清宫!”

  本卷终。

  跟着六子混,一天吃三顿

  第955章 列强,终于来了

  维新元年十月,天津大沽口。

  风平浪静。

  海上除了正在巡逻的水师战船外,就是几十艘出海打鱼的渔船,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和谐。

  然而当镜头从海上切换到港口陆地时,却是旌旗招展,联绵的军帐足足排出数公里去。

  离港口最近的一处高地上,金黄色的大纛赫然矗立,从海面上看去,好似一道金光从那大纛所在直冲云霄。

  科学的解释是六皇帝为了搞活气氛,在他的大帐中央布置了不下百面西洋大镜用于聚光反弹。

  不科学的解释就是真龙之气。

  但无疑,后者是最好的解释。

  因此,港口一带的数万军民人皆振奋,都说维新皇帝果然是会升天的真龙。

  镜头再切换到远方的工业园区,一座座炼钢的高炉平地而起,一道道黑烟如条条黑龙般在空中来回盘旋。

  得益于六皇帝重点抓钢铁项目的指示,以及前期为直隶总督时的现场办公,不惜代价的投入,目前大清的钢铁产量已经从乾隆四十年的15万吨,提升到了29万吨。

  数量足足翻了一倍。

  对此,六皇帝特别指出,钢铁就是力量,就是意志,就是胜利。

  年产钢铁29万吨,于大清乃至列朝列代而言,都是空前的。

  但显然,这个产量还不足以傲视当今世界。

  因为据六皇帝了解,眼下英吉利大老表的钢铁产量可能已达到八十万吨,远远走在了世界各国前面。

  钢铁,是工业化的基础,所有工业设施都围绕钢铁做文章,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都需要钢铁这个最基本的硬件。

  如此,狠抓钢铁产量就成了维新朝工部的重中之重。

  工部尚书梵伟为此特意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争取三年后将钢铁产量提高到六十到七十万吨。

  为了激励梵伟,贾六直接对他讲只要三年后钢铁产量能再翻一番,他狗头梵部堂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梵中堂。

  这让梵伟干劲十足,把工部官员累成狗的同时,更是把京津一带的大小铁矿全部强制国营,为此甚至动用部队强制迁移当地大小矿主,造成了几件伤亡事件,搞得不少矿主进京告御状。

  直隶总督杨景素气得大骂工部乱来同时,也不得不替工部擦屁股,就是派人同矿主们谈判,给予一定补偿。

  反正就是一手大棒一手萝卜,听话的给点甜头,不听话的重拳打击。

  六皇帝本人是前天抵达天津的。

  御营直接驻扎在天津港,因为西洋贸易团今天就要抵达大沽口,为了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贾六不顾朝堂劝阻执意前来。

  朝堂上下为什么劝阻甚至指责皇帝陛下到天津呢,还不是因为皇帝贵为大清之主,自降身份去给洋鬼子接机让朝堂觉得太过丢脸。

  纵是开明如老博、老李他们,也认为就算皇帝重视开海之后的国际贸易,也没必要亲自去接机,指派一名户部厅级郎中前往就可。

  毕竟,那西洋贸易团也不是西洋各国的官方组织,更不是什么使团,听说都是天津知府朱大文在澳门“招商”过来的西洋商人,好像还有什么印度公司。

  因此,接待规格上真没必要皇帝亲自去。

  搞得咱大清皇帝十分不入流似的。

  然而六皇帝死活要去,还以辞职出家当和尚威胁内阁,无奈,内阁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贾六懒得跟那帮老家伙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不亚于巴黎公社的到来,秉着只做不说原则,屁颠屁颠来天津了。

  到了港口四下看了一圈,十分不满意,说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清作为泱泱大国,岂能失了礼数。

  结果夜里天津巡抚徐绩和北洋通商大臣高德禄就亲自赶到港口,调集数千人连夜施工。

  次日天亮后,港口的商人和附近工业园区的工人们就被眼前一幕惊呆了。

  港口通往各地的道路两侧的树木无一不挂满丝绸、红布、彩灯。

  沿街大小商铺、民宅、各种用房外墙也全部粉刷一新。

  有红的、有白的、有绿的、有黄的……

  店铺里更是摆满各种珍稀货物,不管是掌柜还是伙计都要求衣着必须华丽,就连卖菜的农民也得坐在干净的席子上买卖。

  甭管是道路还是街道,那真是扫得一尘不染,比有些人家里的床铺还要干净。

  显目地方更是刷上了标语,除了汉文外,更神奇的还有洋文。

  到处都是味尔肯大清。

  可花了大代价了。

  装修队给的报价都有好几万两。

  “无非是花点钱嘛,朕又不是叫国库出,回头拿发票到内务府报就是。”

  贾六不认为自己是隋炀帝二世,而是认为这是基本礼仪,因为有求于人。

  目前大清除了钢铁、军械这一块在他的指导下没有落后,其余工业设施方面都很落后,尤其是工业化革命的要件蒸汽机他没有。

  所以,必须对远方来的客人们给予最大礼敬,客人们开心了,他六皇帝想要的东西才能过来。

  这叫投资。

  当然,也叫投机。

  此时的他正在试枪。

  不是“嗒嗒嗒”的那种,而是“砰砰砰”的那种。

  军械局刚刚研制成工的连发快枪,外形像个多管火箭筒,不同于普通的火铳打一发还要继续填充弹药,这种是可以连续快速发射的。

  当第一发子弹打出去后,第二发子弹和火药就会自动落入枪桶,随后就可以发射第二发子弹。

  前后时间差距不到一秒钟。

  一次性能发射46次。

  相当于46把火铳同时发射。

  机枪的雏形。

  据说这种枪是采用康熙年间戴梓的连发快枪图纸为基础,军械局的师傅们加以改进而成。

  兵部验过样枪后认为,只要将这种枪大规模列装部队,那么一支数千人部队就足以横扫漠北,让蒙古骑兵变成能歌善舞的小伙。

  贾六不认为兵部所说夸大,因为他确信这就是机枪,只不过受制于火药、枪管、子弹等因素,没有那么厉害而已。

  但他有的是时间搞出真正的机枪来。

  因此,亲自将这种快发连铳定名为“贾特灵”。

  并要求将“贾特灵”作为制式武器生产装备主力部队。

  “给研制贾特灵的人员都记功赏百两,升一级;生产人员赏十两,牛羊猪肉各十斤,给米百斤,另外……”

  正说着时,侍从室来报说是西洋贸易团到港口了,正在水师引导下靠岸。

  “噢!”

  大喜过望的贾六立即带人赶到码头,视线内一艘商船已经靠岸,几十个刚刚上岸的洋鬼子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看着眼前热闹的场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