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第34章

大人,得加钱 傲骨铁心 5026 2024-03-23 01:38

  杨遇春还真同马帮去过金川,不过是悄悄去的,因为叫官府知道的话是会杀头的。

  贾六知道这小家伙犹豫什么,无外乎马帮私去金川性质等同“通敌”,所以小家伙害怕说给他这个八旗军爷听,会害了马帮那帮人。

  “我只想知道金川的具体情况,其它事情我不关心。”

  贾六点明。

  杨遇春迟疑之后,终是低声说道:“贾爷,金川的叛军可凶着咧。有苗人,有瑶人,有高原人……嗯,也有一些自称是汉人的假汉人,就是刚才被砍头的那帮人。”

  “什么叫假汉人?”

  贾六对这个说法比较好奇。

  “因为这些人虽然说他们是汉人,可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你看,”

  杨遇春将辫子拽了下,“我们有辫子,他们没辫子,穿的也和咱们不同,根本不是我们汉人的样子,所以我们都叫他们是假汉人。”

  杨植插嘴问道:“是不是跟戏台上唱戏的穿的差不多?”

  杨遇春“嗯”了一声,点点头。

  难道真是明朝遗民?

  贾六想起前世看过一位元帅的回忆录,说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期开辟太行山根据地时,竟在山中发现了一批身穿古人装扮的百姓。再问,这些人竟是不愿意接受清朝统治的明朝军民后代,在太行山腹地已经生活了三百多年。

  太行山位于华北属清廷眼皮底下,尚有明朝遗民居于此中誓不从清,那西南丛山峻岭中出现明朝遗民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此处,贾六约摸有了数,又问道:“遇春,你可知那些假汉人是怎么跟叛军搅到一块的?”

  “听马帮里的人说,那些假汉人一直住在没人找得到的瑶山苗洞,时间久了就同山里的瑶人、苗人成了一群人,他们不仅教瑶人、苗人种田织布,教他们说咱们汉人的话,读咱们汉人的书,写咱们汉人的字,还教他们打造兵器。”

  说到这,杨遇春想起一事,“对了,金川那些番贼用的火器就是这些假汉人给他们制造的,还有那些山上修得到处都是的石头碉堡,也是这些假汉人帮番贼弄的。为此,咱大清死了好多官兵。”

  杨植听了不由气愤说道:“这帮狗汉奸不得好死!”

  这话有点刺激到了贾六,很是别扭。

  他老贾家在一般汉人眼里应该属汉奸,连乾隆这个满洲皇帝也是这么看的。

  那帮致力于反清的明朝军民也是狗汉奸?

  这什么说法?

  然而,这说法却又站得住脚。

  因为,那帮明朝军民在已经接受满清统治的汉人眼里,还真个就是汉奸了。

  “假汉人”恐怕就是四川当地汉人百姓对明朝军民最贴切的看法。

  那,到底谁才是汉人?

  贾六胸口突然有些沉闷。

  这个问题的确比较沉重。

  “嗯?”

  杨遇春似又想到什么,但不知能不能说。

  “以后在我面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要不然我怎么信任你?我们之间如果没有信任,又何必凑到一块呢?”

  贾六笑了笑,朝隔壁桌满蒙子弟看了眼,那帮人正围着佛伦泰敬酒,并未留意这边。

  “噢,我知道了。”

  杨遇春说了一件他听爷爷提过的旧事。

  事情发生在二十五年前,当时朝廷也在调兵攻打金川,负责指挥大军的是川陕总督张广泗。

  “听我爷爷说,金川的假汉人有不少人潜到官军队伍中,他们的首领还得到了那位总督大人的信任,好像叫王……对,叫王秋……”

  杨遇春说这个王秋很得张广泗信任,因此将官军的进攻部署情报全部偷偷告诉金川方面,使得官军对金川的进攻不但无法得手,还被金川的番军打得溃不成军,损失惨重。

  “后来这个姓王的是被金川那边的高原人出卖,朝廷这才晓得总督大人身边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奸细……那个姓王的听我爷爷说好像是被凌迟了,那个姓张的总督大人最后也被杀了。”

  具体情况杨遇春肯定不可能知道,但通过小家伙说的这些“片段”,贾六大致拼凑出了一幅“剧情图”。

  满清入关后,四川及贵州有很多不愿给异族为奴的明朝军民躲进了大山之中,通过与山中的苗人、瑶人通婚,或是教化的办法逐渐渗透了金川一带的土司力量。

  再之后,这些明朝军民后代通过对土司的影响力不断策划反清起义,一代又一代,最终酿成乾隆朝这场旷日持久的“平川之役”。

  然而由于明朝军民后代始终不能在金川这片区域形成人数上的主导权,加之战争规模持续太久,导致原本与他们亲近的苗人、瑶人力量折损过大,所以周边的高原力量趁机进入金川。

  虽然明朝军民同这些高原人因为共同敌人的原因也进行了合作,可显然这个合作远不及之前同苗人、瑶人之间的合作,因此屡屡发生高原人叛降清廷事件,导致明朝军民领袖,也就是那位卧底到了总督身边的谋士王秋被杀。

  初步,贾六也只能如此拼凑了。

  现在金川番军的组成及势力归属,相互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明朝军民占的比重是多少,高原人起到什么作用,因为缺少第一手情报,他无法做出任何判断。

  大体上,金川这边的情况有点像清军同缅甸打的几次战事。

  因为缅甸军中就有一些明末逃过去的明军后代,多是民族英雄李定国部的后裔。

  虽经百年,衣冠不改,抗清光复中原的志向也始终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

  站在那些誓死抵抗异族的明军后人角度看这场战事,他们对抗清军肯定是正义的。

  站在已经实质占领中国的满清角度看这场战事,一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明军后代似乎又成了国家罪人。

  很矛盾。

  但又实实在在存在。

  历史,不是史册上的寥寥几笔,而是掺杂了太多悲欢离合,掺杂了太多家国大义,掺杂了太多时代悲剧。

  绝不是非黑即白!

  贾六不会对无法回到故乡的同胞做评价,但他却终是明白为何乾隆要不惜倾尽国力、不惜折损无数士卒,不惜斩杀那么多督军大臣,甚至拒绝与金川高原势力的和谈也要踏平金川,原因就是这里有一团可怕火焰――反清复明的火焰!

  星星之火,可以燃原。

  乾隆大概也明白这个道理。

  ……

  吃完饭后,贾六让杨植去结账,之后带着杨遇春直接下楼走人,没同那帮满蒙子弟说一句话。

  杨植结完账却又跟伙计要了只竹编的盒子,将没吃完的饭菜一股脑倒了进去。

  贾六见了不由高兴,栓柱这家伙终是知道节俭,还晓得打包。

  没想杨植说这些是带回去给狗蛋吃的。

  贾六往竹编里瞄了眼,鱼啊肉的,没啃的兔子头还有两三只。

  熊猫似乎是吃肉的。

  因了金川有明朝军民后裔的事,贾六没了继续游玩崇州城的心思,早早回了城外军营。

  他是汉军正蓝旗的领班,也是汉军八旗的第一布特哈,给自己招一个马夫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实在不行也能当作是自己带来的家生奴。

  那边杨植拉着杨遇春去看自己养的花狗熊,常秉忠、王福那帮人又没回来,贾六闲得无事便去喂自己的白马。

  随着太阳快要下山,进城的八旗子弟同苏喇们陆续回营。

  安静的军营一下人声鼎沸起来,到处都是聚在一起耍钱的。

  常秉忠他们也拉了帮人在屋中赌起来,贾六没管,因为现在是休整时间,四大领队自个都去快活了,他何必要做那臭人。

  他也不喜欢赌钱,便想去逗逗国宝狗蛋,刚出屋子,却被刚回来的刘禾易拉到了墙跟。

  “队长,你要女人不?”

  没想到是这事的贾六着实怔了下,然后坚定的摇了摇头:“不要!”

  说完,抬脚就走。

  这都什么人,我看起来好女色?

  贾六一脸没好气。

  刘禾易却贼笑着上前又拽住他道:“队长,别急着走啊,女人你不要,那官你要不?”

  第53章 挪用公款好六子

  队长,你想当官吗?

  这话就跟道友请留步一样,深深的迷住了贾六,让他情不自禁的停下,并且主动往后退了两步,伸出雄而有力的右手勾住刘禾易的脖子,满脸堆笑压低声音:“说,什么好事?”

  好事,真是好事!

  前任四川总督阿尔泰因督战不力被乾隆下令自尽后,接替四川总督一职的是原湖广总督富勒浑。

  富勒浑上任后发现军中情况不容乐观,奏称“拣发往川省各员视军营为畏途,惟恐出口办差不通闻问。”

  就是先前各省调到四川的军官多畏惧战事,不肯用命,很多人或以各种理由擅离汛地,或是装病呆在成都不肯赴任,导致很多地方的驻军只有士兵,无有长官。

  这如何了得?

  远在北京的乾隆帝听了富勒浑的奏称大为恼怒,立命富勒浑严加整治。

  富勒浑是怎么整治的?

  釜底抽薪!

  这位以弹劾发达的总督大人索性将现任他认为不得力的军官全部罢免,然后再从这个月新调来的旗、营调拨委任,即“以新调各员接替。”

  大概是富勒浑认为新来的人再差也比那些老油混子强,且多少都有些热血,想着建功立业。

  除此之外,富勒浑还想到了一个好点子,眼下前线战事不是吃紧么,既要增兵又要粮饷的,可他这个四川总督又没点石成金的手段。

  于是再次上奏请允各地往四川运粮之商民,视乾隆十三年助饷加衔例:以谷一石当银九钱,凡纳千石谷者即授以贡监职衔。依次上增,最高者授府州主官衔。是否实任,可由部议。

  为了多扩财源,也为了鼓励将士,此办法军民通用。

  也就是说凡军中有人能一次纳缴三千石兵米(等价银)者,即可官升一级。如绿营这边原先是游击的,钱一交立马成副将,绝对不拖延。

  八旗将校同例,以半个前程为基,初定只需三千两就可顶半个前程。

  此外富勒浑考虑的很周到,连军中听用无官职的旗人子弟都想到了,特意给开了个快速晋升通道。

  “初视,凡旗中无职事者,给予笔帖式、协理前锋校、委补蓝翎长、空衔前锋校、前锋校、空衔花翎,直至委署前锋侍卫诸官,基银一千石等价米银即可。”

  按这个规定,也就是一个拜唐阿只要交了一千两,立即就能获任九品笔帖式。交上七千两可任五品的委署前锋侍卫。

  制定的非常明白,也非常细致。

  不过须注意,此办法官职多有“委补”、“空衔”、“委署”字样,直白的讲其实就是侯补。

  是否实任,主要看机遇及空缺。

  但相对于无品无级的拜唐阿身份,这个通道无疑是快速升迁的福利了。

  奏疏上午刚刚发往北京,下午富勒浑就准备明天实施。

  有幕僚劝总督大人待朝廷批准再行实施,不然恐会被人出事。毕竟“公然卖官”涉及太多舞弊之处,极易上下其手,遭人弹劾。

  富勒浑却说朝廷连大捐都开出来了,他为战事特事特办有何不可。并对属员说道前任阿尔泰虽是以坐贪黩玩得罪,然根本还是因为督战不力。

  现在他富勒浑临危受命,想要不重蹈前任覆辙,就须大刀阔斧,使军民面貌一新,绝不可迂腐。倘若战事再无新的进展,持续日久,纵是守成本份最后怕也落得一个罢官的下场。

  这是将北京龙椅上那位焦虑的心思摸得透了,也是三十多年来各处战事给大清官员们的教训。

  那正式公文明天才会发出来,刘禾易是怎么提前知道的。

  因为他三大爷家的四外甥家的二表哥在总督衙门任职。

  “真有这事?”

  贾六有点饥渴的感觉,他太想当官了。

  “队长,我还能骗你?”

  刘禾易悄悄说这事他谁也没说,也就是念在贾队待他不错所以偷偷告诉他。

  刘禾易提醒道:“队长你真想做官的话,这事可得抓紧了。”

  贾六见这小子怎么不在乎的样子,便问他是否要买官。

  “我买个吊,有银子没处使了么?”

  刘禾易竟说他才不会花这钱呢,因为他压根不想在这鬼地方呆下去,并隐约透露他那位在总督衙门的远亲正在帮他活动留在崇州,等过了年想个由头打发回京。

  这就是人各有志了。

  刘禾易回屋后,贾六没心思去找狗蛋玩了,便在营门口等着。约摸半个时辰后才看到阿兰保等人从一辆马车上下来,一个个酒足饭饱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