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第218章

大人,得加钱 傲骨铁心 4533 2024-03-23 01:38

  哈图忙将情况说了下,并用各种工具证明地宫渗水属实严重。

  “初步判断,地宫积水很可能已有半腰之深。”

  哈图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结合多方面科学数据给王公大臣们的结果。

  “半腰之深?”

  丰讷亨同军机大臣福隆安、履郡王永珹、十一阿哥永瑆等人都是色变,因为这个积水深度已经相当严重了。

  福隆安眉头微皱:“为何之前不曾上报?”

  哈图刚要说这事他已经报过几任总管大人,但不等他说话,贾总管就抢先开口了,说是之前并无多少积水迹象,前阵暴雨后才发现这一情况。

  估计与这场暴雨有关,有极大可能是暴雨使地下暗河水势疯涨,这才导致地宫渗水。

  这是科学的胡说八道。

  但必须这样说,真要如实说,那得罪的人太多。

  简亲王未吭声,只是让工部和内务府营造司的人也实地勘察一下。

  这就是大领导的小心了。

  一定要通过非地方的人再检查一遍,确保不受地方蒙骗。

  工部和营造司的人很专业,内中还有几个是参与过修建裕陵的老专家。

  围着地宫勘察了半个时辰后,专家组给出的结论同景陵管委会一致,地宫渗水的确严重。

  问题属实,如何解决处置的现场研讨会立即召开。

  工部和内务府的专家组给出的意见是马上开启地宫,通过人力排出里面的积水,然后组织工匠对地宫进行防水施工。

  王公大臣们对此意见只是听着,并无人给出是否可行的建议,因为历朝历代,还没有因为地宫出现问题而开启地宫的先例。

  此事须要由皇帝拿主意。

  毕竟,关系大清江山社稷龙脉及气运。

  作为东陵总管大臣,贾六觉得自己还是要表达一下主管单位的意见才好。

  他认为地宫渗水已经极其严重,就算是打开地宫进行排水,数十年后依旧会积水,而地宫积水于风水角度而言,显是不利的。

  十一阿哥永瑆知道自己与这个东陵总管大臣有一层亲戚关系,便问贾六:“你的意思是?”

  贾六迟疑了一下,道:“下官以为,最好是另择吉地,重建景陵。”

  第333章 鬼子六再披甲

  由于总管衙门正在翻新维修,总管大人同小老婆一时没地方住,又不想到附近镇上开房间,叨扰地方,所以让人在衙门边上临时搭了个草棚。

  一切从俭。

  说来也真怪,总管大人见不得银子,偏偏对自身要求严格,从不铺张浪费,甚至夫妻之间事后擦拭都是用毛巾,而不是用内务府生产的细钞,因为总管大人认为毛巾洗洗可以再用,细钞擦完就没法再用,过于浪费。

  如此朴素,搞得那些承包工程的管委会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自发组织给总管大人捐钱,陆陆续续竟是捐了上万两银子。

  对此,总管大人尽管认为影响不好,但怕下面人有别的想法,不利工作和团结,甚至会影响工程进度,再三推辞不果后决定暂时收着,等工程完工后再还给这些人。

  有时候,廉政工作也是要讲策略的。

  既要体现自己的清廉,又要让部下们安心工作,做到这一点才是个合格的领导。

  粗暴的工作方式不可取。

  景陵这边毕竟是昌瑞山风景区,白天再怎么热,到了夜间,山风一吹,还是凉快的很。

  就是蚊子多了些。

  昏暗的油灯下,总管大人正在盘点近期开支。

  已有五个月身孕的媛媛坐在边上纳鞋底,她准备给丈夫做两双布鞋。

  因为,丈夫一直穿的那两双鞋,实在太臭了。

  纳好一只鞋底后,媛媛有了些困意,抬头见丈夫还趴在那盘账,便道:“天不早了,早点睡吧。”

  “嗯哪,你先睡吧,我把这张画画完就睡。”

  随口答应一声后,贾六继续津津有味的画着画,不时嘴角还流露出极度满意的微笑。

  媛媛见状不禁起了好奇心,将鞋底放在床边走过去一瞧究竟。结果实在是看不懂丈夫画的东西,看着像是座高大的建筑,但又十分古怪,跟她平日所见的建筑格格不入。

  不知道什么玩意。

  贾六一边摸媛媛的肚子,一边问她:“怎么样,我设计的这座皇陵气派吧?”

  媛媛愣住了,失声道:“你画的是清妖的新皇陵?”

  贾六一愣,忙摇头:“不是,是我自己的皇陵,名字我都想好了,要么叫冬宫,要么叫白宫。”

  “……”

  媛媛竟是无言以对。

  贾六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发现自己还是不要说什么的好。

  因为,说多了,感觉他在吹牛逼。

  ……

  以简亲王丰讷亨为首的调查组回京后,景陵渗水一事迅速在朝野传开,议论纷纷,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一些流言也在京中传开,说金川的番贼为何能突破封锁跑到湖广,就是因为圣祖爷地宫渗水,坏了大清的龙脉。

  这种流言肯定也传到了皇帝耳中,乾隆为此召开了两次御前会议,太后那边也递话说圣祖爷地宫渗水肯定是不行的,哪怕没有先例开启地宫,为了圣祖爷,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皇帝也要尽快处置才好。

  近些年来极为迷信的乾隆对此更是深信不疑,但究竟是重建皇陵一劳永逸,还是只开启地宫排水,朝中争议很大。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事。

  当年景陵开建花了白银314万两,以如今的物价,要是择地重建至少得500万两,朝廷连用兵四川的军费都筹不齐了,从哪找这笔钱?

  排水工程相对花费就少了,最多十万两搞定。

  所以,户部同内务府出于实际考虑,给出的建议都是先行排水,等将来国库有了充足银子,再考虑迁地重建之事。

  乾隆拿不定主意,问和珅内库还有多少钱。

  和珅说原先收了各地议罪银有数百万两,但户部那边暂支了三百万两往四川应急,眼下库中余银不到二百万两。

  钱的问题让乾隆着实头疼。

  贾六这边也等着焦急,他哪里是真想给康熙重建阴宅啊,就是单纯在搞破窗。

  媛媛不理解什么叫破窗理论。

  贾六形象打了个比喻。

  他问媛媛:“我要是再娶几房小老婆,你愿意么?”

  “呸!”

  媛媛的回答自是白眼连连,一脸门都没有的样子。

  贾六讪笑:“那我偶尔出去逛逛青楼,好比一个月就逛一次,你总不反对吧?”

  媛媛依旧想呸,但想了想没吭声。

  男人嘛,都不是好东西,甚至于正弄着时脑中说不定都是想的别的女人。

  不把人娶进门,一个月出去花一次,睁只眼闭只眼得了。

  贾六嘿嘿一声:“这就是破窗理论。”

  充分理解乾隆没钱难处的贾六,觉得应该行使忠心臣子的义务,就是以主管单位一把手的身份,上书请皇帝让百官开捐“修陵银”。

  为了防止百官政治觉悟不够,可以让户部发工资时直接扣,然后给他们发一张自愿证明。

  跟李会长在四川玩的那招一个德性。

  可不等他将折子写好,山东出大事了。

  活跃在山东地区的清水教主王伦利用山东今年大旱歉收,地方官却妄行加征,以致农民反抗情绪激烈的机会,公然组织教徒起事,任命军师、元帅、总兵等官职,率众千人,头裹白巾,手持大刀、长枪攻入寿张县城,杀死知县沈齐义,又攻破阳谷,堂邑二县。

  王伦提出杀富济贫口号,山东百姓纷纷加入义军,拥众数万,山东告急、华北告急,京师告急。

  几天前,王伦率部大败兖州总兵惟一和山东巡抚国泰组织的围剿官兵,北上直逼临清。

  临清是南北水路交通的枢纽,扼据漕运要道,要是落入义军手中,江南漕银漕粮无法解京,中央政府就将瘫痪。

  这可比窜入湖广的番贼更要危及大清江山社稷。

  乾隆大怒,急令山东立行进剿。

  可山东绿营根本不堪使用,总兵惟一“素以勇略自夸”,却被起义军打得丢盔卸甲。游击赶福也是满洲八旗出身,闻贼至竟由署后墙缺跳出,闻风而逃。

  山东绿营不可用,乾隆只得让京营八旗出征,可京营八旗精锐火器、前锋、善扑、健锐四营在金川损失怠尽,京营八旗根本无兵可用,也无将可用。

  东拼西凑,才组织了禁卫军1500名。

  谁来带兵,成了大问题。

  军机处推荐大学士舒赫德为钦差大臣,然舒赫德压根没带过兵,八旗能征将领不是在四川,就是在西北。

  最后,军机大臣和珅向皇帝建议前番因旗员袭击大营获罪,降职为东陵总管大臣的“乌能伊巴图鲁”贾佳世凯,担任领队大臣前往山东平乱。

  御前侍卫来景陵宣旨后,贾六愕然,久久无语。

  边上的杨植轻声问:“少爷,怎么了?”

  “宿命啊,人呐,还真得信命,这冥冥之中注定大清要完。”

  贾六摩拳擦掌,“少爷我要扶清灭洋……少爷我双手又要沾满劳动人民鲜血,为大清排忧解难了。”

  第334章 宝刀配英雄!

  “什么叫我打不过!”

  丈夫出征,妻子不在那唱一曲祝你寿与天齐就罢了,还一个劲的泼冷水,说丈夫没本事,八成打不过乱民。

  你说贾六来不来气?

  他是没拿刀砍过人,但不代表他的刀没沾过血。

  当然,媛媛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据她所知,自家这个丈夫压根就不是打仗的料。

  在金川的战绩,要不就是拿钱请吕大哥放水,要不就是厚着脸皮吹嘘。

  实际带湖广绿营打的那一仗,被媛媛的小侄子顾安带着百八十人撵得漫山遍野跑。

  为了丈夫安危着想,媛媛劝他不要鲁莽,最好找个借口把这差事推了。

  安安心心的守坟,等着湖广大乱不好么?

  贾六不与妇人一般见识,她懂什么?

  在金川他那是藏巧于拙,用明而晦,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这次难得山东爆发清水教起义,又是在京畿眼皮底下,正是他向乾隆及满朝文武展示真正能力的时候!

  也算是给世凯出山打的引子,搞的铺垫。

  要不然光在景陵盗墓,怎么能引起老头子注意呢。

  打仗这种事,不是贾六吹牛逼,他其实是相当擅长的,只是一直以来不愿意表现自己这方面的本领而矣。

  区区山东教匪,那真是小小滴,不放在眼中的。

  要说金川那帮明朝遗民是越南游击队,山东这帮教匪最多就是个南韩白虎团水平。

  老子打不过游击队,还打不过你白虎团?

  “你且安心在这养胎,为夫去去就来,一个月定扫平教匪,凯旋而归!”

  立下誓言的贾六召集管委员主要工作人员会议,要求他们不能因为自己这个一把手出差,就对工作产生懈怠。

  这次去山东平教匪,贾六属于借用,临时差遣,没有正式官遣,就是单纯的领队大臣。

  所以本职还是东陵总管大臣。

  乾隆之所以没给他加官,可能是同之前三年不许晋升的口谕有关。

  平了教匪后,也必定还会回东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