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第328章

大人,得加钱 傲骨铁心 4708 2024-03-23 01:38

  亏空,很大。

  晚上,怕是不能去卿怜屋中了。

  除了一堆肉麻的话,一句男人都会犯的错,一句在我心中你最大(美),让如秀接受了吴卿怜的存在,也接受了媛媛母子。

  可能是被动,但总归是接受了。

  站在如秀的立场,丈夫纳再多的小妾也不会影响到她这个正妻的地位,因为她是世袭罔替的郡王府格格!

  只要大清一天不亡,格格这个身份就不是汉人女子可以越过去的。

  因此,即便那个姓顾的女子为丈夫生下长子,宗法上这个孩子也不可能继承朝廷赐给丈夫的爵位,更不可能继承贾家的家业,因为,这个家业只能由她这正妻生下的儿子继承。

  所以,既然丈夫承认错误,也没必要死揪着不放。

  男人在外,裤腰带哪个不松?

  非要死盯着不让解,除了夫妻间闹将起来吓坏孩子,惊着父母,还有什么好处?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又不会叫别的女人用坏了。

  要不是明儿要进宫送太后最后一程,如秀早就让人备马车去景陵,她不会跟个泼妇似的刁难那个媛媛,主要是想尽自己大妇的业务,就是接娘儿俩回来,省叫公公和姑子们说话。

  不管是哪个肚子出来的,总归是贾家的种。

  家里孩子多,对如秀这个大妇而言,也是一种福份。

  说破天,姓顾的那个汉人女子生的儿子也得管她叫额娘。

  贾六没跟如秀说过完年自己工作要调动的事,但不管是媛媛娘儿俩还是如秀娘儿俩,包括他爹大全,他都打算带到保定去。

  这叫小心驶得万年船。

  妻儿老小留在京中,无事则罢,有事那就是人质啊。

  万一老富不地道拿大全跟他说事,难道要他这个做儿子的也嚷一句分我一块肉么。

  吴三桂为了京中的儿孙,硬是把起事时间不断往后推,结果人没弄回来,还耽搁了起兵,给清廷一定的准备时间,间接造成后面战略被动,最终导致三藩兵败。

  这个错误,他贾六是不会犯的。

  栓柱眼珠子转了转:“少爷,成都那位你也招了么?”

  “一边玩去,”

  贾六眉头一挑,哪壶不开你提哪壶是吧。

  凡事要慢慢来,如秀已经接受两个了,还怕接受不了最后一个。

  不过一想到春花在成都住个空房守活寡,贾六心也怪难受的。

  寻思到了保定安顿好,得派人把春花还有大林都接过来,一家人聚在一块才叫热闹。

  太后梓宫明日从畅春园出灵,今天还是近宗王公、大臣轮流过去供奠,贾六偷偷回来的不打算过去,便让栓柱叫来梵伟通知在京共进会成员开会,部署一下他离京后共进会京师分会明年的工作安排,以及会员发展工作。

  会长老李前不久来信,特意指出共进会在京师的会员招募工作要重点放在对上三旗护军、侍卫的拉拢。

  也就是要撬色大爷的墙角。

  贾六增加了一个重点发展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宫中的太监和宫女。

  这是从八卦教轻松潜入满城,攻入皇宫得到的经验。

  一个民间秘密社团组织都能把手伸进皇宫,并在实际行动时得到了宫中教徒的内应,还攻占了乾清宫,这个现象值得贾六重视。

  八卦教、红花会这两个民间社团在官方宣传上,就是宫乱和阴谋集团的背锅者。

  简亲王丰讷亨、康亲王永恩等人私下组织八卦教;兵部汉尚书蔡新、礼部汉尚书曹秀先等人则组织红花会反清,是贾六同老富、色大爷达成的共识。

  不这么办,没办法向全国军民解释近来京师发生的一系列人事巨变。

  至于王爷和大臣们为什么要谋反,这就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需要研究的问题。

  老富已通过乾隆名义下旨各地缉捕境内八卦、红花会分子。

  官方层面上,这两个组织一定是存在的。

  栓柱走后,贾六抱着女儿东屋亲到西屋的,眼看天色将晚,便要让人把他爹大全叫回来,再叫大姐、二姐两家子过来吃饭,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好生热闹一下。

  第一个来的就是大姐夫王志安。

  王志安又升官了。

  贾六二次前往金川时,走礼部侍郎奎尼的路子想给大姐夫弄个举人身份,结果大姐夫在考场发挥失利交了个白卷,一度对人生感到绝望,每日把自己关在家中浑浑噩噩,走不出阴影。

  眼看着人就要废掉,再看着大姐贾娟抱着两个外甥哭哭啼啼的样子,身为小舅子的贾六能不管?

  便让奎尼给大姐夫在礼部谋了个精膳司主事的工作,七品官,相当于处级干部。

  名义上是捐,实际上就是直接安排。

  奎尼那会虽不是贾六心腹,但也绝不敢收他贾佳额驸的钱。

  精膳司是干啥的,贾六不知道,反正一向清高的大姐夫这次终于看清了现实,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再也不死心眼走科举出仕的道路,高高兴兴的去上班了。

  等贾六从金川回来,老富当上礼部尚书后,听说贾六的大姐夫在自己单位上班,肯定予以照顾。

  于是,大姐夫又升了,从精膳司主司提拔为典制司员外郎。

  从五品,相当于副厅。

  品级不高,但员外郎已然是礼部的中级干部,还是典制司的一把手,有不少实权,所以,大姐夫很自然的就抖了起来。

  几天前,人还在泰陵没回的奎尼听说自己升任礼部满尚书,头一件事不是上表谢恩,而是赶紧派人回京提拔额驸大人的大姐夫,担任礼部堂务汉本房汉军主事官。

  这是个正四品官,厅级。

  负责组织关系的吏部尚书阿思哈亲自给办的手续,又亲自到礼部宣读的任命,把个大姐夫弄得跟他是礼部新尚书一样。

  那真是众星捧月啊。

  礼部堂务汉本房相当于礼部这个衙门的常务办公室,通常由汉尚书负责,因此大姐夫王志安就是汉尚书、侍郎办公室的秘书长,或者说是办公室主任。

  莫看只是四品官,却是真正的礼部大领导了。

  外放出去知府不在话下,道台也是足够资格的,后台关系够硬,直接一个高官(布政使)都没话。

  满打满算,大姐夫到礼部任职也就一年半,结果却是接连三迁,从正七品主事一跃而为正四品秘书长,真正是官升六级。

  这一切,就因为自个有个好舅子啊!

  大姐夫心里能没数?

  “六子!”

  一进门,王志安拉着小舅子是左看右看,左夸右夸,左感慨右唏嘘的,把个贾六弄得以为大姐夫这是又被谁夺舍了一般。

  这完全不像从前的大姐夫,真是万恶的官场,谁进谁知道。

  渐渐的,贾六觉得不对,大姐夫未免热情过度了,于是将王志安拉着坐下,笑问道:“大姐夫,你是不是有啥事要我办?”

  “啊?”

  王志安一怔,“你看出来了?”

  贾六点了点头:“嗯,看出来了。”

  王志安脸不由为之一红,犹豫着不太好意思开口。

  “大姐夫,我是你小舅子,你打小看着长大的,我们是至亲一家人,你有什么话直接跟我说就是,能办的我肯定给你办了,不能办的我去想办法。”

  贾六琢磨大姐夫是不是不想干京官,想到外地任职。

  有这想法正常,毕竟京官那是真苦。

  天没亮就要上班,俸禄养廉银也不及地方官,而且还是在礼部这个清水衙门,这班上的是没啥意思。

  左右自己过完年就要去保定上任,大姐夫要是有当地方官的想法,直接给安排当保定知府就是。

  四品以下文官任免,他可是有话语权的。

  “那个……”

  小舅子都这样说了,王志安再吞吞吐吐的也是有些见外,于是轻咳一声,道:“六子,左副都御史蒋檙大人送了我一千两银子,说是想跟你见上一面,你看还方便?”

  说完,真是有些不好意思。

  天地良心,要不是蒋大人把银票一丢就跑了,他是说什么也不可能拿人家钱的。

  第518章 我们是帮朝廷分忧

  都察院,就是监察部门,又叫御史台,前明同六科给事中合称为“科道”。

  清流,就是指的这帮人。

  明代时,都察院的一把手为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二品的部级高官,下设正三品的左、右副都御史、正四品的左、右佥都御史,再往下就是御史。

  大清虽承明制,但在具体运行中对都察院的编制有些改动,即左都御史负责监察京官,右都御史则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左右都御史都是满汉各一人,然而同左都御史就是满汉各一人不同,右都御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封疆大吏中的总督、巡抚,有一半都有右都御史加衔。

  有加衔的总督或巡抚要比没有加衔的高一级。

  也就是右都御史基本上是个荣誉官职,只授给总督、巡抚。

  乾隆四十年以前,只有一个人在都察院以右都御史身份实际办公,这个人就是当初贾六被提到瀛台时曾当众质疑贾六的王杰。

  也就是和珅的死对头。

  同王杰相比,刘墉、纪晓岚应该说是和珅的同党才是。

  老富诱使贾六到保定当总督,给出的是兵部尚书再加右都御史衔,这是出任总督官员能够获得的最高加衔。

  不亚于少保少傅。

  大姐夫说的这个左副都御史蒋檙按照满贵汉贱原则,以及右都御史实际不在本部办公的惯例,实际就是都察院领导班子中的第四人。

  开会时,有表决权。

  根据大姐夫的说法,蒋檙出身常熟蒋氏望族,祖父蒋廷锡、父蒋溥均官至大学士。

  本质上不属于汉奸世家,因为人家是康熙晚期中的进士,跟贾六他老太爷身为明朝副将却在明朝未亡主动降清当汉奸,有本质的区别。

  蒋檙本人是乾隆十六年的二甲进士出身,选为庶吉士后一直在国子监任职,前年刚刚从翰林院侍讲学士任上晋为左副都御史。

  爷爷和老子都当过大学士,本人又是进士出身,工作一直在国子监、翰林院打转,以贾六的认知,蒋檙这个人可以说是清流骨干。

  一个清流骨干,却偷偷的花一千两想通过自己的姐夫见自己一面,目的是甚么?

  除了想进步,贾六想不到其它。

  但这是个好事。

  蒋檙能从剪不断理还乱的京师乱局中,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捕捉到他贾佳世凯身上的巨大政治价值,不得不说,这是个聪明人。

  贾六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因为,肯定有好处。

  当然,对于买官卖官这种恶劣风气,贾六肯定是不提倡的。

  所以,他先问大姐夫这个蒋檙为官风评如何。

  大姐夫给出肯定,并且相当高的评价,并说这个蒋檙擅于绘画,其画于京师也相当热门,市面上能卖到上千两一张。

  贾六听后并未说话,只是叫下人取来笔墨,然后摊开宣纸,嗖嗖几笔,画了只像鸟又像鸡的小动物。

  “姐夫,你觉得你小舅子这幅画能卖多少钱?”

  贾六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还是满意的,至少,这只凤凰画得神似。

  “这也能卖钱?”

  大姐夫虽知道自家小舅子如今位高权重,自个能有今天全是靠了小舅子,但他和六子是至亲,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坦诚这幅画怕是一文不值。

  因为,画的什么玩意?

  姐夫都看不出来,别人能看出来?

  “一文不值,姐夫这是小看六子了。”

  贾六笑了笑,拿出自己的印章在这幅画下方落了款。

  之后唤来赵进忠,吩咐他将这幅画拿去给吏部尚书阿思哈,问对方愿意出多少银子购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