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第507章

大人,得加钱 傲骨铁心 4416 2024-03-23 01:38

  再数另一叠,也是一百万两。

  余下还有一小叠,大概四十来万两的样子。

  账目和丁特派的报账是对得上的。

  据丁特派说,这些款子主要是陈会长发动湖北省府级官员缴纳的特许费,是头批,后面还有。

  从上到下,一级级划溜,一级级动员。

  光湖北全省保守估计,可以收得特许经营费八百万两左右。

  “八百万两?好家伙!”

  保柱惊得目瞪口呆:这当官的这么有钱?

  主持特许经营的纪副主任却是一付见怪不怪的样子,要不是王爷给定了档,不给他老纪发挥的机会,这个数字翻一番都不是问题。

  都是官场混的,谁不知道谁啊。

  保柱想到一个问题,不由好奇问道:“纪主任,湖北过去一年财政收入是多少?”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应该问湖北巡抚郑大进的。

  不过郑大人不在,忙着替大将军王筹组湖北新军呢。

  好在纪副主任最近也研究了湖广地区财政问题,所以给了保大队长一个大概数字,就是湖北省一年财政收入目前排在大清第五名,约240万余两。

  前四名是江苏、浙江、广东、直隶。

  江浙富庶甲天下自不必多言,可以说江南漕粮占了大清半壁天下。

  漕运若断,大清就跟被抽了筋似的不死也要瘫。

  直隶乃第一大省,虽田赋极少,但其它方面进项较各省为多,毕竟地盘够大,人口也较多。

  广东排在直隶前面的原因就是广东有一口通商,每年海贸收入极大。

  也正因为广东财税可观,朝廷这才在广东设了两广总督,并派了常驻海关监督。

  就这,广东每年上交给朝廷的赋税也不过是海商们的零头。

  十三行每年净入五千万两,户部这边每年才收不到六百万两。

  由此也促使朝廷一把手老富同意六子贤弟在天津开口通商,是谓南北洋并举。

  湖北这边以年入240余万两排名户部年统计表第五,是符合事实的。

  毕竟隔壁大户四川年入还不到一百万两。

  湖南那边也是一百多万两。

  湖广合在一起,才能和直隶拼一下。

  但这是两年前的数据,现在嘛,湖北财政收入全国倒数第一算不上,倒数第三应该是稳的。

  “一年才收两百多万两,这帮失节官员一次就能交八百多万两,这……”

  保柱不敢想象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往大了说就是湖北地区的官员整整贪了一省财政的将近四倍。

  再往大了算,朝廷年入几千万两,那被官员们贪掉的有多少?

  这大清,真是富的流油啊!

  怎么总统阁下这边经常嘀咕什么煤山上那位天子穷得叮当响呢。

  问题出在哪里?

  “保队长有所不知,”

  纪副主任解释说,这次特许费涉及湖北降官中省级官员24人,府级官员126人,州县官员540余人,七品以下千人。

  也就是王爷的政策是针对所有背节官员,一个都不能少的。

  “若摊在每名官员身上,约4000两左右。如果连不入流八九品的也算,那人均缴纳更是不足2000两。”

  纪副主任不觉得有多大问题,大头主要是集中省府州县官员身上,这些人哪个没有十万八万身家。

  尤其府级以上,一年没有几万两,都不好意思说自个是当官的。

  贾六顺手端起茶碗饮了一口,瞄了眼一脸震惊状的保柱:“大惊小怪的,湖北全省2700万余人口,这点钱摊在全省也不过一人三钱银子,至于你恐怖如斯么。”

  一两银子民间兑换的市场价格约在800到1200文之间,三钱银子就也三四百文。

  纪副主任的前期调查研究表明,湖北地区贫农年入在二两左右,也就是一年收入两千文左右。

  比例大概是百分之八十五。

  中农年入六两左右。

  富农以地主以上年均收入三十到五十两。

  贾六是认可老纪调查结果的,因为他在直隶时就调查过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在沧州考察期间,贾六认识一个短工叫唐文聚,在一个郑姓地主家做帮工,包吃包住,一年拿2500文左右工资,就是二两三四钱左右。

  家里妻儿种几亩薄地,只能供温饱,没有多余收入。

  所以一年下来,这户家庭的总收入就是唐文聚给地主打工得的2500文。

  收入是非常低的,家里日子过的也很困难。

  没病没灾罢了,有个小病小灾的,那就真的是一年白干。

  为此,贾六在沧州时号召全省官员提高百姓收入,怎么提高?

  封建化的生产方式肯定没有办法给百姓带来多少收入,因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已经限定。

  那就只有工业化一途了。

  贾六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大量工程来带动百姓致富。

  如天津港建设,天津海贸、海关、市场等工程,工业园区、军工园区、省级道路、府县道路工程,各地的城市维修等等……

  目前来看,效果显著。

  尤其是省级大工程周边百姓的收入,跟芝麻开花似的节节提高。

  大量工程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不过说到底,这些百姓挣的不是朝廷的钱,也不是什么大户的钱,挣的其实是贾六的私人存款。

  直隶目前所有的工程项目几乎都是贾六一力补贴,为此不得不向四川的李会长求援,获得了李会长特批的四百万两高息贷款……

  伟大的睿亲王是以一人之力在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啊。

  可歌,可泣,可敬!

  如果明年天津海贸还开不了,贾六年三十晚上可能就要出去躲债。

  没钱,寸步难行。

  所以,他喜欢钱。

  正规途径弄不来钱,只能走偏门了。

  挖人祖坟,卖官受贿,扫皇打非,收钱宽过……

  只要能弄来钱,贾六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

  包括这次给失节官员争取来的利好政策。

  听总统阁下这么一人均,保柱也觉得自己过于大惊小怪了。

  细想不对啊,不禁提醒道:“阁下这样,似乎有失体面。”

  “有什么不对?取之于官,用之于民啊。”

  贾六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实际调研得出的最好办法。

  保柱犹豫了下,还是大着胆子道:“阁下,这些钱不是取之于官,而是取之于民啊。”

  贾六不以为然:“有什么问题?不管是取之于官,还是取之于民,最后我是不是都用之于民了?”

  “也对。”

  保柱细想真是这个道理,总统阁下这些年来挣的钱几乎没落进家里一文,全散出去了。

  贾六其实知道保柱真正想说的意思,无非那帮官员这头交钱给他这大清王爷,那头想办法从百姓身上弥补回来。

  但这事,眼下就是个死结。

  “保柱,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嗯,这个道理怎么讲呢,比如我和你,还有纪主任、李会计四人在一起推牌九,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百两银子,但我有个大工程需要四百两来搞,所以,我就必须把你们三的钱赢过来,这样我就可以把工程搞起来。”

  贾六指出,他这个四百两的工程一旦搞成功,产值就会达到四千两,到时就能给三位输钱的一人发二百两红利。

  但他要是赢不到这钱,搞不成工程,那他们四人的钱加一起还是四百两,永远也不会变多。

  “任何时期一个国家想要快速发展,那么它就必须有一个原始财富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否则,财富怎么集中?财富不集中,怎么集中力量办大事?大事办不了,怎么快速发展?没有发展,百姓怎么得利?”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贾六希望大家都能明白。

  第783章 睿亲王捉逃兵

  腊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一年除夕夜前一天。

  和硕睿亲王、抚远将军、议政王大臣爱新觉罗・世凯,顶着寒风冒雪赶到了天门。

  此地为湖北新建陆军第一镇所在,睿亲王前来是特意出席建军礼,并做重要讲话的。

  路上心情很是不好,不是因为湖北陆军第一镇整编过程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后院起火。

  随他出征的爱新觉罗子弟竟在年关将至之时,自发形成了一股逃兵潮。

  一开始只是几个宗室子弟悄悄离营潜逃,随后一发不可收拾,等到贾六接报时,宗室子弟北逃者竟多达千人,占了随军总数的十分之一!

  情况非常紧急,性质非常恶劣。

  气得贾六将负责黄带子营的翼长巴尔喇、负责红带子营的翼长管效忠各抽了三十鞭子。

  是真抽。

  三十鞭子下去,两位翼长连路都走不了,直接叫抬走的。

  负责八旗内务委员会的丁庆也难辞其咎,在两位翼长被打之后,主动请求愿领五十鞭子。

  贾六微哼一声,命亲卫行刑。

  五十鞭子抽下去后,丁副主任脸都绿了。

  恨得那个叫冒烟。

  不是恨王爷无情,而是恨那帮宗室逃兵牵联了自己,更恨内务委员会工作严重失查,没有将逃兵潮扼杀在摇蓝之中,以致三天时间跑了上千人!

  “王爷息怒,依下官来看,这些子弟不过是从未离家,打小又娇生惯养,突然随军来到这陌生的南方,又值年关将近,故而生出思乡之情……”

  纪副主任出于某种目的,希望王爷不要大动干戈,毕竟宗室子弟份量不比一般旗人。

  而且,这帮宗室子弟也实是不怎么堪用,叫他们出出操,列列队,摇摇旗倒是有个样子,真叫他们上战场杀敌,莫说敌军那边了,就是自家这边都悬着。

  于其如此,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们去了。

  反正王爷要淘汰的是宗室优秀子弟,不是这帮子废物子弟。

  这帮人如此胆小,如此不成器,将来也不可能碍了王爷黄袍加身的大业。

  所以,纪副主任的意思是王爷如果大度一些的话,甚至可以给朝廷上一道折子,以“恩恤体谅”为名,遣送一批宗室子弟归京。

  如此一来能够淡化“逃兵潮”的影响,二来也能获得京中宗室的感恩和支持,对于粉碎有可能存在的“弘、色、富”反动集团具有一定的作用。

  可王爷不答应!

  就见王爷一把将面前的八仙桌掀翻在地,骂道:“当兵的人,哪个不想家!怎的,他爱新觉罗是人,其他人就不是人了!他姥姥的,本王都没回家过年,他们怎敢回家!”

  怒火之下,贾六决定严惩,为此以大将军王名义颁布《湖广前线特别缉捕逃兵法》。

  此法规定于大将军王行辕成立专门缉捕逃兵机构,名督捕处。

  置督捕郎五名,督捕官百名。

  从各处抽调千名精悍官兵隶督捕处,皆配快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