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第388章

大人,得加钱 傲骨铁心 5115 2024-03-23 01:38

  县里三位主官就陈主薄没有参与此案。

  一通大义凛然讲话后,贾六让陈主薄代行县令一职,待吏部补来新的县令前,务要组织县衙全体工作人员,就孙乐和冤案一事进行深刻的反省,同时要改变过去的工作作风,要深入民间地头与百姓打成一片。

  当然,这个讲话贾六也知道不会起太大作用,因为财政这一块不理顺,直隶全省吏治面貌不会因为这一桩案子就有所改变。

  此案如同老杨所说,就是给直隶大小官员一个警告与震慑。

  想要直隶的吏治如同他希望的那般,是需要大量金钱来砸的,同时配套一系列的监督政策,不然,也就是一阵风的事。

  吏治真要这么容易就能整顿,乾隆朝也不至于全员污吏了。

  考虑周元理在保定等着交接,当下便同老杨同往保定府城。

  保定城原先毁于明代战火,被八旗兵整个给刨了,雍正七年重新建成保定城墙,后来直隶总督李卫再次筹款修缮,方成今日城池规模。

  又因保定为直隶总督驻地,故而不仅居住人口甚多,商业也极其发达,离保定越近,沿途的商贩也是越多。

  队伍刚至城下,就有直隶按察使汪广全、直隶提督万朝兴就带着一帮官员前来迎接了。

  按察使是正三品官职,管一省刑名,民间俗称“臬台”。

  于孙乐和的冤案,直隶按察使司衙门责任很大,经事后查明乃是按察副使周某与赵家有旧交,结果在赵家请托之下未经详查便将此案上报刑部。

  现时按察副使周某同保定知府宋某已经自摘官帽听侯处置,其他涉案官员也都被收到额驸书信的万朝兴带人控制。

  贾六对汪广全不熟悉,于万朝兴那真是好哥们了,对方能当上直隶提督可是他一手举荐的。

  也不摆架子,对前来迎接的官员亦是春风相对,这让不少担心新任总督大人要大开杀戒立威的官员们稍稍松了口气。

  得知周元理正在总督衙门等侯自己,贾六也不耽搁,示意众人随他入城。

  到了城门下,突然停下环顾一圈,微微点头对左右道:“不愧是省城,市井果然热闹,商业也是极其发达。”

  言罢,率先入城。

  栓柱这边却是拉住要进城的梵伟,问道:“你知道你上任知府后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梵伟一怀:“什么?”

  栓柱道:“就把城门内外清理一下,没见到处都是牛羊、骆驼粪便么,少爷刚才鼻子明显嗅了嗅,有厌恶之感。”

  梵伟愣了下四下看去,果然污秽不堪,只是这是城市常态,不管是运货的商队,还是拉车的骡马,粪便随地而溺哪里是能控制的。

  “你这么笨怎么当官?”

  栓柱摇了摇头,“牲畜你控制不了,人还控制不了?你跟商贩收大粪税,把钱收上来再组织人分片清理,街巷市井面貌不就焕然一新了么。”

  第598章 少爷,受命于天来了!

  栓柱是懂少爷的,所以这才提醒梵伟上任知府后要马上清理街面。

  粪税,不是苛捐杂税,而是必须收的税。

  因为如保定这种省会城市,每日进出的牛马、骆驼等牲畜至少万头以上,不加以整治结果就一个,那就是保定城内城外到处都是臭气哄哄。

  这一点,京师已经证明了。

  皇帝出行为何要洒水净扫,没其它原因,只因路上全是粪便。

  好多初来京师的外地人看到天子脚下竟然到处污秽,还很惊讶,“北地粪秽盈路,京师尤甚,白日投裸,不避官长,体统亵越,小人相习而暗消敬惮之心”。

  贾六当初考拜唐阿试所在的德胜门校场一带,就是京师最大的牛羊马市,那粪便堆积的跟一座座小山似的。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明代遗留的城市下水道早就停摆,城市内的卫生设施也严重不足,缺少茅厕,不管是满城还是外城,一般人家都不设茅房,妇女使用净桶,清晨直接倒在附近沟眼河渠中。

  百年下来,沟渠不通,故而需要定期淘沟。

  除人粪外,街上还有牲畜粪便,“人与骆驼、驴、骡、牛、马、犬所遗也”,臭味随风扬起,酸风掠面。

  京师使用的牲畜比保定多得多,结果就是京城内外,大街小巷,各部院衙门前后,骡马粪随时遍布,一遇雨雪,调成泥糊,臭不可闻,俨然一片大粪厂。

  西洋人于大清京师见闻记录文字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此野蛮人所在。”

  就是鞑靼占领中国后,文明在东方这片土地神奇的消失了。

  当然,京师恶臭如此严重的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人口太过密集,导致京师周边区域农村根本消化不了几百万人产生的粪便。

  保定规模比京师小了许多,可给贾六的第一印象也是臭不可闻,到处都是粪便。

  一想到自己要在这座城市工作几年,那肯定就要有所动作。

  毕竟,京师那会他管不了,自个的一亩三分地还是能搞一搞的。

  但又不好直说总督驻扎所在怎么如此肮脏,便使用了腹语。

  能听懂的肯定进步,听不懂的就算了。

  见梵伟跟上来后不由问他:“杨主任提点过你了?”

  “嗯哪,卑职上任后就收大粪税,组织人手分片分区专门清理街面和城门,保证大人再也不用闻臭味。”

  梵伟工作态度很认真,同时也反省自己为何没有听出鬼家大人的话外之意。

  自古以来,揣摩上意者才能进步,不断进步啊。

  “这只是表面,重点是城中环境卫生问题要重视,这个你拿去,按册中所说办理,一年下来,吏部考绩你就是天下第一。”

  梵伟赶紧从鬼家大人手中接过册子,封面赫然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

  打开之后第一页还有目录,分别是下水道建设、公共卫生建设、街道环境整治、百姓娱乐设施建设、牲畜管理等,最后一个目录是地标性建筑。

  本质上,除了水泥钢筋混凝土贾六暂时搞不出来,其它东西清代都有。

  明代以来就有下水道建设技术,不过后世使用的是塑料管,这年头用的是陶制管具,或者是用砖石修葺,定期维修而矣。

  所以,只要贾六愿意干,下面的人也能认真干,他是绝对能让保定变成大清最漂亮,也最文明的城市。

  起个标杆作用。

  干成了,无疑是他这个直隶总督最大的政绩。

  一眼就能看到。

  “为了你这个知府老爷,为了保定百姓,你知道我操碎了多少心么?”

  贾六白了狗头军师一眼,“念在刘氏昨夜让我打开心扉,这次就便宜你了,册子收好,按着上面做,需要款项什么的省里给你解决一部份,其它的你自个想办法。总之,我就一个要求,就是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如此一来,你的政绩便是吏部考评天下第一,将来才能往上升,明白么?”

  “大人对卑职真是……真是……”

  梵伟下意识的嗅了嗅有些发酸的鼻子,心中拿定主意,要是大人还惦记他侍寝,那就咬咬牙忍一忍。

  一切,都是为了进步,为了大清嘛,不寒碜。

  “违心的话就不要说了,你办事我还是放心的。”

  快到总督衙门了,贾六不意说太多,但还是叮嘱一句:“工程资金我让你自个想办法,不是让你横征暴敛,是要你开动脑子,比如可以想办法引入民间资金进行工程建设,不要只晓得伸手跟百姓要钱。即便跟百姓收税,也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百姓晓得他们交的钱花在哪里,你这个知府老爷才能为百姓所拥戴。”

  “明白,卑职明白!”

  梵伟不迭点头,鬼家大人爱民如子的精神,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

  贾六微微点头,保定就在他眼皮底下,梵伟干的好与不好,他用屁股看也能瞧,所以倒不怕梵伟背着他瞎搞。

  在直隶布政使杨景素、提督万朝兴、按察使汪广全等文武官员簇拥下,终是抵达今后工作单位——直隶总督衙门。

  建筑还是很气派的,坐北朝南,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风格,从外围来看占地面积不小。

  抬头就看到一块匾额,是下竖式而非横放式,上面写有“直隶总督部院”六个大字。

  大门外还有一组封闭性的院落,由东西班房、东西辕门、照壁等组成。

  新任总督大人到来,自有总督衙署相关官员及僚属列队迎接,总体气氛跟欢迎领导莅临差不多,就是少了些旗帜与横幅。

  新旧总督交接仪式都已经安排好,场地就在大堂。

  前任周元理在大堂等侯。

  贾六抵达时,就见七十岁的前任站在大堂正中屏风前面,屏风绘有鹤、海、太阳,看着颇是气派。

  左右摆放各式公案桌,浩封架,甚至还有一杆万民伞。

  代表朝廷前来的军机处满章京伊江阿同兵部职方司郎中玉保,分别出示相关身份凭证同堂中侯着的官员对接。

  尔后由伊江阿宣读贾佳世凯就任直隶总督的圣旨,再之后则是贾六与周元理这个前任象征性的客气几句,再从对方手中接过直隶总督部院大印,以及王命旗牌。

  栓柱等人则核验前任总督准备的若干交接文书,也就是开立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清册。

  民间说法叫盘账。

  兵部职方司郎中就是过来当“监盘委员”的,新旧总督交接无误后,由他签字盖章。

  但这个过程无疑是象征性的,因为贾六这个接任者是不可能对前任进行清算。

  这是官场潜规矩。

  也就是哪怕周元理给他留下若干大坑,他都得接下来,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弹劾这位荣归故里的治水专家。

  正如他当初出任景陵委员会主任,也没法清算前任旧账。

  四柱清册各自签押盖章,意味着新旧两位总督的交接顺利完成。

  接下来自是由周元理这个老总督对贾六这个年轻总督讲几句寄语,大致讲话意思呢,贾六听着跟自己在步军统领衙门讲的差不多。

  也就是不同时代用不同的词语。

  中心意思没有质的变化。

  老周讲,小贾虚心听,不时说两句在周大人治理下,直隶如何如何,他以后又当如何如何。

  全是官话。

  最后,在一片欢声中,周元理同其家眷搭乘马车离开工作有两年的总督衙门。

  至此,尘埃落定。

  老周清不清,贾六不确定,反正老杨偷偷告诉他给老周搬家的马车多达三十余辆。

  接受大小官员参见后,贾六打量眼前的大堂,几十年前那个同样捐途出身的李卫便在此工作过。

  再过百年,有个名字也叫世凯的人也会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承前启后,承前启后啊!

  奋斗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完整办公机构,还是总督衙门,贾六内心的兴奋可想而知。

  抚摸着总督大堂的每一样物件,内心都是一阵唏嘘,当真是人生在世如乱麻,谁为圣贤谁奸邪?

  抬头忽的发现挂有一块大匾,上面写有“烙恭首牧”四个大字,不禁好奇出自何人。

  杨景素忙道:“大人,此匾乃是先帝御书,赐予前直隶总督唐执玉的。”

  “啊,是胤禛写的啊?”

  贾六直呼雍正之名,特别自然。

  老杨微怔了下,也是很自然的附和一句:“是老四阿哥写的。”

  贾六笑了,老杨忠心绝对,可以发展入会,由他领衔组建直隶分会。

  忽的侧脸看了老杨一下:“朴园兄,有件秘密我很想告诉你,但这件事涉及江山社稷,我又不知能否告诉于你……因为此事一旦传出去,于天下恐有大难。”

  额驸突然无比认真且又似乎十分踌躇的样子,让老杨下意识腰一挺,恭声道:“既是大人的秘密,那下官不听也罢。”

  这个回答让贾六有点措手不及,老杨这人不太会捧哏啊。

  正愁不知如何将这秘密说于老杨听时,栓柱急冲冲的奔了进来,手中抱着用衣服包裹看起来像个方形的物件,可能太过兴奋没注意脚下的门槛,险些被绊倒。

  稳住身子后,便激动的说道:“少爷,那妖人说的对,传国玉玺真在总督衙门后厢房的水井中!”

  言罢,上前迫不及待打开手中包裹,赫然露出一方有一角为纯金镶补的玉印来。

  不管是玉还是金,都有火烧过的痕迹。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清晰可见。

  右侧还有“天命石氏”四个字。

  第599章 老杨,你过关了

  传国玉玺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惟一凭证。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便为“受命于天”,失之则为“气数已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