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第3章

大人,得加钱 傲骨铁心 5708 2024-03-23 01:38

  同宝贝好儿子斗了好几年,也气晕过好几次的贾大全,这次竟是没有破口就骂“小兔崽子”,然后甩两个耳光下来,而是同天塌下来般火冒金星似的拽着儿子就往胡同外跑。

  “去都统衙门干什么,我不去,我还有事呢,要去你自个去……”

  贾六可不想错过去贾大全房间翻箱倒柜的大好机会,极力挣脱这位歪的不能再歪的“上梁”。

  前身沾染的坏毛病除了同当下旗人子弟只知享乐的大环境有关,同这位上梁不正的老子也脱不了干系。

  “你小子有个屁事!别犟着了,出大事了,赶紧跟爹走,迟了就完了!”

  贾大全虽然胖,可身子早被酒色给腐蚀的差不多,跑了这么点距离就已经是气喘吁吁。

  “出什么事了?”

  贾六意识到可能真有事情发生,要不然油壶倒了也不会扶的贾大全不会这么着急惊慌。

  “都统衙门把咱家列在出旗名单了,你不跟爹去衙门闹,明儿咱们就是乡下的汉人了!”

  贾大全急得拿起手中的世袭云骑尉的铁牌就朝脑门拍了一下,“我贾家可是功臣之后,老太爷为大清立下过汗马功劳,你爷、你爹我也为大清流过血,他们怎么能这么对咱贾家!”

  声音悲呛,就差嚎哭。

  “叭!”

  贾六手中的鸟笼在他爹大全的余音中轰然落地。

  啥玩意?

  说好的八旗子弟与国同休的呢!

  第4章 我是旗人我骄傲

  贾家的老太爷为大清立下过汗马功劳是一点不假的,要不然贾家也不会蒙恩抬旗,从低等的汉人摇身一变成为光宗耀祖的旗人。

  这年头,汉人变旗人什么性质?

  祖坟冒青烟!

  额头通天,鼻孔朝天咧!

  只是贾大全说他同爷爷贾祖旺为大清流过血,贾六表示此事有待商榷。

  由于贾祖旺在贾六出生前就光荣驾鹤西游,所以关于贾祖旺的一切事迹贾六都是听贾大全说的。

  其中经常被贾大全拿出来反复提及的,就是贾祖旺在和通泊之战的英雄事迹。

  和通泊之战发生在雍正九年,清廷决议出动北、西两路大军堵御准噶尔军,北路军的统帅就是有名的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出兵圣旨一下,京师八旗兵就抽调8000人归傅尔丹指挥。

  当时抽调汉军旗2000人,其中就有继承老爹贾汉复世袭云骑尉的贾祖旺。也因了这个云骑尉的世爵,贾祖旺还担任了四品副参领一职。

  结果这一仗清军大败,很多满洲将领因为无法突围自杀,京师八旗同车骑营等损失惨重。在一些将领护卫的拼死保护下,傅尔丹才侥幸突围捡回一条命。

  据贾大全说,贾祖旺当年为了保护大将军傅尔丹冲出重围,带着几十名汉军勇士与数十倍于己的准噶尔人殊死搏斗,最后部下全部战死,他本人也重伤昏迷不醒。

  准噶尔人退走后,赶来的奉天八旗兵在死人堆中找到了尚有一息之存的贾祖旺,后经全力救治方才没有殉国。回到北京后,大将军傅尔丹还特意前来探望贾祖旺,整个西柳胡同都轰动的很。

  这是贾大全说的。

  一直以来,贾六对此事深信不疑,直到两年多前在一次汉军旗子弟的聚会中,他听到了另一个版本。

  的确,贾祖旺参加了和通泊之战,只是战场表现同他告诉儿子的完全不一样。

  当时准噶尔人调集重兵冲击傅尔丹的中军大营,除傅尔丹亲自领着清军反击外,还有树红纛的科尔沁兵,树白纛的土默特兵也在同准噶尔人血战。

  然而清准双方都在浴血厮杀时,清军阵中突然有人惊慌大叫说土默特人败了,结果引发清军阵脚大乱,准噶尔人抓住时机一举攻破清军大营。

  此役,傅尔丹所领北路军计有京师八旗兵8000,车骑营兵9000,奉天等处八旗兵8000余,连同随军民夫有三万多人,结果战后仅余2000人,堪称雍正年间最大的败仗。

  战后,傅尔丹一方面上疏请罪,一方面也在调查是谁在阵中乱呼导致大军失利,并发誓要将此人碎尸万段。

  只是死难清军实在太多,当时又那么混乱谁知道是谁喊的?此事便无法彻查,最后只能当那个乱喊的家伙死在了和通泊。

  直到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贾祖旺去世那年,曾同贾祖旺一起参加北路军的旗人、也是贾家远亲的马庆祥在一次酒后对人说,当年那个在和通泊乱喊导致大军溃败的就是刚刚见阎王的贾祖旺。

  贾祖旺为什么这样做?

  真不是故意的,实是当时被准噶尔人的攻势给吓坏了,不知道是脑子不做主还是真看见土默特人的白纛倒了,随口就那么一叫。

  回过神来贾祖旺才晓得坏了事,吓得直哆嗦,连步子都走不动,最后还是马庆祥拉着他跟着溃军一起逃出去的。

  说的有鼻子有眼,还说贾祖旺为了堵马庆祥的嘴,将自家六十亩良田都转给了马家。

  拿人手短,加上也是亲戚,马庆祥便没向都统衙门告发贾祖旺。这么多年过去,也一直是守口如瓶,直到贾祖旺去世。

  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马庆祥的孙子马文武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在贾六向人吹嘘他爷爷当年如何如何勇猛时,马文武“噗嗤”一声将听到的另一个版本当众说了出来。

  为此,绝不相信爷爷竟是如此不堪的贾六还和马文武打了一架。

  现在的贾六认为马文武说的可能是事实,若贾祖旺真如贾大全所言无比英勇,被救出后怎么可能不给晋升反而连副参领都给夺了,此后也再也没有出征过?

  如今当事人都去见了阎王爷,离和通泊之战也过去了四十年之久,任何疑问在时间的冲刷下都变得没有疑问。

  贾六无意探查贾祖旺的英雄事迹是否掺假,但他很肯定贾大全绝没给大清流过血,哪怕一滴都没有。

  因为大全在乾隆二十四年随兆惠出征回部的路上堕马摔断了腿,压根就没去新疆。

  这能算为大清流过血?

  流过泪差不多!

  可不管贾家第二代、第三代有没有替大清流过血、流过泪,就凭老太爷贾汉复的表现,清廷也没道理把功臣之后给撵出旗吧。

  失手掉落鸟笼的贾六无形之中有些心慌,没法接受老爹带来的“噩耗”。

  无它,旗人身份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个身份可是直接关系贾六能否迈入大清政坛核心的!

  尤其是在乾隆朝,这位爷那对汉人可是提防的很,也贼的很,所以乾隆朝的重要官职无一不是满洲、蒙古。

  最典型的证据就是乾隆在紫光阁搞的功臣像,前后共有二百五十人,问题是哪个是汉人?

  所以,贾家真要出旗成了汉人,于贾六而言他的仕途恐怕还没起步就得夭折,不夭折也是大打折扣。

  这能行?

  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用蜡烛油滴了自己小半柱香后,贾六就明确为自己的未来指明了一个方向――做官,做最大的官!

  想要做官,贾家现在的境况肯定对贾六提供不了什么帮助,所以他才想在乾隆他娘八十大寿这件事上做文章,最终《三堂会审伽利略》这出大戏新鲜出炉。

  然而,项目还未启动,梦想还没有插上翅膀,根正苗红的出身却要不保,这贾六哪里能忍!

  别的不说,就旗人这两个字就比汉人多半个前程呢。

  因此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贾六同他爹大全来到了位于东厂胡同的汉军正蓝旗都统衙门。

  第5章 皇上是个王八蛋

  为何是半信半疑?

  汉军出旗是真事,这事打乾隆登基以后就一直在进行。

  原因嘛,说白了就是随着三藩造反被平定,满洲在中国的统治彻底稳固,所以从前替满洲打天下的汉军八旗地位随着“和平”到来,渐渐的就变得越来越低,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

  这是表因。

  内因则是汉军八旗人口太多,导致清廷财政负担变得极大。

  贾六从身边人了解到的信息是雍正年间,汉军及汉军旗人家奴壮丁人口达到了八旗总人口的六成。

  也就是说一百万旗人中就有六十万汉军旗人。

  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因此雍正年间就有满洲官员上书说再让汉军旗这么无限滋长下去,试问将来之八旗是满蒙之八旗,还是汉军之八旗?

  于是,雍正启动军旗改革,准备让人口众多的汉军八旗出旗为百姓,一来减轻财政负担,二来确保八旗根基不会本末倒置。

  只是这件事因为雍正的突然死亡搁置了下来,等到乾隆七年才正式宣布除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旗内称旧汉军)不在出旗之列外,其余汉军八旗如入关后归附者,原属三藩所部者都在出旗之列。

  此后三十年间,汉军八旗大概每隔三五年就会启动一次出旗,前前后后怕是有二十万人给出了旗,只是出旗的大部分是原属三藩部者,以及那些祖上没有什么军功的普通旗人。

  贾家虽然是入关后附者(老太爷贾汉复是明朝淮安副将),但贾老太爷属军功显赫的开国重臣,又有世袭爵位肯定不会在出旗范围。因为功臣之后都能给撵出旗,那未免就太寒人心了,不利八旗稳定。

  故而贾六怀疑他爹大全是不是听了什么谣言这才火烧猪屁股,可又怕是真的,只能同他爹赶紧到都统衙门一探究竟。

  “老爷,少爷!”

  杨植也想跟过去,老爷少爷却跟吃了药似的一溜烟就跑了,无奈只好将地上的鸟笼捡起来,顺便将那颗被少爷踩裂了的核桃捡起剥了吃起来。

  “呸!”

  才嚼一口就给吐了出来,太特么的苦了。

  ……

  东厂胡同这地名一听就知道是前朝东厂衙门所在,类似留存前朝印迹的地名还有很多,什么惜薪司胡同、宝钞司胡同的在内城多了去了。

  虽说平日里爷俩不对付的很,但在共同利益面前,这对平日谁也看不惯谁的爷儿俩倒是难得的齐心,跟脚底踩了风火轮,屁股点了二踢脚般嗤嗤就到了东厂胡同。

  一路上,竟是一句呛话都没有!

  结果爷俩到地方后往里一瞧,好家伙,都统衙门早就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了,都是那些听到消息知道自己要被赶出去当汉人的旗人来叫委屈讨公道的。

  熟人还不少,光贾六认识的就有好几位,平日在街上瞧着了都得打个千,逢年过节还得过去问个安。

  都统衙门是什么地方,那是从一品的单位,搁贾六前世妥妥的副部级、军政一体的要害职权衙门,能让旗人这么乱哄哄的闹将?

  因此早就有一帮兵丁在衙门外拦着,任凭要出旗的那帮人怎么吵嚷要见都统大人,横竖就是不让进。

  许是因为这帮维持秩序的旗兵都是本旗人,因此尽管碍于职责不能让人进去,一个个也是脸上堆笑好言劝说,没哪个二愣子犯浑动手的。

  这当口,也是谁也顾不上谁了。

  贾六爷俩从人群中费力挤到前面,这才发现衙门口旁边摆了几张长桌。长桌后面坐着几个都统衙门下属户口房、档案库、俸饷房、米局的人,不过除了两个七品的正术典科长外,其他人都是衙门抄写管档的笔贴式(类似文员,满、蒙、汉军旗专任)。

  贾六以为出旗的事都进入流程了,这帮人是负责发放出旗“补贴”的,但很快就知道他想错了。

  长桌后面那帮人跟他前世是同行――专门给群众解释上面政策的。

  一帮衙门办事的对来访群众那是一个客气,甭管谁提出什么问题都耐心听着,然后认真记录在册,再告诉人家对他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视,回头一定专门报给上面研究,然后客气的请人家回去等消息。

  要是对方着急不肯回,还要在这嚷着要见管事的,那就回一句大人们这会忙得不可开交,而且也不是你一家子的事,就算给你报了怎么也得有个三五天才能给个准讯吧。

  言语间不忘暗示这件事一定当成头等大事办,而且准保有效果,你别在这犯傻,回去等信就是。

  闷声发大财,不懂?

  真个不懂事在这瞎胡闹,完了上面把你当典型给办了,那就划不来了。

  很是亲切的一幕。

  贾六对这些个几百年前的同行心生敬意,因为他知道做群众工作不容易,但他也知道都统衙门纯粹在糊弄人。

  为啥?

  因为负有决定权的满蒙“领导”们一个都没出来,光是帮说话不算数的底层汉军打杂的在这应付已经说明问题了。

  早在康熙年间,为了防止汉军旗做大,康熙就规定汉军八旗参领以上缺额者,今后一律从满洲、蒙古调任。

  这就使得汉军八旗除了参领以下的官职由汉军旗人担任,上面真正有权力的官职都是满洲、蒙古旗人担任。

  现任汉军正蓝旗都统还是个名人,乃是两次参加平准战事,清缅战事,平定大小金川战事的乾隆宠臣海兰察。

  同满洲、蒙古八旗都统都是专人专任不同,汉军八旗的都统、副都统都是兼任。所以海兰察除了兼任汉军正蓝旗都统外,还是正红旗蒙古都统,同时也是参赞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这么多官加一起,搁贾六眼中那就是副国级的存在。

  这种存在,莫说一帮要被赶出满城当汉人的普通旗人,就是贾大全这位世袭云骑尉那也是甭想见到的。

  因此,贾六准备先找那帮应付的问问情况,他贾家到底在不在出旗名单,别搞半天他爹贾大全弄了乌龙。

  正准备上前就贾家问题咨询时,他爹贾大全就一肚子火的梭哈了。

  “姓赵的,谁把我贾家给定在出旗名单中了!你们难道不知道我贾家是功臣之后!你们把功臣之后给撵出旗,小心生儿子没屁眼!……这事你不给个说法,老子我告御状,叫你们吃板子去!……”

  贾大全的火暴脾气同他儿子的不学好一样,在汉军正蓝旗都是有名。

  赵国栋是户口房的正术长,这是个七品官职,乾隆七年都统衙门改制时新设的官,专门负责各旗户口登记的。

  因为同住一片的原因,赵国栋同贾大全认识,对贾家的情况更是了解,当下便站起笑着说道:“大全,你别急啊,这事你听我说……”

  贾大全却不给人家说话的机会,在那嚷道:“听,听,听你姥姥个嘴,这事不是你们这帮龟孙子暗中搞鬼,我贾家怎么会在名单上!”

  “大全,这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