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 第417章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5832 2024-03-23 01:36

  因此在奏疏打开之后,他便提起朱笔回复道:“兵戎之事不可外人沾染,便是兵马司,也需要汉家子弟入伍。”

  “瀛洲番民,可作为衙役,辅兵,工匠,却不可沾染兵戎之事……”

  朱由检对兵权把控的比谁都严格,因为他很清楚让瀛洲的日本人沾染到兵权后,对大明的统治会有怎样的一种隐性威胁。

  这种威胁,朱由检是不允许存在的。

  至于颜思齐在奏疏中所说关于日本农民生活的事情,朱由检也很清楚,想要让日本人老老实实的臣服大明,说白了就得同化他们。

  怎么同化?这很简单,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朱由检给颜思齐回复了许多,其中包括朝廷会加大皇店在瀛洲的开办,并且会平价的贩卖白布,蜂窝煤等东西。

  不仅如此,生性善良的他,还大笔一挥就承诺了朝廷会在瀛洲建立大小一百个水泥场,并且除了管理水泥场需要汉人以外,募工只能招募农闲时的农民,为瀛洲农民增加收入。

  这也就代表着,瀛洲的水泥场,除去囚犯服役的那些,专供农民工作的水泥场,每年只会在五月到八月,以及冬月到二月这八个月的时间开办。

  其余的四个月,涉及到农忙的时候,工厂会整个关闭。

  这么看来、似乎有些浪费资源,但谁让朱由检“心善”……

  至于这些工厂的工钱,朱由检也从每日十文,提高到了每日十五文,想来日本上千万农民得知后,会对他感恩戴德。

  不仅如此,还有矿场、炼铁场,以及化肥场等等工场,朱由检也都准许瀛洲农民在农闲时去工作,工钱也一样是十五文。

  最后算下来,御马监将会在瀛洲全面收复后,兴建大小四百余处工场,可容纳六十余万人就业。

  这些工场的收入,加上朝廷给他们每人分的一亩地,以及官府的租地收获,这一系列的收入在折色成粮食后,每个农民会从幕府统治时期的人均三百斤粗粮,提高到大明统治时期的人均七百斤粮食。

  这个比例,基本达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能达到这个水平,不是代表大明科技发达,而是大明的耕地资源多。

  眼下大明的亩产虽然只有二百八九十斤,而后世八十年代亩产三百四十多斤,但两者的耕地资源却不同。

  收复瀛洲之后,大明的耕地面积会达到了八亿六千万亩,而需要养活的人只有一亿六七千万人,人均五亩耕地。

  反观后世八十年代,十六亿亩耕地,却要养活十亿人,人均不过一亩六分。

  人均耕地资源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哪怕生产力不足,依旧可以让百姓吃饱穿暖。

  当然,这个前提是那群贪官污吏不会背着朱由检偷偷的盘剥百姓,而百姓也不会遭遇眼下的小冰河大旱。

  小冰河大旱,基本废了大明近十分之三的耕地,让原本平均口粮一千四百余斤的大明百姓,跌落到了只有一千斤的程度。

  这样看上去似乎还没有太大问题,但眼下只是开始。

  接下来遭受天灾波及的耕地会越来越多,大概还有十年的时间,原本两京十三省内,将会有两京十一省遭遇大旱。

  大明眼下八亿六千多万亩耕地里,将会有接近两亿亩遭遇旱情直接灭绝,剩下三亿亩粮食减产。

  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旧港、交趾、瀛洲这几个地方,以及两京十三省内一些靠近大江大河的上亿亩田地粮食。

  到了那个时候,人均口粮会跌到每人只有六百来斤。

  如果没有瀛洲、旧港、交趾这些地方,也没有经过移民实边的辽东和河西的话,大明百姓的口粮会和历史上一样,只有四百斤不到,饿殍遍野……

  因此,为了抗旱保民,大明要必须要稳固交趾、瀛洲这种已经具有文化特性的地方,也要加强诸藩对南亚的控制。

  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剔除对方百姓,富裕对方精神肉体,最后将他们腐蚀同化。

  在这个时代,唯一的好处就是,明军会扫除了当地的所有贵族阶级,而他们的消失,代表的是文化的灭绝。

  平民,尤其是类似瀛洲的平民,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不配拥有,谈和继承文化。

  朱由检不仅要让他们吃饱,还要让他们有书读。

  学汉字,说汉话……

  这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一项变革,但这项变革需要有许多能够教书育人的人才才行。

  这点他在准备,还需要不少时间。

  总之在他一系列的安排后,如果还有瀛洲的农民会怀念幕府统治下的生活,那就不是蠢材,而是傻子了。

  “殿下,到了……”

  象辂外响起了声音,而朱由检也回过了神来。

  他看向了奏疏待处理的最后一点,在沉默过后,他写上了杨文岳、吴阿衡、以及曹变蛟和曹鼎蛟四个人的姓名。

  “杨文岳和吴阿衡休息够久了,让他们联手指挥,刚好锻炼一下曹变蛟和曹鼎蛟。”

  微微颔首后,朱由检将奏疏合了起来,随后拿着奏疏走下马车,交给了旁边的锦衣卫道:“把奏疏交给吏部和五军都督府处理,另外告诉顾秉谦,把金铉放出来,可以派往瀛洲,去做他的南岛知府了。”

  “是……”锦衣卫应下,随后接过奏疏,转身离去。

  朱由检见状,也转身走向了齐王府,而跟在他背后刚刚跳下车的李定国,则是屁颠屁颠的跟着他走进了齐王府……

  第362章 《平缅事宜》

  “把皇店的盐茶酒煤都好好算清楚,我看你们就是闲的,积了这么多文册!”

  齐王府内,当曹化淳坐在偏殿之中,端着一杯茶细细品茶的时候,在他面前的是鸡飞狗跳的上百掌事太监。

  这些太监身后是数百名正在敲打算盘的王府书吏,拨打算盘的声音不断地在殿内回响,比户部都热闹。

  王承恩不在此地,他在偏殿隔壁的另一处偏殿,处理着关于官场、化肥场、饲料场和水泥场的事情。

  至于御马监的田赋、皇店、盐场、酒场、茶场、纺织场、粮仓,以及船厂,这些原本由朱由检和王承恩分担的事情,都汇集到了他一个人身上处理。

  这些事情虽然繁杂,但曹化淳却处理的井井有条。

  眼下已经是正月十五,距离正旦节过去了十五天,而这一日也是大明全年唯一不宵禁的一天。

  曹化淳听说了晚上朱由检要外出,因此忙着在黄昏前把御马监今岁的预计收入算出来。

  从正旦到元宵,在他的催促下,御马监的诸多掌事总算赶在黄昏前把御马监的预计收入给算了出来。

  拿到汇总的他,马不停蹄的去找王承恩,和王承恩一起带着两本汇总赶往了王府的存心殿。

  两人奔走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齐王府内,背景是高大的城垣和四个城门。

  这些城楼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俨然是皇都南京应天府紫禁城的缩影。

  路过的宫殿,基本清一色的都是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

  殿中的座位用红漆金蟠螭,挂帐用红销金蟠螭,座后壁则用画蟠螭彩云。

  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

  府内宫殿室屋八百间有奇,廊房饰以青黛。

  和两人一起忙碌的,还有王府内的书吏,兵丁,以及内廷的婢女们。

  毕竟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按照传统,在这一日,普天同庆欢度佳节,大家都会张灯结彩,点起彩灯以示庆贺。

  这不仅仅是街道上张灯结彩,便是王公贵戚,贩夫走卒的家中也都挂上了一些装饰的灯笼。

  杨媛爱命人置办了三万多个灯笼,各不一样,分别挂在了王府之中。

  存心殿的广场面前,婢女们用绳子和木棍支起了上百条悬空绳,随后一一挂上灯笼。

  内廷里忙的不可开交,曹化淳和王承恩只能加快脚步,带着奏疏快走进入了存心殿。

  “殿下千岁……”

  “起来吧。”

  存心殿内人头攒动,里外都是忙碌的人,而朱由检则是抬着双手,任由有些婢女为他换上了一套喜庆的红色圆领袍。

  发髻梳理,金冠玉簪,好不容易穿好圆领袍,一条价值千金的玉带又被跨上。

  到了这里,朱由检才转身看向了二人,而二人也上前递上了汇总的文册道:“殿下,这是今岁官场的预估岁入。”

  “开年十五天,便把预估算出来了,倒是辛苦你们了。”

  朱由检的脸上阔别许久,终于出现了洋溢的笑容。

  曹化淳的回归,以及朱由校的分担,这些安排让朱由检的工作量减轻了五分之二。

  尤其是曹化淳的回归,在他抵达齐王府之后,朱由检每日处理奏疏的数量,直接下降到了五百多份。

  以他的速度,大概只需要四个半时辰,就能处理完这五百多份奏疏,剩下的七个半时辰,都可以用来睡觉和休息。

  因此,劳累了几年的朱由检,也稍微拾回了一些朝气,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他打开了汇总,大致看了一眼。

  总的来说,灾情对北方的伤害,已经很难提升了。

  尽管正旦节以来,湖广、四川、南直隶的一些地方都没有下雨,但顶多也就算是小旱,凭借当地的水利和河流,足以抵抗。

  至于北方的旱情烈度,比起去年来说也降低了一些,陕西的汉中、西安、凤翔一带最少下了一场雨,而山西的太原府也下了雨。

  便是北直隶虽然没有下雨,但一些河流的水位也开始略微回升。

  总的来看,天启九年的开始虽然糟糕,但比起天启八年要好太多了。

  御马监的汇总里也表示,只要今年的旱情没有去年严重,御马监的田赋大概率是能收上来三千八百万石左右的。

  至于皇店和各场的税银,大概能上交一千三百万两左右。

  “今岁应该会比去岁好一些,但旱情依旧不会断,让孙传庭继续巡抚天下,又可先生小心防疫。”

  合上汇总,朱由检将奏疏递了回去,王承恩主动接过,而曹化淳则是回禀道:“户部那边,毕尚书已经让人送来了汇总,虽然估判的不如御马监,但今岁户部应该能岁入两千万石,税银一千五百余万两。”

  “差不多,今岁应该能岁入五千八百万石,税银两千八百万两,比去岁富裕九百余万石,三百余万两。”

  “按照往年来算,税银基本是够朝廷开支的了,五千八百万石米麦都可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说到这里曹化淳顿了顿,接着继续说道:“不过今岁小西洋那边,十六万兵马都有补贴,因此五军都督府要多支出二百四十六万余两银子,税银尚欠缺一百余万两才不用变卖米麦。”

  曹化淳的话让朱由检满意点头,这些消息都让他比较高兴,脸上始终挂着笑意,多少有了些年轻人的朝气。

  “户部那边还有结余吧?”

  “前后抄家,追赃,加上瀛洲、旧港那边运来的金银铜锭,大概结余三千四百万两银子左右。”曹化淳老实回禀,而朱由检闻言点头,却又道:“瀛洲和户部的金银铜锭不能动,去了它们还有多少截留?”

  “大致一千五百万两左右……”曹化淳回禀,但又担心朱由检不高兴,因此特意解释道:“正旦节前夕,崔呈秀等人抄家后,国帑结余四千七百余万两,不过户部先发给了一京十一省三百多万两的修路费用,然后又发了七十万两银子给其它受了灾害的府县。”

  “其次便是拨了九百万两银子给御马监来收购山西一省之地的矿山。”

  “九百万两银子……”听到这笔银子,朱由检轻嗤一声。

  曹化淳很清楚朱由检为什么会轻嗤,说白了,山西士绅手中的矿山价值或许高达上万万两银子。

  之所以朝廷支出了九百万两银子来买,是因为这群士绅豪强和山西地方官员只报上了九百万两银子的价值。

  九百万两价值的矿山,正常岁产价值百余万两,按照大明的税收,他们每年只需要交十万两银子。

  然而实际上,他们每年的产出高达数百万两银子,哪怕正常按照杂项和正税来交大概十比一的税银,也需要交四五十万两银子。

  这只是山西一省的真实矿税,而山西的矿税占据大明矿税的七分之一,也就是说,如大明士绅豪强老老实实的交税,仅仅矿税就能给大明贡献三百多万两税银。

  然而他们不老实,对大明上报的矿山总价值不过七千多万两,每年也只交四十几万的金银铜铁矿税。

  现在好了,他们不老实,那朱由检就装傻,朝廷就装傻。

  他们不是报矿税总价值四千多万两吗?那朝廷就按照这个价值来收矿。

  第一个开刀的就是山西,然后是南直隶、山东、江西、福建、广东这五个地方。

  等把这价值数万万两银子的所有矿搞到手,朝廷每年都能产出上千万两白银和上百万两黄金,以及数千万的铜。

  铁矿朱由检不准备全收,还是准备留给民间一些,避免国营矿山一家独大。

  因此在听到国帑还有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后,朱由检先吩咐说道:“煤矿、铁矿,一些老实的矿主如果愿意接受朝廷勘探后定期交税,还是可以放过他们的。”

  “主要的还是金银铜矿。”朱由检说罢,走到了大殿主位坐下,王承恩和曹化淳也跟着走了过去。

  朱由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随后才继续说道:“国帑既然还有一千五百万两,那就先发现银,粮食都存入御马监和五军都督府的粮仓内,没有我的令旨,除了哥哥开口外,谁也不能开。”

  “是……”二人躬身应下,而朱由检也询问道:“金铉和变蛟、鼎蛟怎么样了?”

  “三日前与军械局拨发的三十万勐火油,在东军都督府三营兵马的拱卫下,从天津港出发前往瀛洲南岛府了。”曹化淳回禀道:“另外杨布政使和吴布政使也各自乘船前往瀛洲,预计金铉他们二月中旬能抵达,两位布政使应该在三月初能抵达。”

  “嗯……”朱由检微微颌首,王承恩却开口提醒道:“殿下,旧港发来消息,徐主事抵达中山府,各国商人带来的六百匹大挽马只活下来了三百余匹,那上千头大白猪和数百头肉牛也都病死大半。”

  “还算正常的损耗。”朱由检挺满意的,并询问开口:“他们什么时候能抵达京城?”

  “徐主事已经带着各种牲畜北上,大概四月下旬能抵达天津港。”王承恩老实回禀。

  朱由检闻言站了起来,吩咐了一句:“抵达广东后,但凡有生病的牲畜都接上岸,官场好好培育。”

  “殿下放心,奴婢知道……”王承恩作揖回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