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说,南洋打下之后的划分已经定下来了,图纸放在勖勤宫,而臣也将它拿来来。”说罢、陆文昭拿出了袖子里的图纸,双手呈上。
朱由校不紧不慢的接过,打开一看后,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总的来说,南洋之地全部归属旧港承宣布政司管辖,吕宋为吕宋府,苏门答腊为旧港府,北面的马六甲则是巨港府,爪哇则是南海府。
至于魄罗岛、几内亚岛和苏拉威岛,则是被划分为中山府、东山府和三山府。
也就是说旧港承宣布政司下辖七府之地,而朱由校还看到了在东山府南边的大洋洲。
那块地方被朱由检标记为了待开发地,并且还写上了一些备注。
【其地数万里、七成干旱无法耕种,沙漠肆虐,可耕种宜居之地稀少,当屯垦南洋,再徐徐图之……】
朱由检的一个备注就让朱由校对这块地方的兴趣降到了低点,毕竟连朱由检都这么说,那只能说明大明的国力暂时还不能开发这块地方,需要等到南洋繁茂才能徐徐图之。
“把这画抄录十份,分别送往六部和内阁,以及沈廷扬手上。”
“旧港的划分就按照这张图纸的规划就足够了。”
“至于河西之地也按照弟弟的安排,梅之焕为布政使,河套归陕西直辖。”
“是……”陆文昭应下,并小心翼翼的上前接过这张画,而朱由校也继续吩咐道:“迁移之事,只要江西、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五省百姓自愿,那么地方官员不得阻拦。”
“只不过旧港的黄册,让沈廷扬做好一些。”
“顺带告诉黄龙,将黄金和奇珍异宝送往内帑,白银都交给沈廷扬。”
“朕不管他们怎么花这笔银子,总之用最短的时间把南洋给我稳定下来。”
“臣领旨……”陆文昭作揖回礼,而朱由校则是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臣告退……”
陆文昭回礼后退下,不过在走出乾清宫门的时候,他和曹化淳、王承恩点头示意,算是打了一个招呼后才离开。
伴随着他离开,五大太监也重新进入了乾清宫的养心殿内。
在他们进入养心殿之后,朱由校已经自己动手,将那一箱子的文册放到了卧榻下。
所以在他们见到朱由校的时候,朱由校拍了拍手上的灰,并对他们几人交代道:“传告天下,复套大捷,着司礼监起草圣旨,擢升复套经略孙传庭为兵部侍郎。”
“其余人的功绩,让内阁按照以往的官员,加以虚衔和散阶吧。”
朱由校没有太过插手复套一战所有将领的功赏,主要是把孙传庭调到了京城来。
这次复套,朱由校只觉得自己身边缺少了一些为他讲兵事的人,刚好孙传庭现在的功绩放在西北也尴尬,不如调他回京。
“奴婢领旨……”曹化淳和魏忠贤等人应下,随后命人去起草旨意下发。
过了半个时辰,当这份圣旨送达内阁的时候,便是叶向高都不由惊诧道:“打完了?”
“齐王殿下破火落赤于黑川滩,复套已经结束了,万岁的旨意都在这里,河西设行省,陕西直辖河套。”
司礼监的太监毕恭毕敬地回答叶向高,而话里的内容让坐在内阁的其他阁臣坐立不安。
仗打完了、那是不是代表齐王要回京了?
要是齐王回京,怕是京城里的局势又要发生变化了……
魏广微等人脸色有些不好看,而叶向高则是长呼了一口气。
“总算要回来了……您要是回来,老夫也能乞休了。”
叶向高在心中感叹,而所想的居然是要乞休辞官。
在叶向高旁边,左光斗也在听到对方长呼一口气后看向了他。
叶向高的心思,实际上大部分阁臣都知道了。
他要是乞休的话,那么内阁首辅的位置,恐怕又要引起一连串的尔虞我诈。
眼下的京城就好像一个火药桶,什么事情都在压着。
叶向高并不是不想处理,只是他处理的方案并不符合朱由校想要的方案。
叶向高也清楚,在一些事情上,朱由检的话要比他的话好用,所以他只能留着这个火药桶给朱由检来想办法清理了。
这倒也不是说他想害朱由检,而是这个火药桶,以他的能力来说,确实无法解决。
只是叶向高不知道,朱由检不仅短时间不回来,还让人给京城送来了一个更大的火药桶。
如果他知道的话,恐怕现在就要连续上疏,请求辞官了。
“把事情宣告天下吧,让百姓也高兴高兴……”
沉默许久,叶向高选择了不票拟,直接以内阁首辅的身份将圣旨同意,想让天下都感受一下复套大捷的喜庆。
对于他的做法,其他内阁成员也不敢说什么,毕竟这份圣旨和朱由检有关。
群臣的沉默,让叶向高特别扫视了一眼。
从百官的态度这点来看,相比较当初还有方从哲、孙如游,朱国祚、沈潅等一群党派魁首反对,弹劾的局面,眼下的诸党官员多少有些怯懦了。
这样的怯懦并不是好事,因为这代表的是党派的凝聚力不足。
党派凝聚力不足的话,就可能会存在一个人脚踏两条船,分别对两个党派献媚的局面。
也就是说、对于党派的打击,就不能像前几年一样,针对性的打击了。
“算了、还是留给齐王自己解决吧……”
看了一眼复杂的局面,叶向高不想再多想,因为现在多想一秒,他都觉得头疼不已。
没有百官的反对,司礼监的太监就这样带着内阁、六科同意的圣旨,到礼部选择了昭告天下。
很快、一匹匹塘骑和快马将消息送往了大明两京十六省,除了旧港太过遥远以来,大部分行省都在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收到了扫套之役大捷的消息。
一时间举国同庆,百姓们由于没了辽饷的负担,生活的也更为舒服,遇到这种大喜事,自然也就有心思拉上好友,三五成群的选择了各种庆祝场地。
用后世的话来说,便是一个大捷的消息,便成功促进了大明两京十五省的消费经济。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某一些人听到这个情报的时候,不仅不高兴,反而脸色十分难看。
这类人、无外乎就是下野后等待复出机会的方从哲、孙如游、朱国祚、沈潅、亓诗教等人。
不过相比较他们的不爽,一支被押送前往云南大理的队伍中,得知扫套大捷消息的老头倒是放声大笑。
“好好好……我就知道扫套一定能成,现在就看看你要怎么迁移百姓了。”
拿着布告,坐在囚车里的杨涟喜笑颜开,浑然不因为自己坐在囚车里而难受。
不过在他这么说的时候,一名锦衣卫却骑着快马上前,来到他旁边道:“你倒是成局外人了,殿下和万岁现在恐怕头疼得很。”
说话的人是被朱由检同样调去云南的陆修,与他一起前往的,还有沈炼和陆显二人。
作为朱由检在锦衣卫中最早的班底,他们三人被同时派往云南,显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路上的杨涟。
杨涟也明白其中道理,于是放下告示,靠在囚车上对陆修说道:“殿下和万岁头不头痛已经和老夫没有关系了,老夫现在是一个白身,去了大理后便耕地种菜,做个普通百姓。”
“比起朝中的事情,老夫倒是更关心你们三个人去云南干什么?”
“可别又惹起什么战事,让老夫连米都吃不上……”
杨涟话里有话,而在后面的陆显则是喊了一声:“杨都给事中请放心,便是我们三人没饭吃,您也不会没有饭吃的。”
“那可说不准,若是打了败仗,恐怕老夫不仅没饭吃,还要被牵连。”
杨涟抓了抓几天没洗的头回应,而陆修见状没说什么,只是下意识握住了自己的刀柄,吊儿郎当道:“打仗不至于,但是探查消息却是不必可少的。”
“消息不全,殿下怎么对东吁和安南用兵……”
第257章 河西见闻
“河套大捷!河套大捷!”
“齐王领兵于板升城大破套虏素囊,斩首万余!”
“齐王领兵于狼山破套虏五大部,斩首七千!”
“齐王领兵北逐七百里,破套虏三大部,斩火落赤、猛克什力、沙计乃,斩首万余!”
“陛下布告天下,发河套、旧港田亩于百姓,有自愿迁移者,发田十亩,旧港免赋税一年,河套免赋税三年。”
“无论男女老弱,迁移河套者,每人发粮三十石,每户耕牛一头!”
“迁移旧港者,每人发粮十石,每户发耕牛、挽马一头!”
天启五年三月十七,伴随着塘骑的布告张贴,大明近一千六百多个县、以及数万村庄,上亿百姓都知道了迁移和大捷的事情。
这种事情一旦开始,率先做出反应的就是那些贫苦到濒死的人。
恰好这种人的数量,在晚明并不少……
“给俺一张!我一家十二口人,给我一张!”
“俺也要一张!我要一张!”
“俺儿子在燕山学府读书,是齐王的奴婢,给俺一张!”
“给俺!俺要一张!”
朔方府、米脂县李继迁村,当齐王府派出书吏和士卒来统计迁移人口的时候,贫穷的李继迁村大部分村民都踊跃的报名了起来。
“李守忠!你家鸿基和和老三都入了燕山学府,还来抢什么地啊?”
拥挤的人群中,一些人笑骂着一个四旬瘦弱老汉,而这人也咧着黄牙回应道:“我家老二不叫李鸿基了,齐王殿下亲自给他改名,叫李自成。”
老汉骄傲地挺起胸膛,旁边的人则是笑骂他吹牛皮不打草稿。
他也懒得反驳,直接挤到了最前面,对着桌子背后的御马监书吏道:“官爷,我家老二和老三都入了燕山学府,齐王殿下还帮我家老二取了个名字叫李自成,能给我一张移民卷吗?”
“都入了燕山学府你还要迁移?等着你儿子出来做官不好吗?”书吏听了个大概,笑着打趣。
“那官毕竟是之后几年的事情,眼下还得吃饭不是?”李守忠笑的有些尴尬,而那官员也摇头道:“说吧、家里几口人,我给你登记一下。”
“男女都算上,我家三户兄弟,一共十七口人。”李守忠生怕对方反悔,连忙报了出来,而官员也重复道:“李守忠、兄弟三人三户,十七口人,分田一百七十亩,耕牛三头,粮食五百一十石。”
他在说,旁边的士卒也在撕下一些印压的纸卷,随后将这些三指宽,一指长的上百张卷递给了李守忠。
那书吏也细心的交代道:“这些是牛票,这些是田票,这些是粮票。”
“我得和你们说清楚,你们手里的地是朝廷发给你们的,不过你们的地是迁移地,不能交易贩卖。”
“这田票和牛票、粮票到了迁移地后,可以按照账面的数目去换取耕牛和粮食、田地。”
“迁移过去后,你们的田需要自己开垦,不过河套的地在夏季很好开垦,不用担心。”
“粮票只能换粮食,不过不用担心盐和菜,朝廷到时候需要征募你们做徭役修建驿道,但每日都会给发二十文的工钱。”
“有了工钱,你们自己可以去买这些东西。”
“至于耕牛,朝廷虽然发给你们了,但你们十年之内需要还朝廷两头。”
“也就是你家这耕牛日后若是生下牛犊,养大之后需要还朝廷两头。”
“至于田地的赋税,前面三年是免赋税的,但三年后御马监的赋税是多少,你们需要交多少,但赋税不会超过三成。”
“都听清楚了吧?没什么问题吧?没问题就回家等着风雪停下来,然后随军北上去安置地。”
“没问题没问题……”听到书吏的话,李守忠只觉得手里的纸票沉甸甸的,自己整个人则是飘飘然的。
他可不在意那三成赋税和六头耕牛,毕竟他手上眼下可是有一百七十亩地和三头耕牛,以及能换五百一十石的粮票。
有了这些,他就能熬到两个儿子出头了。
想到这里、李守忠喜滋滋的返回了家里,而像他这样的人,在整个朔方府内可以说比比皆是。
人口稠密、耕地稀少的陕西百姓开始大量的迁移,而比他们更疯狂的,是福建、广东这些地方。
让人惊讶的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南直隶、浙江、江西反倒是没有多少想要迁移的人。
“南直隶和江西、浙江怎么迁移的人这么少?”
河西、张掖……
当穿着一身粗布麻衣的朱由检开口,他脸上的表情十分不自然。
此刻的他,正站在甘州府张掖县的耕地上,眺望四周,是一望无垠的耕地,而他的背后,则是高耸入云的祁连山脉。
张掖此地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境内地势平坦,加上张掖河的经过和祁连山积雪融化的滋润,这块地方可以说是河西为数不多的宝地。
朱由检自上个月从嘉峪关往东巡查,目前不过才走到了河西中段的张掖,不过一路走来他也有了许多感想。
其中最大的感想,就是移民的问题。
因此在发现人口稠密的江南三省居然没有多少人迁移,他瞬间就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