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 第675章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5363 2024-03-23 01:36

  瞧着这群穿金戴银的人,朱慈燃和刘顺四人好似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四处张望。

  “这里是卖首饰的街,怪不得那么多女的……”

  朱慈燃看到了沿街店铺清一色的贩卖女性成衣、首饰、这才反应过来那店家的表情是什么意思。

  不想沾惹胭脂气的四人把车停在了官府的驿馆,徒步走回了玉带濠。

  相比较满是女人的濠畔街,这繁华狭长的玉带濠才更适合他们四个老粗闲逛。

  不过逛街这种事情,往往还是女人偏多,只是相比濠畔街,玉带濠的女人穿搭稍显正常了。

  虽然也是穿着绸缎,但没有了许多夸张的头饰。

  她们大多背着一个斜跨的布包,包里装有一些胭脂水粉。

  由于玉带濠沿着一条河,一路向南,因此在往南走的路上,各类冲天招牌夺人眼目,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在玉带濠,朱慈燃看到最多的就是花卉店,这点从街上男女喜爱在头上戴花的形象就能知道为什么花卉店会那么多。

  除去花卉店,其次最多的就是书店,然后是胭脂水粉店和各种小吃摊店,以及眼镜、成衣等店铺。

  除去这些,还有商铺、酒楼、茶社、当铺、钱庄、相馆、画寓、戏台、浴堂、庙宇、民房等错落其间的建筑。

  不过对于这些建筑,朱慈燃兴致缺缺,不太感兴趣,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玉带濠的街上人流渐渐变多,继而熙攘,车水马龙。

  人流的变多,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街上踩高跷、烟火水嬉、舞龙戏狮、弄棒使械的杂耍班子,以及在戏台上表演“走海倭子进宝”等江湖把戏的戏台表演。

  朱慈燃不在意这些,他更多的是在体验广州城的人文风景,因此他的目光多在四周行人与街道店铺里的百姓身上。

  在他眼里,广州两岸的游人或是临水赏景,或是悠闲品茶,又或者在木行等手工业作坊定制家具,也有在铜锡老店亲手敲打茶壶、刻字镌碑的书生游人。

  只是由于逛街的人太多,刘顺等人生怕人群里有人欲行不轨,因此在简单逛了一圈后,他们就带着朱慈燃返回了驿馆。

  “还是乡村好玩些,城里没什么玩的。”

  回驿馆的路上,朱慈燃也抱怨起了自己的选择。

  这也正常,毕竟他从小生活在京城,对于城池的繁华他深有体会。

  广州城虽然繁华,但相比较京城,那是拍马也不及的。

  “算了,明日继续出发吧。”

  感觉没什么意思的朱慈燃选择继续出发,这话让本以为能休息几天的刘顺几人像死了亲娘一样难受。

  怀着心里的难受,刘顺勉强挤出一个笑意:“卑职……领命……”

  第549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

  “唏律律……”

  当时间进入腊月,一场大雪开始覆盖大明北方。

  从高空俯瞰,在茫茫雪域高原,映入眼帘的是洁白的一片,偶尔露出褐色的地皮,让人还能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人间。

  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时节中,人固有的印象中,这个时候,往往都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人们多在家里烤火的时候。

  然而,在马匹的喘息声中,一支身着布面甲的队伍却反常的出现在了雪地中。

  他们顺着已经结冰的斡难河向西赶路,身上那火红的鸳鸯战袄就好似雪原里的一朵烈焰,在不停燃烧,缓缓移动……

  “都小心点马蹄脚下,万一踩到一些老鼠洞,连人带马的栽倒,冻死在雪地里,那可怪不得旁人!”

  千户官的声音响起,这让被拱卫在骑兵队伍最中心的年轻士卒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李定国!看好你的兵!”

  “是!”

  千户官策马经过了一年轻将领身边,并喊出了他的名字。

  面对千户官的提醒,身着布面甲的李定国也用稚嫩的声音回应了对方。

  他打马走出了队伍之中,扫视了自己的兵,虽然脸颊寒冷,但心却无比滚烫。

  这里是单于行省的安北府,而眼下的李定国他们,则是作为换防兵马前往被更名为安北县的忽兰忽失温。

  冬季的漠北虽然寒冷,但很少有这么大的雪。

  可以说,李定国他们来的很不凑巧,这次的大雪让他们的换防之路变得异常艰辛。

  马背上的李定国眺望北方,延绵的不儿罕山已经被皑皑白雪覆盖,抬眼望去,遍野都是厚厚的积雪。

  “百户,您说狼居胥山是这里吗?”

  李定国这支队伍都是燕山兵家学府毕业的新生,作为有文化的士卒,所有人都知道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所有大家都很想知道,不儿罕山是不是就是狼居胥山。

  对此,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已经难以考证,但李定国听过自家殿下解释过,狼居胥山在每个时代的名字都不一样,但如果说真的要找出狼居胥山真正的位置,那它应该就隐藏在不儿罕山之中。

  “应该就是这里,只是不知道是里面的哪一座山。”

  李定国回应了那名小旗官,同时也调转马头跟随兵马向西行去。

  顺着斡难河一路向西,他们将很快抵达大明在漠北之地最西的一座城池,安北县。

  单于行省,作为大明继承大唐单于都护府的证明,这个充满了异族名字的行省名称并不会让人不舒服,反而会让他们时刻记住,这块地方是大明自古以来的领土。

  带领骁骑卫换防的,是赶到京城后都没休息就准备出发的曹变蛟。

  此刻的他短须上尽是冰渣,但作为一名武将,他并不在意这苦寒的天气。

  说到底,再冷也比朵甘那种高原气候好多了。

  蒙古高原虽然也是高原,但比起青藏高原还是小巫见大巫,因此曹变蛟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他带着骁骑卫一路向西,队伍在雪地里拉得老长。

  一片银白的前方,似乎在暗示众人这条路没有终点一般。

  只是这样的暗示在那逐渐显眼的城池面前,显得十分微不足道。

  部队像一条火红的赤龙,在白茫茫的世界里往灰褐色的城池赶去。

  随着他们的靠近,城头的士卒也发现了他们,城门被打开,那尚未完工的石桥被人用木头支着,下方是冰冻的护城河,如同铁板一样坚硬。

  似乎是太久没有见到其它人,驻扎在这里的天策卫士卒们一股脑的从安北县内涌出,与骁骑卫的士卒们抱在了一起。

  他们有的接过兵器,有的帮忙拍雪,还有的则是帮忙拿包裹,总之一时间安北县外无比热闹,而两军统帅也在此刻见面。

  “曹家小子,怎么样?尝到这漠北苦寒的苦头了吧!”

  “比起乌斯藏,这不算什么!”

  孙守法策马冲上去,大笑着和曹变蛟打起了招呼,曹变蛟也笑着回应对方,毕竟孙守法是和自己叔父一辈的人物。

  “走!先进城,让你看看我督建的这安北城!”

  孙守法给曹变蛟丢了一壶暖身用的热酒,曹变蛟也没有矫情,打开便是大口灌入。

  明代百姓并不喜欢喝后世所谓的白酒,更多人喜欢的都是黄酒和米酒,果酒。

  黄酒冷时喝下十分难受,但只要稍微加热,入口便让人觉得痛快,不自觉想饮第二杯。

  曹变蛟顺了口气,随后翻身下马,对身后喊道:“叫李定国随队!”

  说罢,他与孙守法笑着走进城里。

  正在安排本部兵马的李定国得到了传唤,也身着甲胄一路小跑跟上了二人。

  由于漠北资源贵乏,因此安北城整体使用水泥、石块建造。

  虽然称为安北城,可它却是单于行省的省治,安北府的府治,因此整座城池分为内外两城,周长十二里。

  作为漠北第一重镇,朱由检亲自设计该城,其城高四丈,炮台四十八座,城楼八座,外形是一大圆,城周有护城河。

  城池四面有八个瓮城,形似龟的肩足,占地面积约八千余亩,建成过后可容纳十万百姓生活居住。

  由于沿着斡难河,因此城周有从斡难河引入的护城河,宽约三丈,深约七尺,因位于狼居胥山以南而又称为狼城。

  城内、有总兵府,布政司等官衙一条街,也有百姓生活商贸的东西两条长街,还有二十几个用于居住的坊市。

  整个城池的地下不仅有下水道,还有蒸汽机催动的自来水系统,以及冬季负责供暖的供暖院。

  当然,这些都是未来规划的一部分,目前这座城池拿下时间太短,许多东西还没有建设好,就连建设都得靠士卒和部分居民。

  “城里现在有一千六百名移民而来的百姓,四周的集镇有四个,村庄十六个,和地图上画的一样。”

  城墙上,孙守法介绍着单于省和安北府的情况:“安北府周围的四镇十六个村中,有迁移而来的一万三千多百姓。”

  “他们大多是今年迁移而来的,因此整个安北府就只有之前北虏开垦出的耕地。”

  “这漠北之地现在有两府八县,百姓十二万四千多人,七万多亩耕地,因此能养的兵马并不算多。”

  “你换防的这安北府只有两万三千多亩耕地,拖拉机暂时都给了东边的瀚海府,他们那边比较安全。”

  “明年开春后朝廷会送一千台拖拉机过来安北府,不过这些事情有文官处理,不用你管。”

  “另外你这安北府只有一万五千名百姓,其中有一万人是牧民,种地的就五千多人,耕地也都基本都发给了他们。”

  “按照这鬼地方的情况,就算每年送一千台拖拉机,恐怕也需要好几年才能自给自足,所以驻扎的兵马只有一卫,粮食需要靠漠东省转运。”

  “西边的北虏不敢入侵,并且已经西迁到了金山脚下的科布多,距离此地一千八百多里。”

  “总之在这里就是练练兵、守守土,别搞什么远征,也别去烧荒,粮食不够吃,远征的军队很容易断粮。”

  孙守法将单于省和安北府的情况告诉了曹变蛟,曹变蛟一直都听着,并且让人把孙守法所说的东西都记了下来。

  在孙守法说完后,曹变蛟也转头看向了队伍末尾的李定国,打趣般问话道:“李定国,你觉得这地方适合安稳吗?”

  “回总兵……”李定国似乎料到了曹变蛟会问话,因此早就做好了准备,因此作揖回答道:“以国朝的力量来看,只要朝廷需要,后年就能以此地为基,发动上万人铁骑远征札萨克图虏。”

  “后年?”

  “这孩子说笑了吧?”

  “把战事想的过于儿戏了……”

  李定国的话让许多将领纷纷摇头打趣,甚至曹变蛟和孙守法都觉得李定国这话有些张口就来的味道。

  从安北府的安北城远征和林、小海(贝加尔湖),并且还要出动上万骑兵。

  单单说这距离和动员兵马来说,这种战役最少需要十万石粮草,并且需要不少于两万民夫驾车转运。

  以漠北的粮食亩产来说,十万石粮食最少需要十六七万亩耕地才能收获。

  这么看,似乎不多,但问题在于眼下的单于行省有军民十四万余人,他们加上军马、骡马、挽马所吃的粮食就最少得有六七十万石。

  眼下漠东省无法自给自足,关外粮食全靠关内供应。

  想把六七十万石从三千多里外的北直隶运到此地,那出发时就最少需要带四百万石粮食。

  军民的基本需求都需要四百万石米麦支出,更别提远征了。

  因此十万石粮食看似不多,但对于单于省军民来说,可谓不可承受之重。

  “以国朝的拖拉机产量来说,只要殿下愿意,完全可以调上万台拖拉机供给安北府,如此一年之内便能开垦十几万亩耕地。”

  “这些耕地算上安北府本身的耕地,别说出兵一万,便是两万也绰绰有余。”

  李定国不卑不亢地说着,这让不了解大明国力的诸多武将为之愕然。

  他们虽然知道拖拉机对农业生产帮助很大,但他们完全不了解大明拖拉机的产量。

  现在经过李定国那么一说,他们这才知道朱由检并没有把太大精力放在单于省。

  “按你这么说,只要殿下想,那国朝不用等铁路修抵安北,我等便能收复云中、燕然二府了?”

  孙守法和李定国最为相熟,知道他了解许多自己都不知道的消息,所以不免好奇打听了起来。

  面对打听,李定国倒是没有说话,只是作揖表示了回应。

  经过一年的讨论,眼下单于行省被细分为四个府,分别是安北、燕然、瀚海、云中四府。

  只是按照行政规划,眼下只有安北、瀚海两个府属于明军,漠北西部、札萨克图部驻地的燕然府,以及北边贝加尔湖一带的云中府尚未收复。

  没能收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明眼下调不出那么多资源来向北、向西开拓。

  且不提大明内部此刻正在遭遇大面积的旱情,单说在内陆作战的成本就让大明难以负担。

  要知道内陆用兵的成本是沿海用兵成本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尽管大明只需要一万骑兵就能横扫漠北,收复两府,顺带西征西域,收复唐代的安西、北庭、蒙池等地,但这些属于无效扩张。

  只有移民实边,在当地留下汉文化,建立长久统治,行政班子来收税,才能稳定这些地方。

  虽说大明可以效彷清朝,每年靠投入数百万两来稳定蒙古和新疆,但是以儒生们说丢就丢的性子,如果当地无法产出,那他们也会像当年劝说明宣宗丢交趾一样,劝后世君王丢弃这大片疆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