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 第425章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4940 2024-03-23 01:36

  “对了殿下,徐主事大概三月三十登陆天津,随后四月初一入京朝圣述职。”

  曹化淳突然开口,而朱由检也回过了神来。

  想到了这个明末第一旅行家,他也渐渐的有些期待了起来……

  ——————

  “笃笃!”

  “进来吧!”

  在朱由检期待的同时,渤海皇城岛上的登州军营中,敲门声在徐霞客的屋内响起,徐霞客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

  阳光透过窗户撒进屋内,徐霞客正拿着已经完成的《下西洋游记》进行最后的矫正。

  他本以为来人是自己的好友,王兆熊王牧之,不曾想当他听到来人脚踩木板的声音轻重时,他便缓缓抬头看向了来人。

  只见出现在屋内的人是端着饭菜而来的那个暹罗少年,而徐霞客见到对方也露出一抹善意的笑容:“宋穆缇察……”

  返程的三个月路上,徐霞客和宋穆缇察经常在下船的时候交流,原因是徐霞客想学习暹罗语,日后访问暹罗时,自己体验一下暹罗的风土人情,山川风景。

  这一来二去,两人自然也就成了忘年之交。

  到了后来,基本上一下船,宋穆缇察就成为了徐霞客的侍从,而徐霞客算了算时间,也差不多到用午膳的时候了。

  因此他喊了对方的名字后,便摆手道:“来,一起……”

  “主事!”

  “你这是干嘛?”

  让徐霞客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宋穆缇察直接跪在了他的面前,并且还是行着稽首的大礼。

  他这举动让徐霞客先吃惊,随后皱眉。

  他以为是宋穆缇察知道几天后要抵达京城,因此不舍表示感谢,却不曾想下一秒宋穆缇察忽地抬头,宣泄道:“请主事和大明救救暹罗……”

  第368章 大侄子朱慈燃

  “殿下千岁……”

  “殿下千岁……”

  四月初一,当急促的脚步声在乾清宫道上响起,朱由检带着一排排官员严峻着脸,走进乾清宫。

  他们刚刚走进乾清宫,便听到了皇帝的破口大骂声。

  “以臣弑君,贪婪无耻!”

  “身为兄长,不仅不体恤自家弟弟,还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篡位,欺负自家侄子,派人杀自己侄子。”

  “杀锦衣卫的人?我看他巴沙通是不知道什么才叫王者之师,什么叫做吊民伐罪!”

  “起草圣旨,命令洪承畴备兵,打下东吁后,召集南掌、甘孛智两国兵马,一起讨伐巴沙通,着其还政于其侄阿滴耶旺!”

  “下国之臣,谢大明圣人皇帝!”

  皇帝的咆孝声,外人的谢礼声,这些声音让进入乾清宫殿内的诸多大臣一脸懵。

  “臣,恭请圣安……”

  不管发生了什么,众人在进入殿内后作揖行礼,恭请圣安。

  “弟弟来得正好,朕要出兵讨伐暹罗,以肃不臣。”

  站在龙椅上的朱由校见到朱由检来了,仿佛是有了主心骨一般,连忙走下来,抓着朱由检的手走上了高台,并为其解释了起来。

  简单来说,去年冬季暹罗的国王颂昙病重,按照暹罗制度,当时身为副王的王弟室利信时是合法继承人。

  但是,颂昙王在巴沙通等人的怂恿下,立长子策陀为继承人。

  当年天启八年腊月二十二日,年仅十五岁的策陀继位,巴沙通自封为披耶迦罗凤,类似于摄政王,掌握暹罗实权。

  巴沙通是颂昙的表兄,同时也是一个野心家,从少年时,他就积极的谋划篡权,夺位等叛逆之举。

  上位之后,他仗着侄子年幼,独揽大权的同时,派兵去清除的颂昙的亲弟弟室利信时。

  此时的室利信,因为无法继承王位,实际上已经出家为僧,按照暹罗的规矩,是不能对他出手的。

  然而巴沙通却勾结暹罗境内“日本町(类似唐人街)”的首领山田长政去执行“引蛇出洞”计划。

  山田长政面见室利信时,告诉他日本雇佣军团可以帮助他夺回王位。

  室利信时信以为真,还俗离开寺庙,准备夺位,坐实了“谋反”罪名。

  巴沙通见状,便名正言顺的派兵将室利信时抓捕,并判处死刑,把他发配到碧差武里,准备把他关在一个土坑之中,活活将他饿死。

  然而室利信毕竟做了多年的副王,因此自然有自己的势力。

  没等他被饿死,他的部下就带人将他救出,并召集旧部,发动武装叛乱,连克数座城市。

  巴沙通这个时候去蛊惑自己的表侄策陀王,说室利信时发动平叛,怂恿策陀王调动山田长政等日本雇佣军团参战。

  战争几乎在几天内被平定,室利信时兵败被杀。

  室利信时一死,山田长政成为巴沙通篡位的一大障碍,因为山田长政一直效忠于颂昙王和策陀王。

  因此,巴沙通一边不断引诱策陀王纵情声色,懈怠朝政,一边试图拉拢、试探和消灭山田长政。

  由于明朝的存在,日本和暹罗南部的敌人都被解决,只有西边的东吁能打,因此巴沙通派山田长政前往边境,而策陀王还不知情,依旧声色犬马。

  最后在山田长政离开阿瑜陀耶城后不久,巴沙通便开始圈禁策陀王。

  策陀王也不是傻子,当即派自己最小的弟弟宋穆缇察潜逃。

  只是宋穆缇察潜逃的事情被巴沙通知道,因此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召集大明在阿瑜陀耶城内所有官员,书吏前往王宫参加宴会。

  在十余名官员和百余名书吏,锦衣卫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派大军将所有人全歼,并放出阿瑜陀耶城有瘟疫的消息,掩盖了事实。

  整个过程下来,说实话朱由检并不在意暹罗国的内斗,毕竟谁内斗,都要乖乖听大明的话。

  然而他一听到巴沙通居然敢杀大明的人,立马就皱了皱眉,而他身后的顾秉谦、毕自严等人也破口大骂了起来。

  “混账无耻!”

  “袭杀天使,此罪当诛!”

  “合该出兵,把巴沙通生擒北上,斩首于太庙前!”

  诸臣在骂,而朱由检则是瞥了一眼陆文昭,似乎在询问他,暹罗锦衣卫被杀他怎么不知道。

  陆文昭见状也摇了摇头,似乎认为巴沙通不可能胆子大到杀锦衣卫。

  显然、宋穆缇察的话不能全信。

  朱由检瞥了一眼宋穆缇察,而宋穆缇察感受到朱由检的目光,微微低下了头。

  “有猫腻……”

  朱由检眯了眯眼睛,但他也不想放过这个可以拿下暹罗的机会。

  这倒不是说大明要全面占领暹罗,将暹罗收归治下,而是朱由检想要加深大明对暹罗的管控。

  眼下的暹罗,虽然十分听话,但国内经济和大明的关系并不深。

  皇店只在其都城阿瑜陀耶城开设,并且只有一家,每年的岁入不超过三万两。

  如果大明能趁着这个机会,用皇店垄断整个暹罗,那么即便要给暹罗交税,每年却能有个五六十万两的收入。

  全面占领当地不现实,且不提其南北纵深,单单当地的文化属性就和大明不合。

  可以授予暹罗国王宣慰使的身份,让其国作为大明的属地,日后再慢慢迁移汉人过去,温水煮青蛙。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朱由校作揖道:“皇兄,臣弟以为,可以命令洪承畴出兵先荡平东吁,然后在暹罗北面囤积兵马,吸引暹罗注意,最后派海军攻陷阿瑜陀耶城便能还政于阿滴耶旺。”

  “臣等附议……”

  朱由检开口了,百官们自然是附和起他来,哪怕冯铨、施凤来、姚宗文、韩爌、左光斗、孙承宗等人,都纷纷作揖附和。

  “好!”朱由校微微点头,大手一挥道:“从内帑拨银三百万两银子,催促洪承畴速速将《平东吁》的奏疏交上来。”

  “臣等领命……”朱由检作揖应下,随后看了一眼宋穆缇察,最后对朱由校道:“既然如此,臣弟先回府了。”

  “不留下来吃晚膳吗?”朱由校想留朱由检吃饭,而朱由检却轻笑摇头道:“府内还有百来份奏疏没有处理,明日再来吧。”

  “那也行。”朱由校有些遗憾,叹了一口气后转头看向了宋穆缇察:“宋穆缇察,你放心吧,大明不会坐视属国内乱的,你好好在四夷馆休息。”

  “谢谢大明圣人皇帝……”宋穆缇察很会拍马屁,弄出了一个“大明圣人皇帝”的名号来讨朱由校欢心。

  朱由检瞥了一眼他,随后带着百官退出了乾清宫。

  走出乾清门的时候,他便看向了陆文昭:“你说他的话,有几分可信?”

  “巴沙通不可能杀锦衣卫,除非他是个傻子。”陆文昭不假思索的开口。

  谁都看得出来,大明眼下国力如日中天,加上整个南洋都在大明掌控之中,而大明的巨港府又与暹罗接壤,随时可以调上万兵马去进攻阿瑜陀耶城。

  这种情况下,巴沙通不可能杀锦衣卫。

  “暹罗的锦衣卫有多久没。

  有回信了?”朱由检皱眉询问,而陆文昭作揖回应:“上次回信是半个月前,而且字迹是当地百户的字迹,卑职怀疑他们应该是被巴沙通威胁囚禁了起来。”

  “巴沙通应该是想等阿滴耶旺等王储都死了,然后再将消息公之于众,最后向国朝请罪。”

  陆文昭的话很有道理,因为中南半岛这几个大明属国发生内乱时,所有的篡位者基本都是这么干的。

  把王储都杀了,自己就是老国王唯一的血脉,大明自然不可能把这人杀了,让属国王室绝嗣,因此大多时候都是出言呵斥,然后再安抚。

  巴沙通前面有那么多前辈的举动可以学习,他自然不可能脑子一热杀了锦衣卫。

  杀王储,大明最多呵斥,但杀锦衣卫,那就是逼着大明出兵了。

  “派人去暹罗先打探打探消息,告诉洪承畴不要着急打东吁,先把路修过去再打,不急于一时。”

  刚才当着宋穆缇察和百官的面,朱由检不好反驳自家哥哥,但他很清楚,要打东吁必须先保证后勤。

  要保证后勤,就先要进行修路。

  一千二百多里路虽然很长,但是架不住洪承畴手上还有上百万交趾罪犯。

  雷管已经被军备院弄出来了,单凭炸山开矿这一点,眼下的大明不比十九世纪末的基建差。

  更何况,这一千二百里路不是炸山新修,而是拓宽原本的驿道,铺设水泥罢了。

  昆陇驿道宽一丈,炒土垒石修建而成,坚固程度不用多说。

  洪承畴只需要用雷管把驿道拓宽,然后在原先潭石驿道上铺设水泥,部分地方用生铁加固就足够。

  只要雷管跟得上,修建好这条路,也就是一两年的事情。

  “雷管的产量现在是多少?”

  朱由检询问陆文昭,而陆文昭也作揖回应道:“燕山火药局那边能月产五万斤,火药六十万斤。”

  “另外手榴弹,击发枪,蒸汽机等物都在研究,毕侍郎让殿下您有时间去一趟军备院。”

  “嗯……”听到雷管和火药的月产,朱由检微微颔首。

  他早就想再去军备院看看,只是最近事务繁忙脱不开身子。

  召集诸藩,给他们介绍利未亚,然后便是进攻东吁,以及印度就藩战争,还有颜思齐在日本的北伐行动,国内的大旱,移民……

  事情本来就多,眼下又出现了暹罗的这档子事情,估计未来几个月他都得处理这些事情。

  “传徐霞客去王府。”

  “是……”

  朱由检对陆文昭交代了一声,随后便坐上了象辂,而陆文昭也派人去传唤徐霞客,自己则是返回了镇抚司衙门。

  乘着象辂回府的朱由检一路上都在想事情,这其中,最让他深思的,便是南亚诸王就藩的事情。

  对于大明来说,只要把这块地方拿下,这块地方的人口和市场都够大明吃数百年。

  一个简简单单的盐税,南亚近亿人口就能为大明贡献五六百万两税银。

  哪怕还需要截留赋税给地方藩王,大明也能分到三分之一。

  这还只是盐,其他诸如茶酒铁等课税数量更是让人眼红。

  诸藩拿三分之二,大明拿三分之一,数百万两的税银足够让大明进一步降低农业税。

  不过要想控制好这个诸藩的就藩地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很考验皇帝和内阁班子的执政能力。

  所以不管怎么说,培养人才是必须的,尤其是对朱慈燃的培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