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 第546章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5046 2024-03-23 01:36

  尽管他一直强行让自己镇定,但他一直捂着口鼻的动作,还是让跟随在他身旁的诸将心中不安。

  只是由于明军紧随,谁都不敢把这种不安表现出来,直到……

  “彭彭彭——”

  轰鸣的火炮声响起,从前方传来,又从两侧丘陵传来,如雷霆般炸响。

  如果不是金军的马匹被训练过,恐怕眼下已经炸营。

  “前军进入石堡的范围了,这次炮击过后,有半盏茶的时间通过,抓紧!”

  黄台吉捂着口鼻,表面镇定自若的对四周将领吩咐,听到他的指令,所有人都不由加快了速度。

  和他们一起听到炮声的还有明军骑兵,但曹变蛟只是瞥了一眼前方的天穹,便继续把目光放在了严阵警惕的金军后掖兵马上。

  三百多步宽的河道,让金军以东西布置三百人行走的横阵,拉长了整整半里。

  中军前掖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一里的妇孺,后军后掖可以看到后方跟随的明军。

  加上两侧的游骑,万一明军骑兵发动冲击,显然金军会遭受重大死伤,然而曹变蛟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在等,等自家叔父的出现。

  就这样,半盏茶的时间过去,金军走了整整一里,也在他们走完一里后,明军的火炮开始再度发作。

  “彭彭彭——”

  沉闷的火炮声像是重锤,不断的捶打在金军士卒的胸口。

  尽管他们知道,这轮炮击过后,他们将获得半盏茶的安全时间,但那种不安感已经被营造出来了。

  身为统帅的黄台吉都能感受到,四周将领在炮声停止后,忍不住加快的步伐。

  他明白,这不是一种好的表现,这代表现在的金军就好像一根绷紧的弓弦。

  弓弦绷紧是好事,但如果绷紧的太久而突然松懈,那么就极易被突袭。

  想到这里,他不自主的看向了两侧丘陵的明军游骑。

  他们的眼神像是翱翔在空中的苍鹰般,用紧盯猎物的眼神死死盯着金军。

  黄台吉可以保证,只要金军松懈一时,只要明军那曹姓小将下令,这群游骑就会变成铁骑,对金军军阵反复面突。

  “鸟铳队和骑铳骑兵都在中军吧?”

  黄台吉下意识询问了身边的尼堪,尼堪也点了点头:“六百骑铳骑兵,六百步铳骑兵,还有一万鸟铳手都在军中。”

  黄台吉不是傻瓜,在发现汉人不可靠后,他早就把缴获的骑铳、步铳,还有金军工匠锻造的鸟铳掌握在了手里。

  辽东骑兵用鸟铳,实际上是十分普遍的事情。

  天启、崇祯年间的辽西、关宁铁骑之所以使用三眼铳,是因为鸟铳质量不过关。

  如果鸟铳质量过关的话,没有哪个骑兵会不愿意用鸟铳来面突,就好像朝鲜之役里,李如松带领的辽东铁骑只携带了不到一百支三眼铳,而三穴(三眼火绳枪)、鸟铳数量达到了一千五百多支。

  黄台吉让金军用上鸟铳,为的就是在面突中和明军一样,不用管准头,只管轰过去。

  箭失得怼脸才能伤人,但鸟铳只要在十步以内,发射就能伤人。

  只有出其不意的打击,才能让明军遭受重创,才能突围成功,只要不出什么变……

  “彭彭彭!!”

  忽的,密集火炮声响起,所有金军原地停下脚步,童孔紧缩。

  即便连黄台吉都不免心中慌乱,攥紧了手中的马缰,而旁边沉不住气的阿济格更是对哨骑喊道:“怎么回事?!明军石堡的火炮不是只有一轮,只有几十门吗?!”

  “这是怎么回事?!”

  阿济格的质问,没有任何人能回答他,因为此刻所有人都脑中一片空白。

  只是比起他们,听到炮声的曹变蛟笑了:“叔父……侄儿等得你好苦啊……”

  第454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

  “彭彭彭!!”

  三月十八日午后,伴随着沉闷的火炮声连续不断作响,让金军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

  北方河谷拐点的矮丘上,六百门火炮突然出现,与之一起出现的还有气喘吁吁的上万明军。

  他们对金军和金国妇孺发起了炮击,而在他们的身旁,是数万匹累到不停呼出白雾的驽马和挽马。

  只是所有的疲惫和劳累都是值得的,在火炮发作的那一下,石弹带着他们的埋怨,凶勐的朝着金军和金国妇孺轰去。

  石弹带着刺耳的呼啸,打在了猝不及防的金军队伍中和金国妇孺中。

  石弹最恐怖的不是它在击中人后把人打飞,打碎,而是它落在地上化作跳弹不停弹射。

  只是那几下的弹射,就足够重创数人,更别提那是在平原上,而眼下是在河谷内。

  两蓝旗、汉四营和金国妇孺等三十万人挤在不足六里的河谷内,密集程度以至于明军炮手蒙着眼睛都能打死数人。

  本来莽古尔泰和黄台吉认为明军骑兵会冲击妇孺,让妇孺扰乱后军,因此才把妇孺聚在了前军之后,中军之前,给中军和后军留足撤退的余地,但明军火炮出现后,这样聚集的缺点便暴露了。

  对于中间低矮,两侧丘陵的河谷来说,他们就好像落入大锅里的猪肉,等待着明军的火炮将他们煮沸。

  “明军怎么出现在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火炮?!”

  金军阵中,猝不及防遭遇炮击的阿巴泰怒骂,并转头看向了身后的那二十八万妇孺。

  他担心这群妇孺炸营,但好在女真人的纪律还算不错,又或者六百枚石弹比起这庞大的人群,着实是太少了,因此根本没让他们察觉到自己人的死伤。

  “哔哔——”

  “都不要慌!前军先出河谷,不要担心!”

  两蓝旗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明军和炮击,莽古尔泰没有惊慌而是镇定自若的指挥两蓝旗迅速通过前方的石堡。

  他很清楚,如果等石堡的火炮冷却过了,那么他们又要付出不少的死伤。

  在他的指挥下,两蓝旗的上万金军向着石堡掠过,哪怕城头的明军使用步铳击倒了十数人,他们都不为所动。

  相比万人队伍,十几人着实微不足道。

  真正致命的是曹文诏带来的火炮,六百门火炮的试射都是瞄着两蓝旗打来的,因此坠马者不计其数,死伤者更是多达数百人。

  整支兵马一瞬间死伤半成人马,这对士气打击极大,莽古尔泰不想坐以待毙,他要先带人越过明军石堡的包夹,然后再去袭扰石堡和刚刚抵达战场的明军。

  “哔哔——”

  哨骑的哨声响起,莽古尔泰带人仓皇北逃,同时哨骑也带人把消息传给了阿巴泰。

  阿巴泰得到消息后,当即策马上前通知莽古尔泰:“是曹文诏带人来了,规模一万左右,火炮五六百门!”

  “把消息带给中军,让他们小心,另外通知全军和妇孺,尽快撤退!”莽古尔泰临危不乱的下令,阿巴泰闻言也连忙派哨骑去通知黄台吉他们。

  与此同时,莽古尔泰冒着冷汗,带着九千多名两蓝旗的人马通过了两座石堡的交叉之处,没有遭受炮击,估计石堡的明军火炮还在冷却。

  “走过就行……”

  他舒缓了一口气,但很快,前方放出的蒙古哨骑返回阵中,带着前方的消息来到莽古尔泰面前:“贝勒爷,前面有一千打着神策旗号驻守在石堡外的明军。”

  “能否通过?”

  莽古尔泰不担心有明军,因为他们不恋战,要的是突围。

  明军打他们的便是,他要先带人突围。

  只要他带着两蓝旗突围成功,那么后方发生什么事情,都与他无关。

  哪怕黄台吉带着二十八万妇孺和其余五万多大军尽数覆灭,他也能凭着手下的八千多马步兵东山再起。

  “恐怕不行……”

  指挥哨骑的牛录额真回禀道:“前方是一个河谷隘口,宽不过二百步,而石堡和明军营垒就占据了一百五十步,强行突围恐怕……”

  “有没有别的路?”莽古尔泰没有废话。

  “有两条,但更狭隘,而且都有石堡驻守。”牛录额真说完,莽古尔泰就知道,恐怕他要先全歼那一千明军,才能成功突围。

  “打就打!两蓝旗都跟上,听我军令进军!”

  “哔哔——”

  莽古尔泰瞪了一下眼睛,随后吹响木哨,带着遭受炮击后,仅存九千余人的两蓝旗加快马速,俨然一副不想管后方二十八万妇孺的模样。

  两蓝旗的兵丁不明所以,只能跟随,倒是后方的汉四营四将察觉到了莽古尔泰的心思。

  “和硕贝勒轻敌冒进,恐怕前方有变,我们要掩护妇孺突围才行,我和文寀带人去维持妇孺的秩序。”

  范文程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莽古尔泰的心思,为了不让二十八万妇孺觉得他们被抛弃,范文程急中生智要带人去充当妇孺的中军,给他们安全感的同时,不至于溃逃来影响后方的金军主力。

  “好,前军有我和李额驸,放心!”

  刘爱塔在关键时刻开口,让范文程安了安心。

  李永芳虽然是金国的头号汉将,但他的地位之所以高,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投降的明朝将领。

  只是真的追朔起来,汉人之中最早投奔努尔哈赤的人,实际上是刘爱塔。

  刘爱塔服侍努尔哈赤二十五年,从二十四岁到眼下的四十九岁,忠心程度不言而喻。

  有刘爱塔监督李永芳,那即便李永芳想干嘛,也很难成功。

  于是乎在刘爱塔的保证下,范文程和范文寀两兄弟领兵前往妇孺之中安定人心。

  只是在他们调动兵马的时候,刘爱塔对李永芳行了一礼,并没有说什么便直接离去。

  他这举动让李永芳的次子李率泰十分不满:“什么东西……”

  “好了,低调些行事,现在军中都以为是我们把消息出卖给了明军。”

  年过五旬的李永芳提点了一下自己的次子,随后看向了自己的长子李延庚。

  】

  “刚才的炮击,我军死伤多少?”

  “六人负重伤,估计是活不成了,眼下营内还有二千六百九十二名兄弟。”

  李延庚长相端正,眉眼之间和李永芳没有丝毫相似,或许是继承了自家母亲的容貌。

  他在回答李永芳之余,不免看向了离去的刘爱塔背影,而刘爱塔也若有所感的回头。

  他看了一眼李延庚,随后对自己左右两边的左领小声开口:“除了我,你们还拉拢了谁?”

  由于队伍拉开很大,加上后方二十几万人的嘈杂之声,他们方圆丈许没有其它人,因此能大胆对话。

  旁人就算看到他们对话,或许也只是觉得他们三人在讨论如何突围。

  “你的感知倒是灵敏……”

  在他左侧年龄稍大一点的左领笑了笑:“自然拉拢了许多被老奴蒙骗的人……”

  左领的话让刘爱塔沉默,他又何尝不是被努尔哈赤蒙骗的人之一。

  当初他投靠努尔哈赤时,努尔哈赤就假装慈悲,说自己与辽东百姓为一家,对于关内高淮的作为也十分看不过去,言语之间对辽东百姓多有体恤和惋惜。

  大明在辽东失了人心,努尔哈赤却在收买人心,此消彼长下,投靠他的汉人并不少。

  给予李永芳高位,承诺不屠抚顺,也是假装仁善给其它辽镇将领、百姓看。

  努尔哈赤的这些行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但货比货得丢,人比人得死。

  万历年间开始,李氏军门的辽东铁骑擅抢民女,动辄割辽民首级,强抢民财。

  中期李成梁被罢免,但万历征收矿税,又派高淮前来辽东,以至于辽东军民尽数被高淮盘剥,边军哗变。

  到了晚期,李成梁又复起,军纪败坏的辽东铁骑又卷土重来。

  一同乱搞,搞到李成梁病死的时候,大明朝廷和辽东军民已经离心离德,辽东百姓宁愿投靠蒙古人和女真人,都不愿意在大明治下生活。

  因此与高淮、李成梁相比,初期的努尔哈赤倒是成为了辽东百姓投靠的最好人选。

  只是谁又能想到,努尔哈赤的善良都是装出来的伪善。

  明金辽东大战失利,明朝取得复辽之役成功后,努尔哈赤就开始了变本加厉的盘剥治下汉民。

  刘爱塔也是看到了汉民的惨状,才惴惴不安,心中忧愤。

  和他一样意识到努尔哈赤并非那么良善的人不在少数,而李永芳这个大汉奸的长子李延庚便是其中一人。

  “李延庚手下掌握着一千兵马,关键时刻他会响应你的。”

  伴随着左领开口,刘爱塔面上一喜。

  他为了让黄台吉等人不怀疑自己,可是在这一路上废了老鼻子力,甚至为了掩护金国妇孺而折了三分之一的兵马,眼下只有两千四百余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