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铛……铛……铛……”
当子时四刻抵达,西京城内那座高达三十三丈的钟楼发出了悠扬的钟声,所有百姓官员,只要是休息的人,他们纷纷从家门之中闯了出来。
只是一瞬间,街道上空空如也的西京城立马挤满了人,他们惊叹着街道上各种花灯,彩灯,而这一刻也是张煌言苦等的。
“点火!”
听着悠扬的钟声,人在朱雀广场的张煌言宣布点火。
伴随着他的这句话,朱雀广场上的庞大“鳌山”开始闪烁各种形状的彩灯。
在“嘭嘭嘭”的声音中,那绚丽的焰火不停燃放。
同时,街道上也突然出现了许多庞大的马车。
每一辆马车都有三十二匹大挽马,它们拉动着一个舞台,台上高低不同,层次分明。
底层是钟鼓司的乐师们,他们奏响乐器,让街道上涌出的百姓沉浸优美音乐里。
中层、民间各坊市选出的女子们身着舞装长袖,伴随音乐翩翩起舞。
顶层,时不时绽放的花火带来了绝妙的视觉冲击。
对于这一刻的西京城百姓来说,如此景色简直美妙无比的视听享受。
有了表演,自然得有市场。
能和这明代齐国春晚比热闹的,当属齐国的“春节大卖场”。
各条街道上小商小贩不断,从饮品小吃到算命按摩,再到音乐灯谜,骑马投壶……
各种货物、玩乐的摊点一口气排开,竟然能把东城的所有衙门街道都占领了。
瞧着他们,现在长史府门口的夏允彝都不免发笑,旁边的一名六品官员更是笑道:“怕是今夜卖油盐酱醋的小贩,都比我们这一夜的俸禄还多。”
“哈哈哈……”
他的话赢得了同僚的笑声,尽管他们因为这十六日的新春而辛苦了半个月,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街市上的小摊小贩都需要交费,虽然一日只有三十文,但架不住西京城的小商小贩成千上万。
仅仅除夕夜的摊位费,长史府就收入了三千两银子,而这样的日子还有十六天,可见回本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百姓得了热闹,朝廷得了税收,商贩赚了银子,齐国的新春灯会不可谓不成功。
班值的官员们羡慕地看着街市上的百姓,偶尔看到沐休的同僚,先是调笑,之后看到对方提着一壶米酒笑着畅饮时,却又气的咬牙切齿。
明代百姓喜饮米酒、黄酒,而不喜欢喝太烈的蒸馏酒,因此街道上充斥着饮酒的百姓。
低度的米酒能让人微醺,沉浸在热闹的灯会之中。
不过,正常来说除夕夜饮酒的人并不多,因为在礼仪严格的明代,要论子时过去后的第一件事,那当属拜年。
其实要单看官场,拜年这事真心不累,家家户户在除夕就已经准备好笔墨纸砚,客人来了后也不用送啥礼,提笔签个名就算拜过年了,但是给亲友拜年,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正旦节前三天就要祭拜祖先,到了正旦节这天,全家要先罗拜天地,之后就要出去拜年。
路上只要遇到亲友,就要当街叩头。
以明朝名臣邱浚的形容说,大年初一出去走一圈,回来能把腰给累断。
相比大明,齐国的拜年习俗倒是没这么苦累,只需要施礼就好。
不过,齐国百姓好饮酒,因此家里也摆上酒水,上门拜年的客人,得喝上三五行米酒才能走。
许多百姓在这一日的经历,就是神采奕奕的出门看灯会,顺带拜一趟年,结果醉醺醺回不到家的囧事。
也因此,出门拜年的百姓都会随身带着一份写好自己姓名住址的木牌,而张煌言等西京城兵马需要做的事情,也包括了在路上捡拜年喝醉的百姓,将他们的木牌拿出后辨认,送他们回家里休息。
不过以西京城的气温,便是在街头睡上一夜,估计第二天也不会感冒发烧。
另外在戏曲文化发达的明代春节,齐国的十六日灯会也是“大片”热闹上演时。
如眼下,张煌言带着兵马在城内巡逻时,几乎每条街道都有人请戏班唱堂会。
各坊市的街坊,更是凑钱请戏班表演,并且都是请名声最响亮的强大戏班子,演最高难度的剧目。
如后世里《社戏》的那种目连戏,就是明代时的火爆剧目。
这可不止是在戏台上唱唱戏,而是翻跟斗钻火圈外加各种腾云驾雾的特技,演一场的道具布景花费就有上万钱,戏班演员们每场演出的工资更有数万钱,简直天价大制作。
同样是天价大制作,朱雀广场上也会有齐国最出名的戏班子相继登台,免费为齐国百姓表演。
每一场戏都惹得沿街人山人海围观,看到高兴时,许多人也会相继拿出铜币向台上投掷。
这一夜,不仅年轻人钻进庙会等娱乐场所,没黑没白玩的痛快。
即使在西京城外农村地区也十分热闹,就连平日里省吃俭用的老农,也会在灯会期期间特意穿上华美的丝绸衣服,揣上几百钱就骑马出门赴宴。
张煌言巡至外城朱雀门时,就见许许多多城外农民穿着绸缎,骑马进入西京城内,出手阔绰,大吃大喝,大声发笑,好不热闹。
瞧着他们,巡逻的士卒也被感染,忍不住高兴发笑。
“也不知道大明那边有没有这么热闹。”
“应该有吧,咱们齐国才发展了十几年,大明的氛围可比我们这边好多了。”
“也对……”
许多年轻的士卒讨论着大明的春节气氛,他们来齐国时太小,已经忘记了在大明时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
不过,他们的话对于在江南待了十几年的张煌言来说,却不免有些惆怅。
大明的新春是热闹,但要与齐国相比的话……
张煌言叹了一口气,继续带着兵马巡逻了起来。
在这新春十六日灯会里,百姓们可以松懈热闹,但他们却必须小心谨慎,尤其是负责消防的衙门更是如此。
不过,能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们这点辛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第639章 摸着弟弟过河
“走走瞧瞧啊,新春佳节,寻个彩头咯……”
“唉……”
那边齐国正在进行除夕灯会,这边大明正在欢庆正旦新春。
只是相比热热闹闹的北方,交趾占婆府街道上却没有太多欢庆的人。
北方在张灯结彩,来往拜年,畅饮新年第一杯米酒,但在这占婆城内外,能张灯结彩的只是少部分人家,大部分百姓仍然在新年的第一天坚持工作。
并不是他们想要工作,而是他们不工作的话,莫说明日,便是今日都很难度过。
这一切,只因为这里是占婆府,是交趾南方五府。
宁顺、太和、平和、占城、平明……
这五府是交趾之中土民最多的五府,合计有土民一百三十四万,几乎占据交趾土民近半。
由于土民过多,加上南部高原偏多,平原都在沿海,少得可怜,因此愿意迁移到这里的汉人很少。
十几年的迁移政策下,五府汉人也不过二十来万,而占婆府仅有六万人。
在大明,有能力消费的,大多都是汉人,而占婆府的汉人数量仅此,所谓新春自然不会有多热闹。
因为汉土杂居,汉人是不太乐意请戏班子在城中街坊免费表演的,所以占婆城在新春中显得十分冷清。
至于土民,他们虽然也喜欢过年的氛围,但由于收入问题,他们大多没有多余的银钱消费。
在眼下,大明的许多工厂都是由朝廷所掌握,所以工价权也是由朝廷根据地方情况说了算。
根据天启二十年定下的《大明律·工律》,天下诸京省份的最低工价是单日五个时辰为十文,这是最低的工价。
在最低工价上,两京二十八行省的工价则是根据当地情况各有不同而提升。
如两京江浙等富硕省份,即便是县城、集镇,单日工价也能达到二十文,若是在本省重城,那单日工价可以达到三十文到七十文不等的价钱。
稍次两京江浙的是其它中原十一省,工价基本在十五文到三十文左右。
再次一等,便是南洲、东北四省和河西四省了,基本在十五文到二十文左右。
至于工价最低的省份,那便是眼下的麓川、交趾、旧港、瀛洲等四省了。
四省的工价低很正常,因为它们的土地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土民。
土民人多,工作事少,而人多工少自然就会让工价涨不上去。
因此,四省的工价是踩着大明底线的十文到十五文。
这还只是标注的工钱,实际拿不拿得到是两说。
因为工作少,许多人一年也仅仅只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能找到工作,拿到工钱。
汉民还好说,每户基本四五十亩土地,即便交趾粮价不过每斤二文,在保留口粮后,他们每年却也能收过二十几两银子,足够一家五六口人餐餐有肉的生活。
反观土民那边,一户五口之家只有十亩耕地,产出的粮食仅仅够他们吃饱活着,想吃肉和买布匹制作衣服,那只能通过打工赚钱来满足。
一户五口之家,最少得有五两银子才能保证有菜吃,每个人有一套衣服,柴米酱醋茶基本能维持生活。
五两银子看似不多,但以占婆府十二文一天都还供不应求的工作来说,两个人加起来得最少做足够四百多天的工作才能得到这五两银子。
哪怕把这四百多天分给两人,每个人也需要做最少两百一十天的工作。
但对于常年三分之二时间都是无业游民的占婆府土民来说,这四百多天的工作时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交趾的土民家庭中,如果家里有一个人能够签下三个月以上的长工雇约,那是值得开酒庆祝的事情。
从这点来说,可见交趾土民的生活环境到底如何。
“这……未免太苦了。”
现在占婆城城头,绕是朱由校这样的皇帝,在听到交趾土民生活窘迫之事的时候,也不免有些不忍。
只是面对他的话,站在旁边的朱由检却淡然道:“国朝还在发展,只要国朝能额外再开垦三亿亩耕地,土民们也就不会那么苦了……”
朱由检这话一经说出,负责随驾的占婆府官员就忍不住汗颜。
说句实在话,大明因为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甚至在农业摸到了二次工业革命的边沿,因此开垦耕地的速度远超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各国,更别提这个时代的诸多国家了。
可问题在于,即便是大明这种体量的王朝进入工业革命,但每年开垦的耕地数量依旧保持在两千万亩以内。
这是最乐观的估计,但即便如此,想要达到三亿亩新垦耕地,以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十五年时间。
如果不乐观点,那恐怕需要三十年,
三十年……
占婆府的官员很清楚现在交趾土民的风气是什么,他们大多都祈求生女儿,因为只要生女儿并顺利嫁给汉民,那怕嫁给的只是一个农民,却也能让他们的生活产生质的飞跃。
这样的风气如果持续下去,那恐怕三十年后,交趾的土民数量会狂跌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不过占婆府的官员也很快反应过来,土民越少就容易统治和管理,因此这样的风气或许是一件好事。
摆正了立场和心态,这名官员就不再想太多可。
相比较他,朱由校却担心道:“长此以往,恐怕他们会对我汉家心生不满,进而爆发动乱。”
“是否可以开办工厂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朱由校并不同情土人,他连汉家百姓都不同情,更何况土民?
他的问题不过是担心土民造反,威胁大明在交趾的统治罢了。
不过对此,朱由检则是轻描淡写的回应道:“开办工厂,也是为了汉家移民开办才是。”
“再说眼下国朝生产的商品已经足够多了,甚至多到了难以通过国内百姓来贸易消化。”
“因此,开办工厂已经不可能,只有等人口慢慢增加,耕地不断变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说着,朱由检看了一眼占婆府的官员们,他们也心领神会的高声唱道:“万岁,殿下所言极是!”
“那……那好吧。”朱由校还是有些担心,但见这么多官员都说没事,他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认可了官员们的话。
他紧接着开始在官员们的陪同下游览占婆府的城头,眺望城内街头巷尾百姓的生活。
这一圈走下来,总的来说,汉家百姓过的还是比较滋润的,另外城池外部也有许多地方可以开垦为耕地,因此在朱由校看后特意对朱由检问道:“这占婆府滨海,地方平坦,若是有充足的拖拉机,恐怕能开垦出不少土地,你看……”
朱由校想要调拖拉机支援占婆府,对此朱由检也附和了一嘴:“全凭哥哥做主。”
“好!”听到朱由检这么说,朱由校笑的有几分开心,转头对陆文昭说道:“今岁调一万台拖拉机支援占婆府。”
“是!”陆文昭作揖应下,朱由校也在草草巡视的同时,与朱由检返回了曾经占婆国的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