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 第97章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5634 2024-03-23 01:36

  他忘记自己在古代了,没有现代的速成肉鸡,只有速度很慢的本土鸡。

  不过这么一看,王承恩似乎很适合干养殖场啊……

  想到这里、朱由检端着脸,严肃道:“承恩!”

  “奴婢在!”王承恩抖了抖,以为要被罚了,然而下一秒、一把蒲扇搭在了他的头顶,他不解的抬头看向自家殿下。

  “养鸡的重任,就交给你了!”朱由检一脸庄重,不知道的还以为把御马监未来十二万兵马托付给王承恩了。

  “这……奴婢领命!”王承恩一愣,随后傻乎乎的接令。

  至于朱由检、他把蒲扇收到了脸上,对王承恩道:“这鸡鸭,你多养一些,眼下有了这么多田地,完全可以沿着燕山脚下,将蓟镇、遵化、永平等地的燕山山脉拿来圈地养鸡,给你个命令。”

  “两年后,我需要看到五千处官场!”

  “五千处?”听到这句话,王承恩舌头都差点咬断,只能连忙提醒道:“殿下、那就是上千万只家禽和数十万猪牛啊,每日要吃七十万斤米,三百万斤麦麸,而眼下一斤麦麸一文,米五文一斤,每日就是花销六千多两啊……”

  “诶、承恩,你别死脑筋嘛……”朱由检无奈道:“上千万军屯田,而大部分百姓又种小麦,你可以收北场的麦麸和南场的米啊。”

  “另外这上千万家禽供应十二万大军,每日便吃去四万。”

  “也就是每日有幼雏出生,成鸡被吃,幼雏的食量怎么能和成鸡比呢?”

  “五千处官场,顶多也就维持七八百万家禽罢了……”

  朱由检也是有点佩服王承恩的脑筋并不快,但还能把养殖场干好的行为了。

  上千万亩军屯田,所产出的小麦两百多斤一亩,一亩能出最少三十斤麦麸,怎么可能收麦麸还要花银子呢?直接降低一分田赋,用三四斤米,就能换到三十斤麦麸了。

  就眼下御马监麾下所收的田赋粮食来说,去了麦子后,都能有数千万斤麦麸,加上佃户手中的麦麸,便有二三亿斤了。

  要是再在山西、北直隶收购麦麸,加上御马监兵马一边吃一边养,保持在七八百万的家禽水平,那还是能勉强养活的。

  大明的资源和财政,肯定是不可能让百万大军都顿顿吃肉的。

  但如果只是养这千万家禽,给作为精锐的上直十六卫军和上直十二拱卫营的十二万五千六百人吃的话,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况且两年后、那个时候估计朱由检已经扫平山西、北直隶、以及辽东卫所了。

  用三省之地的卫所军屯田,不可能存在养活不这千万家禽,供应十二余万人马的局面。

  倒是后来的兵马,便不可能如上直的兵马一样,能吃的这么好了。

  这就是资源的一种分配,一方吃的好,一方必然吃的差,或者将兵马数量减少,来达到用大量资源养少部分人的程度。

  朱由检比较青睐的,还是上直兵马吃的最好,也做最累、最危险的事情。

  其他的地方兵马,一日一人一两肉还是勉强能做到的,而他们要做的,便是在地方,威慑文官就足够了。

  “行了、好好养你的鸡吧……”

  说着说着、朱由检觉得有点不对,感觉有点像骂人,但还是拍了拍王承恩,示意他好好干。

  王承恩只当是鼓励,拼命的点头,似乎得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任务。

  “行了、陪我去军械所走一趟吧。”朱由检起身就要走,王承恩也连忙跟上。

  由于大营重新建造了夯土墙,扩充了地盘,因此御马监后门穿过两道夯土墙就是军械所。

  军械所经过朱由检的特意扩充,眼下有火铳师傅三百人,学徒三千五百人。

  小书亭。

  虽然留了很大的地方,但眼下只有火铳局有人,至于火炮厂则需要更大的地方,因此特意建造在城中东北角,紧邻火药厂。

  对于大明工匠来说,想要打造好的火铳并不难,而朱由检交给他们的燧发线膛枪设计图,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十分简单。

  但问题就是线膛枪经过试验后,虽然精确度和威力很高,但以这个时代的科技,能制造,却远远无法达到量产的程度,而且射速太慢了,远不如滑膛枪。

  因此、朱由检的线膛燧发枪计划破产了,也就导致他直接让工匠们研究燧发滑膛枪去了。

  不过即便大明滑膛枪的工艺十分不错,但工匠们还是遇到了难点。

  其中第一点就是火铳的钻铳,而第二点便是击发率了。

  只是这些事情难不倒大明的工匠们,钻铳速度不行就招募足够多的学徒。

  燧发点火率不足,就用上等品质的燧石。

  因此、就燧发的滑膛枪来说,研究它,工匠们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就在天启元年的正月十三投产。

  并且在研究燧发枪点火率时,由于他们早就准备好了铳管,所以早早弄出了三千支滑膛燧发骑铳,以及一千支滑膛燧发步铳。

  这些火铳、都在阅兵仪式上亮相,而距离阅兵仪式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朱由检一来,负责军械所的一名工匠就走了上来:“殿下……”

  “刘璠、骑铳和步铳怎么样了?”朱由检见到这匠人,便直呼其名的开口询问。

  刘璠见朱由检询问,便连忙作揖回应道:“骑铳目前每日可出铳管一百二,步铳七十,每日能出骑铳一百支,步铳六十支。”

  骑铳、步铳,这就是朱由检为它们取的最简单名字,而它们的作用,也是应对明军所需而生产出来的。

  骑铳长一尺三寸,双管滑膛燧发,可以装两颗大号铅弹,也可以装上铁砂,然后大面积杀伤敌人。

  如果装铅弹,最大射程二十步(32米),十步(16米)以内可以打穿布面甲,但无法穿透三重甲,顶多打穿布面甲,就会被锁子甲卡住,无法伤害到最后的棉甲。

  如果装铁砂,最大射程十五步(24米),有效能直接把人脸打成筛子的射程是十步。

  但这个距离、除了能把脸打成筛子外,对布面甲的伤害基本不大,不过却很符合明军骑兵面突的战术。

  想着这些、朱由检在刘璠的带路走,走到了正在装卸骑铳的工位上。

  他瞥了一眼骑铳就不再观看,而是将目光放到了不远处的步铳装卸工位上。

  步铳、长度四尺二寸,最大射程一百步(160米),但有效射程五十步(80米),三十五步(56米)可以击穿布面甲,十五步(24米)可以击穿三重甲。

  并且在朱由检的要求下,火药局的工匠们将火药用小称称重调配,以标准化的模式装填到油纸筒中,让步铳能在熟练的火铳手上达到一分钟三发的程度。

  唯一尴尬的是,由于前装滑膛枪一些事后发射失灵,因此子弹会卡在铳管内部。

  不过、工匠们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用铁质的一种螺丝将铅制的子弹钻进后取出来。

  不得不说、大明工匠的手艺很不错,只要工钱给够,他们能造出其他各国望而却步的质量。

  尽管骑铳和步铳的有效射程也不是很夸张,但对于朱由检来说已经够用了。

  三段击加盾车、火炮,就足够正面击垮同时期绝大多数军队了。

  十五步的距离,对于穿上三重重甲的军卒来说,需要四五个呼吸的时间,而这已经足够他们死上三四回了。

  由于技术不够制造出能与腰刀、长枪对撞的刺刀,因此朱由检保留了军中长枪手的位置。

  骑铳和步铳威力很大,但并不足以称霸战场。

  适当的肉搏步卒和火炮还是需要的,甚至朱由检一直在等待火炮的出现,随后便要对内喀尔喀动手。

  只是火炮的制造太慢了,首先便是有膛线的炮管泥模,目前还有十个月才能用来铸造火炮,并且不一定能成功。

  好在朱由检也不是特别担心,毕竟今岁就两场重要的仗需要他注意。

  一场就是三月的努尔哈赤入侵辽沉,一场就是西南有可能发生的奢崇明叛乱。

  虽然线膛火枪是破产了,但线膛火炮他还有时间研究。

  不需要膛线有很多,只要能和同时期的欧洲人一样,制造出七八条、乃至十几条膛线的简易线膛的火炮就足够了。

  或者说、哪怕研究不出来,但只要改进眼下的火炮药室问题,那在进攻后金的路上,那些阻碍行军的后金石堡和木堡,就只能成为废墟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步铳,对刘璠说道:“步铳和骑铳,你们有没有试过能打多少次才会炸膛?”

  “试过了。”站在一旁的刘璠回应道:“骑铳七百次左右,步铳一千次左右,可能和火药填装的重量多少有关系。”

  “嗯……”朱由检点了点头,这点次数差不多够用了,于是便开口道:“可以多招募人手,但入了这里的学徒和人手,就必须在北城的山坳之中耕种生活了。”

  “殿下放心、草民会好好经营火铳局的。”刘璠拱手作揖,而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后便带着王承恩前往了火炮厂。

  只是可惜、火炮厂还是没有进展。

  估计在膛线火炮泥模可以用来铸炮之前,这里的一百多名铸炮师傅,都只能玩玩研究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准备返回御马监衙门,但这时、一名锦衣卫策马冲入了军械所大门,手中拿着一份加急的文书。

  他骑在马背上四下搜索,随后在见到朱由检后,连忙翻身下马,一路小跑而来,半跪将文书递出道:“殿下、辽东发来的八百里加急,老奴领兵领步骑数万,分兵八路,向奉节堡、奉集堡、虎皮驿、王大人屯进军!”

  “什么?!”

  王承恩忍不住开口,而朱由检也心中一凛。

  终于开始了、沉辽大战……

  第126章 沈辽大战序幕

  “快快快!把器械都准备好,堑壕要挖的足够深,不要慌张!”

  天启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卯时、伴随着将领的怒叱,沈阳城外的一名明军参将大声指挥,四周上千将士绕城掘堑浚壕,没有人敢懈怠。

  四周、春雪早已开始融化,虽然还有一些残渣,但已经影响不了大局。

  沈阳东城永宁门城头的女墙背后,秦邦屏眯着眼睛,眺望着远方的白山黑水,心情沉重。

  这时、城外出现了数百骑兵,他们打着尤字的旗号,高举明军旗帜疾驰而来。

  负责挖掘壕沟的沈阳将士撤去了拒马,数百骑兵越过壕沟,踏上护城河吊桥,纷纷冲入沈阳城中。

  秦邦屏在十几名亲卫的拱卫下,转身走向了城下,但还没等他走到下城墙的地方,就见尤世功穿着甲胄跑了上来。

  “如何?”

  见到尤世功归来,秦邦屏连忙询问。

  尤世功上了城墙,对秦邦屏作揖后才回答道:“应该只是一次试探,老奴没有打下任何一个堡,这次应该是出兵来试探各堡的兵力,想知道如果进攻沈阳城,各堡有没有兵力支援。”

  “不过情况不容乐观,沈阳城四周的几个石堡只有武靖营的兵力多一些,不过也只有三千人不到。”

  “其他的王大人屯只有一千多,奉集堡只有一千五,白塔铺、浑河堡、沉旦堡,柳条寨分别只有五六百人。”

  “东边的东洲堡早就沦陷了,东南的威宁营也不过一千多人。”

  “这次老奴的大军出关,人数应该在四万左右,不过这次他们准备了船只和水军,估计是用来运送粮草南下。”

  “目前所有人马都撤回萨尔浒城中了,不知道老奴要什么时候进攻。”

  “不会很快,但也不会很慢。”秦邦屏沉吟数秒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开口道:“老奴既然用不擅长的船只运粮,说明他们的粮草不足。”

  “但眼下撤回萨尔浒城,应该是攻城的器械没有准备好。”

  “我猜测、应该会在三月初十这段时间,他们就会进犯沈阳。”

  说到这里、秦邦屏询问旁边的一名书吏道:“眼下沈阳城中民粮和军粮各有多少?”

  “回将军,民粮在六十万石左右,军粮尚有十四万六千石。”军吏回应道:“坚持半年不成问题。”

  “嗯……”听到这话、秦邦屏点了点头,随后对尤世功道:“老奴进犯的消息,我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了辽阳、广宁、昌平和京城。”

  “一旦沈阳局势不对,辽阳与广宁会出援兵,这点可以告知城中百姓,不用担心。”

  秦邦屏很有自信守住沈阳城,毕竟他得到了消息,戚元辅早就从天津卫乘船领兵出发,不出意外的话,这几日就能抵达海州,北上辽阳了。

  辽阳的戚金本部,加上戚元辅,足够派出上万兵马支援沈阳。

  至于广宁那边,熊廷弼也和他保证过有三万战兵,抽调一万也不成问题。

  如果这样都无法解围,那么就只能指望殿下了……

  想到这里、秦邦屏叹了一口气,而这时贺世贤和秦民屏、秦邦翰等人也骂骂咧咧的走上了城头。

  还没有上城头,贺世贤就大声发着牢骚道:“我等在这里守城、保护他们,他们倒是在城中四处传播流言蜚语,居然还会相信老奴所说的分地之言,果然是愚民!”

  “怎么了?”秦邦屏听到贺世贤的话,微微皱眉询问。

  这时、秦邦翰也作揖道:“大兄、沈阳城中有流言说老奴愿意与辽东百姓“有房同住、有粮同食、有田同耕。”

  “无稽之谈!”秦邦屏嗤之以鼻。

  以辽东的体量,连辽镇八九万兵马都养不活,更别提老奴麾下的十万之众了。

  不过、普通的百姓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不免会有人从贼。

  想到这里、秦邦屏便抬手下令道:“叫人看好四处城门,守备好粮仓,另外城中的北虏全都派人给我好好看管。”

  “五殿下此前就交代过,土蛮之北虏,多与老奴私通,说不定会趁着老奴攻城时在城中趁火打劫!”

  “秦总兵放心,有我老贺镇着,他们谁敢出头,便砍了他的脑袋!”贺世贤拍了拍胸口,随后又道:“要我说、倒不如我领本部出城,斩上百来颗真虏的脑袋,挂在城头,以安民心!”

  “不必,守城要紧。”秦邦屏摇了摇头,他的任务是戍卫沈阳,为朝廷守下这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