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当废太子一事爆发,上皇暴怒牵连起来,众多开国勋贵中的精华,还有文臣领袖直接倒霉,被整得死去活来到现在都没有喘过气。
这才过去多少年,林如海身为巡盐御史,每年经手得银钱超过千万两,他还想不被皇子们惦记?
或许此时的朝堂,以上皇和当今的争斗为主,这才让皇子们不那么显眼。
可事实就是如此,林如海到时候想脱身都难。
在通州官驿修整一天,第二天清晨一行便赶往京城。
抵达京城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下午。
这次,荣府又派了管事在城门口迎接,只是被林如海婉拒了,他此时公务在身要住在官驿。
荣府管事可不是什么好鸟,被驳了面子感觉很不爽快,自然就在回复老太太的时候,添油加醋了一番。
作为府里的管事,自然知晓老太太最忌讳什么。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林如海瞧不上已经落魄的荣府,不然怎么一点面子都不给?
老太太虽然当时没什么反应,之后心情可是不痛快得很。
这些,林如海自然并不知晓,他住进了京城的官驿之后,第一时间就相宫里递了述职的折子。
与此同时,一千一百万辆税银也送到了户部衙门。
作为户部衙门的小官,琏二很是幸运的被抽调过来,帮忙清点税银送入库房之中。
整个户部上上下下一派精神抖擞的架势,可惜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有不少官员闻风而动过来借银子。
这就是户部的尴尬之处,因为当今和上皇斗法,导致某些政策乱得一批。
比如,户部借银之事叫当今深恶痛绝,已经开始采取催讨模式,引得官场一片动荡。
可有上皇在,户部借银的事情却并没有直接停下来。
也就是说,只要有官员来户部借银子,户部不管是什么心态,都得好好接待。
面对那些生活确实困难的,户部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
更多的,则是那些有权有势的存在来借银,一借就是数万甚至十几万两,可偏偏户部上下还没胆子拒绝。
这边,林如海递上的折子很快就有了回应,当今让他第二天入宫面圣。
林如海做好了准备,抱着忐忑的心情第二天入宫。
傍晚时分,当他出来的时候,整个人就跟虚弱了一般。
官服里的中衣全被冷汗湿透。
这天的皇宫之行,对他的刺激和惊吓极大。
若非尚存理智,怕是早就承受不住晕倒过去。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刚刚入宫的他,就被上皇派人截了去,在上皇那首先做了述职报告。
等到时间差不多中午了,上皇这才勉励了几句放人。
当林如海终于见到当今的时候,他都清晰感应到了当今心中的不快。
尽管述职过后,当今对于他的表现十分满意,却也没什么表扬鼓励之类的话语。
林如海当时心情相当糟糕,脑子有些迷糊,下意识就向当今表示,巡盐御史一职无比重要,以往都是一年一任,到了他这里已经连续任职三年,不合规矩。
另外,就是家中还有一双年幼儿女,他得分心照顾。
林如海表示,以其能力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又担心耽误了朝廷要务,所以想要换职。
说这话的时候,林如海逐渐恢复冷静,眼教育观悄然观察当今的神色。
结果叫他心凉的是,当今最叫微弯似有意动。
更叫他忧心的是,当今显然心动了,却没有立即表态,只是叫他先去官驿好好修整修整,顺便看望一下亲友。
这才是最叫他担心的!
林如海都主动提出换职了,当今也明显十分意动,结果却还是不能立刻做出决断。
以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清楚当今在忌惮什么?
而之前上皇那一手,明明白白表示了林如海的阵营。
他在当今跟前服软示弱,铁定得不到上皇的满意。
眼下的状况,他在当今和上皇之间都没讨到好啊。
出宫时双脚发软几乎站立不稳,还好随行小厮手疾眼快,将他送入等候多时的马车之中。
林如海此时的脑海,前所未有的清醒。
之前,如果他还觉得贾蓉的话,有些过分夸张的话,此时却是相当认可。
心中却是没有多少底气,夹在上皇和当今之间,想要脱身哪里那么容易?
一个不小心,可能连两位圣人一同得罪。
那下场,想想都感觉不寒而栗。
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事情,他很难对外开口。
当然,若是贾蓉在京的话,倒是可以和这厮说道说道,指不定还能商量出一个对策。
只是,他也打听清楚了,贾蓉这厮此时还在通州没有回京,就好像之前在通州码头迎接他,真的只是顺带一般。
林如海忧心忡忡返回官驿,他在宫里的造诣,也第一时间传到了所有关注此时的权势大佬耳中。
当然,林如海面圣的时候,不管是当今还是上皇,身边侍候的都是绝对的心腹太监,肯定不会将具体内容泄露出去。
可就是如此,也让关注此时的权势大佬们心中有数,林如海显然并没有讨到好。
就是不清楚,在巡盐御史职位上政绩卓绝的林如海,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安排,还是继续当他的扬州巡盐御史么……
第730章 悔之晚矣
当贾蓉再次见到林如海的事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才过去多久?
尼玛的,林如海给他的感觉,完全就跟另外一个人一样。
好像,精气神受到重创,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了。
当然,表面上林如海只是脸色有些苍白,看起来身子骨不太爽利罢了,可实际上却是相当糟糕。
不用说,述职面圣的遭遇,还有后续的变故,对他的刺激极大。
还没进城,贾蓉就听到了不少和林如海述职相关的传闻。
总之就一个意思:林如海的日子不好过!
另外,还有林如海在荣府的遭遇,也被人绘声绘色的传扬出来,就好像亲眼所见一般。
在荣府荣庆堂,贾母对林如海的态度,算不得多热情,自然也不算冷淡。
见礼过后,老太太一点都没客气,直接要林如海帮忙解决二舅哥政二老爷的官职问题。
林如海只是稍有犹豫,老太太的脸色就难看起来,说话相当不客气。
话里话外的意思,林如海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除了自身确实能力卓绝之外,还有荣府当初的全力扶持。
眼下林如海羽翼丰满,荣府想清他办事都犹豫不决,实在是叫人失望透顶。
林如海文人脾气,哪受得了这个?
离开荣府的时候,脸色相当难看。
可他转身,却是帮政二老爷疏通了一番关节,起码御史台不会纠着不放。
他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毕竟刚刚才让当今和上皇,来了一回相当狠辣的混合双打,正处于万众瞩目期间,可不敢露出明显把柄。
至于二舅兄政二老爷,能不能抓住机会更进一步,就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当然,林如海帮忙说项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收获。
从同窗好友以及座师那里,他对年初当今对朝堂的大清洗,有了一个相当全面的认识。
同时也了解到,此时的朝堂官位空缺不少。
甚至,就连侍郎级别的官位,都有空缺。
总之,林如海此时的心情,绝对不算美妙。
所幸,他可以在京城待上半月,某些事情还是有很大的转圜余地的。
这不,听闻贾蓉返京,第一时间上门拜访。
用的理由,则是参观今非昔比的贾氏族学。
外人还真不会怀疑什么,今年的院试早已结束,结果族学又有三人考上秀才。
别的不说,一干和宁荣二府拉得上关系的亲朋,一个个十分积极想要将自家孩子送来附学。
就是其余勋贵家族,将自家孩子和族中子弟送来附学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了。
虽说贾氏族学到现在还只是培养出了秀才和童生,成材率和正规书院比起来差距不小。
可架不住这样的成绩,乃是京城勋贵群体中的头一份啊。
若非心存顾忌,贾氏族学肯定不会接收,他们都恨不得将自家的嫡脉子弟送入族学。
一旦考上秀才,然后送入国子监深造几年,妥了。
以后进入官场,就算那些进士官员,也不会拿功名说事。
他们可都是正儿八经的秀才出身,之所以没有参加春闱会试,那是不想和寒门子弟争夺本就不多的进士名额。
这样的理由可以说相当夸张,可进士官员们还不得不认。
因为成绩好,外头想要学习的存在不少,贾氏族学那一段时间可是相当热闹的。
可惜,贾氏族学的规章制度,还有各种教学手段敞开了不遮遮掩掩。结果却没有一家私塾以及勋贵家族族学学得了。
主要,是下不了狠心,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强力约束学生。
也是因此,林如海参观贾氏族学的事情,一点都不突兀。
当然,他此时没有参观贾氏族学的心情。
作为科举出身的探花郎,年轻死后还在闻名天下的书院读过书,怎么可能看得上贾氏族学的那点成绩?
他特意过来,就是想和贾蓉说说话诉诉苦的。
说起来也是郁闷,他竟然发现京城里,没几个能够信任的说话对象。
所谓的座师和同年,也就是约定成俗的一种官场关系。
好的时候自然是亲如一家,可一旦不好的时候也就那样。
而本来应该关系密切的岳家,又刚出了那一档子事儿,林如海怎么可能和他们交心?
算来算去,竟然只有贾蓉是个不错的倾诉对象。
当然,这也是贾蓉,冒着风险在通州码头迎接,并且提前提醒了林如海的原因促成。
之前,林如海只是听说过贾蓉的名号。
做戏做全套,贾蓉亲自作为向导,带着林如海在族学偌大的校区转悠了一圈,轻笑着将自己对于族学的期望说了出来。
目前,族学以培养文科以及武科人才为主,等到了一定规模,再多开设几个自选科目。
像是医科,格物科之类的,算是一种补充和促进吧。
毕竟,朝廷每三年才录取三百到四百左右的进士,就是举人也只有数千。
相对于数百万学子而言,这样的通过率实在太低了。
宁荣二府的能量有极限,总不能所有的秀才,都能安排进入官场吧,那也太夸张了点。
一些性格不适合进入官场的学生,自然也得有谋生手段不是,增设副科就是如此目的。
林如海见多识广,对此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赞赏。
在江南,秀才功名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有些秀才一门心思科举,到了头发花白的时候都不放弃。
而自身又没有什么经营才能,最后生活过得那叫一个窘迫,就差出门要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