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521章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秋来2 4260 2024-03-23 01:35

  “如此说来,应该增兵蓟镇?”

  熊明遇颔首:“理应增援蓟镇。”

  “兵力从哪里来?”

  “兵部右侍郎朱大典率领五千关宁铁骑以及三万步卒,可以从山东赶往蓟镇,皇太极不可能两线作战。”

  崇祯微微皱眉,他还想着要朱大典顺势平定山东的叛贼呢!

  但是蓟镇又不能不管,否则皇太极再一次攻打京师,还要征召勤王师,岂不是让贼寇们更无所顾忌了?

  如今官军追着高贼各路反贼追杀,一旦抽调兵力包围京师,那贼寇们又获得喘息了。

  “便如此办吧。”

  崇祯下定决心,要增援蓟镇,警戒京师。

  “是。”

  熊明遇刚应下来,便听到一旁的刑科都给事中陈赞化出声弹劾当朝首辅、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周延儒招权纳贿。

  周延儒当庭辩解,崇祯捏着自己的眉头看着他们二人对峙。

  结果陈赞化抛出一剂猛料,揭露周延儒曾对原任内阁首辅李标,炫耀他可以左右崇祯帝的旨意,并说崇祯帝是“羲皇上人”。

  一下子就把崇祯给拉下战场,不在看热闹。

  崇祯对于这种事非常敏感,当朝首辅竟然敢左右他的旨意,难不成他也想要当“九千岁”?

  朱由检立即责问陈赞化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陈赞化举出了上林苑典簿姚孙渠、给事中李世祺以及总督张凤翼为人证,周延儒无法抵赖。

  背后主谋温体仁见周延儒脸上带着尴尬之色,崇祯怒意重重,心里得意极了!

  崇祯看着周延儒,他的脸色极为难看,朕如此信任于你,旁人弹劾你,屡次护佑着你,让你安心辅佐于朕。

  结果你竟然再背地里如此编派、背刺朕!

  当真以为朕是三岁孩童,任你拿捏吗?

  可以说朝廷屡次党争耗尽了崇祯对于大臣们的信任,尤其是他觉得周延儒犯了与袁崇焕一样的错误,那就是哄骗他!

  “周延儒。”崇祯刚把三个字喊出口。

  周延儒便躬身称病请辞,希望陛下能够给他一个体面。

  崇祯压住心中的火气,也懒得来个君臣三请三辞的戏码,直接就准许了周延儒的请辞。

  温体仁心里都笑开了花,周延儒一走,那首辅的位置,就只能自己坐了。

  周延儒自是知道背后是谁搞得鬼,他便向崇祯推荐已经致仕的何如宠出任内阁首辅,直接反手打了温体仁一巴掌。

  温体仁本以为崇祯会拒绝,没成想同意了,心中对于周延儒自是大恨!

  这下子为他人做了嫁衣。

  崇祯对于内阁首辅哄骗他的事,心中当真是不爽,恨不得像袁崇焕一样宰了周延儒。

  但是周延儒执政期间,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反而维持朝廷正常运转,且是个聪明会办事的人。

  周延儒自幼有神童之称,连中会元和状元。

  他本以为和温体仁联合绊倒强大的东林党后,可以坐稳内阁首辅的位置,不曾想与他联手的温体仁也觊觎首辅的位置,且是个坏心眼子。

  先前有着炫耀的心思,一时嘴快,落人口实了。

  这次党争,可以说从皇帝到臣子,就没有一个人高兴的。

  就在大家伙都不高兴的时候,靖辽伯吴国俊送来一封战书,一旁的太监交给了崇祯。

  崇祯打开之后,见吴国俊竟然用血书请战。

  “说他这两年身负皇恩,在蓟镇一直编练士卒,且打服了察哈尔的部分蒙古人,可以确保没有带路的鞑子。

  他皇太极想要我的命,我还想要他的命呢!

  请陛下不用担忧,更用不着派遣援军,如今朝廷各地皆有流贼,且不可打乱陛下的部署。

  此番若是皇太极再敢来蓟镇,我吴国俊定然与女真狗鞑子血战到底,扬我大明军威!”

  崇祯看完之后忍不住拍了下御案,大吼一声:

  “好汉子,真不愧是朕亲封的靖辽伯!”

  第0769章 崇祯怒斥群臣

  崇祯手里捏着靖辽伯吴国俊的血书,站起身来怒斥群臣:

  “看看你们这几个人,要么是东阁大学士、要么是文渊阁大学士,要么是武英殿大学士!

  哪一个不是两鬓斑白?

  哪一个不是朝廷栋梁?”

  众多臣子皆是低头不语。

  崇祯情绪激动的道:“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

  朕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不睡觉来批阅奏疏,处理全国的政务!

  可你们呢?

  个个冠冕堂皇站在一旁,看着首辅称病辞职,你们就没有人为他说话嘛?

  你们全身上下就那么干净吗?

  整个朝堂就只有首辅周延儒一个人收受过贿赂吗?”

  周延儒万万没想到崇祯会如此为自己打抱不平,难不成自己还有回到内阁继续担任首辅的机会?

  倒是温体仁微微挑眉,难不成陛下又想把周延儒给找补回来?

  至于被皇帝如此骂一通,众人倒是没有什么痛点,如今朝廷就是这么个风气。

  崇祯见众人没有人应声,强忍着怒气:

  “朕继位之初,以为朝廷内最大的敌人是魏忠贤。

  朕灭了魏忠贤,清理了阉党,就以为朝廷外最大的敌人是辽东皇太极。

  可以全力对付他,为了平定辽东,朕不得不同意梁廷栋的上书,加辽饷以此来实现!

  可如今辽东尚未平定,秦晋之地群贼又起,锤匪贺今朝占据整个山西,别以为朕不知道!

  那闯贼高迎祥领着其余贼寇一路南下,都要去湖广了,区区流贼,终究成为朕的心腹大患。

  河南闹了灾,朱大典好不容易平息了山东的登莱之乱,可山东白莲教勾结漕军叛贼依旧再闹,还是没有解决。

  大明两京十三省压在朕的肩上,如今处处糜烂,造成今日这种结果,你们就没有责任吗?”

  崇祯越说越激动:“朕现在越来越清楚了,大明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在这平台内!

  如今皇太极又要领兵十万杀上门来了,你们却还在弹劾周延儒。

  而不是去想办法求援蓟镇,平定山东、山西两地的乱贼,赈济河南百姓,围杀炮轰祖庙的高闯贼。

  方才还借着由头,一个劲的劝谏朕不要用中官,想想吧,皇太极这次若是攻进北京城,你们能活?”

  “臣等愿殉国。”

  一帮人便跪了下来,向崇祯表达着决心。

  听到这话,崇祯把吴国俊的血书都给捏紧了。

  他要的不是这群人殉国,而是要解决办法。

  如果这群人殉国就能拯救大明,朱由检毫不犹豫的会让他们去死。

  “都退下吧,朕累了。”

  崇祯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他不知道朝臣是酒囊饭袋,还是故意在这装傻。

  大明地广物博,他一直都想要找几个得力助手,自从他继位后的阁老,皆是不如周延儒一个人好用。

  可周延儒竟然也拿他当三岁小孩对待,着实把崇祯的心给伤了。

  更多的是他面对如今大明种种状况,一种无力感。

  他想要中兴大明,可臣子与他补一条心,信任的高官还总是消耗他的信任。

  他想要任用中官作为手段,可太监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朝臣还要拿着这个当借口相互攻讦。

  他想要平定流寇,奈何一直都没有捷报传来。

  他想要收复辽东!

  崇祯想到这里,轻轻的抚平了靖辽伯吴国俊给他写的血书,如今也只能把期望压在他的身上了。

  “给靖辽伯传朕的口谕,莫要让朕失望,待到功成,朕会请他回京饮酒。”

  “是。”一旁的太监应了一声。

  朝堂内外皆是让朱由检感到身心俱疲,唯有靖辽伯所做以及所言,能够给他带来一丝的慰藉。

  山西偏头关。

  贺今朝放下手中的头盔,让亲卫帮忙给他卸甲。

  天气越发炎热了。

  蒙古骑兵着实是乱哄哄的,先前几乎让全世界都颤抖,组织力进攻力强横的蒙古骑兵已然不复存在。

  他本以为纵然右翼的蒙古骑兵孱弱,可依旧还是有阵型的。

  奈何亲自上手之后,发现当真是贺今朝想多了,几乎全凭个人勇武,以及骑射。

  想要发挥蒙古骑兵的组织,那也只能跟大明的家丁一样,十来个或者几十个混在一起作战,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出他们的实力。

  怨不得连林丹汗那种在左翼混不下去的失败者,都能横扫右翼蒙古人。

  没有最菜,只有更菜!

  “主公?”张福臻捋须笑道:

  “纵然是陕西八十万起义军总教头的名号,在蒙古人面前也折戟沉沙了?”

  “语言不通,将令不能顺利传递到基层去。”贺今朝用毛巾擦了擦自己身上的汗:

  “届时与皇太极对战,老子都不敢把他们放到左右两侧当游骑兵。

  我现在觉得我就是个冤大头。”

  “哈哈哈。”

  张福臻忍不住笑出声来,整个草原谁不知道跟着天可汗能够吃饱饭。

  那些蒙古人都愿意给他卖命。

  可是指挥数万人马关键还语言不通,着实是让人为难。

  光是让他们看懂旗号这件事就能让许多人抓狂。

  潘瑜带着他麾下的士卒充当翻译,手里的鞭子已经换了两根了,就是抽这帮蒙古骑兵给抽断了。

  不让他们见识见识鞭子的厉害,他们当真不晓得往脑子里记东西,可以说服从性极差。

  “得想个法子,不能按照我先前的标准要求他们了。”

  贺今朝拿着湿毛巾继续擦着身子:“张参谋,你有什么法子吗?”

  “要让我整治长城外的蒙古人,大抵是杀了了事。”

  张福臻可不觉得自己有贺今朝这种好脾气:“一帮蛮夷,听不懂人话,很是正常。”

  大明的官员普遍都看不起长城外的蒙古鞑子,认为他们不知礼义廉耻。

  爹死了之后,得娶他爹的夫人们,实在是骇人听闻,全都是蛮夷野兽行径。

  “我要的不是吐槽,而是解决法子。”

  “大帅,我的法子是在旗杆子上多挂几个脑袋,自是会让他们乖乖听话。”

  张福臻觉得贺今朝过于仁慈,一方主帅,自是要施以雷霆手段,方显枭雄本色。

  “老子不能因为蒙古骑兵瓷笨,短时内看不懂旗语,听不懂我的话,就宰了他们,这不是一个好法子。”

  “主公,除了杀人立威,对于蛮夷,我想不到什么两全其美的好法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